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7554发布日期:2020-01-07 09:50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叶风扇为了增加吹风范围,其机体一般都设置为能绕底盘左右来回转动一定角度。然而目前的机体转动结构尚存在以下不足需要改良:一是机体与底盘之间无导滑结构或导滑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机体转动不顺畅,并由此产生较大的转动噪音;二是机体与底盘之间定位不牢,机体容易在旋转过程中出现一端翘起的现象,不仅影响美观和机器置放的稳定性,而且外部灰尘也容易通过翘起端的间隙进入机器内部;三是结构复杂,生产组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机体转动时顺畅无噪音且结构简单可靠、生产组装方便的可转动式无叶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包括机体、喷嘴和底盘,所述机体上设有空气入口,所述机体内设有风扇装置,所述机体的出气端与所述喷嘴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喷嘴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用于将气流向外排出的排气口,所述机体底部固定有一转盘,所述转盘中心设有转轴,所述底盘中心设有供所述转轴伸入的转轴定位孔,所述转盘还通过一环绕所述转轴外周设置的滚珠组件与所述底盘滑动配合,所述滚珠组件包括滚珠座、滚珠、滚珠安装板和压板,所述滚珠座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滚珠座具有向下开口的容腔,所述滚珠安装板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滚珠安装板上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滚珠孔,所述滚珠对应安装在所述滚珠孔内,且所述滚珠的上端和下端均外凸于所述滚珠孔,所述滚珠的上端面与所述容腔的顶壁接触配合,所述压板的上端卡入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滚珠的下端面接触配合,所述压板的下端与所述底盘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座上设有数个卡勾,所述压板上设有供所述卡勾钩挂的卡位。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座、滚珠安装板和压板均为环状结构件,所述卡勾周向分布在所述滚珠座的内圈,所述卡位设置在所述压板的上端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孔为上下两端小于所述滚珠直径且中间大于所述滚珠直径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容腔的顶壁上设有与所述滚珠上端面接触配合的第一弧形凹面,所述压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滚珠下端面接触配合的第二弧形凹面,所述滚珠孔的内周壁中部设有与所述滚珠的外圆周表面中部接触配合的第三弧形凹面。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座的外侧设有一弧形凸缘,所述底盘上设有与该弧形凸缘上表面止挡配合的止挡部。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座上设有用以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的螺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安装板的内圈对称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上表面设有用以供所述滚珠组件的下部置入的环形凹腔,所述压板的下端与该环形凹腔的底面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一端轴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底盘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机体底部的转盘借助一由滚珠座、滚珠、滚珠安装板和压板组成的滚珠组件与底盘滑动配合,藉此能提高机体转动时的顺畅性,并减少或消除转动噪音,增加用户体验。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滚珠组件为一体安装的整体部件,即滚珠座、滚珠、滚珠安装板和压板是安装为一体的,因此在装配时,可以先将滚珠组件预装好后,再将其与机体和底盘连接,从而简化相关结构,提高产品生产和组装的方便性。

再者,本实用新型借助底盘上止挡部与滚珠座上弧形凸缘的止挡配合,使得机体在转动过程中与底盘之间始终处于贴合状态,而不会出现一端翘起的现象,从而确保美观以及机器置放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可靠性等。

最后,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采用两连杆结构,与现有四连杆和齿轮齿条驱动机构相比,结构大以简化,成本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珠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珠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可转动式无叶风扇,包括机体1、喷嘴2和底盘3,机体1上设有空气入口11,机体1内设有风扇装置12,机体1的出气端与喷嘴2的进气端相连,喷嘴2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21和用于将气流向外排出的排气口22。机体1底部固定有一转盘4,转盘4中心设有转轴41,底盘3中心设有供转轴41伸入的转轴定位孔31,转盘4还通过一环绕转轴41外周设置的滚珠组件5与底盘3滑动配合,滚珠组件5包括滚珠座51、滚珠52、滚珠安装板53和压板54,滚珠座51与转盘4固定连接,滚珠座51具有向下开口的容腔511,滚珠安装板53置于容腔511内,滚珠安装板53上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滚珠孔531,滚珠52对应安装在滚珠孔531内,且滚珠52的上端和下端均外凸于滚珠孔531,滚珠52的上端面与容腔511的顶壁接触配合,压板54的上端卡入容腔511内并与滚珠52的下端面接触配合,压板54的下端与底盘3滑动接触。使用时,通过滚珠座51和压板54与滚珠52之间的摩擦以及压板54与底盘3之间的滑动接触,为机体1的转动提供导滑作用,从而提高机体转动时的顺畅性。

滚珠座51上设有数个卡勾512,压板54上设有供卡勾512钩挂的卡位541,藉此将滚珠座51、滚珠52、滚珠安装板53和压板54安装为一体。

滚珠座51、滚珠安装板53和压板54均为环状结构件,卡勾512周向分布在滚珠座51的内圈,卡位541设置在压板54的上端内侧。

滚珠孔531为上下两端小于滚珠52直径且中间大于滚珠52直径的圆形通孔,由此使得滚珠52可以卡紧在滚珠孔531内而不会脱落。

容腔511的顶壁上设有与滚珠52上端面接触配合的第一弧形凹面5111,压板54的上端设有与滚珠52下端面接触配合的第二弧形凹面542,滚珠孔531的内周壁中部设有与滚珠52的外圆周表面中部接触配合的第三弧形凹面5311。

滚珠座51的外侧设有一弧形凸缘513,底盘3上设有与该弧形凸缘513上表面止挡配合的止挡部32,藉此使得机体在转动过程中与底盘之间始终处于贴合状态。此外,滚珠座51上还设有用以与转盘4固定连接的螺丝孔514。

滚珠安装板53的内圈对称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凹槽532,定位凹槽532用于当滚珠52装配到滚珠安装板53上时对滚珠安装板进行定位用。

为进一步方便组装,底盘3的上表面设有用以供滚珠组件5的下部置入的环形凹腔33,压板54的下端与该环形凹腔33的底面滑动接触。

还包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体包括电机61、第一连杆62和第二连杆63,电机61设置在转盘4上,电机61的输出轴下端与第一连杆62一端连接,第一连杆62另一端与第二连杆63一端轴接在一起,第二连杆63另一端通过销轴64与底盘3铰接。工作时,电机61依次驱动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3转动,由于底盘3固定不动,因此第二连杆63的转动会反过来促使转盘4转动,进而实现机体1的转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