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6190发布日期:2020-02-11 09:4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动组件。



背景技术:

气动元件是通过气体的压强或膨胀产生的力来做功的元件,即将压缩空气的弹性能量转换为动能的机件,如气缸、气动马达、蒸汽机等,气动元件是一种动力传动形式,也是能量转换装置,利用气体压力来传递能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到气缸进行切割加工。外界气泵的高压的气体进入气缸之前需要通过减压阀、电磁阀控制、消声器等等元件。

现有的气缸一般是通过电磁阀控制进气方向,通过向气缸内腔一端注入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向另一端运动,从而推动推杆运动,这种气缸在工作时,气缸腔体内的气体在排出是一般都需要经过较长并且弯折的气道经电磁阀排出,排气时间较长,使得推杆在伸出行程中动作较慢,无法满足推杆高速运动以进行切割等加工的要求,由于排气较慢,气缸的一个完整行程耗时较长,冲击力不大,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实现气缸快速排气,提高气缸推杆的伸出速度,满足高速运动的需求,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减少气缸行程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组件,旨在实现气缸快速排气,提高气缸推杆的伸出速度,满足高速运动的需求,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减少气缸行程耗费的时间,加大冲击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动组件,包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气缸上的一快排阀和一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一外壁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气缸内腔连通的一前气孔和一后气孔,所述气缸内部设置有一通过所述前气孔和后气孔进出气控制运动的推杆,所述电磁阀的侧壁面是设置有一气源孔,所述电磁阀朝向所述气缸开孔面的一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气源孔可根据所述电磁阀的开闭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孔或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

所述快排阀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一排气孔,所述快排阀朝向所述气缸上开孔面的一面上开设有一导气孔和一进气孔,当从所述进气孔进气时,气体经所述进气孔从所述导气孔排出,当从所述导气孔进气时,气体经所述导气孔从所述排气孔排出;

所述气缸与所述快排阀和电磁阀之间设有一汇流板,所述汇流板内开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出气孔接通的第一导流孔和一与所述进气孔接通的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通过一设置于所述汇流板内的横向气道接通,所述汇流板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后气孔连通的第一竖向气道,所述第一竖向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孔连通,所述汇流板上开设有一与所述前气孔连通的第二竖向气道,所述第二竖向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气孔接通。

优选地,所述快排阀包括一快排阀本体和一安装于所述快排阀本体上的阀盖,所述快排阀本体内设置有一导气道,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导气孔设置于所述快排阀本体,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阀盖上,所述阀盖开设有一与所述导气道和所述进气孔接通的连接气道。

优选地,所述快排阀本体与所述阀盖可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汇流板朝向气缸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腔,所述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均位于所述凹腔内,所述横向气道设置于所述凹腔内。

优选地,所述汇流板与所述气缸之间设置有一与所述凹腔相适配的汇流板闷盖,所述汇流板闷盖上设置有一与所述横向气道相适配的密封环,使所述横向气道与所述汇流板闷盖之间密封。

优选地,所述后气孔与所述第一竖向气道的连接处和所述前气孔与所述第二竖向气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汇流板与所述快排阀和所述电磁阀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快排阀,并对气流通道进行改进优化,在推杆伸出过程中,缸内气体经过汇流板上的第二竖向气道流入快排阀,从快排阀上的排气口直接排出,不需要经过曲折的气道流入电磁阀内排出,提高排气的速度,进而加快推杆伸出的速率,加大冲击力,满足高速运动的需求,使得推杆伸出行程耗时更短,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行程,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排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快排阀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盖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快排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汇流板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气缸,11、后气孔,12、前气孔,13、推杆,20、快排阀,21、快排阀本体,22、阀盖,23、排气孔,24、导气孔,25、进气孔,26、导气道,27、连接气道,30、电磁阀,31、气源孔,32、第一出气孔,33、第二出气孔,40、汇流板,41、第一竖向气道,42、第一导流孔,43、第二导流孔,44、第二竖向气道,45、横向气道,46、凹腔,50、汇流板闷盖,60、密封环,70、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9,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一种气动组件,包括一气缸10、安装于气缸10上的一快排阀20和一电磁阀30,气缸10一外壁面上开设有与气缸10内腔连通的一前气孔12和一后气孔11,前气孔12和后气孔11位于同一外壁面的两端,气缸10内部设置有一通过前气孔12和后气孔11进出气控制运动的推杆13。气缸10的内部设置有一活塞将气缸10内腔分割为两部分,推杆13位于气缸10内部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当从前气孔12注入压缩气体时,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向后气孔11一端运动,从而带动推杆13向内运动,带动推杆13收缩;当从后气孔11注入压缩气体时,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向前气孔12一端运动,从而带动推杆13伸出。

电磁阀30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一气源孔31,用于接入压缩气体。电磁阀30朝向气缸10开孔面的一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出气孔32和第二出气孔33,气源孔31可根据电磁阀30的开闭分别与第一出气孔32或第二出气孔33连通。电磁阀30的侧面上设有大气接口,当气源接口31与第一出气孔32接通时,大气接口与第二出气孔33接通。当电磁阀30断电时,电磁阀30内部动作使气源孔31与第一出气孔32接通,当电磁阀30通电时,使气源孔31与第二出气孔33接通。

快排阀20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一排气孔23,排气孔23上配备有一消声器70,快排阀20朝向气缸10上开孔面的一面上开设有一导气孔24和一进气孔25,当从进气孔25进气时,气体经进气孔25进入,从导气孔24排出,当从导气孔24进气时,气体经导气孔24进入,从排气孔23排出。

快排阀20包括一快排阀本体21和一安装于快排阀本体20上的阀盖22,快排阀本体20内设置有一导气道26,排气孔23与导气孔24设置于快排阀本体20,进气孔25位于阀盖22上,阀盖22开设有一与导气道26和进气孔25接通的连接气道27。导气孔24与进气孔25处于同一平面上。

气缸10与快排阀20和电磁阀30之间设有一汇流板40,汇流板40为一金属板一体制造成型,包括与快排阀20和电磁阀30连接的顶面和与气缸10接触的底面。快排阀20和电磁阀30可以通过固定螺栓安装至汇流板40的顶面上,汇流板40与快排阀20和电磁阀3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避免漏气。

汇流板40内开设有一与第一出气孔32接通的第一导流孔42和一与进气孔25接通的第二导流孔43,第一导流孔42和第二导流孔43均由汇流板40的顶面向内延伸。第一导流孔42与第二导流孔43通过一设置于汇流板45内的横向气道45接通。横向气道45为槽型,第一导流孔42和第二导流孔43分别与横向气道45内腔的一端连通,使得由第一导流孔42进入的压缩气体经横向气道45引导后可以经第二导流孔43排出。

汇流板40上开设有一与后气孔11连通的第一竖向气道41,第一竖向气道41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气孔33连通,使得由第二出气孔33排出的压缩气体经过第一竖向气道41后从后气孔11进入气缸10内腔,推动活塞向前气孔12一端运动,推动推杆13伸出。汇流板40上开设有一与前气孔12连通的第二竖向气道44,第二竖向气道44的另一端与导气孔24接通。当压缩气体从进气孔25进入时,压缩气体从进气孔25流至导气孔24,进而通过第二竖向气道44从后气孔12进入气缸10内腔,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带动推杆13收缩。

无论电磁阀30是否通电,后气孔11均通过第一竖向气道41与第二出气孔33接通,前气孔12均通过第二竖向气道44与导气孔24接通。断电时,第二出气孔与电磁阀30的大气接口接通;通电时,第二出气孔33与气源孔31接通。

快排阀本体21与阀盖22可为一体成型。

汇流板40朝向气缸40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凹腔46,第一导流孔42和第二导流孔43均位于凹腔46内,横向气道45设置于凹腔46内。凹腔46设置于汇流板41的底面,横向气道45的侧壁小于凹腔46的深度,即横向气道45不会伸出凹腔46外。

汇流板40与气缸40之间设置有一与凹腔46相适配的汇流板闷盖50,汇流板闷盖50上设置有一与横向气道45相适配的密封环60,使横向气道45与汇流板闷盖50之间密封。横向气道45侧壁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环60的凹槽,安装时,密封环60卡入凹槽内,将汇流板闷盖50对应凹腔46固定后,汇流板闷盖50向内挤压密封环60,使得横向气道45的底部密封,只有两端的第一导流孔42与第二导流孔43可供气体通过,避免漏气。

后气孔11与第一竖向气道41的连接处和前气孔12与第二竖向气道4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汇流板40与气缸10可以通过固定螺栓固定。

当电磁阀30断电时,气源孔31与第一出气孔32接通,由于第一出气孔32与第一导流孔42接通,第一导流孔42通过横向气道45与第二导流孔43连通,第二导流孔43与进气孔25连通,进气孔25与导气孔24接通,导气孔24通过第二竖向气道44与气缸10的前气孔12接通,从气源孔31接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经管路流至前气孔12流入缸体10内部,推动活塞向后气孔11方向运动,从而使推杆13收缩。气缸10内部靠近后气孔11一端的气体经挤压,从后气孔11排出,经过第一竖向气道41流至第二出气孔33,从与第二出气孔33接通的大气接口排出。

当电磁阀30通电时,气源孔31与第二出气孔32接通,第二出气孔32通过第一竖向气道41与后气孔11接通,此时从气源孔31接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经管路流至后气孔11进入气缸10内部,推动活塞向前气孔12一端移动,使得推杆13高速伸出。气缸10内腔靠近前气孔12一端的气体受到挤压,从前气孔12排出,经第二竖向气道44流至导气孔24,从与导气孔24连通的排气孔23排出,不需经过汇流板40内的第一导流孔42、第二导流孔43和横向气道45流至电磁阀30内,直接从排气孔23排出,缩短气体流动的距离,提高气体排出的速率,从而提高推杆13伸出的速率,增加冲击力,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行程,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