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1188发布日期:2021-05-25 14:5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电动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泵。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jp2018-80687a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泵,其具备电动机、通过被旋转驱动而喷出工作流体的泵部、以及将电动机的驱动力赋予泵部的轴。



技术实现要素:

在日本特开jp2018-80687a记载的电动泵中,为了检测泵部的旋转,能够想到使将电动机的驱动力赋予泵部的轴的端部从泵部延伸,并由旋转检测部检测延伸部的旋转。该情况下,由于在组装时从泵部延伸的轴的延伸部插通于泵部,因此形成为直径较小。这样,当面向旋转检测部的延伸部的直径较小时,易发生轴跳动,从而存在取决于旋转检测部的泵部的旋转检测精度下降的可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的泵部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电动泵,具备了通过被电动机旋转驱动而喷出工作流体的泵部,其中,所述电动泵具备:传递轴,其将所述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泵部的旋转部件;旋转检测用轴,其与所述传递轴设置在同轴上,并与所述旋转部件一起旋转;旋转检测部,其对所述旋转检测用轴的旋转进行检测,所述旋转检测用轴具有卡合部和被检测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旋转部件卡合,所述被检测部面向所述旋转检测部,所述被检测部的外径被设定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外径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100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的剖视图。

电动泵100作为将被加压的工作流体供给至搭载于车辆的流体压力设备、例如动力转向装置或无级变速器等的流体压力供给源而被使用。工作流体为工作油或其他水溶性代替液等。

如图1所示,电动泵100具备:电动机10;泵部20,其通过被电动机10旋转驱动而喷出工作油。

电动机10为无刷电机,其具有:作为传递轴的驱动轴11,其经由未图示的两个轴承而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外壳;未图示的转子,其固定于驱动轴11;未图示的定子,其以在径向上与转子对置的方式而固定于外壳的内周。电动机1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经由法兰部12而与泵部20结合。另外,电动机10不限于无刷电机,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电动机,也可以是例如有刷电机。

泵部20为叶片泵,具有:作为旋转部件的转子24,其经由驱动轴11传递电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多个叶片25,其以自由滑动的方式收纳安装于呈放射状地形成在转子24上的多个缝隙中;凸轮环26,其收纳转子24,并且伴随着转子24的旋转,叶片25的顶端部与形成于内周的凸轮面26a滑动接触。在凸轮环26的内部,由转子24的外周面、凸轮环26的凸轮面26a以及相邻的叶片25划分出多个泵室27。

转子24为环状部件,在其中心部形成有作为卡合孔的贯穿孔24a,该贯穿孔24a在轴向上贯穿。在贯穿孔24a的内周面上实施有花键加工。

凸轮环26为在内周面形成有大致椭圆形的凸轮面26a的环状部件。凸轮面26a具有伴随着转子24的旋转使泵室27的容积扩张的两个吸入区域、和伴随着转子24的旋转使泵室27的容积收缩的两个喷出区域。

泵部20还具有:泵外壳21,其设置有对转子24、叶片25以及凸轮环26进行收纳的收纳凹部21a;泵盖22,其封闭泵外壳21的开口部;第一侧板28,其配置在转子24及凸轮环26的一个的侧面与泵外壳21之间;第二侧板29,其配置在转子24及凸轮环26的另一个的侧面与泵盖22之间。

第一侧板28为圆板形部件,在其中心部设置有贯穿孔28a,该贯穿孔28a以在轴向上贯穿的方式而形成。另外,未图示的两个圆弧状的贯穿孔作为喷出端口形成在第一侧板28上。喷出端口被设置为与凸轮环26的喷出区域相对应,从泵室27喷出的工作油通过喷出端口被引导至后述的高压室32。

第二侧板29为环状部件,在其中心部设置有贯穿孔29a,该贯穿孔29a以在轴向上贯穿的方式而形成。另外,未图示的两个吸入端口以被切开为圆弧状的方式形成于第二侧板29的外周。吸入端口被设置为与凸轮环26的吸入区域对应,工作油通过吸入端口被引导至泵室27。另外,吸入端口不仅可以设置于第二侧板29,也可以设置于第一侧板28。另外,能够通过使形成于第二侧板29的吸入端口等形成于泵盖22,从而废除第二侧板29。

在设置有收纳凹部21a的泵外壳21上还设置有高压室32、吸入压力室31和贯穿孔21b,高压室32形成于收纳凹部21a的底面侧,吸入压力室31形成于收纳凹部21a的内周面,贯穿孔21b以在泵外壳21的中心部沿轴向贯穿的方式而形成。

高压室32被泵外壳21和第一侧板28划分而成,通过形成于泵外壳21的未图示的喷出通路而与外部的流体压力设备连通。因此,被泵室27加压的工作油通过喷出端口、高压室32以及喷出通路而被引导至流体压力设备。

吸入压力室31与吸入端口连通,并且通过形成于泵外壳21或泵盖22的未图示的吸入通路而与贮留有工作油的油箱连通。因此,贮留在油箱中的工作油通过吸入通路、吸入压力室31以及吸入端口被引导至泵室27。

在贯穿孔21b中,向转子24依次保持有将后述的旋转检测用轴40支承为自由旋转的轴承34、防止工作油向外部泄露的油封36、以及支承旋转检测用轴40的衬套37。轴承34为球轴承,其在轴向上的移动被嵌入到形成于贯穿孔21b的槽中的止动环35限制。

在泵盖22上设置有以在其中心部沿轴向贯穿而形成的贯穿孔22a。在贯穿孔22a中设置有防止工作油向电动机10侧泄露的油封38。

转子24在被第一侧板28和第二侧板29夹持的状态下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收纳在由上述形状的泵外壳21和泵盖22构成的壳体内。

电动泵100还具备:旋转检测用轴40,其与转子24一起旋转的;旋转检测部50,其对旋转检测用轴40的旋转进行检测。

旋转检测用轴40为棒状部件,并与驱动轴11设置在同轴上,具有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41、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被检测部43、以及向隔着卡合部41与被检测部4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42。旋转检测用轴40形成为,卡合部41的外径比延伸部42的外径大,被检测部43的外径比卡合部41的外径大。

在卡合部41的外周面上实施有花键加工,旋转检测用轴40经由卡合部41通过花键啮合与转子24的贯穿孔24a连结。

延伸部42经由圆筒状的接合部件13与驱动轴11连结。接合部件13为将驱动轴11的旋转向旋转检测用轴40传递的联轴器,并具有未图示的键槽,该键槽与设置于延伸部42的外周面的未图示的键部件和设置于驱动轴11的外周面的未图示的键部件卡合。

另外,只要能够将驱动轴11的旋转向旋转检测用轴40传递,接合部件13可以是任意结构的联轴器,例如也可以是奥尔德姆联轴器。

另外,设置于泵盖22的油封38的未图示的唇部与延伸部4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利用油封38防止工作油通过延伸部42与泵盖22之间的空隙向电动机10侧泄露。

被检测部43为被形成为圆柱状的部分,即设置有用于通过旋转检测部50对被检测部43的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部件、或是形成为用于对旋转状态进行检测的形状的部分。在与旋转检测部50对置的端面43a上,作为用于检测旋转状态的部件例如安装有磁铁51。磁铁51为钕磁铁或铁氧体磁铁之类的永磁铁,经由未图示的夹具固定于端面43a。此外,磁铁51也可以不经由夹具而直接组装于端面43a,也可以通过使端面43a磁化来设置。

另外,被检测部4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43b。法兰部43b被设置为用于被压入至被检测部43的外周面上的轴承34的轴向上的定位。此外,轴承34的定位也可以利用嵌入到形成于被检测部43的外周面的槽中的止动环等来取代法兰部43b而实施。

旋转检测用轴40还具有形成于卡合部41与被检测部43之间的中间部44。设置在泵外壳21上的油封36的未图示的唇部及衬套37与中间部44的外周面滑动接触。通过设置油封36来防止工作油通过中间部44与泵外壳21之间的空隙向旋转检测部50侧泄漏。此外,中间部44的外径被设定为比卡合部41的外径大,比被检测部43的外径小。

旋转检测部50具有:霍尔元件等未图示的磁性检测传感器,其能够对根据被检测部43的旋转而变化的磁铁51的磁性的变化进行检测;未图示的运算部,其根据磁性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值对旋转检测用轴40的转速、即转子24的转速进行运算。旋转检测部50以使磁性检测传感器位于与设置在被检测部43的端面43a上的磁铁51对置的位置的方式经由支架52而固定在泵外壳21上。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电动泵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从未图示的电机驱动器向电动机10供给电力时,电动机10的驱动轴11会根据被供给的电力而旋转。驱动轴11的旋转经由接合部件13传递至旋转检测用轴40,旋转检测用轴40的旋转被向泵部20的转子24传递。即,电动机1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旋转检测用轴40及驱动轴11而被传递至泵部20的转子24。

这样,当转子24旋转驱动时,各泵室27扩张收缩,油箱内的工作油被吸入至扩张的泵室27中,并从收缩的泵室27喷出工作油。并且,通过喷出端口从泵室27向高压室32喷出的工作油通过喷出通路被供给至外部的流体压力设备。

另外,通过对与转子24一起旋转的旋转检测用轴40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50来检测电动泵100在动作中的泵部20的转速、即转子24的转速。能够通过对供给至电动机10的电力进行反馈控制以使旋转检测部50所检测出的转速成为所期望的转速,从而精度较高地将电动泵100的转速控制为任意大小。

其中,例如,当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被检测部43的外径较小时,会由于发生轴跳动而使与旋转检测部50对置的磁铁51的位置不稳定,其结果,由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变低,难以精度较高地控制电动泵100的转速。

对此,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100中,能够通过使旋转检测用轴40与驱动轴11为不同部件,来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40的被检测部43的外径比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41的外径大。这样,能够通过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40的被检测部43的外径大来抑制轴跳动发生,从而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100中,旋转检测用轴40的被检测部43侧的部分被保持在泵外壳21上的轴承34支承为自由旋转。这样,能够通过将旋转检测用轴40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即被检测部43侧的部分经由轴承34采用泵外壳21进行支承,从而抑制在被检测部43中轴跳动的发生,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另外,由于旋转检测用轴40的被检测部43被经由支架52组装有旋转检测部50的泵外壳21支承,因此能够精度较高地容易地实施相对于被检测部43的旋转检测部50的对准。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100中,旋转检测用轴40在向隔着卡合部41与被检测部4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42处与驱动轴11连结。这样,由于驱动轴11不与转子24直接连结,因此不需要对驱动轴11实施花键等特殊加工。因此,能够采用一般的电动机作为电动机10,其结果,能够降低电动泵100的制造成本。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电动泵100中,能够通过使旋转检测用轴40与驱动轴11为不同部件,来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40的被检测部43的外径比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41的外径大。这样,能够通过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40的被检测部43的外径较大来抑制在被检测部43中轴跳动的发生,从而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200进行说明。下面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100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200的剖视图。

电动泵20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100相同。主要区别点在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100中,驱动轴11与旋转检测用轴40经由接合部件13连结,与此相对,在电动泵200中,驱动轴111与旋转检测用轴140经由转子24连结。

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具有插入至泵部20内的插入部111a、和设置于插入部111a的顶端并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111b。

由于插入部111a插通于泵盖22的贯穿孔22a,因此设置于泵盖22的油封38的未图示的唇部与插入部111a的外周面滑动接触。通过设置油封38来防止工作油通过插入部111a与泵盖22之间的空隙向电动机110侧泄露。

另外,在卡合部111b的外周面实施有花键加工,驱动轴111经由卡合部111b通过花键啮合与转子24的贯穿孔24a连结。

旋转检测用轴140为棒状部件,并与驱动轴111设置在同轴上,具有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141、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被检测部142、以及设置于卡合部141与被检测部142之间的中间部143。旋转检测用轴140形成为,中间部143的外径比卡合部141的外径大,被检测部142的外径比中间部143的外径大。

在卡合部141的外周面上实施有花键加工,旋转检测用轴140经由卡合部141通过花键啮合与转子24的贯穿孔24a连结。

被检测部142具有与旋转检测部50对置的端面142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端面142a上固定有磁铁51。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为了实施轴承34的定位,在被检测部14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142b。

设置在泵外壳21上的油封36的未图示的唇部以及衬套37与中间部143的外周面滑动接触。通过设置油封36来防止工作油通过中间部143与泵外壳21之间的空隙向旋转检测部50侧泄漏。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电动泵200的动作进行说明。

从未图示的电机驱动器向电动机110供给电力时,电动机110的驱动轴111会根据被供给的电力而旋转。驱动轴111的旋转直接向泵部20的转子24传递。即,电动机110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驱动轴111直接传递至泵部20的转子24。

这样,当转子24旋转驱动时,各泵室27扩张收缩,油箱内的工作油被吸入至扩张的泵室27中,并从收缩的泵室27喷出工作油。并且,通过喷出端口从泵室27向高压室32喷出的工作油通过喷出通路被供给至外部的流体压力设备。

另一方面,在电动泵200动作时,旋转检测用轴140通过被驱动轴111旋转驱动的转子24来旋转驱动。因此,通过对被转子24旋转驱动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部50来检测电动泵200在动作中的泵部20的转速、即转子24的转速。

这样,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200中,驱动轴111需要将电动机11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转子24,另一方面,旋转检测用轴140只要与转子24一起旋转即可,不需要传递旋转驱动力。因此,插入至转子24的贯穿孔24a中的驱动轴111的插入长度、即第一插入长度l1被设定为比插入至贯穿孔24a中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插入长度、即第二插入长度l2长。这样,能够通过使第一插入长度l1比第二插入长度l2长,确保转子24与卡合部111b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经由驱动轴111将电动机110的旋转驱动力向转子24可靠地传递。

另外,由于同样的理由,贯穿孔24a与卡合部111b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被设定为比贯穿孔24a与卡合部141之间的间隙小。这样,能够通过使驱动轴111相对于转子24尽可能无空隙地嵌合来将电动机110的旋转驱动力高效地传递至泵部20,并且能够通过降低旋转检测用轴140的卡合部141的加工精度来降低旋转检测用轴140的加工成本。

另外,即使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200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通过使旋转检测用轴140与驱动轴111为不同部件,来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被检测部142的外径比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141的外径大。这样,能够通过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被检测部142的外径较大来抑制轴跳动的发生,从而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即使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200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旋转检测用轴140的被检测部142侧的部分被保持在泵外壳21上的轴承34支承为自由旋转。这样,能够通过将旋转检测用轴140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即被检测部142侧的部分经由轴承34采用泵外壳21进行支承,从而抑制在被检测部142中轴跳动的发生,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另外,由于旋转检测用轴140的被检测部142被经由支架52组装有旋转检测部50的泵外壳21支承,因此能够精度较高地容易地实施相对于被检测部142的旋转检测部50的对准。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电动泵200中,驱动轴111与旋转检测用轴140经由转子24连结,因此不需要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泵100中使用的接合部件13。这样,由于不需要接合部件13而能够使电动泵200的轴向上的长度变短,从而能够使电动泵200紧凑化。另外,由于不需要接合部件13而削减了部件数量,其结果能够降低电动泵200的制造成本。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电动泵200中,能够通过使旋转检测用轴140与驱动轴111为不同部件,来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被检测部142的外径比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141的外径大。这样,能够通过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被检测部142的外径较大来抑制在被检测部142中轴跳动的发生,从而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接下来,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测被检测部43、142的旋转,旋转检测部50具有能够对磁铁51的磁性的变化进行检测的霍尔元件等的磁性检测传感器。作为旋转检测方法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检测被检测部43、142的旋转,可以为任何方法,也可以例如利用对光的通过或反射进行检测的光阻断器等的光开关,也可以利用对由于齿轮等的通过而引起的感应电动势进行检测的电磁拾音器。该情况下,将被检测部43、142加工为与旋转检测方法相应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部50与被检测部43、142的端面43a、142a对置配置。旋转检测部50的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与被检测部43、142的侧面对置配置。该情况下,为了检测被检测部43、142的旋转而设置的磁铁51等配置在被检测部43、142的侧面。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泵部20为叶片泵。作为泵部20,不限于叶片泵,只要是通过旋转部件被旋转驱动而喷出工作流体的形式的泵,可以为任何形式的泵,可以是例如齿轮泵或柱塞泵,也可以是能够改变喷出容量的叶片泵或斜板式柱塞泵。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传递轴的驱动轴11、111为组装有转子的、所谓的电机轴。作为传递轴,不限于电机轴,也可以是经由齿轮等传达电机轴的旋转驱动力的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轴承34被嵌合于被检测部43、142的外周面。也可以取代上述结构,轴承34嵌合于中间部143的外周面。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泵外壳21与泵盖22中的泵盖22配置在电动机10、110侧。也可以取代上述结构,泵外壳21配置在电动机10、110侧。该情况下,轴承34被泵盖22保持。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用轴40与转子24花键啮合,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驱动轴111以及旋转检测用轴140与转子24花键啮合。也可以取代上述结构,各轴经由键部件与形成于转子24的键槽卡合的结构,也可以是各轴被压入形成于转子24的贯穿孔。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将驱动轴111与旋转检测用轴140通过内置于转子24的奥尔德姆机构而连结的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以及効果进行总结说明。

一种电动泵100、200,具备了通过被电动机10、110旋转驱动而喷出工作油的泵部20,还具备:驱动轴11、111,其将电动机10、11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泵部20的转子24;旋转检测用轴40、140,其与驱动轴11、111设置在同轴上,并与转子24一起旋转;旋转检测部50,其对旋转检测用轴40、140的旋转进行检测,旋转检测用轴40、140具有卡合部41、141和被检测部43、142,卡合部41、141与转子24卡合,被检测部43、142面向旋转检测部50,被检测部43、142的外径被设定为比卡合部41、141的外径大。

在该结构中,能够通过使旋转检测用轴40、140与驱动轴11、111为不同部件,来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40、140的被检测部43、142的外径比与转子24卡合的卡合部41、141的外径大。这样,能够通过使面向旋转检测部50的旋转检测用轴40、140的被检测部43、142的外径较大来抑制在被检测部43、142中轴跳动的发生,从而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泵部20具有:壳体,其由以使转子24自由旋转的方式而收纳转子24的泵外壳21、和泵盖22构成;轴承34,其被保持于构成壳体的泵外壳21,旋转检测用轴40、140在被检测部43、142侧被轴承34支承为自由旋转。

在该结构中,旋转检测用轴40、140的被检测部43、142侧的部分被保持在泵外壳21上的轴承34支承为自由旋转。这样,能够通过将旋转检测用轴40、140的端部附近的部分即被检测部43、142侧的部分经由轴承34采用泵外壳21进行支承,从而抑制在被检测部43、142中轴跳动的发生。其结果,能够进一步使取决于旋转检测部50的泵部20的旋转检测精度提高。

另外,旋转检测用轴40还具有延伸部42,延伸部42向隔着卡合部41与被检测部43相反的一侧延伸,旋转检测用轴40在延伸部42处与驱动轴11连结。

在该结构中,旋转检测用轴40在向隔着卡合部41与被检测部4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42处与驱动轴11连结。这样,由于驱动轴11不与转子24直接连结,因此不需要对驱动轴11实施花键等特殊加工。因此,能够采用一般的电动机作为电动机10,其结果,能够降低电动泵100的制造成本。

另外,转子24具有贯穿孔24a,贯穿孔24a从一端侧与旋转检测用轴140卡合,并从另一端侧与驱动轴111卡合,旋转检测用轴140经由转子24与驱动轴111连结。

在该结构中,驱动轴111与旋转检测用轴140经由转子24连结。因此,不需要为了连结驱动轴111与旋转检测用轴140而另外设置奥尔德姆联轴器等接合部件。这样,由于不需要接合部件而能够使电动泵200的轴向上的长度变短,从而能够使电动泵200紧凑化。另外,由于不需要接合部件而削减了部件数量,其结果能够降低电动泵200的制造成本。

另外,插入至贯穿孔24a中的驱动轴111的插入长度、即第一插入长度l1被设定为比插入至贯穿孔24a中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插入长度、即第二插入长度l2长。

在该结构中,插入至转子24的贯穿孔24a中的驱动轴111的插入长度、即第一插入长度l1被设定为比插入至贯穿孔24a中的旋转检测用轴140的插入长度、即第二插入长度l2长。这样,能够通过使第一插入长度l1比第二插入长度l2长,确保转子24与卡合部111b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经由驱动轴111将电动机110的旋转驱动力向转子24高效地传递。

另外,贯穿孔24a与驱动轴111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被设定为比贯穿孔24a与旋转检测用轴140之间的间隙小。

在该结构中,贯穿孔24a与驱动轴111的卡合部111b之间的间隙的大小被设定为比贯穿孔24a与旋转检测用轴140的卡合部141之间的间隙小。这样,能够通过使驱动轴111相对于转子24尽可能无空隙地嵌合来将电动机110的旋转驱动力高效地传递至泵部20,并且能够通过降低旋转检测用轴140的卡合部141的加工精度来降低旋转检测用轴140的加工成本。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8年11月9日向日本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11319的优先权,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的方式而被编入至本说明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