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1944发布日期:2021-03-30 21:1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噪声低、机械效率高且运转平稳等优点。对于静盘可轴向浮动的涡旋压缩机,即具有轴向柔性的压缩机,工作中静盘由于受到其背压腔中压力的作用将动盘压紧,以防止动盘倾覆。定频压缩机初始启动负荷过大,致使压缩机动盘与上支架间受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该部位油膜破裂,出现金属接触摩擦,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存在初始启动负荷过大,致使压缩机动盘与上支架间受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该部位油膜破裂,出现金属接触摩擦,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公开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涡旋压缩机存在初始启动负荷过大,致使压缩机动盘与上支架间受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该部位油膜破裂,出现金属接触摩擦,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

静盘、动盘和上支架,所述静盘和所述动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上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动盘,且所述静盘和所述上支架之间或在所述上支架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且在所述压缩机启动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能够将所述静盘顶起、使得所述静盘的下端不与所述动盘的基板的上端接触;而在所述压缩机启动后,所述静盘能沿着轴向方向运动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使得所述静盘的下端逐渐地与所述动盘的基板的上端接触、而形成密闭的所述压缩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静盘的下端和所述上支架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上端与所述静盘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下端与所述上支架的上端相接;

且在所述压缩机启动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上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动盘的基板的上端的高度,且在所述压缩机启动后,所述静盘能沿着轴向方向运动而挤压所述弹性部件,使得所述弹性部件的上端的高度逐渐降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环状结构,具有中心孔,所述静盘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轴向孔,所述第一轴向孔与所述环状结构的所述中心孔相对设置;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孔和所述中心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架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轴向孔,所述第二轴向孔与所述第一轴向孔相对设置,所述导向部件的下端还伸入所述第二轴向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圆环结构,所述第一轴向孔和所述第二轴向孔均为圆柱形孔;和/或,

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静盘上的所述第一轴向孔过盈配合;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轴向孔为间隙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上支架的内部:

所述静盘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轴向孔,所述上支架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轴向孔,所述第二轴向孔与所述第一轴向孔相对设置,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孔和所述第二轴向孔中;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向孔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件的端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向孔的槽底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的结构形式;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一轴向孔过盈配合,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轴向孔间隙配合;和/或,

所述导向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轴向孔和所述第二轴向孔均为圆柱形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静盘的背离所述动盘的一侧还设置有背压腔,所述静盘的内部还开设有中压孔,所述中压孔的一端能够连通所述背压腔、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压缩腔;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中压孔的位置,能够在压缩腔启动初期时控制关闭所述中压孔,所述调节阀还能在所述压缩机运行预设时间后,当排气压力到达预设压力后控制打开所述中压孔,使得背压腔通过所述中压孔从所述压缩腔中吸气,进而推动所述静盘运动至与所述动盘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静盘中还沿径向开设有控制通道,所述静盘的中心位置沿轴向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控制通道的一端能与所述排气孔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静盘的外部,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静盘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中充斥吸气气体;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控制通道中、能够根据所述排气孔中排气压力与壳体中吸气压力的大小关系的变化而被控制运动,进而打开所述中压孔或关闭所述中压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阀包括调节阀芯,所述调节阀芯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调节阀芯包括与所述排气孔相对的、且能够引入排气气体的第一端面,所述调节阀芯还包括与所述静盘的径向外侧相对的、且能够引入吸气气体的第二端面,所述调节阀芯根据所述第一端面承受的排气压力和所述第二端面承受的吸气压力的大小关系而被驱动在所述控制通道中运动;

当所述调节阀芯运动至所述环形槽不与所述中压孔相对时、不从所述压缩腔引入气体压力至所述背压腔,在所述调节阀芯运动至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压孔相对时、从所述压缩腔引入气体压力至所述背压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阀还包括调节阀固定部,所述调节阀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通道的内部,所述调节阀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阀芯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调节阀固定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阀芯相接,所述调节阀固定部背离所述调节阀芯的一侧与所述壳体内的吸气连通,所述调节阀固定部的内部还设置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能够将吸气气体导入所述调节阀芯的所述第二端面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阀固定部上与所述调节阀芯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调节阀芯上与所述调节阀固定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能够插入所述凹槽结构中做相对往复运动、使得所述调节阀芯相对于所述调节阀固定部运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中,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凸起结构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端面面积均为s,所述第一端面承受的排气压力为pd,所述第二端面承受的吸气压力为ps,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的预紧力为fn,并有(pd-ps)*s>fn时,所述调节阀芯在排气压力pd的作用下朝远离所述排气孔的方向运动、直至所述环形槽与所述中压孔连通而打开所述中压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静盘的背离所述动盘的一侧还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和所述静盘之间形成所述背压腔。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在上支架和静盘之间或上支架的内部设置的第一弹性部件,能够对静盘的下端形成有效的支承,使得在压缩机启动初期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将静盘的下端支承高于动盘的基板上端,使得静盘下端不与动盘接触,避免了静盘对动盘施加力,并且通过将静盘与动盘分离,压缩机启动前期泵体内部产生压缩腔之间的泄漏和窜气(如高压窜气至中压,中压窜气至低压),减小了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进而减小施加到动盘上端面上的力,从而使得在压缩机启动初期不会由于气体压力过大而致使动盘被压紧至上支架上,解决了压缩机启动初期动盘和上支架之间受力过大、而导致该部位油膜破裂,出现金属接触摩擦,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的问题;

2.并且本申请通过中压孔(即中压腔连通孔)和调节阀的设置,能够在调节阀的控制下控制中压孔是否打开或关闭,进而控制背压腔是否与压缩腔连通,启动初始状态中压孔处于封闭状态,静盘被第一弹性部件顶起,在排气压差达到一定值后调节阀芯移动,使得中压孔连通(或称打开),静盘在中压压力的作用下贴合动盘,压缩机正常工作,从而使得压缩腔的压力缓慢上升,使得压缩机有足够的时间将油池里的冷冻油被泵上,充分润滑动盘与上支架间的摩擦副,在压力达到平衡前形成稳定的油膜;油膜的形成有助于避免动盘与上支架间出现金属接触摩擦,从而有效减小摩擦功耗损伤和降低该摩擦副的温升,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的涡旋压缩机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涡旋压缩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静盘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动静盘压缩机腔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中压调节阀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中压调节阀芯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中压阀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一中压阀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二涡旋压缩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中实施例二调整块为圆柱弹簧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00、压缩腔;101、控制通道;102、排气孔;1、上盖;2、高低压分隔板;3、密封盖;4、静盘;41、静盘齿底;5、动盘;51、基板;52、动盘齿顶;53、动盘背面;6、十字滑环;7、上支架;71、上支架端面;8、曲轴;9、定子组件;10、转子组件;11、下支撑环;12、下支架;13、下盖;14、下支撑轴承;15、壳体;16、偏心套;17、导向部件;18、第一弹性部件;19、弹性垫圈;20、止回阀座;401、低压室;402、中压室;403、高压室;404、第一轴向孔;701、第二轴向孔;43、调节阀;431、调节阀固定部;4311、凸起结构;432、第二弹性部件;433、调节阀芯;434、调节阀密封圈;4331、第一端面;4332、环形槽;4333、第二端面;4334、凹槽结构;405、排气压力作用通道;406、背压腔;407、中压孔;408、引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压缩机(优选为涡旋压缩机),其包括:

静盘4、动盘5和上支架7,所述静盘4和所述动盘5之间形成压缩腔100,所述上支架7用于支撑所述动盘5,且所述静盘4和所述上支架7之间或在所述上支架7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18,且在所述压缩机启动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能够将所述静盘4顶起、使得所述静盘4的下端不与所述动盘5的基板51的上端接触;而在所述压缩机启动后,所述静盘4能沿着轴向方向运动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使得所述静盘4的下端逐渐地与所述动盘5的基板51的上端接触、而形成密闭的所述压缩腔100。

本发明在静盘与上支架间增加阻尼材料,使静盘初始状态与动盘轴向分离,从而使压缩机启动初期负荷减小,可有效的解决动盘与上支架间受力过大引起的油膜破裂问题,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本公开通过在上支架和静盘之间或上支架的内部设置的第一弹性部件,能够对静盘的下端形成有效的支承,使得在压缩机启动初期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将静盘的下端支承高于动盘的基板上端,使得静盘下端不与动盘接触,避免了静盘对动盘施加力,并且通过将静盘与动盘分离,压缩机启动前期泵体内部产生压缩腔之间的泄漏和窜气(如高压窜气至中压,中压窜气至低压),减小了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进而减小施加到动盘上端面上的力,从而使得在压缩机启动初期不会由于气体压力过大而致使动盘被压紧至上支架上,解决了压缩机启动初期动盘和上支架之间受力过大、而导致该部位油膜破裂,出现金属接触摩擦,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主要由定子组件9、上支架7、下支架12、静盘4、动盘5、十字滑环6、曲轴8等组成。定子组件9过盈方式固定在壳体组件15上,上支架7通过过盈配合和焊接方式固定在壳体组件15上。动盘5和静盘4相位角相差180度对置安装在上支架5上,动盘5在曲轴8的驱动下运动,与静盘4啮合形成一系列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月牙形密闭容腔。密封盖3安装在静盘4的背面,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密封盖3可轴向浮动与高低压分隔板2贴合形成密封的排气通道。需要指出的是静盘4具有轴向柔性,可沿着导向部件17轴向浮动,导向部件17通过过渡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上支架7上,但是在正常工作中,静盘4被密封盖2与静盘4背面形成的中压腔内气体轴向力紧密压在动盘5上,而动盘5由于受到压缩腔内高压气体的作用以及静盘4的作用力被紧密压在上支架7上。高低压分隔板2和上盖1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组件15上,高低压分隔板2和上盖1形成高压排气腔。

压缩机运转时,定子组件9驱动曲轴8旋转,曲轴8的曲柄段安装具有径向柔性的偏心套16,偏心套16带动动盘5运动,在十字滑环6的防自转限制下,动盘5围绕曲轴8中心以固定的半径做平动运动。从吸气管进入的制冷剂被吸入动盘5和静盘4形成的月牙形吸气腔内,经过压缩后由静盘2排气孔、止回阀座20进入上盖1与高低压分隔板2形成的高压腔内,然后经排气管排出。

实施例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设置在所述静盘4的下端和所述上支架7的上端之间,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的上端与所述静盘4的下端相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的下端与所述上支架7的上端相接;

且在所述压缩机启动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的上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动盘5的基板51的上端的高度,且在所述压缩机启动后,所述静盘4能沿着轴向方向运动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使得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的上端的高度逐渐降低。

这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的优选结构形式,如图1-3所示,通过将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静盘的下端和上支架的上端之间,能够使得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对静盘起到支撑作用,并且第一弹性部件的上端高于动盘的基板的上端,能够使得在压缩机启动时静盘的下端与第一弹性部件的上端相接、静盘不与动盘的基板相接,有效减小静盘对动盘的冲击、减小动盘对上支架的冲击力,并且由于静盘与动盘轴向上产生间隙,能够使得压缩腔中的气体能够发生窜气(比如从高压室403窜气到中压室402,和/或由中压室402窜气到低压室401),减小了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进而减小施加到动盘上端面上的力,从而使得在压缩机启动初期不会由于气体压力过大而致使动盘被压紧至上支架上。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导向部件17通过过盈的方式与静盘的第一轴向孔404配合,组合后插入第二轴向孔701中,导向柱与上支架为间隙配合。第一弹性部件18为弹性阻尼块,装在静盘与上支架之间,调整块高度比动盘基板的高,压缩机在停机状态,在第一弹性部件18的作用下,静盘4浮起,静盘齿底41与动盘齿顶52存在间隙δt,0.15mm≤δt≤0.25mm。在启动初期,由于间隙δt的存在,压缩过程中冷媒由高压室403泄漏至中压室402,或从中压室402泄漏至低压室401,使压缩机压缩腔中的压力缓慢上升,同时调节阀43在第二弹性部件432作用下,调节阀芯433处于最右侧,阀芯上的环形槽4332与中压孔407不连通,即中压孔407处于关闭状态,不与背压腔406相同,背压腔406处于空载状态,静盘悬浮,从而使压缩机动盘背面53与上支架端面71的负载减小,压缩机启动负荷减小。在弹性垫圈19的作用下,密封盖3与高低压分隔板2贴合,实现吸排气区分隔,随着时间推移,排气压力pd逐渐上升。排气压力作用于调节阀芯433的第一端面4331,吸气压力ps作用于调节阀芯433的第二端面4333,两端面的面积均为s,第二弹性部件432预紧力为fn。当(pd-ps)*s>fn时,调节阀芯433在排气压力pd的作用下向左边低压侧移动,阀芯上的环形槽4332与静盘的中压孔407连通,使得背压腔406内部压力升高,在中压腔压力作用下静盘4向下移动,第一弹性部件18被压缩降低,从而使静盘齿底41与动盘齿顶52贴合,压缩机实现稳定运行。由于压缩机负载缓慢上升,有足够的时间使油池里的冷冻油被泵上,充分润滑动盘背面53与上支架端面71间的摩擦副,在压力达到平衡前性能稳定的油膜。油膜的形成有助于避免动盘背面53与上支架端面71间出现金属接触摩擦,从而有效减小摩擦功耗损伤和降低该摩擦副的温升,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为环状结构,具有中心孔,所述静盘4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轴向孔404,所述第一轴向孔404与所述环状结构的所述中心孔相对设置;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导向部件17,所述导向部件17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孔404和所述中心孔中。这是本公开的第一弹性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将导向部件穿设于第一轴向孔和中心孔中,即对静盘的轴向运动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并且第一弹性部件的环状结构能够有效支撑静盘的下端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架7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轴向孔701,所述第二轴向孔701与所述第一轴向孔404相对设置,所述导向部件17的下端还伸入所述第二轴向孔701中。本公开还通过在上支架上开设的第二轴向孔,能够使得导向部件下端还伸入第二轴向孔中,从而使得静盘随着导向部件沿着上支架的第二轴向孔中沿轴向进行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件17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为圆环结构,所述第一轴向孔404和所述第二轴向孔701均为圆柱形孔;和/或,

所述导向部件17与所述静盘4上的所述第一轴向孔404过盈配合;所述导向部件17与所述第二轴向孔701为间隙配合。

这是本公开的导向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以及第一弹性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以及第一和第二轴向孔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圆柱状的导向柱插入第一和第二轴向孔、以及插入圆环结构中,形成有效的导向作用;导向部件与第一轴向孔过盈配合,能够使得静盘随着导向部件的运动而一起运动,导向部件与第二轴向孔间隙配合,使得导向部件在第二轴向孔中能够进行轴向运动。

实施例2,如图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设置在所述上支架7的内部:

所述静盘4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一轴向孔404,所述上支架7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第二轴向孔701,所述第二轴向孔701与所述第一轴向孔404相对设置,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导向部件17,所述导向部件17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孔404和所述第二轴向孔701中;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向孔701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件17的端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向孔701的槽底相接。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导向部件17通过过盈的方式与静盘的第一轴向孔404配合,组合后插入第二轴向孔701中,导向柱与上支架为间隙配合。第一弹性部件18为弹性阻尼块,装在静盘与上支架之间,调整块高度比动盘基板的高,压缩机在停机状态,在第一弹性部件18的作用下,静盘4浮起,静盘齿底41与动盘齿顶52存在间隙δt,0.15mm≤δt≤0.25mm。在启动初期,由于间隙δt的存在,压缩过程中冷媒由高压室403泄漏至中压室402,或从中压室402泄漏至低压室401,使压缩机压缩腔中的压力缓慢上升,同时中压调节阀43在第二弹性部件432作用下,调节阀芯433处于最右侧,阀芯上的环形槽4332与中压孔407不连通,即中压孔407处于关闭状态,不与背压腔406相同,背压腔406处于空载状态,静盘悬浮,从而使压缩机动盘背面53与上支架端面71的负载减小,压缩机启动负荷减小。在弹性垫圈19的作用下,密封盖3与高低压分隔板2贴合,实现吸排气区分隔,随着时间推移,排气压力pd逐渐上升。排气压力作用于中压调节阀芯433的第一端面4331,吸气压力ps作用于中压调节阀芯433的第二端面4333,两端面的面积均为s,第二弹性部件432预紧力为fn。当(pd-ps)*s>fn时,中压调节阀芯433在排气压力pd的作用下向左边低压侧移动,阀芯上的环形槽4332与静盘中压孔407连通,使得背压腔406内部压力升高,在中压腔压力作用下静盘4向下移动,第一弹性部件18被压缩降低,从而使静盘齿底41与动盘齿顶52贴合,压缩机实现稳定运行。由于压缩机负载缓慢上升,有足够的时间使油池里的冷冻油被泵上,充分润滑动盘背面53与上支架端面71间的摩擦副,在压力达到平衡前性能稳定的油膜。油膜的形成有助于避免动盘背面53与上支架端面71间出现金属接触摩擦,从而有效减小摩擦功耗损伤和降低该摩擦副的温升,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这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二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将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上支架的内部,能够使得通过第一弹性部件对导向部件、进而对静盘起到支撑作用,能够使得在压缩机启动时静盘的下端不与动盘的基板相接,有效减小静盘对动盘的冲击、减小动盘对上支架的冲击力,并且由于静盘与动盘轴向上产生间隙,能够使得压缩腔中的气体能够发生窜气(比如从高压室403窜气到中压室402,和/或由中压室402窜气到低压室401),减小了压缩腔内的气体压力,进而减小施加到动盘上端面上的力,从而使得在压缩机启动初期不会由于气体压力过大而致使动盘被压紧至上支架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8为弹簧的结构形式;所述导向部件17与所述第一轴向孔404过盈配合,所述导向部件17与所述第二轴向孔701间隙配合;和/或,

所述导向部件17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轴向孔404和所述第二轴向孔701均为圆柱形孔。

这是本公开的第一弹性部件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弹簧能够实际弹性力和变形,导向部件与第一轴向孔过盈配合,能够使得静盘随着导向部件的运动而一起运动,导向部件与第二轴向孔间隙配合,使得导向部件在第二轴向孔中能够进行轴向运动。

如图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静盘4的背离所述动盘5的一侧还设置有背压腔406,所述静盘4的内部还开设有中压孔407,所述中压孔407的一端能够连通所述背压腔406、另一端能够连通至所述压缩腔100;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调节阀43,所述调节阀43设置于所述中压孔407的位置,能够在压缩腔启动初期时控制关闭所述中压孔407,所述调节阀43还能在所述压缩机运行预设时间后,当排气压力到达预设压力后控制打开所述中压孔407,使得背压腔406通过所述中压孔407从所述压缩腔100中吸气,进而推动所述静盘4运动至与所述动盘5贴合。

本公开还通过中压孔(即中压腔连通孔)和调节阀的设置,能够在调节阀的控制下控制中压孔是否打开或关闭,进而控制背压腔是否与压缩腔连通,启动初始状态中压孔处于封闭状态,静盘被第一弹性部件顶起,在排气压差达到一定值后调节阀芯移动,使得中压孔连通(或称打开),静盘在中压压力的作用下贴合动盘,压缩机正常工作,从而使得压缩腔的压力缓慢上升,使得压缩机有足够的时间将油池里的冷冻油被泵上,充分润滑动盘与上支架间的摩擦副,在压力达到平衡前形成稳定的油膜;油膜的形成有助于避免动盘与上支架间出现金属接触摩擦,从而有效减小摩擦功耗损伤和降低该摩擦副的温升,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静盘4中还沿径向开设有控制通道101,所述静盘4的中心位置沿轴向设置有排气孔102,所述控制通道101的一端能与所述排气孔102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静盘4的外部,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静盘4外部的壳体15,所述壳体15中充斥吸气气体;所述调节阀43设置于所述控制通道101中、能够根据所述排气孔102中排气压力与壳体中吸气压力的大小关系的变化而被控制运动,进而打开所述中压孔407或关闭所述中压孔407。本公开还通过在静盘中沿径向开设的控制通道,能够容置调节阀于其中,并且控制通道一端引入排气口的高压压力,另一端引入吸气压力,使得调节阀能够根据其两端的排气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的关系而被驱动运动进而被控制打开中压孔或关闭中压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阀43包括调节阀芯433,所述调节阀芯433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环形槽4332,所述调节阀芯433包括与所述排气孔102相对的、且能够引入排气气体的第一端面4331,所述调节阀芯433还包括与所述静盘4的径向外侧相对的、且能够引入吸气气体的第二端面4333,所述调节阀芯433根据所述第一端面4331承受的排气压力和所述第二端面4333承受的吸气压力的大小关系而被驱动在所述控制通道101中运动;

当所述调节阀芯433运动至所述环形槽4332不与所述中压孔407相对时、不从所述压缩腔100引入气体压力至所述背压腔406,在所述调节阀芯433运动至所述环形槽4332与所述中压孔407相对时、从所述压缩腔100引入气体压力至所述背压腔406。

这是本公开的调节阀芯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一端面能够引入排气气体作用于其上,第二端面能够引入吸气压力作用于其上,使得调节阀芯能够被其第一和第三端面的压力差而被推动运动,使得环形槽运动至于中压孔相对、以有效打开中压孔,从而引入压缩腔中的气体至背压腔中,而推动静盘向下运动,或者使得环形槽运动至不与中压孔相对,以有效关闭中压孔,使得背压腔中不会被引入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阀43还包括调节阀固定部431,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固定设置在所述控制通道101的内部,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和所述调节阀芯43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43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432一端与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相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阀芯433相接,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背离所述调节阀芯433的一侧与所述壳体15内的吸气连通,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的内部还设置有引流通道408,所述引流通道408能够将吸气气体导入所述调节阀芯433的所述第二端面4333处。

本公开通过将调节阀设置为包括调节阀固定部和调节阀芯的结构相配合,能够使得调节阀固定部被固定于控制通道中,而调节阀芯与调节阀固定部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弹性部件,能够使得第二弹性部件对调节阀芯施加弹性回复力,使得调节阀芯除了受到第一端面的排气压力和受到第二端面的吸气压力之外还受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回复力,起到根据实际工况而调整其预设排气压力的大小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上与所述调节阀芯43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4311,所述调节阀芯433上与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凹槽结构4334,所述凸起结构4311能够插入所述凹槽结构4334中做相对往复运动、使得所述调节阀芯433相对于所述调节阀固定部431运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432设置于所述凹槽结构4334中,所述第二弹性部件432的一端与所述凸起结构4311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结构4334的槽底抵接。本公开还通过在调节阀固定部上设置的凸起结构和调节阀芯上设置的凹槽结构,使得凸起结构能够插入凹槽结构中做相对运动,凹槽结构能够有效地容置第二弹性部件,凸起结构能够抵接第二弹性部件而对调节阀芯产生弹性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4331和所述第二端面4333的端面面积均为s,所述第一端面4331承受的排气压力为pd,所述第二端面4333承受的吸气压力为ps,所述第二弹性部件432为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的预紧力为fn,并有(pd-ps)*s>fn时,所述调节阀芯433在排气压力pd的作用下朝远离所述排气孔102的方向运动、直至所述环形槽4332与所述中压孔407连通而打开所述中压孔407。当弹簧结构的预紧力为fn,并有(pd-ps)*s>fn时,说明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差值(朝左)大于朝右的弹性预紧力,使得调节阀芯能够被压力和弹性力的差值作用下向左运动,直至环形槽4332与中压孔连通,而打开中压孔,使得背压腔从压缩腔中引入背压气体,而推动静盘向下运动;反之(pd-ps)*s<fn时,说明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差值(朝左)小于朝右的弹性预紧力,使得调节阀芯能够被压力和弹性力的差值作用下向右运动,直至环形槽4332不与中压孔连通,而关闭中压孔,使得背压腔不从压缩腔中引入背压气体,不推动静盘向下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静盘4的背离所述动盘5的一侧还设置有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3和所述静盘4之间形成所述背压腔406。这是本公开的背压腔的优选形成位置,即形成在静盘上端与密封盖之间。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本公开通过在压缩机壳体端部,设计具有圆环形滑轨的盘状结构,圆盘与壳体、后盖组成密闭空腔。圆盘的圆环滑轨中放置滚动质量块,滚动质量块根据车辆和压缩机摇晃振动状态可以在滑轨中自由往复滚动,起到质量调谐减振作用,可以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振动激励对车用空调卧式压缩机引起的振动水平,保证压缩机长期可靠稳定运行;圆盘的圆环滑轨最低位及最高位开设与壳体内腔联通的压力平衡孔,压缩机壳体内部冷冻油通过最低位处的压力平衡孔顺畅流入圆盘与后盖组成的空腔中,对滚动质量块起到粘性阻尼效果,将滚动质量块动能转化成热能进行消耗,达到快速减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