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2348发布日期:2021-01-29 23:4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冷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过滤装置,适用于卧式液压注塑机,属于注塑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注塑机一般24小时在工厂工作,油液的温度随着工作时间的持续,不断的升高。此时注射和开模所用的比例阀发生温漂,影响产品精度。常规的冷却方式为在回油口增加冷却装置,这会导致系统产生背压,能耗高;同时多使用旁路过滤,过滤效果差,整机液压油过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液压系统背压以及提高过滤效率。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冷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电机的工作端口连接油泵,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抽油管与油箱接通,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连接过滤器的进口,过滤器的出口通过油管连接冷却器的进油口,冷却器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油箱接通。
[0005]
优选地,所述的油泵为螺杆泵;冷却器为板式过滤器。
[0006]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器上设有外界水口,外界水口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7]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器的进油口至出油口的管路方向与冷却器的进水口至出水口的管路方向相反。
[0008]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器的出水口设于冷却器的上部,冷却器的进水口设于冷却器的下部。
[0009]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器包括一个主路过滤器,主路过滤器的旁边并联有至少一个旁路过滤器。
[0010]
优选地,所述的电机、过滤器、冷却器均固定在固定架上。
[0011]
优选地,所述的油泵的进油口和油泵的出油口均设有油泵的上端;过滤器的进口设于过滤器的下部,过滤器的出口设于过滤器的上部;冷却器的进油口设于冷却器的上部,冷却器的出油口设于冷却器的下部。
[0012]
优选地,所述的油泵的进油口设于靠近电机的位置,油泵的出油口设于远离电机的位置。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过滤装置是体外循环式的装置,不会导致液压系统背压,能耗低;过滤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一般30分钟就可以实现全部液压油全过滤冷却;模块化设计,种类少,成本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0014]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使液压油温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同时液压油清洁度符合系统要求。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种冷却过滤装置的原理图;
[0016]
图2为一种冷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冷却过滤装置,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电机1,电机1的工作端口连接油泵2,油泵2的进油口通过抽油管与油箱6接通,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油管8连接过滤器3的进口,过滤器3的出口通过油管8连接冷却器4的进油口,冷却器4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油箱6接通。电机1、过滤器3、冷却器4均固定在固定架7上。
[0019]
冷却器4上设有外界水口5,外界水口5包括进水口a和出水口b。冷却器4的进油口至出油口的管路方向与冷却器4的进水口a至出水口b的管路方向相反。冷却器4的出水口b设于冷却器4的上部,冷却器4的进水口a设于冷却器4的下部。
[0020]
过滤器3包括一个主路过滤器,主路过滤器的旁边并联有至少一个旁路过滤器。
[0021]
油泵2的进油口和油泵2的出油口均设有油泵2的上端,油泵2的进油口设于靠近电机1的位置,油泵2的出油口设于远离电机1的位置;过滤器3的进口设于过滤器3的下部,过滤器3的出口设于过滤器3的上部;冷却器4的进油口设于冷却器4的上部,冷却器4的出油口设于冷却器4的下部。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
电机1带动油泵2从油箱6中抽油,油液经过过滤器3进入冷却器4中,之后再回到油箱6中。冷水从外界水口5进入冷却器4中进行循环,冷水的循环方向和油液循环的方向相反,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过滤器3带有旁路过滤,对过滤器3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0024]
整个冷却过滤装置独立于注塑机设计,依据油箱6的容积(即液压油的用量),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过滤装置分成多个规格,每种规格适合一定的油箱6容积范围,这样大大减少了冷却过滤的组合数量。
[0025]
油泵2选用螺杆泵,它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维修方便、出液连续均匀、压力稳定、流量大、容污能力强等优点;冷却器4选用板式过滤器,它具有体积小、热交换率高、安装方便等优点。
[0026]
本实用新型将冷却与过滤组合在一个单元中,实现高效、低能耗的液压油体外循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