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363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具体说是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散热器长期使用,会造成:1、发动机水道严重锈蚀;2、发动机散热器内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3、当散热器内部的散热管被完全堵塞时,由于温度过高,会严重威胁到发动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根据这一现状,为了有效解决散热器堵塞的问题,保障发动机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进行研究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的可有效防止发动机散热器内部水垢过多的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包括:

下端盖,下端盖上部凹陷出第一空间;

上端盖,上端盖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下端盖上方,在上端盖的侧壁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成设定角度设置,最好是直角或者钝角。

过滤部,过滤部设于第一空间内,过滤部与上端盖之间形成第二空间,过滤部上设有多个开孔使得冷却液从下端盖内第二空间外的第三空间进入第二空间后,通过出水管排出。

其中,第一空间内除去第二空间所占部分为第三空间,进水管与第三空间相通,第三空间且与出水管相通;进水管在受到环壁的阻力作用下,使冷却液流速受阻,迫使部分杂质与冷却液分离,沉淀于下端盖的第三空间中;通过进水管与上端盖中心偏移的设计方案,使冷却液在进入下端盖的第三空间时自上而下自然形成涡旋状流体,以延长水流时间,使其中质量较大的杂质二次沉淀;通过以上过滤装置的设置,冷却液经过过滤部过滤后再从出水管排出进入到散热器内,有效避免散热器内部管道被封堵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设置在发动机一侧,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在同一平面设置,为适应实际工况,或者出水管相对于进水管垂直设置或者倾斜向上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内部设有一圈用于阻挡冷却液从进水管直接进入第二空间的环壁,环壁与出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环壁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的过滤部连接,环壁可有效阻挡从进水管进入的冷却液直接通过出水管排出。

为了防止冷却液进入时沉淀物二次旋起,在所述下端盖内第一空间的底部设有扰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部包括一个上表面及内部中空的筒体,在筒体的底部及圆周面开有所述的开孔作为过滤孔,通过过滤孔实现冷却液内杂质等的过滤。

或者,所述过滤部包括一个呈空心的圆柱形支架,在支架的外表面及底面布设过滤网,过滤网最好是不锈钢过滤网,在过滤网的作用下将冷却液中的细微颗粒进一步滤除,通过上端盖出水管进入散热器,有效解决了散热器堵塞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所述过滤网的外侧设置压板,压板的顶部设有耳边,耳边设有安装孔,第二紧固件通过安装孔实现压板、过滤网及环壁的连接,这样的设置能方便拆卸,在压板及支架上均设有用于冷却液通过的过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壁偏心或者与下端盖同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中心偏离所述上端盖的中心设置,使冷却液在进入下端盖的水室时自上而下自然形成涡旋状流体,以延长水流时间,使其中质量较大的杂质二次沉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方案是: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在壳体侧壁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壳体内顶部设有一圈用于阻挡冷却液直接进入出水管的环壁,环壁与过滤部连接且与出水管连通,冷却液从进水管进入壳体内通过过滤部从出水管排出,所述过滤部包括一个呈空心的圆柱形支架,在支架的外表面及底面布设过滤网;这样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制造比较方便,维修时直接更换整体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过滤装置的设置,避免冷却液直接进入到散热器中,使得部分杂质与冷却液分离,有效保证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发明目的,将进水管与出水管垂直或者相交成一定角度设置,有效保证冷却液在冷却部内的过滤。

(3)通过扰流板的设置,有效防止冷却液进入过滤装置而引起的沉淀物二次旋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部偏心设置时上端盖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部偏心设置时部分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1—进水管 2—上端盖 3—进水道 4—第二空间 5—支架 6—过滤网 7—第一空间 8—扰流板 9—密封垫 1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包括:

下端盖,下端盖上部凹陷出第一空间7;

上端盖2,上端盖2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于下端盖上方,在上端盖2的侧壁设有进水管1和出水管10,进水管1和出水管10成设定角度设置,最好是直角或者钝角,第一紧固件在清洗过滤部时可拆除,此外,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出水管10相对于进水管1竖直或倾斜向上设置,如图5所示。

过滤部,过滤部设于第一空间7内,过滤部的顶部与出水管10连通,过滤部与上端盖2之间形成第二空间,过滤部上设有多个开孔,冷却液从进水道3(环壁外与上端盖2内之间)进入下端盖内第二空间外的第三空间后,实现冷却液在下端盖内沉淀实现第一次去除杂质,冷却液再通过过滤部上的开孔进行第二次过滤后进入第二空间后,待下端盖内水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冷却液通过出水管10排出。

为了防止冷却液进入时沉淀物二次旋起,在所述下端盖内第一空间的底部设有扰流板8。

其中,第一空间7内除去第二空间4所占部分为第三空间,进水管1与第三空间相通,第二空间且与出水管10相通;进水管1在受到环壁的阻力作用下,使冷却液流速受阻,迫使部分杂质与冷却液分离,沉淀于下端盖的第三空间中;通过进水管1与上端盖2中心偏移的设计方案,使冷却液在进入下端盖内第三空间时自上而下自然形成涡旋状流体,以延长水流时间,使其中质量较大的杂质二次沉淀;通过以上过滤装置的设置,冷却液经过过滤部过滤后再从出水管10排出进入到散热器内,有效避免散热器内部管道被封堵的情况发生。

在上端盖2与下端盖之间设置密封垫9实现密封。

所述上端盖2内部设有一圈用于阻挡冷却液从进水管1直接进入第二空间4的环壁,环壁的底部与上端盖2的底部齐平,环壁与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1中心偏离所述上端盖2的中心设置。

所述过滤部包括一个呈空心的圆柱形支架5,支架5的作用是为了保证过滤网6的形状,在支架5的外表面及底面布设过滤网6,在过滤网6的作用下将冷却液中的细微颗粒进一步 滤除,通过上端盖2出水管进入散热器,有效解决了散热器堵塞的问题。

所述环壁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的过滤部连接,环壁可有效阻挡从进水管1进入的冷却液直接通过出水管10排出。

在所述过滤网6的外侧设置压板,压板最好是围绕过滤网设置一圈,压板及过滤网的顶部设有耳边,耳边设有安装孔,第二紧固件通过安装孔或者配合法兰实现压板、过滤网6及环壁的连接,这样的设置能方便拆卸,在压板及支架5上均设有用于冷却液通过的过滤孔;过滤网沿支架5圆周方向重叠及与二者底面相交处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环壁与下端盖同轴线设置;所述进水管1中心偏离所述上端盖2的中心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使冷却液在进入下端盖的水室时自上而下自然形成涡旋状流体,以延长水流时间,使其中质量较大的杂质二次沉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

所述过滤部包括一个上表面及内部中空的筒体,在筒体的底部及圆周面开有过滤孔,通过过滤孔实现对杂质等的初步过滤。

所述环壁偏心或者与下端盖同轴线设置。

实施例3

发动机冷却液过滤装置,包括:

壳体,在壳体侧壁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壳体内顶部设有一圈用于阻挡冷却液直接进入出水管的环壁,环壁与过滤部连接且与出水管连通,冷却液从进水管进入壳体内通过过滤部从出水管排出,所述过滤部包括一个呈空心的圆柱形支架,在支架的外表面及底面布设过滤网;这样的结构是一个整体,制造比较方便,维修时直接更换整体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