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风机罩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5251发布日期:2021-07-13 15:0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风机罩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风机罩壳。



背景技术: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是中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风力发电机。风机的主要结构部件是叶轮、罩壳、进风口、支架、电机、皮带轮等。风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积累大量粉尘在罩壳内及扇叶内,或大大降低扇叶的旋转速度,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转,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风机罩壳,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风机罩壳及扇叶内容易积累粉尘,造成风机正常性工作受到影响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碳纤维风机罩壳,包括罩壳本体、罩壳支架,所述罩壳本体正下方还设有用于清洗所述罩壳本体内表面的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罩壳支架上,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外壳、储水室、自动雾化喷嘴和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一端与所述自动雾化喷嘴底部连通,另一端用来吸收所述储水室内的水,所述外壳的上方设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的直径大于所述自动雾化喷嘴的直径,所述罩壳本体下方设有清洗口,所述喷水口的位置与所述清洗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喷水口也作为所述储水室的加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支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柱,所述外壳的外壁两侧各固接一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支柱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罩壳支架为电动滑轨。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污水收集室,所述污水收集室环绕在所述储水室的外侧,所述污水收集室的接水口同心环绕在所述喷水口的四周。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雾化喷嘴与旋转组件连接,所述喷水口为圆形,所述喷水口上设有一个盖板,所述盖板上环形排列若干个通孔,所述自动雾化喷嘴上也环形排列设置若干出水口,所述通孔的数量和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一致,相邻两个所述通孔的圆心角为α角,相邻两个所述出水口的圆心角为β角,所述α角的大小与所述β角的大小一致,当所述自动雾化喷嘴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与整数倍与β角大小一样的角度时,所有所述出水口被所述盖板遮挡住。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设有与连接杆轴向一致的空腔,所述吸水管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储水室相通的进水通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自动雾化喷嘴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子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顶部位于所述接水口侧边到所述外壳对应的侧边上各设有一个缺口,保证外壳顶部能与所述罩壳本体契合。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收集室设有排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风机罩壳上设有一个清洁装置,清洁装置包括储水室,吸管和自动雾化喷嘴,自动雾化喷嘴用吸管将储水室内的水吸进来,然后再喷到罩壳本体内部,扇叶旋转后,水被均匀地散发到扇叶及罩壳本体内表面上,储水室上还设有一个加水口,可以为储水室加水,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清洁风机罩壳本体内表面及扇叶,避免了罩壳本体内表面及扇叶积灰的现象,保证了扇叶的正常转速,节约了能耗,保证风机的正常性持续性运转。

2.本实用新型在储水室外侧环绕设置一个污水收集室,能够将从风机罩壳内流出的污水收集起来,防止污水直接排放到地面上,避免污水中的粉尘重新又回到风机罩壳内,且喷水口盖有一个盖板,盖板上设有通孔,当污水收集室收集污水的时候,自动雾化喷嘴能够通过旋转组件旋转,其出水口与通孔重叠,出水口就被关闭,污水无法流入到喷水口内,即无法流入到储水室内,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清洁后产生的污水即使进行回收,避免了污水直接排放到地面,从而避免了对环保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污水中的粉尘又重新回到风机罩壳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雾化喷嘴的俯视图;

图6为连接杆的主视图;

图7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00、罩壳本体;200、罩壳支架;300、清洗装置;310、外壳;320、储水室;330、自动雾化喷嘴;340、吸水管;311、喷水口;110、清洗口;400、扇叶;210、支柱;500、滑块;350、污水收集室;351、接水口;600、盖板;610、通孔;331、出水口;700、电机;800、固定板;900、连接杆;910、空腔;920、进水通道;312、缺口;352、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罩壳本体100、罩壳支架200,罩壳本体100正下方还设有清洗装置300,清洗装置300设置在罩壳支架200上,清洗装置300包括外壳310、储水室320、自动雾化喷嘴330和吸水管340,吸水管340一端与自动雾化喷嘴330底部连通,另一端用来吸收储水室320内的水,外壳310的上方设有喷水口311,罩壳本体100下方设有清洗口110,喷水口311的位置与清洗口110的位置相对应,喷水口311也作为储水室320的加水口,当需要补水的时候,从自动雾化喷嘴330和喷水口311的缝隙中加水,储水室320用来储存水,自动雾化喷嘴330通过吸水管340吸入储水室320内的水,对水进行雾化后经喷水口311出来,喷入清洗口110,当罩壳本体100内的扇叶400旋转后,会带动水洒向壳体内的四周内表面,从而达到清洁扇叶400及罩壳本体100内表面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够调整加水口(喷水口311)与罩壳本体100之间的间距,当喷水口311和罩壳本体100之间的间距变小时可以方便喷水,当加水口和罩壳本体100之间的间距变大时,可以方便加水,具体的,罩壳支架20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柱210,外壳310的外壁两侧各固接一个滑块500,每个滑块500分别与对应的支柱210滑动连接,这样整个清洗装置300就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加水口(喷水口311)与罩壳本体100之间的距离。

如图1所示,为了自动化移动清洗装置300,罩壳支架200也为电动滑轨,能够快速、精确地调节清洗装置300的位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当自动雾化喷嘴330内的水喷入罩壳本体100内后,将粉尘冲刷下来,水和粉尘会连带一起留下来,变成污水,如果任由污水直接排出在地面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又会变成粉尘,流入到空气中,极大可能会重新进入到罩壳本体100内,所以清洗装置300还包括污水收集室350,污水收集室350环绕在储水室320的外侧,污水收集室350的接水口351同心环绕在喷水口311的四周,当需要进行清洁的时候,直接将自动清洁装置移动到罩壳支架200的最顶端,然后开启自动雾化喷嘴330,向罩壳本体100内喷水,同时,罩壳本体100内的污水冲刷下来,通过接水口351流入到污水收集室350内。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为了防止污水从罩壳本体100内流出的时候,污水流入雾化喷嘴内,将自动雾化喷嘴330设置成一个可以关闭的结构,具体的,自动雾化喷嘴330与旋转组件连接,喷水口311为圆形,喷水口311与上设有一个圆形的盖板600,盖板600上环形排列若干个通孔610,自动雾化喷嘴330上也环形排列设置若干出水口331,通孔610的数量和出水口331的数量一致,相邻两个通孔610的圆心角为α角,相邻两个出水口331的圆心角为β角,α角的大小与β角的大小一致,当自动雾化喷嘴330逆时针或者顺时针旋转与整数倍与β角大小一样的角度时,所有出水口331被盖板600遮挡住。例如,盖板600上设有12个环形排列的通孔610,自动雾化喷嘴330上也设有12个环形排列的出水口331,通孔610之间的夹角为30°,出水口331之间的夹角也为30°,当每个出水口331的位置与一个通孔610的位置一一对应时,每个出水口331都是打开的,当自动雾化喷嘴330旋转30°角度或者30°的整数倍角度时,每个出水口331都会被盖板600遮挡住,污水就不会流入到加水口或者自动雾化喷嘴330里面。

如图2和图6所示,具体的,旋转组件包括电机700、固定板800和连接杆900,连接杆900内设有与连接杆900轴向一致的空腔910,吸水管340设置在空腔910内,连接杆900的表面设有与储水室320相通的进水通道920,连接杆900的一端与自动雾化喷嘴330连接,连接杆900的另一端与固定板800连接,电机700的转子与固定板800连接,电机700固定在外壳310的底部,电机700旋转,带动自动雾化喷嘴330旋转,电机700是伺服电机700,更能精确控制旋转角度,吸水管340通过进水通道920吸水。

如图2所示,外壳310顶部位于接水口351侧边到外壳310对应的侧边上各设有一个缺口312,保证外壳310顶部能与罩壳本体100契合。

如图2所示,污水收集室350设有一个排出口352,污水可以通过排出口352流入外接的收集装置(图中未标示)内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清洁装置的时候,先将清洁装置下降一定高度,然后打开盖子351a,再向上移动清洁装置,启动风机,扇叶400旋转,启动自动雾化喷嘴330,水喷向扇叶400,扇叶400将水散发出去,洒向罩壳本体100的四周,然后自动雾化喷嘴330被旋转组件带动旋转,其出水口331关闭,污水从清洗口110流出,经接水口351流到污水收集室350内,再次启动自动雾化喷嘴330,循环往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