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震的风扇壳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8401发布日期:2022-07-01 21:0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可减震的风扇壳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的壳座。


背景技术:

2.参阅图1,散热风扇常常设置于计算机、电子设备或机械设备中,其通过扇叶转动而带动空气流动,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一般的散热风扇是将风扇和马达装设于风扇壳座1上。常见的风扇壳座1是如图1所示,包含围绕出设置空间111的外框架11、位于所述设置空间111中的内承座12,及四条由所述内承座12的外周面沿切线方向延伸以连接所述外框架11的支撑肋条13。所述外框架11包括四个彼此等角度间隔排列的框角段112,及四个与所述框角段112交错设置的边框段113。每一个边框段1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相邻框角段112。每一个框角段112上开设有供螺丝(图中未显示)穿设的开孔114。每一根支撑肋条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承座12及所述边框段113。
3.由于所述支撑肋条13连接所述边框段113,因此当扇叶旋转时,其所产生的震动会沿所述支撑肋条13先传递至所述边框段113上,再传递至所述框角段112以通过穿设于所述开孔114的所述螺丝传递至安装平面上,由于震动传导路径较远且几乎遍布整个所述外框架11,导致所述风扇壳座1的震动较大,且此外并无其它可提升吸收抑震能力的结构设计,故用户若想要改善震动的情形,还必须于所述风扇壳座1上额外加装其它减震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佳的风扇壳座。
5.本实用新型可减震的风扇壳座,所述风扇壳座包含围绕出设置空间的外框架、位于所述设置空间内的内承座,由所述内承座向外彼此呈放射状延伸的支撑肋条,所述外框架包括四个彼此等角度间隔排列的框角段,及四个与所述框角段交错设置的边框段,每一个边框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框角段,所述支撑肋条分别连接所述框角段,每一根支撑肋条包括连接所述内承座且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内承座的方向渐缩的基座部,及由所述基座部向外延伸并连接相对应框角段的肋条部,所述基座部相互连接以环绕于所述内承座外侧,使得任两相邻的基座部相连且形成朝向所述外框架的吸震弧面。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7.较佳地,前述可减震的风扇壳座,其中,所述风扇壳座还包含数个埋设于所述支撑肋条内的内埋件。
8.较佳地,前述可减震的风扇壳座,其中,任两根未相邻的支撑肋条位于同一条延伸线。
9.较佳地,前述可减震的风扇壳座,其中,所述外框架的每一个框角段形成至少一个穿孔,每一根支撑肋条的肋条部朝外指向相对应框角段的所述至少一个穿孔。
10.较佳地,前述可减震的风扇壳座,其中,所述穿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承座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11.较佳地,前述可减震的风扇壳座,其中,所述内承座开设有穿线口,所述支撑肋条的其中的一根凹陷形成由所述基座部延伸至所述肋条部且连通所述穿线口的走线槽。
12.较佳地,前述可减震的风扇壳座,其中,所述内承座包括座体部、立设于所述座体部外周缘处且连接所述基座部的围壁部,及立设于所述座体部中心处且被所述围壁部围绕的内壁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支撑肋条呈x字形配置且直接连接所述框角段,因此可将震动由所述内承座直接导向供螺丝所穿设的所述框角段,减少震动的传递路径以缓冲震动。此外,所述基座部环绕所述内承座的外周面,使得任两个相邻的基座部相连且形成朝向所述外框架的吸震弧面,所述吸震弧面可产生吸震的缓冲效果,有效吸收抑制扇叶转动时所产生的震动,从而达到不需加装其它减震组件便可抑震的功效。
附图说明
14.图1是俯视图,说明一般的风扇壳座;
15.图2是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减震的风扇壳座的实施例;
16.图3是俯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俯视态样;及
17.图4是仰视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仰视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9.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可减震的风扇壳座的实施例,包含一个围绕出一个设置空间20的外框架2、一个位于所述设置空间20内的内承座3、四根由所述内承座3向外彼此呈放射状延伸以连接所述外框架2的支撑肋条4,及四个分别埋设于所述支撑肋条4中的内埋件5。所述外框架2包括四个彼此等角度间隔排列的框角段21,及四个与所述框角段21交错设置的边框段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2概呈正方形,而所述框角段21即位于此正方形的四个边角处,每一个框角段21形成两个沿所述外框架2的厚度方向相间隔且中心轴线重合的穿孔211,所述穿孔21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承座3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穿孔211可供一根螺丝(图未示)穿设以将所述风扇壳座固定于安装平面上。每一个边框段2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相邻的框角段21。
20.所述内承座3包括一个呈圆环状且位于所述外框架2的设置空间20中心处的座体部31、一个立设于所述座体部31外周缘处的围壁部32,及一个立设于所述座体部31中心处且被所述围壁部32围绕的内壁部33。所述座体部31开设有一个沿轴向(即所述外框架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穿线口311。所述支撑肋条4以x字形的方式排列,亦即任两未相邻的支撑肋条4位于同一条延伸线,且所述支撑肋条4分别连接位于边角处的所述框角段21。每一根支撑肋条4包括一个连接所述围壁部32且截面积沿远离所述内承座3的方向渐缩的基座部41,及一由所述基座部41向外延伸并连接相对应框角段21的肋条部42。所述肋条部42朝外指向相对应框角段21上的所述穿孔211。所述支撑肋条4的基座部41相互连接以环绕于所述围壁部32外侧,这使得任两个相邻的基座部41间形成一个面向其中一个边框段22且呈内凹状的吸震弧面a。此外,所述支撑肋条4的其中一个凹陷形成一个由所述基座部41延伸至所述肋条部42且连通所述穿线口311的走线槽43,当散热风扇的定子设置于所述内承座3上时,连
接定子的导电线可以经由所述穿线口311穿出,再由所述走线槽43向外拉线。每一个内埋件5可埋设于相对应支撑肋条4的肋条部42或基座部41内,以增强所述支撑肋条4的配重重量及强度,达到不易震动的效果,当然,所述内埋件5也可以由所述基座部41延伸至所述肋条部42,不以前述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埋件5是以橡胶或其它吸震效果佳的材料制成。
21.由于所述支撑肋条4是直接连接开设有所述穿孔211的框角段21,因此扇叶旋转时对所述内承座3产生的震动可直接经由所述支撑肋条4传递至所述框角段21上,并经由所述穿孔211内的螺丝传递至安装平面上,由于传递路径不再经过所述边框段22,因此可较为快速地缓冲震动。而所述基座部41围绕于所述内承座3外侧所形成的所述吸震弧面a,可进一步地产生吸震的缓冲效果,所述内埋件5除了可增加所述支撑肋条4的配重重量以降低其震动程度外,还可通过采用吸震材料作为所述内埋件5来提升吸震能力。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支撑肋条4采非切线的x字形配置,加上所述基座部41环绕所述内承座3而形成多个内凹的吸震弧面a来提升缓冲震动的功效,且不需额外加装其它减震组件,具较高的便利性及制震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