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6448发布日期:2022-07-23 09:2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


背景技术:

2.现在汽车的发展朝着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基于电机,电池与电控的系统有机结合对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整个热管理系统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确保电机、电池处在最佳的工作温度中。其中起到冷却动力循环的部件电子水泵就承担着最主要的作用。电子水泵的可靠性决定着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这其中电子水泵控制系统自身的散热,定转子的散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现有水泵在散热上没有进行有效的设计,导致需要更高效率与更高功率的水泵,同时,无法其无法实现可靠的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能够实现水泵定、转子有效散热,保证水泵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壳体构件,所述壳体构件包括筒状的中壳、固连于中壳一端的下壳和固连于中壳另一端的上壳,所述中壳朝向上壳的一端设有将所述壳体构件沿轴向分隔为叶轮装配腔体和定/转子装配腔体的端板,所述叶轮装配腔体内设有叶轮,所述端板与上壳之间轴向密封设置有胶套,所述胶套内部设有转子和转子轴,所述胶套外部设有定子,所述叶轮装配腔体内设有冷却液,所述转子轴内沿轴向设有转子轴贯穿孔,所述叶轮装配腔体、胶套内部、转子轴贯穿孔相互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通道。
6.较为优选的,所述中壳包括筒状结构件和一体成型与所述筒状结构件一端的端板,所述筒状结构件设有径向延伸的耳部,所述下壳通过穿设于耳部的螺栓与中壳固连。
7.较为优选的,所述端板沿轴向设有用于连通叶轮装配腔体与胶套内部的过流孔。
8.较为优选的,所述过流孔为阶梯状过流孔,所述阶梯状过流孔包括与所述叶轮装配腔体连通的大口径过流孔和与所述胶套内部连通的小口径过流孔。
9.较为优选的,所述转子外径小于所述胶套内径,所述转子外缘与所述胶套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过流通道。
10.较为优选的,所述转子轴末端与所述上壳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胶套内部与转子轴贯穿孔的第二过流通道。
11.较为优选的,所述叶轮中心沿轴向设有叶轮贯穿孔,所述叶轮与所述转子轴朝向下壳的一端同轴连接,所述叶轮贯穿孔与所述转子轴贯穿孔连通。
12.较为优选的,所述胶套外部与中壳内壁之间设有冷却液。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胶套隔离定、转子,并在叶轮装配腔体内设置冷却
液,在转子轴内沿轴向设置转子轴贯穿孔,使叶轮装配腔体、胶套内部、转子轴贯穿孔相互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通道。在胶套外部与中壳内壁之间设置冷却液,定子浸泡于冷却液中对转子进行散热的同时,由于下壳的叶轮工作产生高低压区域形成冷却液循环,使得定子安装区域与上壳后控制系统安装区域都能得到冷却液循环冷却降温的目的。使得整个电机系统与控制系统在外部高温条件下能始终保持与冷却液相同温度,极大的避免了水泵的高温烧毁与失效情况。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向剖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液循环示意图;
16.图中:1-下壳,2-阶梯状过流孔,3-中壳,4-胶套,5-转子轴,6-定子安装区,7-转子安装区,8-上壳,9-控制系统装配区,10-端板,11-叶轮,12-叶轮贯穿孔,13-叶轮装配腔体,14-转子轴贯穿孔,15-第一过流通道,16-第二过流通道,17-耳部,18-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1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如图1所示提供的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22.一种基于上壳块的水泵内流场结构,包括壳体构件,壳体构件包括筒状的中壳3、固连于中壳3一端的下壳1和固连于中壳3另一端的上壳8,中壳3朝向上壳8的一端设有将壳体构件沿轴向分隔为叶轮装配腔体13和定/转子装配腔体的端板10,叶轮装配腔体13内设有叶轮11,端板10与上壳8之间轴向密封设置有胶套4,胶套4内部设有转子和转子轴5,胶套4外部设有定子,叶轮装配腔体13内设有冷却液,转子轴5内沿轴向设有转子轴贯穿孔14,叶轮装配腔体13、胶套4内部、转子轴贯穿孔14相互连通形成冷却液循环通道。
23.中壳3包括筒状结构件和一体成型与筒状结构件一端的端板10,筒状结构件设有径向延伸的耳部17,下壳1通过穿设于耳部17的螺栓与中壳3固连。筒状结构件与耳部17对
立的一侧,设有一径向凸出的限位部18,下壳1的端沿与该限位部18限位配合。
24.端板10沿轴向设有用于连通叶轮装配腔体13与胶套4内部的过流孔。该过流孔为阶梯状过流孔2,阶梯状过流孔2包括与叶轮装配腔体13连通的大口径过流孔和与胶套4内部连通的小口径过流孔。其中,小口径过流孔的内径小于胶套4与端盖10连接端的内径。
25.为实现叶轮装配腔体13、胶套4内部、转子轴贯穿孔14相互连通,转子外径小于胶套4内径,转子外缘与胶套4内壁之间形成一环装的间隙,该间隙形成第一过流通道15。转子轴5末端与上壳8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胶套4内部与转子轴贯穿孔14的第二过流通道16。同时,叶轮11中心沿轴向设有叶轮贯穿孔12,叶轮11与转子轴5朝向下壳1的一端同轴连接,叶轮贯穿孔12与转子轴贯穿孔14连通。叶轮装配腔体13经阶梯状过流孔2、第一过流通道15、第二过流通道16、转子轴贯穿孔14、叶轮贯穿孔12实现冷却液的循环通道。
26.为实现定子的冷却,定子安装区6同样充满冷却液,该冷却液与胶套内部循环的冷却液相互隔离。该冷却液实现定子降温的同时,也对胶套内的转子降温。
27.本装置的冷却液循环路径如图2所示。叶轮11工作时,产生高低压区域,将叶轮装配腔体13内充斥的冷却液从阶梯状过流孔2引入胶套4内部,经第一过流通道15、第二过流通道16进入转子轴贯穿孔14,又经叶轮贯穿孔12回到叶轮装配腔体13内。在该循环的过程中,控制系统装配区9产生的热量被带走,从而实现控制系统装配区的降温,使得整个电机系统与控制系统在外部高温条件下能始终保持与冷却液相同温度,极大的避免了水泵的高温烧毁与失效情况。同时,由于定子安装区6同样充满冷却液,该冷却液实现定子降温的同时,也对胶套内的转子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