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8150发布日期:2023-01-24 22:5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式真空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


背景技术:

2.水环泵是由叶轮、泵体、吸排气盘、水在泵体内壁形成的水环、吸气口、排气口、辅助排气阀等组成的。
3.水环式真空泵在使用时,可以不断的吸收外界的空气、液体并排出,但是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泵体的内部容易粘附杂质,影响真空泵的使用性能,甚至造成损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水环式真空泵的内部进行清洁,传统的清洁方式主要是将水环真空泵拆解,实现内部的清洁,采用这种方式效率较低,且水环真空泵在拆解组装过程中需要停止工作,而拆解组装进行清洁的时间较长,影响使用效率,为防止杂质进入真空泵内部造成对泵体的影响,现有技术中会在水环真空泵的进水端以及进气端设置过滤网将杂质拦截,这种方式虽然减少了对水环真空泵内部清洁的频率,但是,过滤网拦截的杂质容易在进水管以及进气管处堆积,影响进水以及进气的效率,且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对水环真空泵进行内部清洗时需要进行拆卸,操作不便捷,以及进水管和进气管处设置过滤网,容易造成杂质堆积,影响进水和进气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包括泵本体,所述泵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进水管和水汽混合排出管,所述进气管和进水管内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水汽混合排出管的顶端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有出气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进水管设置有反冲水管,所述出气口连接进气管设置有反冲气管,所述反冲水管和反冲气管的尾端均位于对应过滤网的内侧,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顶端螺纹旋拧有密封帽,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污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放管,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螺纹设置在排污管底端的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球,所排污管的内部顶端配合设置有密封座,通过密封座、密封球以及密封柱的配合实现排污管的密封。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球的底端设置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密封柱上,通过密封胶垫和安装板的设置加强密封球与密封座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加强排污管的密封性。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污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连接段,所述壳体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连接段与排污口之间螺纹连接,实现排污管与壳体之间的可
拆卸连接,便于排污管的检修和更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段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块,加强排污管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上配合对应的过滤网设置有排渣管,所述进气管上配合对应的过滤网设置有排气管,便于对进水管以及进气管内的过滤网进行反向吹冲时,杂质的排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冲水管、反冲气管、排气管和排渣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便于控制反冲水管、反冲气管、排气管和排渣管的开启和关闭。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在泵本体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污管,可以通过进液管向泵本体的壳体内部注入清洁液,通过清洁液实现壳体内部粘附污垢的清洁,清洁之后的污水可以通过排污管排出,这样,则不必将泵本体进行拆解清洗,减少因泵本体拆卸清洗而耽误的时间,提高清洗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在排污管处设置有密封结构,通过排放管、密封柱、安装板、密封胶垫、密封球以及密封座的配合可以提高排污管的密封性,避免泄露的情况。
16.3、本实用新型在进液管和进气管处均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以键进入壳体内的杂质进行拦截,减少杂质在壳体内的残留,降低壳体内的清洁难度,同时在水汽混合排出管的输出端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并通过气液分离器上的出气口连接进气管设置有反冲气管,通过气液分离器上的出水口连接进液管设置有反冲水管,可以对进水管和进气管内的过滤网进行反向冲吹,实现过滤网处的自清洁,提高进水以及进气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污管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管、过滤网以及反冲水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过滤网以及反冲气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23.图中:1、壳体;2、进气管;3、进水管;4、水汽混合排出管;5、过滤网;6、气液分离器;7、出气口;8、出水口;9、反冲水管;10、反冲气管;11、进液管;12、密封帽;13、排污管;14、排放管;15、密封柱;16、密封球;17、密封座;18、密封胶垫;19、安装板;20、连接段;21、排污口;22、密封垫块;23、排渣管;24、排气管;25、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27.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包括泵本体,泵本体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管2、进水管3和水汽混合排出管4,进气管2和进水管3内均设置有过滤网5,水汽混合排出管4的顶端设置有气液分离器6,气液分离器6上设置有出气口7和出水口8,出水口8连接进水管3设置有反冲水管9,出气口7连接进气管2设置有反冲气管10,反冲水管9和反冲气管10的尾端均位于对应过滤网5的内侧,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液管11,进液管11的顶端螺纹旋拧有密封帽12,壳体1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13,排污管13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污管13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放管14,密封结构包括螺纹设置在排污管13底端的密封柱15,密封柱15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球16,排污管13的内部顶端配合设置有密封座17,旋拧密封柱15,通过密封柱15带动密封球16上移挤压密封座17,实现密封座17的密封,从而实现排污管13的整体密封。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球16的底端设置有密封胶垫18,密封胶垫18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19,安装板19固定安装在密封柱15上,密封柱15移动时会带动安装板19和密封胶垫18移动,通过安装板19的设置可以提高密封胶垫18对密封座17的挤压性,从而提高排污管13的密封性能。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污管13的顶端连通设置有连接段20,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排污口21,连接段20与排污口21之间螺纹连接,通过连接段20和排污口21的配合可以实现排污管13在壳体1上的可拆卸安装,提高排污管13的检修以及更换便捷性,连接段20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块22,通过密封垫块22的设置可以提高排污管13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加强密封效果。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水管3上配合对应的过滤网5设置有排渣管23,进气管2上配合对应的过滤网5设置有排气管24,在实现进液管11以及进气管2的反向冲吹时,将排渣管23和排气管24打开,可以将反冲吹的杂质分别通过排渣管23和排气管24向外排出,实现泵本体的自清洗,反冲水管9、反冲气管10、排气管24和排渣管23上均设置有阀门25,阀门25的设置便于控制反冲水管9、反冲气管10、排气管24和排渣管23的开启和关闭。
32.实施例2:
33.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清洗水垢的水环式真空泵,使用时,外界气体和水质分别通过进气管2和进水管3进入泵本体内,并通过水汽混合排出管4排出,通过气液分离器6进行分离,当需要实现泵本体的自清洁时,可以旋拧开密封帽12,通过进液管11向壳体1内部注入清洁液,清洁液会跟随泵本体内自带的叶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壳体1内部的清洁,清洁完毕之后,旋拧密封柱15,通过密封柱15带动安装板19、密封胶垫18以及密封球16下移至排放管14的下方,这样位于壳体1内的污水进入排污管13内并经排放管14排出,实现泵本体的自清洁,而不需要将泵本体拆开清洁,减少因泵本体清洗而耽误的时间,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洁便捷性。
34.实施例3:
35.参考图1至图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通过气液分离器6将水汽混合排出管4排出的液体和气体进行分离,气体通过出气口7向外排出,液体通过出水口8向外排出,当需要对进水管3和进气管2内的过滤网5进行清洁时,可以开启反冲水管9、反冲气管10、排气管24和排渣管23上的阀门25,出水口8排出的水可以通过反冲水管9反向冲向进水管3内,并将粘附在
进水管3内过滤网5上的杂质反向冲掉,实现进水管3内过滤网5的清洁,被冲出的杂事可以随着排渣管23向外排出,提高进水管3的进水效率,同理,通过出气口7排出的气体可以通过反冲气管10朝向进气管2中的过滤网5反向吹出,从而将粘附在过滤网5上的杂质吹走,并通过排气管24向外排出,实现进气管2的清洁,提高进气的效率。
36.上文中提到的全部方案中,涉及两个部件之间连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焊接、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连接、螺栓或螺钉连接或者其他公知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上文凡是涉及有写固定连接的,优先考虑焊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