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8210发布日期:2023-01-24 22:5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泵,特指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充气产品,也因为充气产品便于携带和收藏的特点,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诸如充气床垫、气垫等产品为了实现快速充气,都需要使用到气泵,目前市面上的气泵一般分为外置式和内置式两种,外置式气泵需要人们与充气产品分开携带,使用起来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一些大型充气产品中通常会装配内置式电动气泵,现有的内置式气泵中都具有分别用于充气和放气的气口,在充气口上一般采用外盖进行密封操作,在充气时,需要将外盖旋开,再启动气泵实现进气,充气完毕后,由于需要先将马达关闭,在关闭马达到盖上外盖的期间,充气产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漏气,影响使用效果,并且在产品需要放气时需要再次对外盖进行拆卸操作,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充气泵,特指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相互配合形成内部安装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按键孔,所述上壳体中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分别设置有通过所述按键孔外露于所述上壳体表面的充气按钮和放气按钮,所述充气按钮和所述放气按钮均设置有在非使用状态下用于封堵所述按键孔的密封圈,所述充气按钮的一侧设置有通过按压操作进行触发的微动开关,所述安装架设置有与所述微动开关电性连接的供电机构,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安装腔相互连通的通气孔,所述下壳体中设置有马达和安装于所述马达驱动轴上的风叶轮,所述马达与所述微动开关电性连接,以使所述马达通过按压所述充气按钮进而触发微动开关实现启动或关闭的控制。
5.优选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充电组件和电池组,所述充电组件包括pcb板和设置于所述pcb板上的充电接口,所述pcb板与所述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外露于所述上壳体的表面上,并通过插接充电线与外置电源连接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功能。
6.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所述充气按钮和所述放气按钮的凸柱,所述凸柱的内部均设置有顶部开口的中空安装孔,所述凸柱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充电组件的第一安装槽,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安装架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组的电池腔。
7.优选的,所述充气按钮和所述放气按钮均包括按键座和安装于所述按键座顶部的键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键帽的外侧,所述按键座的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按压轴,所述按压轴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相间分布的按压推块和复位推块,所述按压轴的底部设置有
一体成型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套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在非使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按压推块底部的定位块,所述安装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定位件脱落的底盖。
8.优选的,所述底盖与所述定位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按压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其中一端抵于所述按键座的底部,另一端抵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内侧。
9.优选的,所述按键座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按压轴同轴设置,所述键帽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卡设于所述定位槽中,以使所述键帽固定安装于所述按键座上。
10.优选的,所述按键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微动开关的拨动块。
11.优选的,所述按压推块和所述复位推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以使所述按压推块或所述复位推块在按压过程中驱动所述定位件实现旋转,所述凸柱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底盖相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定位所述定位块的第一卡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槽之间形成限位块。
12.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位于所述复位推块下方的第二卡槽,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二卡槽分隔为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的挡块,以防止所述定位块从所述第二卡槽处被顶出。
13.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底面均设置为与所述定位块顶部第二倾斜面相配合的第三倾斜面。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通过在传统的充气口和放气口处设置两个独立的按钮,在按下充气按钮或放气按钮时,按钮上的密封圈均能从按键孔处打开,使安装腔通过安按键孔与外界相连通,且通过机壳上的通气孔与产品内部相连通形成连贯的气道,使得需要放气时按下放气按钮即可将产品内部气体排出,在充气按钮一侧设置有微动开关,充气按钮在按压时触发微动开关,使马达启动送风,关机时密封圈会随充气按钮回弹密封按键孔,避免充气完毕后的漏气现象,便于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架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气按钮和放气按钮的爆炸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按键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按键座与定位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非使用状态下的上壳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下的上壳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状态下定位件与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注说明:
29.1-机壳;2-安装腔;3-上壳体;4-下壳体;5-按键孔;6-安装架;7-充气按钮;8-放气按钮;9-密封圈;10-微动开关;11-供电机构;12-通气孔;13-马达;14-风叶轮;15-充电组件;16-电池组;17-pcb板;18-充电接口;19-凸柱;20-安装孔;21-第一安装槽;22-第二安装槽;23-电池腔;24-按键座;25-键帽;26-按压轴;27-按压推块;28-复位推块;29-安装轴;30-定位件;31-定位块;32-底盖;33-第一复位弹簧;34-第二复位弹簧;35-定位槽;36-定位轴;37-拨动块;38-第一倾斜面;39-第二倾斜面;40-通孔;41-第一卡槽;42-限位块;43-第二卡槽;44-第一限位部;45-第二限位部;46-挡块;47-第三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以下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附图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3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13所示,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包括相互配合形成内部安装腔2的上壳体3和下壳体4,所述上壳体3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2相连通的按键孔5,所述上壳体3中设置有安装架6,所述安装架6分别设置有通过所述按键孔5外露于所述上壳体3表面的充气按钮7和放气按钮8,所述充气按钮7和所述放气按钮8均设置有在非使用状态下用于封堵所述按键孔5的密封圈9,所述充气按钮7的一侧设置有通过按压操作进行触发的微动开关10,所述安装架6设置有与所述微动开关10电性连接的供电机构11,所述下壳体4一体成型地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安装腔2相互连通的通气孔12,所述下壳体4中设置有马达13和安装于所述马达13驱动轴上的风叶轮14,所述马达13与所述微动开关10电性连接,以使所述马达13通过按压所述充气按钮7进而触发微动开关10实现启动或关闭的控制。
33.优选的,所述供电机构11包括充电组件15和电池组16,所述充电组件15包括pcb板17和设置于所述pcb板17上的充电接口18,所述pcb板17与所述电池组16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接口18外露于所述上壳体3的表面上,并通过插接充电线与外置电源连接以对所述电池组16进行充电的功能,所述上壳体3设置有用于盖住所述充电接口18的翻盖,需要对所述电池组16进行充电时,将所述上壳体3表面上的翻盖打开即可使所述充电接口18外露在所述上壳体3的表面。
34.优选的,所述安装架6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所述充气按钮7和所述放气按钮8的凸柱19,所述凸柱19的内部均设置有顶部开口的中空安装孔20,所述凸柱19的其中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充电组件15的第一安装槽21,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微动开关10的第二安装槽22,所述安装架6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组16的电池腔23。
35.优选的,所述充气按钮7和所述放气按钮8均包括按键座24和安装于所述按键座24顶部的键帽25,所述密封圈9套设于所述键帽25的外侧,所述按键座24的底部设置有一体成
型的按压轴26,所述按压轴26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相间分布的按压推块27和复位推块28,所述按压轴26的底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安装轴29,所述安装轴29套设有定位件30,所述定位件30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在非使用状态下位于所述按压推块27底部的定位块31,所述安装轴29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定位件30脱落的底盖32。
36.优选的,所述底盖32与所述定位件30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33,所述按压轴2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34,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的其中一端抵于所述按键座24的底部,另一端抵于所述安装孔20的底部内侧。
37.优选的,所述按键座24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槽35,所述定位槽35与所述按压轴26同轴设置,所述键帽25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35相配合的定位轴36,所述定位轴36卡设于所述定位槽35中,以使所述键帽25固定安装于所述按键座24上。
38.优选的,所述按键座2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微动开关10的拨动块37。
39.优选的,所述按压推块27和所述复位推块28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倾斜面38,所述定位块31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38相配合的第二倾斜面39,以使所述按压推块27或所述复位推块28在按压过程中驱动所述定位件30实现旋转,所述凸柱19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底盖32相配合的通孔40,所述通孔40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定位所述定位块31的第一卡槽4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槽41之间形成限位块42。
40.优选的,所述限位块42设置有位于所述复位推块28下方的第二卡槽43,所述限位块42通过所述第二卡槽43分隔为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所述第一限位部44的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二卡槽43内的挡块46,以防止所述定位块31从所述第二卡槽43处被顶出。
41.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44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5的底面均设置为与所述定位块31顶部第二倾斜面39相配合的第三倾斜面47。
4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内置式电动气泵,在上壳体3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对产品进行充气操作的充气按钮7和用于对产品进行放气操作的放气按钮8,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按下相应的按钮即可实现对应的功能。
43.当产品需要进行充气操作时,首先,通过充气按钮7上的键帽25将充气按钮7压下,键帽25外侧的密封圈9会着键帽25的运动从上壳体3表面的按键孔5下方脱离,此时,机壳1的内部安装腔2通过按键孔5与外界相互连通,按键座24随着键帽25的按压一并进行下压运动,当下压到一定幅度后,按键座24一侧的拨动块37会与设置在充气按钮7一侧的微动开关10相互接触,随着充气按钮7的下压,按键座24上的拨动块37会触发微动开关10,使得马达13在微动开关10的控制下启动,并带动风叶轮14旋转将气体从按键孔5吸入至安装腔2内,并通过下壳体4处的通气孔12吹入至产品内部完成充气操作。
44.进一步地,当按键座24下压时,按键座24底部的按压轴26带动底盖32同步向下滑动,在按压轴26外侧的按压推块27会随着下压运动带动定位件30运动,具体地,当按压推块27下压时,按压推块27在垂直的方向上压向定位块31,使得限位块42上的定位块31从凸柱19底部的第一卡槽41中脱出,同时,通过按压推块27的第一倾斜面38与定位块31的第二倾斜面39的相互配合,使按压推块27的下压过程会导致定位件30旋转,定位件30的旋转带动定位块31发生同步的旋转,使得原本位于按压推块27下方的定位块31旋转至限位块42的第一限位部44下方,在松开充气按钮7后,第二复位弹簧34会将按键座24顶起,使底盖32将定
位件30向上顶起,此时,底盖32和定位件30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33也同步将定位件30向上顶起,使得定位块31在第一弹簧的复位推力下沿着第一限位部44上与其相配合的第三倾斜面47滑动至限位块42的第二卡槽43下方,并与挡块46相互抵接,在挡块46的阻挡下使定位块31无法从第二卡槽43处顶出,底盖32抵接于定位件30的下方,使得按键座24无法被第二复位弹簧34向上顶起,由于充气按钮7无法在第二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完全弹起,导致密封圈9无法将按键孔5进行封堵,实现持续的通气状态,以便气体能够从按键孔5处吸入至机壳1的安装腔2中。
45.进一步地,当充气完毕后,再次按压充气按钮7,此时,按键座24上的按压轴26带动复位推块28向下移动,复位推块28卡入第二卡槽43内,并在按压过程中将此时位于挡块46下方的定位块31向下推出,由于通过复位推块28的第一倾斜面38与定位块31的第二倾斜面39的相互配合,使复位推块28的下压导致定位件30再次旋转,定位件30的旋转将带动定位块31发生同步的旋转,从而使原本位于挡块46下方的定位块31旋转至限位块42的第二限位部45下方,松开充气按钮7后,第二复位弹簧34会将按键座24顶起,使底盖32将定位件30向上顶起,此时,底盖32和定位件30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33也同步将定位件30向上顶起,使得定位块31在第一弹簧的复位推力下沿着第二限位部45上与其相配合的第三倾斜面47滑动至第一卡槽41处,随即,定位块31在第一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被顶入至第一卡槽41内,失去了定位件30的位移限制,使得充气按钮7在第二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完全弹起,当充气按钮7复位后,密封圈9抵接于按键孔5的下方以将按键孔5进行封堵,实现关机的同时防止漏气。
46.进一步地,放气按钮8的结构与充气按钮7的结构相同,当需要进行放气操作时,按下放气按钮8,即可使放气按钮8处于前述充气按钮7在充气时的结构状态,由于放气按钮8的一侧并没有微动开关10,在按下放气按钮8时不会触发马达13,使得气体能够沿着下壳体4上的通气孔12流向安装腔2,再由安装腔2流向按键孔5处进行排出,在排气完成后,再次按下放气按钮8,即可使放气按钮8实现前述充气按钮7同样的复位回弹,由放气按钮8上的密封圈9对其按键孔5进行封堵。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