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5600发布日期:2023-01-25 03: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用于连接待装配的泵体油室(2),包括油雾腔室(1000)和储油腔室(2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室(2000)的底部设有导流部件(300),并且导流部件(300)位于油雾腔室(1000)的进口端;所述导流部件(300)设有第一导流孔(320)和第二导流通道(330),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30)的回油口(334)设有凸台(343),并位于第一导流孔(320)内;所述凸台(343)上活动安装有堵头(200),该堵头(200)包括塞部(210)和限位爪(220),所述限位爪(220)扣在凸台(343)上并与该凸台(343)活动连接;当真空泵工作时,气体进入第一导流孔(320)并推动堵头(200)堵住所述回油口(334),气体通过所述第一导流孔(320)进入到油雾腔室(1000),气体经滤筒(400)过滤后进入储油腔室(2000)并排出;当真空泵停止工作时,在重力作用下,堵头(200)下降并且打开所述回油口(334),储油腔室(2000)内液化的油液经过第二导流通道(330)流回泵体油室(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300)设有横向管道部(341)和纵向管道部(432),所述横向管道部(341)和纵向管道部(432)联通;所述回油口(334)设于所述纵向管道部(432)的下端口,并且所述纵向管道部(432)设于所述第一导流孔(320)的中心位置,所述凸台(343)设于所述纵向管道部(432)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流通道(330)包括水平段通道(331)、纵向段通道(332)和进油口(333),进油口(333)设于储油腔室(2000)的侧壁并分别位于水平段通道(331)的两端,回油口(334)位于纵向段通道(332)的底部;所述水平段通道(331)部分位于横向管道部(341)内,所述纵向段通道(332)位于纵向管道部(43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部(210)为一球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部(210)为一圆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00)的底部设有一配重块(230),所述堵头(200)的底部设有一抓手(240),该配重块(230)设于该抓手(240)内。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管道部(432)的外侧壁上设有纵向槽(344),所述限位爪(220)的末端可在该纵向槽(344)内纵向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罩(700)和内筒(100),排气盖(600)抵靠在内筒(100)的上端,内筒内设有滤筒(400),密封盖(500)套设在滤筒(400)的上端,密封盖(500)与滤筒(400)紧固连接,密封盖(500)与排气盖(600)紧固连接,滤筒(400)的下端套设有导流部件(300),内筒(100)的下端与导流部件(300)密封连接,导流部件(300)、滤筒(400)和密封盖(500)形成所述油雾腔室(1000),导流部件(300)、滤筒(400)、内筒(100)和排气盖(600)形成所述储油腔室(2000),所述排气盖(600)为柔性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领域,特指一种真空泵用油雾排气装置,用于连接待装配的泵体油室,包括油雾腔室和储油腔室,储油腔室的底部设有导流部件,并且导流部件位于油雾腔室的进口端;导流部件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的出口设有出油口,并位于第一导流孔内,并且出油口处安装有堵头,该堵头包括塞部和限位爪,导流部件设有凸台,限位爪扣在凸台上并与该凸台活动连接;当真空泵工作时,气体进入第一导流孔并推动堵头堵住出油口,气体通过第一导流孔进入到油雾腔室,气体经滤筒过滤后进入储油腔室并排出;当真空泵停止工作时,在重力作用下,堵头下降并且打开出油口,储油腔室内液化的油液经过第二导流通道流回泵体油室。流回泵体油室。流回泵体油室。


技术研发人员:王横 王纵 王德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市威科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3/1/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