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转移方法

文档序号:8220487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流体转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流体转移方法,尤其但不排它地涉及一种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流体转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大致是:活塞向下运动,混合可燃气体进入汽缸;活塞向上运动压缩可燃气体;火花塞点燃可燃气体使其爆炸,爆炸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对活塞作功,使活塞往下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曲轴继续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运动,活塞向上推送废气,使其排出汽缸。简而言之,吸气一压缩一作功一排气。

【发明内容】

[0003]技术问题
能否在现有内燃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去除“压缩一作功”过程,保留“吸气一排气”过程,进而将改造后的装置用在抽气或者压缩空气或者抽水或者扬水的场合。
[0004]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将流体转移的方法。
[0005]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转移方法,其包括将主体的收纳腔的末端、输入通道的末端及输出通道的末端与阀腔连通;
将切换单元的摆臂的固定端与阀芯可拆卸联接,使摆臂的触发端与触发单元的触发轮配合;将切换单元的阀芯设置在阀腔内,使阀芯可以在阀腔内自由且密闭式转动,将阀芯的第一通道的末端和第二通道的末端与汇流腔连通,将第一通道与主体的收纳腔始终连通,阀芯的第二通道借助触发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配合以及复位构件实现以择一的方式与主体的输入通道或者输出通道连通;
将活塞单元的缸套包裹主体的收纳腔,曲轴的转动带动活塞在收纳腔内作往复运动,曲轴通过带轮与所述触发单元的第四带轮联动;
在第一支撑板的中部设置第一带轮,在第二支撑板的末端的中部设置第二带轮,在第二支撑板的首端的中部设置第三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联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实现联动,第一带轮通过皮带与外界的动力源联接;第三带轮通过键联接与曲轴实现同步转动。通过叶片将各部件的散发的热量转走。
[0006]具体地,所述切换单元的摆臂的触发端与触发单元的触发块配合,将触发块设置成绕第四带轮的轴线转动,触发块设置有与切换单元的触发端配合的圆弧面,第四带的轮转动使触发块与切换单元的触发端配合,触发块带动触发端运动,进而带动阀芯转动,使与第二通道的末端连通的通道由所述主体的输出通道切换到输入通道;复位构件的首端与摆臂联接,复位构件的末端与所述主体联接,复位构件带动切换单元运动,使与第二通道的末端连通的通道由主体的输入通道切换到输出通道。
[0007]有利地,第二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的输出通道的末端与输入通道的末端间的最小边距。第一通道的首端随阀芯转动形成的摆动范围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的收纳腔的末端的收口宽度。
[0008]具体地,将输入通道的首端和输出通道的首端延伸到主体的外表面。将阀芯的第一通道的首端和第二通道的首端设置成沿阀芯的径向延伸到阀芯的外周面。
[0009]具体地,第一齿轮和第一带轮通过键联接实现同步转动,第二齿轮和第二带轮通过键联接实现同步转动。
[0010]具体地,第一支撑柱的首端可拆卸地部分嵌入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柱的末端可拆卸地部分嵌入主体,第二支撑板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上,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第一支撑柱并将三者紧固在主体上;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联接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柱的两端均部分嵌入对应的支撑板,通过螺栓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柱紧固。
[0011]所述流体转移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
外界的动力源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通过键联接带动曲轴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往复运动的同时,曲轴也通过键联接带动第五带轮转动,第五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四带轮转动,第四带轮通过键联接带动触发轮转动,即触发块绕第四带轮的轴线转动。触发块碰到摆臂的触发端并推动触发端转动,即摆臂带动阀芯转动,阀芯转动过程中将第二通道从主体的输出通道切换到输入通道,当触发块的圆弧面与触发端相切时,触发端不再被转动,阀芯的第二通道保持在输入通道,而第一通道始终与收纳腔连通。活塞做提拉动作使流体依次通过输入通道、第二通道、汇流腔、第一通道、收纳腔。触发块继续转动,当触发块脱离摆臂的触发端时,摆臂在复位构件的作用下,摆臂复位到初始位置,同时带动阀芯转回原来位置,即阀芯的第二通道从主体的输入通道切换回输出通道并保持在输出通道,而第一通道始终与收纳腔连通,活塞做下压动作将流体压出收纳腔,流体依次通过第一通道、汇流腔、第二通道、输出通道。
[0012]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触发块与触发端的间歇式联动将活塞的提拉和下压动作与阀芯的转动结合起来,实现收纳腔与输入通道或者输出通道的切换式独立连通,即第二通道以择一的方式与输入通道或者输出通道连通,而收纳腔始终与第一通道连通。因此,
1.当输入通道联接水源时,由于收纳腔内的活塞的提拉动作,可在收纳腔内形成一个负压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将输入通道端口附近的水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压入收纳腔。由于收纳腔内的活塞的下压动作,可将收纳腔内的水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压出输出通道的端口,因液体的近似不可压缩性,输出通道的端口可输出有等压力的水流,依据本方法制作的装置可做抽水泵或者扬水泵使用,即使与输入通道联接的水管内还留有空气的情况下。
[0013]2.当输入通道联接大气时,由于收纳腔内的活塞的提拉动作,可在收纳腔内形成一个负压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将输入通道端口附近的空气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压入收纳腔。由于收纳腔内的活塞的下压动作,可将收纳腔内的空气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压出输出通道的端口,因气体的可压缩性,输出通道的端口可输出小压力的气流,若将输出通道联接储气罐,则依据本方法制作的装置可做空气压缩机使用。
[0014]3.当输入通道联接一密闭容器,而输出通道联接大气时,由于收纳腔内的活塞的提拉动作,可在收纳腔内形成一个负压区,在密闭容器的当前气压的作用下,可将密闭容器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压入收纳腔。由于收纳腔内的活塞的下压动作,可将收纳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压出输出通道的端口,进入大气,因此,依据本方法制作的装置可做抽气泵使用。
【附图说明】
[0015]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发明及其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附图如下:
图1是依据本发明公开的流体转移方法制作的装置的立体图(后视角);
图2是图1前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流体转移装置的主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中的流体转移装置保留主体、切换单元、触发单元及活塞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剖切立体图;
图6-图9是图5的正视图(活塞处于不同位置);
图10是主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沿四个收纳腔的轴线所在平面剖切后的主体的正视图;
图12是切换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图14是阀芯的不同方向的剖切立体图;
图15是触发轮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触发轮移去一个固定片的正视图;
图17是图15的触发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传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