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液压阀门的现场传感器校准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159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在可以采取任何其它步骤之前,必须在结果1022下隔离或纠正泵控制节点28。
[0046]情况5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三个故障。如果三个故障传感器符合Pls+裕度(其中从三个故障传感器的平均值估计裕度),则产生结果1018并且Pls+裕度可以被信任并用于重新校准。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在可以采取任何其它步骤之前,必须在结果1022下隔离或纠正泵控制节点28。
[0047]情况6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四个故障,意味着压力传感器都不符合Ps。如果四个故障传感器符合Pls+裕度(其中从三个故障传感器的平均值估计裕度),则产生结果1018并且Pls+裕度可以被信任并用于重新校准。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在可以采取任何其它步骤之前,必须在结果1022下隔离或纠正泵控制节点28。如果聚集四个故障传感器的标准偏差,则Ps或Pls传感器可能存在故障。
[0048]情况7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一个故障状况和两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Ps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可以参考两个校准和一个良好传感器和/或参考主基准传感器,执行Ps的重新校准。
[0049]情况8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一个故障状况和三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Ps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可以参考三个校准和/或参考主基准传感器,执行Ps的重新校准。
[0050]情况9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在同一服务中相对于Ps标识一个故障状况和一个校准状况,意味着标识均与升降致动器60或倾斜致动器64关联的两个故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可接受使用Ps作为可信基准,并且产生结果1016。注意,任何后续重新校准或隔离程序都可以被配置为从评估与故障状况关联的传感器开始。
[0051]情况10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在不同服务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一个故障状况和一个校准状况。如果Ps等于Pls加上预定裕度(即,Pls+裕度),则可接受使用Ps作为可信基准,并且产生结果1016。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在可以采取任何其它步骤之前,必须在结果1022下隔离或纠正泵控制节点28。
[0052]情况11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同一服务的两个故障状况和一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Ps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可以参考一个校准状况传感器和/或参考主基准传感器,执行Ps的重新校准。
[0053]情况12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不同服务的两个故障状况和一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Ps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可以参考一个校准状况传感器和一个良好传感器和/或参考主基准传感器,执行Ps的重新校准。
[0054]情况13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两个故障状况和两个校准状况。如果四个故障/校准传感器符合PlS+裕度(其中从四个故障/校准传感器的平均值估计裕度),则产生结果1018并且Pls+裕度可以被信任并用于重新校准。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在可以采取任何其它步骤之前,必须在结果1022下隔离或纠正泵控制节点28。如果聚集四个故障/校准传感器的标准偏差,则Ps或Pls传感器可能存在故障。
[0055]情况14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三个故障状况和一个校准状况。如果三个故障传感器符合PlS+裕度(其中从三个故障传感器的平均值估计裕度),则产生结果1018并且Pls+裕度可以被信任并用于重新校准。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在可以采取任何其它步骤之前,必须在结果1022下隔离或纠正泵控制节点28。
[0056]情况15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三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Ps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可以参考升降头端传感器读数、最近校准状况传感器和/或选定主基准传感器,执行Ps的重新校准。
[0057]情况16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四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Ps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可以参考升降头端传感器读数、最近校准状况传感器和/或选定主基准传感器,执行Ps的重新校准。
[0058]情况17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相对于Ps的一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结果1016下继续重新校准,或者可以在结果1020下相对于Ps重新校准所述校准状况传感器。如果选择重新校准所述校准状况传感器,则在重新校准之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
[0059]情况18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同一服务中相对于Ps的两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两个校准状况传感器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两个校准状况传感器的重新校准可以参考Ps。备选地,可以在结果1016下继续重新校准,而不重新校准与校准状况关联的两个传感器。
[0060]情况19是这样的分析结果:其中标识不同服务中相对于Ps的两个校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产生结果1020并且可以实施两个校准状况传感器的重新校准,此后所述程序返回到步骤1006以便判定Ps是否可以被信任,但系统处于不同压力下。两个校准状况传感器的重新校准可以参考Ps。备选地,可以在结果1016下继续重新校准,而不重新校准与校准状况关联的两个传感器。
[0061]应该理解,上述情况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选择其它情况状况和对应操作而不偏离此处提供的概念。
[0062]联机压力传感器重新校准
[0063]在确定基准传感器之后,可以实施联机传感器重新校准过程1100,如图7中所示。注意,尽管针对倾斜和升降致动器示出两个三通阀门,但可以改为使用一个四通阀门,其中一个四通阀门与每个致动器关联。此外,可以使用四个双通阀门。在这种情况下,Vth和Vtr的功能将包含在单个阀门中,对于Vlh和Vlr的功能也是如此。在获悉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还可以使用双通阀门、四通阀门、另一种阀门以及其组合执行过程1000和1100而不偏离此处提供的概念。此外,过程1000和1100可以应用于不仅包括倾斜和升降致动器功能的系统。
[0064]在所述过程的第一步骤1102,确定主传感器和从传感器。如果使用上述用于确定基准传感器的协议,则主传感器是可信基准传感器,并且从传感器是其余传感器。
[0065]在步骤1104,将倾斜和升降阀门(Vth、Vtr、Vlh、Vlr)中的每一个向具有油箱阀门Vt (如果提供,处于打开位置)的油箱77打开。在延迟之后,命令阀门到达闭合或中立位置,并且将下一个阀门向油箱打开。
[0066]在步骤1106,命令负责为液压电路提供流体压力的泵控制节点28的泵29到达第一预定压力设定点,例如25巴。
[0067]在步骤1108,命令倾斜和升降致动器60、64的头端阀门Vth、Vlh向泵29打开。在打开之后,并且在可选时间延迟之后,记录主压力(例如Ps),同样记录从传感器电压(例如Pth、Plh2)。随后,阀门Vth、Vlh向油箱打开,并且然后在可选时间延迟之后被置于闭合位置。通过仅在每个致动器60、64的一端打开阀门,可以更好地确保负载不发生移动。但是,应该理解,当每个致动器使用两个阀门时而不必当针对每个致动器使用单个四通阀门时,产生这种情况。
[0068]在步骤1110,命令倾斜和升降致动器60、64的杆端阀门Vtr、Vlr向泵29打开。在打开之后,记录主压力(例如Ps),同样记录从传感器电压(例如Ptr、Plr)。随后,阀门Vtr, Vlr向油箱打开,并且然后在可选时间延迟之后被置于闭合位置。
[0069]在步骤1112,命令负责为液压电路提供流体压力的泵控制节点28的泵29到达第二预定压力设定点,例如200巴。
[0070]在步骤1114,命令倾斜和升降致动器60、64的头端阀门Vth、Vlh向泵29打开。在打开之后,并且在可选时间延迟之后,记录主压力(例如Ps),同样记录从传感器电压(例如Pth、Plh2)。随后,阀门Vth、Vlh向油箱打开,并且然后在可选时间延迟之后被置于闭合位置。通过仅在每个致动器60、64的一端打开阀门,可以更好地确保负载不发生移动。
[0071]在步骤1116,命令倾斜和升降致动器60、64的杆端阀门Vtr、Vlr向泵29打开。在打开之后,记录主压力(例如Ps),同样记录从传感器电压(例如Ptr、Plr)。随后,阀门Vtr, Vlr向油箱打开,并且然后在可选时间延迟之后被置于闭合位置。
[0072]在获得上述信息之后,能够在步骤1118下使用已知方法,计算每个从传感器的新增益和偏移。可选地,可以在步骤1120检验新增益和偏移,这可以包括在不同的第三压力下重复步骤1112至1116。如果在步骤1122下确定新增益和偏移正确和/或应被使用,则可以在步骤1126退出重新校准模式。如果确定新增益和偏移不正确,则可以在步骤1124指示校准错误,并且可以在步骤1126下退出重新校准模式。
[0073]联机位置传感器重新校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