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用凝结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5824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核电站用凝结水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栗,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高度真空的条件下将凝汽器热井中的凝结水抽出核电站用凝结水栗。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政策的调整,预计平均每年要有2?3座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因此,核电站栗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在各种核电站用栗当中,核电站用凝结水栗用于在高度真空条件下将凝汽器热井中的凝结水抽出,因此在核电站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另外随着科技发展,现有技术中的压水堆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功率更大且要求更高,因此为了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也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的核电站凝结水栗适应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用凝结水栗,能够在高度真空的条件下将凝汽器热井中的凝结水抽出,并输送接近于凝汽器压力的饱和温度的水,安全可靠。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种核电站用凝结水栗,包括栗体、吸入喇叭管、导流壳、叶轮、栗轴、内接管、吐出座和电机,所述栗体的一端设有进口接管、另一端设有吐出座,吐出座上设有出水接管,所述吸入喇叭管、导流壳和内接管依次相连设置于所述栗体中,所述栗轴的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吐出座、内接管、导流壳和吸入喇叭管,所述导流壳包括多个节壳体,每个节壳体内均设有一个叶轮,所有叶轮均安装在栗轴上,所述吸入喇叭管内的喇叭管流道通过最靠近所述吸入喇叭管的叶轮上的叶轮流道与该叶轮所在的节壳体内的导流道连通,每个节壳体内的导流道均通过设置于下一个节壳体内的叶轮上的叶轮流道与所述下一个节壳体内的导流道相通,距离吸入喇叭管最远的节壳体内的导流道与所述内接管相通。
[0006]所述栗体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栗轴靠近电机的一端通过支撑座支承,所述栗轴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吸入喇叭管支承,在所述内接管内设有多个中间支撑座,所述栗轴的中部通过中间支撑座支承。
[0007]所述支撑座上设有轴承组件,栗轴靠近电机一端通过所述轴承组件支承。
[0008]所述轴承组件上设有推力轴承。
[0009]所述支撑座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支架。
[0010]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有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平衡套、平衡鼓和密封体,其中平衡套插装入吐出座内,平衡鼓设置于所述平衡套中,密封体设置于平衡套外侧且安装在所述支撑座的底板上。
[0011 ]所述密封体上设有导轴承。
[0012]所述中间支撑座上设有导轴承。
[0013]在栗体内,在所述吸入喇叭管、导流壳和内接管外侧形成外层压力腔。
[0014]所述栗体上设有泄压孔和脱汽孔。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6]1、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低汽蚀余量的特点,并且具有缓降特性的叶轮水力模型,满足系统对栗的基本使用性能要求,结构紧凑,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0017]2、本实用新型为立式多级筒袋栗,旋开吐出座下法兰的螺栓,就可以将各个工作部件从栗体内抽出,无需拆卸进口管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叶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吐出座的示意图。
[0021]其中,I为栗体,2为吸入喇叭管,21为喇叭管流道,3为导流壳,31为导流道,4为叶轮,41为叶轮流道,5为栗轴,6为中间支撑座,7为内接管,8为轴承,9为吐出座,10为平衡套,11为平衡鼓,12为密封体,13为支撑座,14为轴承组件,15为电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00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栗体1、吸入喇叭管2、导流壳3、叶轮4、栗轴5、内接管7、吐出座9、支撑座13和电机,其中,栗体I上的基础盘通过地脚螺栓固接在混凝土中,所述栗体I的一端设有进口接管,所述栗体I的另一端设有呈T型的吐出座9,吐出座9上设有出水接管,所述吸入喇叭管2、导流壳3、内接管7和栗轴5均设置于所述栗体I中,其中吸入喇叭管2与导流壳3通过螺栓螺母联接,且在配合止口处设有密封胶圈,所述导流壳3、内接管7及吐出座9依次相连,栗轴5的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吐出座9、内接管7、导流壳3和吸入喇叭管2,所述栗轴5靠近电机的一端通过支撑座13支承,所述栗轴5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所述吸入喇叭管2支承,在所述内接管7内设有多个中间支撑座6,在每个中间支撑座6上均设有导轴承8,栗轴5的中部通过各个中间支撑座6支承。凝结水由栗体I上的进口接管进入栗体I内,并通过所述吸入喇叭管2吸入。
[0024]如图1?2所示,所述导流壳3内设有多个叶轮4,每个叶轮4均安装在栗轴5上,所述导流壳3包括多节通过止口定位并通过螺栓螺母相连的节壳体,在每个节壳体内均设有一个叶轮4 ο在所述吸入喇叭管2内设有喇叭管流道21,每个叶轮4内均设有叶轮流道41,在导流壳3的每个节壳体内均设有导流道31,所述喇叭管流道21通过最靠近所述吸入喇叭管2的叶轮4上的叶轮流道41与该叶轮4所在的节壳体内的导流道31连通,每个节壳体内的导流道31均通过设置于下一个节壳体内的叶轮4上的叶轮流道41与所述下一个节壳体内的导流道31相通,距离吸入喇叭管2最远的节壳体内的导流道31与所述内接管7相通。叶轮4通过栗轴5带动旋转,栗轴5既为叶轮4的载体,又传递着转子的全部负荷。导流壳3的作用是以最小的损失将流出叶轮4的液体导出并使其均匀地进入下一级叶轮4。在栗体I内,在所述吸入喇叭管2、导流壳3和内接管7外侧形成外层压力腔,正常工作时腔内处于负压状态。
[0025]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支撑座13上设有轴承组件14,栗轴5靠近电机一端通过所述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