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01阅读:18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原子力显微镜仪器中的样品变温装置,特别是一种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通常的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过程中,每次测量只能测试室温下的待测样品的表面结构及性质,两不能快速地把进行不同温度下样品表面结构及性质的测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快速地进行不同温度下样品的表面结构及性质测试的简单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包括一个恒温块和一块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置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所述恒温块置于所述隔热板上并固定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样品直接置于所述恒温块上,所述恒温块为导热材料制成,使恒温块的热量可传到样品上,调制样品温度。[0005]所述恒温块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铝、或铜。所述隔热板材质为特氟隆,或橡胶。[0006]所述恒温块通过螺丝与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台固定的同时将所述隔热板固定,使之山口。[0007]所述恒温块内设有循环液体通道,并设有循环液体入口和循环液体出口。循环液体入口和循环液体出口在恒温块的同一侧,便于操作,这样的结构使其能够通过循环液体浴保持温度。如可用恒温循环水浴提供变温热源,循环水通过导热材质恒温块中的循环液体通道加热,热量可传到待测样品,对其加热,使待测样品温度在1(T10(TC可调,并且可根据需要改换控温装置和温度适用范围(用其他液体使温度更高或者更低)。[000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本发明的恒温循环液体浴系统提供外部热源,如此可改变所载的样品的温度,方便地进行变温实验,能方便快速地进行不同温度下样品表面结构及性质测试。整套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0009]图1为本发明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所示,本简单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包括一块隔热板1,一个恒温块2 ;隔热板1置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恒温块2放于隔热板上部,待测样品直接置于恒温块上。[0011]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如下所述恒温块2内设有循环液体通道,并设有循环液体入口 3和循环液体出口 4。所述循环液体入口 3和循环液出口 4在恒温块2的同一侧。所述恒温块2通过螺丝5与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台固定的同时将所述隔热板1固定,使之密合。所述恒温块2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或铜。所述隔热板1的材质为如特氟隆,或橡胶。[0012]准备实验时,分别接循环液体浴的出、入水管和恒温块的循环液体通道(U形通道) 的液体入口 3和液体出口 4,然后用螺丝5固定恒温块在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台上,最后用专用镊子夹取样品置于恒温块上。至此,整套装置安装完毕。[0013]工作时,利用循环液体浴装置,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实验温度,并且可根据需要改换控温装置和温度适用范围。该装置可反复使用,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
1.一种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包括一块隔热板(1)和一个恒温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置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所述恒温块(2)置于所述隔热板(1)上并固定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样品直接置于所述恒温块(2)上;所述恒温块(2)为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块(2)内设有循环液体通道,并设有循环液体入口(3)和循环液体出口(4)。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体入口(3)和循环液出口(4)在恒温块(2)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块(2)通过螺丝(5)与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台固定的同时将所述隔热板(1)固定,使之密合。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块(2)的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铜。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简单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 (1)的材质为特氟隆或橡胶。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单的原子力显微镜样品变温装置。它包括一块隔热板和一个恒温块;所述隔热板置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所述恒温块置于所述隔热板上并固定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样品台上,样品直接置于所述恒温块上;所述恒温块为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本发明可改变所载的样品的温度,能方便快速地进行不同温度下样品表面结构及性质测试。整套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G01Q60/24GKCN102539839SQ20111043129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何丹农, 张柯, 施妍玲, 沈霞, 熊丹, 钟建 申请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