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586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特别是提高了操作性和外观性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
作为现有的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在由担持悬挂用弹簧的车轮侧的一端的圆筒形调整套、结合于该调整套上并在其下面上形成着波形阶梯状地变化的凸轮面的筒形调整凸轮、抵接于该凸轮面并止挡调整套地突设于本体侧的止挡件构成的机动二轮车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上,将调整套的上部缩颈成台阶状而一体地形成用以承接悬挂用弹簧的靠近车轮一侧的一端的导引部,用该导引部的嵌合台阶的内周面来保持调整凸轮的顶端(参照实公平2-15030公报)。
在该调整装置中,其调整套的末端,从外方自由滑动地嵌合到与车轮侧的下部托架相连的底罩中,在靠近调整套顶部的地方设置有多个的螺丝刀等插入用的孔。
因此,在为了调整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而调整悬挂用弹簧的初始设定载荷时,把螺钉刀插入调整套上的孔中,一体地转动该调整套及结合于该调整套上的调整凸轮,改变与该调整凸轮的凸轮面相抵接的止挡件的与该凸轮面的抵接位置。
如此操作后,因为调整凸轮及调整套沿着悬挂装置的轴向的上下的任何一方向进行移动,悬挂用弹簧的压缩设置量被改变,所以可以调整其初始设定载荷。
不过,现有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其调整悬挂用弹簧的初始设定载荷用的调整套的孔形成在车轮侧的较低的位置,故存在着插入螺丝刀时的操作性不好的问题。并且,即使为了改进其操作性而设法调整调整套的孔的形成位置,也也因其范围有限、形成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较小。
本发明系为了解决现有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装置的操作部件的形成位置的自由度较大、操作性能优良且不会影响外观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
本发明是解决了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其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担持悬挂用弹簧的车身侧的一端并包围着悬挂用弹簧的至少一部分地被设置的调整套、形成有阶段状地变化的凸轮面的调整凸轮、突设于本体侧并与上述调整凸轮的凸轮面相抵接的止挡件构成;上述调整凸轮沿轴向抵接于形成在上述调整套的端部附近的承受面上,并可与上述的调整套成为一体地沿周向转动;在调整套的外周面上设有把持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具有如前所述的构成,故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中的调整凸轮沿轴向与形成在调整套的端部近傍的承受面相抵接,且可与该调整套成为一体地可沿周向进行转动地被配置着,所述调整套担持着悬挂用弹簧靠近车身侧的一端、并包围该悬挂用弹簧的至少一部分,在该调整套的外周面上设有把持部。
其结果,因为把持部的设置位置是在处在车体侧并配置在距离车轮接地面较高处的调整套包围着悬挂用弹簧的一至少部分的范围内能够设定在该调整套外周面的合适的位置上,从而使构成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的操作部件的把持部的设置位置的设定自由度得到提高。
而且,由于把持住把持部进行回转的操作变容易,不需要螺丝刀等工具,从而使其操作性得到提高。
而且,把持用把持部也未成为大的形状,故不仅不会破坏外观,而且增加了外观重点,从而使外观得到了提高。


图1是使用了本权利要求1所载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使用于图1所示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中的调整套的纵剖视图,同时也是图4的III-III线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使用于图1所示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中的调整凸轮的纵剖视图,也是图6的V-V线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的调整凸轮的展开图。
以下,对图1至图7所示的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使用了本实施例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中所采用的调整套的纵断面图、也是图4中的III-III线的纵剖视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中所采用的调整凸轮的纵剖视图,也是图6的V-V线的纵剖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调整凸轮的展开图。
在图1及图2中,应用了本实施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20的车辆用悬挂装置1实际上是作为机动二轮车用悬挂装置来使用的。它包括通过碟形盖板9与车身一侧的上支架2结合为一体的缸体3;前端备有在缸体3内滑动的活塞4、并通过杆构件6与车轮侧的下支架5结合成一体的活塞杆7,将缸体3侧的一体结合体与活塞杆7侧的一体结合体经常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推压的悬挂用弹簧8。活塞3侧的一体结合体和活塞杆7侧的一体结合体便构成了悬挂装置1的本体。
再者,上支架2的往车体侧安装用的安装孔内重叠地嵌装着轴衬16(橡胶制)和轴环17,下支架5的往车轮侧安装用的安装孔内重叠地嵌装着轴衬18(橡胶制)和轴环19。
活塞杆7的基端部被旋入形成在杆构件6端部的螺孔中,并通过锁紧螺母10被牢固地锁紧着。锁紧螺母10的上部设有嵌装于活塞杆7上的、用于吸收其与活塞3的端部发生顶撞时产生的冲击的橡胶制缓冲构件(止挡块)11。
缸体3内的由活塞4分隔的两侧的室中充填着油,当活塞4在缸体3内作往复运动时,两侧的室中的油通过设在活塞上的细孔流出、流入,利用这时的流动阻力,来减缓来自车身一侧的载荷的重量和来自车轮侧的冲击力。
悬挂用弹簧8的车轮侧的一端通过下套12底部的碟形底壁12a由杆构件6的端面担持着。
下套12由两层套构成,在其内层上具有引导悬挂用弹簧8的引导套13。
悬挂用弹簧8的车身侧的另一端,由突出于作为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20的构成要素的调整套21的车体侧端部附近的内周面的环形突壁22的车轮侧的承受面23担持着。
调整套21与作为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20的另一构成要素的调整凸轮30相结合,该调整凸轮30的凸轮面31与突设在悬挂装置1的本体侧的缸体3的壁面上的止挡件14抵接。至于凸轮面31,将在后面详述因此,调整套21,通过调整凸轮30由止挡件14沿轴向支持着,由承受面23担持的悬挂用弹簧8的车身侧的另一端最终可以通过调整凸轮30由止挡件14担持着。
这样,由于悬挂用弹簧8的两端分别由活塞杆7侧的一体结合体和缸体3侧的一体结合体担持着,所以当活塞4在缸体3内往复运动时,悬挂用弹簧8也随着其往复运动而进行伸缩,从而发挥出与活塞4的细孔所产生的对来自车身方面的重量和来自车轮的冲击力的减缓作用同样的减缓作用。
作为缸体3侧的一体结合体的一个构成要素的碟形盖板9被固定安装于上套15的一端部上,该上套15的另一端部,则滑动自由地外插在调整套21的车身侧端部上形成的缩径筒部27上。
调整套21除去缩径筒部27之外的部分形成为稍稍地扩径到车轮侧的筒形,且在其车轮侧端部附近的外周面上,如图2至图4所示地,在圆周上以等间隔设置着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把持用突条29,由这些多个的突条29构成了把持部28。在当悬挂装置1处于最大伸长姿势时,把持部28的形成位置是其全长的大致中央部位。
调整套21的车轮侧端部向车轮侧延长着,以便即使在悬挂装置1处于最大伸长姿势时也能部分地覆盖住下套12的车身侧端部。
调整套21和调整凸轮30结合关系如下所述。
如图3及图4已清楚地显示的那样,突出地形成于调整套21的车身侧(图3中的左侧)端部近傍的内周面的环形突壁22,在车轮侧(图3中的右侧)保留有底壁24,并向车身侧及调整套的内方开放,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开设着多个凹槽26。该凹槽26的用一个与调整套21的轴正交的面截断的断面形状是有棱角的U字形。
另外,调整凸轮30如图5至图7所清楚显示的那样地基本上呈圆筒形,其车身侧(图5中的左侧)的端面为凸轮面31,在距该凸轮面比较近的外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突出形成着多个(与凹槽的个数相同)的突起32。该突起32的用一个与调整凸轮30的轴正交的面截面的断面形状呈矩形,是与凹槽26相配合的形状。
如图7所示,在凸轮面31上设置着二个上相同的凸轮形状的面,与此相配合,止挡件14也设有两个。在各凸轮形状上设有两个与止挡件相抵接的抵接凹部(参见31a、31b),故能将悬挂用弹簧8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成两种状态。还有,该抵接用的凹沟数目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有更多个。
所以,现在,在把调整凸轮成为图5所示的姿势,从左方把它插入到图3中的调整套21中时,则与设置着凸轮面31侧相反的侧的筒部从环形突壁22的中央孔中穿过,在图3中突出到右方。而且,突起32嵌合到凹槽26中,该突起32的图5中的右方端面33顶到凹槽26的侧面25(与壁部24的承受面23相反的侧的面)上。因此,该侧面25成为在轴向上承接调整凸轮30的突起32的承受面。
如此,调整套21和调整凸轮30在轴向上结合为对接关系,在周向上凸凹嵌合,并结合成可以一体地回转的关系。
为了防止将调整套21和调整凸轮30的初始结合关系搞错,调整套21上相互对置的一对凹槽26a、26a和嵌合于这对凹槽26a、26a中的调整凸轮30的一对突起32a、32a在凹槽的深度和突起的高度方面均分别比其它的凹槽26、突起32小,而且,在这对突起32a、32b上标注着供识别用的“○”标记(参见图6)。
这样,相互结合后的调整套21和调整凸轮30的组合体,在组装悬挂装置1时,从图2的右方嵌合到缸体3上,悬挂用弹簧8被压缩设置于调整套21的承受面23与下套12底部的环形底壁12a之间,调整凸轮30的凸轮面31抵接于止挡件14上。
如此,为了使悬挂用弹簧8对来自于车身的附加重量和来自于车轮的动力的冲击力发挥预期的减缓作用,在其上施加初始设定载荷。
由于悬挂用弹簧8的疲劳等方面原因,而导致初始设定载荷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为了恢复初始设定载荷,且为了给其赋予所期望的初始设定载荷,需要改变悬挂用弹簧8的压缩设置量。
当产生了这种必要性的时候,可握住调整套的把持部28并一体地适量转动调整套21及与之配合的调整凸轮30一个适当的角度。
这样,调整凸轮30的凸轮面31和止挡件14的抵接位置被改变,调整凸轮30的相对于缸体3的轴向位置将沿任何方向位移。
同时,由于通过调整凸轮30的突起32的端面33和调整套21的环形突壁22的侧面(承受面)25之间对接关系,调整套21相对于缸体3的轴向位置在相同的方向上位移,因而悬挂用弹簧8的压缩设置量进行所期望的变更。
本实施例,因具有前面述及的构成,所以能够达到如下的效果。
车辆用悬挂装置1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20中的调整凸轮30与调整套21的端部近傍的承受面(侧面)25相抵接,该调整套21担持着悬挂用弹簧8的车身侧的一端,并包围着该悬挂用弹簧8的至少一部分,而且,该调整凸轮30与该调整套在周向上凸凹嵌合而成为一体并可一体地作周向回转,且在该调整套21的外周面上设有把持部位28。
其结果,把持部位28的设置位置,因其在处于车身一侧、并配置在距车轮接地面较高的位置的调整套21包围悬挂弹簧8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可以设置在该调整套21的外周面的适当位置,所以提高了作为悬挂装置1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20的操作部件的把持部28的位置设置的自由度。
而且,据此,把持住把持部位28进行回转的操作变容易,不需要螺丝刀等工具,所以其操作性得到提高。
再者,由于把持部位28不是从调整套21的外周面大突出的形状,所以不但不会有损于外观,而且由于增加了外观的重点,所以其外观得到了提高。
本实施形态中,把持部位28虽然与调整套21的基材(金属制)形成为一体,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包含连接邻接的突条29、29间的周壁层在内地将把持28由橡胶材料形成,通过将它一体地结合在调整罩21的滑件部上而形成。
权利要求
1.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担持悬挂用弹簧的车身侧的一端并包围着悬挂用弹簧的至少一部分的调整套、形成有阶梯状地变化的凸轮面的调整凸轮、突设于本体侧并与上述调整凸轮的凸轮面相抵接的上挡件构成;上述调整凸轮,在轴向上与形成在上述调整套的端部附近的承受面相抵接,并可与上述的调整套成为一体地沿周向进行转动地被配置着;在上述的调整套的外周面上设有把持部。
全文摘要
一种操作性和外观性优良的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初始设定载荷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由担持着悬挂用弹簧8的车身侧的一端并包围着悬挂用弹簧8的至少一部分的调整套21、具有阶梯状地变化的凸轮面31的调整凸轮30、突设于本体侧并与调整凸轮30的凸轮面31相抵接的止挡件14构成;调整凸轮30沿轴向与形成在调整套21的端部的承受面25相抵接,并可与调整套21成为一体地沿周向进行转动;在调整套21的外周面上设有把持部28。
文档编号F16F9/14GK1262400SQ0010116
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6日
发明者米泽智之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