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692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有关一种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设有静音链带可减低滚珠间撞击噪音,当滑座装入滑轨时,滚珠不脱落、不脱离于静音链带,具有保持滚动元件的效果,使该滑座进入滑轨顺畅往复位移运转。
背景技术
按一般常用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其结构大致上是由一滑轨1及一滑座2所组成,滑座2可跨设于滑轨1上而沿着延伸方向滑动运行。
上述滑轨1与滑座2接触侧缘设有滚珠(附参图3),故于滑座2中内含有滚珠的循环槽道(图未视出),并于滑座2的前后两端设有循环器3,于循环器3内侧插设钢线(图未视出)以保持滚珠不致掉落。
唯查,上述滑轨循环装置的滑座内的滚珠于位移运行时,因各滚珠之间或多或少具有间隙,因而产生滚珠撞击的噪音。
再者,上述的滚珠保持钢线,其设计的目的仅为保持滚珠不掉落的意义,惟克服产生噪音效果不佳。
另者,微型滑轨的滑座零件体积较小,加工较为困难,且以螺丝固定循环器于滑座的两端侧,其藉螺丝组装作业并非最佳的方法。
是故,如何针对上述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即为本案创作人的研发动机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更降低噪音时微型线性滑轨循环装置结构,可有效达到滑座于运行时具静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滚珠不脱落的微型线性滑轨循环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滑轨、滑块、循环孔座、循环端盖、防尘盖、滚珠、静音链带所组成;其中循环孔座于相对应的侧边分别设有链带抗拉条的导引沟槽及滚珠内、外孔道。又循环端盖的端面两侧凹设抗拉条循环沟槽及滚珠循环孔道,当循环端盖嵌设于循环孔座两侧则形成完整循环回路可供滚珠持续滚动通行。静音链带及多数的滚珠可相互结合,静音链带上设有间隔片,间隔片具有凸肩可含夹隔离滚珠,使滚珠彼此间不致相互撞击,且不脱离于静音链带,整体达到运转顺畅的优点。上述元件组合时不需螺丝固定,而是藉由设计上达到各元件相互卡合,以降低加工组装成本。


图1为常用滑轨循环装置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轨循环装置的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孔座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孔座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孔座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链带装入循环孔座的组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循环端盖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链带及滚珠的组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链带及滚珠的组立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座组立后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孔座与防尘盖组立位置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滑块装入循环孔座组立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滑块、循环孔座、循环端盖卡合组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
请参图2、图3,本实用新型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的构造,主要包括有滑轨10、滑块20、循环孔座30、循环端盖40、防尘盖50、静音链带60、滚珠70零件所组成。
该滑轨10于两外侧设有滚动凹槽11。
该滑块20于底部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条板21,于条板21的近靠内缘设有滚动凹槽22,顶端两侧设有凹陷槽23。
该循环孔座30(请附参图4、图5、图6)呈一框架体,于顶面两旁侧具有凹陷部31,且于循环孔座30前后端部近下方位置设有圆弧沟槽块32一体成型连结,而前后端部近上方位置设有卡勾33;循环孔座30内侧分别设置有凸缘34(如图4),使得凸缘34与圆弧沟槽块32板体之间形成有第一沟槽35,另有第二沟槽36为设置于圆弧沟槽块32的外端侧,两第一沟槽35及第二沟槽36可成静音链带60的抗拉条61导引回旋的循环路径(如图7)。同时于圆弧沟槽块32与循环孔座30侧壁间形成有一滚动件外孔道37(如图4),而对应端则设有滚动件内孔道38,两内、外孔道形成静音链带60及滚珠70回旋的循环路径(如图7)。
该循环端盖40(请附参图8)于端面两侧凹设循环沟槽41及循环孔道42,于端盖40上位置设有扣孔43,且循环孔座30可以藉卡勾33插入扣孔43而与循环端盖40而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循环路径,供静音链带60及滚珠70回转循环滚动,于循环端盖40的顶面设有与凹陷槽23外形吻合的凸片44。
该防尘盖50(请附参图3、图12)为一薄片板体,于一端两侧凸设有卡勾51,可由循环端盖40外侧端扣入于扣孔43而结合。
上述滑块20(请附参图3、图13)承装入循环孔座30内,藉其顶面两旁侧凹陷部31定位夹固滑块20下端条板21,且循环孔座30前后端部上方的卡勾33,利用卡勾33卡合循环端盖40;循环端盖40的凸片44用于压扣住滑块20(如图14),形成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皆卡固的稳固结构。
另于循环端盖40的扣孔43部份(如图8、图12),循环孔座30可以藉卡勾33插入扣孔43而与循环端盖40而相结合;再由外侧端扣入防尘盖50,其防尘盖侧端的卡勾51,插扣入循环端盖40于扣孔43内,而结合后卡勾33、卡勾51相对应扣孔43侧壁互呈限位定位作用(如图12)。
该静音链带60(请附参图9、图10)为一条状炼节式中空带体,于板体上包含设有两侧的抗拉条61,于两抗拉条之间连结有多数间隔片62,于各间隔片62的空间距填设有滚珠70,使各滚珠70彼此间不会产生碰撞而发生噪音。上述静音链带60其定距所设的间隔片62,于一预期回转弯曲的外侧缘为设有凸肩63,透过凸肩的设计使附着于抗拉条61上的间隔片62,可含夹住滚珠70,使滑座200装入滑轨10时滚珠70的滚动不脱离出静音链带60,使该滑座200于滑轨10上更具顺畅往复位移功效,且静音链带60的间隔片62隔离滚珠70,使滚珠70间不相互撞击,减低撞击噪音,可达到静音效果。
请参图4、图5、图11所示,当组合时将滑块20装置于循环孔座30之上,使其于各圆弧沟槽块32左右两侧形成出第一沟槽35、第二沟槽36及外孔道37、内孔道38,再将静音链带60与滚珠70相结合后填入,使其静音链带60的抗拉条61可循环滑设导引于第一沟槽35、第二沟槽36中而定位导向,同时滑块20底部两侧所设凸出的条板21,其条板21嵌入于循环孔座30的凹陷部31中,而使得条板21上的滚动凹槽22可填补于两端圆弧沟槽块32之间,使圆弧形槽道可前后延接,进而与滑轨10于两外侧的滚动凹槽11框围成内孔道38,使外孔道37、内孔道38当因两端的循环端盖40结合后,遂形成完整的循环路径,供静音链带60及滚珠70回转循环滚动,最后将防尘盖50扣合于循环端盖40上以组成滑座200,藉此使滑座200可滑行于滑轨10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传统微型滑轨的滚动元件循环装置结构,在滑座位移运行时,滚珠产生撞击的噪音,及保持滚动元件不掉落的问题,加以改善,而提供一种「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而于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且亦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依法提出专利中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标内容或未脱其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是由滑轨、滑块、循环孔座、循环端盖、防尘盖、滚珠、静音链带所组成;其中滑块装设于循环孔座上,且滑设于滑轨两侧滚动凹槽上,其循环孔座内侧孔道滚设滚珠及静音链带,该循环孔座两端侧插设结合循环端盖,其循环端盖侧边卡设防尘盖,其特征在于循环孔座顶面两旁侧具有凹陷部,于前后端部近上方位置设有卡勾,而前后端部近下方位置设有圆弧沟槽块,于圆弧沟槽块内侧分别设置有凸缘,使得凸缘与圆弧沟槽块板体之间形成出第一沟槽,一内孔道设于两第一沟槽间,于圆弧沟槽块外侧设有第二沟槽,一外孔道设于圆弧沟槽块外侧两第二沟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静音链带设有两侧的抗拉条,于两抗拉条之间连结有多数间隔片,于各间隔片之间设有滚珠,于间隔片一外侧缘设有凸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循环端盖的端面两侧凹设静音链带的抗拉条导引循环沟槽及滚珠循环孔道,供静音链带及滚珠回转循环运行,循环端盖嵌设于循环孔座两侧形成完整的滚珠循环回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循环端盖的上位置设有扣孔,可同时接受循环孔座端设卡勾及防尘盖端设卡勾插入扣孔而相互限制定位卡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循环端盖的顶面设有凸片,可与滑块顶面所设凹陷槽相吻合嵌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沟槽为设置于圆弧沟槽块与循环孔座的侧壁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外孔道设于圆弧沟槽块与循环孔座侧壁间,且连结于上、下第二沟槽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内孔道是由滑块底部两侧凸出的条板,嵌入于循环孔座凹陷部中,使条板上的滚动凹槽填补于两端圆弧沟槽块之间,令圆弧形槽道可前后延接,再与滑轨两外侧的滚动凹槽相框围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微型滑轨循环装置结构改进,设有滑轨、滑块、循环孔座、循环端盖、防尘盖、滚珠、静音链带等元件,滑块装设于循环孔座内,循环孔座两侧设置链带抗拉条导引沟槽,且滑块与循环孔座共构成滚珠的循环孔道,一静音链带的间隔片上设有凸肩,可填装多数滚珠,可置于循环孔座中通行运转,循环端盖的端面两侧凹设抗拉条循环沟槽及滚珠循环孔道,且插嵌于循环孔座两侧形成完整的滚动件持续循环回路,供滚动件回转循环使用。且各元件组合时不需螺丝固定,而是藉由设计上达到各元件相互卡合,以降低加工组装成本。
文档编号F16C29/04GK2735066SQ20042010495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茂碷 申请人:国际直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