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锁的销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6980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锁的销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2个物件时所用的插销,尤其涉及一种带锁的销子。
背景技术
销子是一种常见的连接件,现在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拖车与汽车的连接,或者将汽艇船锁在码头时,现有的销子都是直接插入到2个所需要固接物件中,这种销子在使用的时候容易脱落。也有人通过螺母将销子固定在物件上,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销子的脱落问题,但这种销子拆装不方便。同时,上述的两种销子都很容易被人破坏掉,不具备防盗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不易脱落、具有防盗功能的销子。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锁的销子,由销体和紧固元件组成,其中紧固元件为锁头,销体的一端为与锁头相配合的锁栓。
锁头包括外壳、锁芯、连接头和卡片,锁芯、连接头和卡片相互配合传动连接,从上到下依次装配在外壳内。
作为优选,锁芯上设有滚花,外壳与锁芯紧固配合。
作为优选,卡片做成C形卡片。
锁头上设有帽盖,帽盖由盖体和环体组成,环体套在锁头上。锁头和锁栓接触的地方设有密封圈。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合锁的结构,将销体和紧固元件紧密连接的在一起,使销子在使用的时候不易脱落,拆装方便,同时又具有了防盗的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锁头上设了一个帽盖,锁头在和锁栓接触的地方设立密封圈,起到了良好的防水、防锈作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销子具有了锁的功能,因此适用于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汽车与拖车连接,或者将游艇固定在岸边或墙壁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锁芯(5)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连接头(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图7为图2中卡片(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盖帽(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带锁的销子,由销体1和锁头2组成,销体1的一端为与锁头2相配合的锁栓9。锁头2包括外壳13、锁芯5、连接头6和C形卡片7,锁芯5、连接头6和卡片7相互配合传动连接,从上到下依次装配在外壳13内,锁芯5与外壳13紧配。锁芯5下端设有凸出的扁型轴14,扁型轴14插入到连接头6上的轴孔15内,连接头6上还设与C型卡片相配合的凸出部位16,连接头6与C形卡片相卡接,起定位连接C形卡片的作用。在开锁的时候,旋动钥匙3,带动连接头6和C形卡片7一起旋动,C形卡片7转到放开锁栓9的位置,锁栓9可以自由拔出。
如图3所示,锁芯5上设有直纹滚花10,用油压机将锁芯5压进外壳13,使外壳13与锁芯5紧固配合。本方法解决了以往由销子固定锁芯,销子容易被破坏的缺陷。
如图7所示,卡片7的形状做成C形,这样增加了锁头5与锁栓9的卡接强度,使锁头2跟锁栓9之间没有间隙,使锁栓9不容易晃动。
同时在锁头2上设立帽盖4(如图8所示),帽盖4由盖体12和环体11组成,环体11套在锁头2上。并在锁头2和锁栓9接触的地方设立密封圈8。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锁芯5不遭受破坏,同时也起到防水、防锈、外形美观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带锁的销子,由销体(1)和紧固元件(2)组成,其特征在于紧固元件(2)为锁头,销体(1)的一端为与锁头相配合的锁栓(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销子,其特征在于锁头包括外壳(13)、锁芯(5)、连接头(6)和卡片(7),锁芯(5)、连接头(6)和卡片(7)相互配合传动连接,从上到下依次装配在外壳(13)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销子,其特征在于锁芯(5)外面设有滚花(10),外壳(13)与锁芯(5)紧固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销子,其特征在于卡片(7)为C形卡片。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销子,其特征在于锁头(2)上设有帽盖(4),帽盖(4)由盖体(12)和环体(11)组成,环体(11)套在锁头(2)上。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带锁的销子,其特征在于锁头(2)在和锁栓(8)接触的地方设有密封圈(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2个物件时所用的插销,尤其涉及一种带锁的销子。该销子由销体(1)和紧固元件(2)组成,紧固元件(2)为锁头,销体(1)的一端为与锁头相配合的锁栓(9)。本实用新型结合锁的结构,将销体和紧固元件紧密连接的在一起,使销子在使用的时候不易脱落,拆装方便,同时有具有了防盗的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销子具有了锁的功能,因此适用于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汽车与拖车连接,或者将游艇固定在岸边或墙壁上。
文档编号F16B19/00GK2738018SQ20042010766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30日
发明者朱国富, 于承红 申请人:杨贵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