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12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多级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包括至少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和至少五个换挡件。
已知各种各样的包括无需混联就可转换的多个挡的自动变速器。例如由DE 199 12 480 A1已知同一种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三个单系杆行星齿轮组(Einsteg-Planetenradsatz)以及三个制动器和两个离合器,用以转换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车挡,该自动变速器对于汽车具有很好适用的传动比包括高的总扩展度(Gesamtspreizung)和有利的分级间隔(Stufensprüng)以及在前进方向的高的起动传动比。通过六个换挡件的各两个的选择的接合得到各个速度挡,从而为了从一挡转换到下一较高的或下一较低的挡由直接操纵的各换挡件分别只打开一个换挡件而接合另一换挡件。
其中自动变速器的一驱动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固定连接。此外该驱动轴可经由第一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和/或经由第二离合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系杆相连接。附加地或可选择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可经由第一制动器与自动变速器的壳体相连接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可经由第二制动器与壳体相连接和/或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可经由第三制动器与壳体相连接。
对于各个行星齿轮组的运动的连接DE 199 12 480 A1一起公开了两种不同的方案。在第一方案中规定,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系杆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空心齿轮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空心齿轮固定连接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系杆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空心齿轮固定连接。其中驱动轴和输出轴不仅可以相互同轴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对置的侧面,而且可以轴向平行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的对置的侧面或同一侧面。在第二方案中规定,输出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系杆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固定连接,并且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系杆固定连接。一这样的设计特别适用于驱动轴和输出轴的同轴的设置。
关于行星齿轮组的空间设置,DE 199 12 480 A1建议,将三个行星齿轮组同轴成排并列设置,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设置在第一与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关于各个换挡件相互相对和相对于行星齿轮组的空间设置,DE 199 12 480 A1建议,始终直接并列设置第一和第二制动器,其中第二制动器始终直接轴向邻接第一行星齿轮组,并且将第三制动器始终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远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以及始终直接并列设置两离合器。在第一设置方案中将两离合器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其中第一离合器轴向直接邻接第一制动器并且比第二离合器更接近第一行星齿轮组。与驱动轴和输出轴的非同轴的位置相关,在第二设置方案中建议,两离合器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远离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其中第二离合器比第一离合器更接近第三行星齿轮组设置并且轴向邻接一与输出轴有效连接的输出圆柱齿轮,其又设置在第三制动器的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由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已知的自动变速器提供另一种构件布局,具有尽可能紧凑的变速器结构。特别是该自动变速器应该可以应用于具有相互非同轴设置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汽车中,但通过尽可能较简单的修改也可在同轴的驱动轴和输出轴中应用。
按照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多级自动变速器来达到。由诸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和进一步设计。
从DE 199 12 480 A1的同一种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三个相互连接的单一行星齿轮组,它们是相互同轴的并在空间上并列设置,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在空间上始终设置在第一与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此外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至少五个换挡件。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可经由构成为制动器的第一换挡件固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上。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固定连接。此外该驱动轴可经由构成为离合器的第二换挡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太阳齿轮相连接并且可附加地或可选择地经由构成为离合器的第五换挡件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系杆相连接。可选择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可经由构成为制动器的第三换挡件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可经由构成为制动器的第四换挡件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因此如果同时操作第二和第五换挡件,则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与系杆相互连接。
多级自动变速器的一输出轴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空心齿轮固定有效连接,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另外或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系杆或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系杆固定连接。
如同在同一种的DE 199 12 480 A1,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按齿轮组方案)另外或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固定连接或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固定连接。如果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系杆和输出轴相互连接,到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系杆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固定连接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固定连接。
按照本发明,第二换挡件(经由它驱动轴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相连接)和第五换挡件(经由它驱动轴可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相连接)合并成一个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该部件具有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至少各一个摩擦片组、一用于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用以容纳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摩擦片组的外片或衬片以及各一个伺服装置用以操纵第二或第五换挡件的有关的摩擦片组。用于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形成一接合空间,在其中设置第五换挡件的摩擦片组和伺服装置。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压力室和一个活塞,其中该两压力室通过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的一外壳表面彼此分开。
在本发明的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在操纵有关的摩擦片组时的操纵方向(亦即在接合有关的换挡件时)是相反的。其中第二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活塞具有一作用到第二换挡件的摩擦片组上的操纵冲头,其沿轴向方向完全径向重叠第二换挡件的摩擦片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均直接邻接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的外壳表面。用于有关的旋转的压力室的动力压力平衡设置的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则分别设置在有关的压力室的一侧,该侧远离摩擦片支架的外壳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在操纵有关的摩擦片组时的操纵方向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和第二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用于第二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旋转的压力室的动力压力平衡设置的)压力平衡室直接邻接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的外壳表面。第二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则设置在第二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的对置于摩擦片支架的外壳表面的一侧。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用于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旋转的压力室的动力压力平衡设置的)压力平衡室相应地设置在第五换挡件的压力室对置于摩擦片支架的外壳表面的一侧。
优选地,由第二和第五换挡件构成的部件接近于第一行星齿轮组设置,至少基本上轴向邻接第一行星齿轮组,而且在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一侧,该侧面对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如果设定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操纵方向相反定向,则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方向操纵第五换挡件的摩擦片,而第二换挡件的伺服装置轴向向相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方向操纵第二换挡件的摩擦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因此可以轴向直接并列设置。如果相反设定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操纵方向是同向的,则两伺服装置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的方向操纵有关的摩擦片。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和第五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或轴向并列设置或径向上下设置。
构成为离合器的第五换挡件的摩擦片组优选沿轴向方向看至少部分地径向设置在同样构成为离合器的第二换挡件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的下方。但也可以规定,第五和第二换挡件的摩擦片组轴向并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中并列设置第三换挡件,经由它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和并列设置第四换挡件,经由它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和与该系杆连接的第二或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其中第四换挡件优选朝轴向方向设置在三个同轴并列设置的行星齿轮组的径向上方的一个区域内。此时第三换挡件也可以朝轴向方向设置在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径向上方的区域内,其中然后将第三换挡件比第四换挡件更接近第二(或第五)换挡件设置,或朝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换挡件的径向上方的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中第一换挡件(经由它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可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侧,该侧对置于第二(或第五)换挡件。
为了以相互不同轴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应用,特别是为了以轴向平行或成角度设置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应用,建议将第一换挡件接近于变速器壳体的一外壁设置并且将一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在空间上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一换挡件之间。其中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一圆柱齿轮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相连接并且按照齿轮组方案或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系杆或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系杆相连接。相应地,圆柱齿轮传动的另一圆柱齿轮或链传动的第二链轮则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接。以制造技术上有利的方式可将构成为制动器的第一换挡件的一伺服装置和/或一摩擦片支架纳入变速器壳体的一外壁或一与壳体固定的盖中。
但在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的设置的另一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规定,第一换挡件至少部分地轴向在第三行星齿轮组的旁边设置在其对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并且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在空间上设置在第一换挡件的另一侧面(亦即在第一换挡件对置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其中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一圆柱齿轮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的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的空心齿轮和第三或第二行星齿轮的系杆的轮毂则沿轴向方向同心地穿过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在这样的设置中构成为制动器的第一换挡件在空间上可以设置在同样构成为制动器的第四换挡件的旁边,其中则优选为该两换挡件设置一相同的摩擦片直径(相同元件方案)。
在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的设置的另一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规定,第一换挡件在空间上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径向上方,并且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在空间上在第三行星齿轮组对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一侧轴向邻接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一换挡件。
为了以同轴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应用,建议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沿轴向方向同心地穿过在第三行星齿轮组旁边设置的第一换挡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并且在空间上在轴向在第二与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的区域内与第三或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系杆相连接。
通过按照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相对于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得到一明显较紧凑的变速器结构包括有利的较短的结构长度。因此按照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特别适用于安装于具有前横向驱动(和相互轴向平行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汽车中。但原则上按照本发明的构件布局也适用于安装于具有标准驱动(和相互同轴的驱动轴和输出轴)或前纵向驱动或后纵向驱动(和相互成角位置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汽车中。
所建议第二和第四换挡件在大直径上的空间设置特别考虑到该两换挡件的方案引起的高的热载荷或静载荷。第三和第四(和在必要时同样第一)换挡件的并列设置能够采用相同元件和简单的制造和组装技术。所建议的第五和第二换挡件的交错配置一方面能够实现该两旋转的换挡件的伺服装置的很好的结构实施形式包括动态的压力平衡在内,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各个构件的制造技术上有利的(并从而价廉的)功能的多方面利用和该部件(由第二和第五换挡件构成)的很好的可预组装性。
通过各个齿轮组元件彼此间并与驱动轴和输出轴经由五个换挡件的这样的运动的连接,如同在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中,总共可这样切换六个前进挡,即在从一挡转换到下一较高的或下一较低的挡时由直接操纵的各换挡件分别只打开一个换挡件而接合另一换挡件。
以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类似的元件也配有类似的标记。其中

图1按照现有技术的变速器示意图;图2按照现有技术对图1的另一种构件布局;图3按照本发明的一示例的第一示意的构件布局;图4按图3的变速器的换挡方案;图5按图3的第一构件布局的详图;图6按图5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一示例的细部结构;图7按图5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二示例的细部结构;图8按照本发明的一示例的第二示意的构件布局;图9按图5的示例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图10按照本发明的一示例的第三示意的构件布局;图11按图10的示例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图12按图10或图11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三示例的细部结构;图13按图10或图11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四示例的细部结构;图14按图10或图11的变速器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五示例的细部结构;
图15按照本发明的一示例的第四示意的构件布局;图16按照本发明的一示例的第五示意的构件布局;图17按照本发明的一示例的第六示意的构件布局;图18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六示例的细部结构;图19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七示例的细部结构;以及图20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包括第八示例的细部结构。
为了说明按照本发明的构件布局,首先在图1和图2中示出一变速器示意图的两不同的构件布局用于具有非同轴设置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如由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已知的。这样的设置例如可应用于具有前横向驱动(Front-Quer-Antrieb)的汽车中。以AN标记的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有效连接于一自动变速器的(为简化起见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马达(发动机),例如经由一扭矩转换器或一起动离合器或一扭转缓冲器或一刚性轴。以AB标记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有效连接于汽车的至少一个(为简化起见图中也未示出的)驱动轴。RS1、RS2和RS3标记三个连接的单一行星齿轮组,它们并列成排设置于自动变速器的一变速器壳体GG中。全部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分别具有一太阳齿轮SO1、SO2和SO3和空心齿轮HO1、HO2和HO3以及一系杆ST1、ST2和ST3包括行星齿轮PL1、PL2和PL3,后者分别与相应的齿轮组的太阳齿轮和空心齿轮相啮合。以A至E标记五个换挡件,其中第一、第三和第四换挡件A、C、D构成为制动器而第二和第五换挡件B、E构成为离合器。五个换挡件A至E的有关的摩擦片表示为摩擦片组100、200、300、400和500(分别包括外片和内片或钢片和衬片)。五个换挡件A至E的有关的输入元件以120、220、320、420和520标记,离合器B和E的有关的输出元件以230和530标记。各个齿轮组元件和换挡件相互之间和相对于驱动轴和输出轴AN、AB的运动的连接已在开头详述过,同样也详述过这些构件的空间设置。
在这方面应强调,(构成为制动器的)第一换挡件A的摩擦片100在空间上始终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旁边,(构成为制动器的)第四换挡件D的摩擦片400在空间上始终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旁边,(同样构成为制动器的)第三换挡件C的摩擦片300在空间上始终设置在第四换挡件D的摩擦片400的旁边(在制动器D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构成为离合器的)第二换挡件B的摩擦片200和(同样构成为离合器的)第五换挡件E的摩擦片500始终并列设置,并且一第一圆柱齿轮STR1,其在输出侧有效连接于输出轴AB,始终设置在第一换挡件A的旁边(在制动器A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
两离合器B、E的两并列设置的摩擦片组200、500或如图1中所示轴向设置在制动器C的摩擦片300的旁边,而且在摩擦片组300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或如图2中所示设置在圆柱齿轮STR1的旁边,而且在圆柱齿轮STR1的对置于制动器A的一侧。
以下借助附图3至20说明按照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的多个实施例和细部结构。
图3现在示出第一示意的构件布局,示例性用于本发明的目的的解决方案。从以上描述的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具有三个连接的相互同轴成排设置的单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其中第二行星齿轮组RS2轴向设置在第一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1、RS3之间。此外该多级自动变速器具有五个换挡件A至E。第一、第三和第四换挡件A、C、D分别构成为制动器(在实例中分别构成为多片式制动器),第二和第五换挡件B、E分别构成为离合器(在实例中分别构成为多片式离合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太阳齿轮SO3可经由制动器A固定在多级自动变速器的一变速器壳体GG上。多级自动变速器的一驱动轴AN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太阳齿轮SO2固定连接。此外驱动轴AN可经由离合器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一太阳齿轮SO1相连接并且可另外或可选择地经由离合器E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一系杆ST1相连接。可选择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可经由制动器C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可经由制动器D固定在变速器壳体GG上。
多级自动变速器的一输出轴AB经由一圆柱齿轮级STST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一空心齿轮HO1固定(永久)有效连接,其中在所示示例的齿轮组元件的连接中该空心齿轮HO1另外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系杆ST3固定连接。此外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系杆ST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空心齿轮HO3固定连接,以及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ST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空心齿轮HO2固定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之间的相应的连接元件构成为圆筒ZYL。该圆筒ZYL一方面经由一适当的有效连接连接于空心齿轮HO1,例如经由焊接,并且沿轴向方向从空心齿轮HO1一直超过空心齿轮HO3延伸。另一方面圆筒ZYL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经由一适当的有效连接与系杆ST3的一系杆板STB3相连接,例如经由一联动接合结构。因此圆筒ZYL完全搭接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2、RS3。
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沿轴向方向由两个轴同心地完全穿过,亦即由一构成为空心轴的系杆轴STW1和在该系杆轴内径向导向的驱动轴AN穿过。其中系杆轴STW1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面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的一系杆板STB12相连接,而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与离合器E的一输出元件530相连接。系杆板STB12又在其外径连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空心齿轮HO2。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系杆轴STW1径向在同样构成为空心轴的太阳齿轮轴SOW1内延伸。该太阳齿轮轴SOW1又一方面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轮SO1,而另一方面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连接于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320和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系杆ST1沿轴向方向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并且在其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连接于制动器D的输入元件420。
驱动轴AN还沿轴向方向同心地穿过第二(空间上居中的)行星齿轮组RS2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圆柱齿轮级STST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轴向邻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其中多齿轮的圆柱齿轮级STST包括一第一圆柱齿轮STR1,其固定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一构成为分级齿轮的第二圆柱齿轮STR2,其第一轮齿与第一圆柱齿轮STR1相啮合;以及一第三圆柱齿轮STR3,其与第二圆柱齿轮STR2的第二轮齿相啮合并且经由一差速器DIFF有效连接于输出轴AB。当然圆柱齿轮级STST的这种实施形式应视为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例如由一链传动代替该圆柱齿轮级STST,然后其第一链轮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而其第二链轮则连接于输出轴AB(必要时经由一差速器)。
在圆柱齿轮传动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内同心延伸一构成为空心轴的太阳齿轮轴SOW3,其一方面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而另一方面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远离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连接于制动器A的一输入元件120。驱动轴AN又径向在该太阳齿轮轴SOW3内延伸。
可固定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的制动器A在空间上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远离第三行星齿轮RS3的一侧,其中构成为内摩擦片支架的制动器A的输入元件120在一侧轴向邻接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而在另一侧轴向邻接一抗扭转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的壳体壁GW。当然壳体壁GW和变速器壳体GG也可以构成一件的。制动器A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100,设置在变速器壳体GG的内径区域的大直径上。一用于摩擦片组100的外片的联动接合结构可以按简单的方式结合于变速器壳体GG中。当然对于制动器A也可以设置一单独的外片支架,其经由适当的装置形锁合、力锁合或材料锁合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或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壁GW。为了操纵摩擦片100可以在空间上在壳体壁GW与摩擦片组100之间设置一在图中为简化未示出的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但在变速器壳体的相应的构成中其也设置在摩擦片组100面向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
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在制动器A的输入元件120内同心延伸的驱动轴AN穿过壳体壁GW并从而向外通向自动变速器的一侧,在该侧设置制动器A,亦即接近圆柱齿轮级STST设置。此外如在图3中显而易见的,驱动轴AN在这里示例性经由一扭矩转换器包括跨接离合器和扭转缓冲器连接于一为简化未示出的自动变速器的驱动马达。当然扭矩转换器也可以由另一适当的起动件(例如一离合器)代替,或当至少一个变速器内部的换挡件设计成起动换挡件时也可以取消扭矩转换器。
如图3中还显而易见的,两制动器C、D在空间上并列设置在沿轴向方向各行星齿轮组的径向上方的区域内。其中制动器D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400在空间上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上方,朝轴向方向直接在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旁边,设置在变速器壳体GG的内径区域的大直径上。一用于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的外片的外片支架在这里示例性结合于变速器壳体GG中,但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单独的构件,其然后经由适当的装置连接于变速器壳体。一构成为圆筒形内片支架的制动器D的输入元件420径向在圆筒ZYL的上方沿轴向方向越过全部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延伸并且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的系杆板STB11,其中该第一系杆板STB11设置在系杆ST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在所示实例中因此制动器D的内片支架(420)沿轴向方向完全搭接全部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但按照结构上的实施形式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的空间位置也可以轴向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移动,从而制动器D的内片支架(420)至少沿轴向方向完全搭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
制动器C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300接近于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设置,在空间上大致在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上方,同样设置在变速器壳体GG的内径区域的大直径上。一用于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的外片的外片支架在这里同样示例性结合于变速器壳体GG中,但当然也可以构成单独的变速器壳体固定的构件。为了制造技术的简化和价廉的相同元件的应用,可以为两制动器C、D设置各个相同的外片和衬片。构成为杯状的内片支架的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320具有一圆柱形部分321和一圆盘形部分322。该圆柱形部分321径向在制动器D的输入元件420的圆柱形部分421的上方沿轴向方向越过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和RS2延伸。圆盘形部分322在该区域内连接于圆柱形部分321并且在第一系杆板STB1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径内向内一直延伸到太阳齿轮轴SOW1,并与其相连接。如上所述,太阳齿轮轴SOW1本身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在所示实例中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因此完全搭接两行星齿轮组RS1、RS2。但按照结构上的实施形式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的空间位置也可以轴向移动,或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移动,从而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沿轴向方向至少完全搭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或向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移动,从而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也有可能沿轴向方向部分地搭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关于两制动器C、D用于操纵有关的摩擦片300或400的(图3中为简化未示出的)伺服装置的实施形式的结构上的细节以后还要详细讨论。合理地,该两伺服装置或轴向设置在两摩擦片组300、400之间,或两摩擦片组300、400直接并列设置在两伺服装置之间。在该两种情况下制动器C、D的伺服装置具有相反的操纵方向。
其他两换挡件B和E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在图3所示实例中设置在自动变速器相反于(未示出的)驱动马达的一侧。合乎目的的是,将两离合器B、E在这里合并成一个可预组装的部件。如由图3显而易见的,离合器B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200接近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离合器E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500轴向直接邻接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设置在摩擦片组200对置于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因此制动器C的摩擦片300比制动器D的摩擦片400更接近于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设置。
在自动变速器对置于驱动马达的一侧设置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其在这里构成为外片支架并且连接于驱动轴AN。一同样构成为外片支架的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经由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连接于驱动轴AN。两外片支架(220、520)在这里可以按有利的方式合并成一个共同的摩擦片支架,这一方面能够实现制造技术的简化而另一方面能够为两离合器B、E的外片和衬片价廉地应用相同元件。
一构成为内片支架的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轴向邻接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的圆盘形部分322,并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轴SOW1,并与其相连接。为了节省结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需要时可将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与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的圆盘形部分322构成为共同的构件。
一同样构成为内片支架的离合器E的输出元件530轴向在离合器B的圆盘形内片支架(230)与离合器E的外片支架(520)的圆盘形部分之间,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轴STW1,并与其相连接。如上所述,该系杆轴STW1同心地穿过太阳齿轮轴SOW1并且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邻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不仅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而且连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空心齿轮HO2。
关于用于两离合器B、E的(图3中为简化未示出的)伺服装置的不同的合理的空间设置和可能的结构细节以后还要详细讨论。对于图3中所示的设置合理的是,将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设置在接合空间内,其由离合器E的外片支架(520)构成。
通过图3中所示的构件布局得到一在空间上总体很紧凑的、节省结构长度的变速器结构。受高热载荷的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设置在有利的大直径上,同样全部五个换挡件中受最高静载荷的制动器D的摩擦片400也是如此。为了节省成本可将相同的摩擦片型式或相同的摩擦片尺寸用于两制动器C、D和两离合器B、E。
由于驱动轴AN,如上所述,朝轴向方向穿过自动变速器的全部的旋转的内部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应用情况将驱动马达可选择地如图3中所示安装在自动变速器的端面上,在该端面也安装制动器A或圆柱齿轮传动,或者安装在自动变速器的另一端面上,在该端面上也安装了包括两离合器B、E的部件。
图4示出按图3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方案包括换挡间隔和总传动比。通过五个换挡件A至E的分别两个的选择的转换可无混联地转换六个前进挡,亦即为了从一挡转换到下一较高的或下一较低的挡由直接操纵的各换挡件分别只打开一个换挡件而接合另一换挡件。在第一挡“1”中制动器A和D接合,在第二挡“2”中制动器A和C接合,在第三挡“3”中制动器A和离合器B接合,在第四挡“4”中制动器A和离合器E接合,在第五挡“5”中离合器B和E接合,在第六挡“6”中制动器C和离合器E接合。在倒车挡“R”中离合器B和制动器D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换挡间隔允许很好的可行驶性,包括自动变速器的有利的高的总传动比(扩展度)。
图5示出按图3的第一构件布局的详图,现在增补关于径向的轴轴承和构件轴承以及关于五个换挡件A至E的伺服装置。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和五个换挡件A至E以及驱动轴和输出轴AN、AB之间的运动的连接按照图3中所示的变速器示意图。同样从图3中实际不变地引用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和换挡件A至E相互相对在变速器壳体GG内的空间设置。
以110标记的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简化表示并且设置在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一侧,该侧面向有效连接于输出轴AB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伺服装置110如通常的那样包括一活塞和一该活塞的复位元件,其中活塞轴向可移动地支承于一相应的活塞室或压力室中。在活塞室经由一相应的压力介质供给的压力推动下活塞则克服复位元件的恢复力轴向向壳体壁GW的方向操纵制动器A的摩擦片100,该壳体壁GW类似于图3构成自动变速器面向驱动马达的外壁。其中伺服装置的活塞室或压力室结合于一壳体隔壁GZ中,其构成为变速器壳体GG的一部分或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并从变速器壳体的内径起径向向内延伸。当然壳体隔壁GZ也可以构成为单独的构件,然后经由适当的装置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在壳体隔壁GZ上还支承第一圆柱齿轮STR1。此外图5中在该区域内示出驱动轴AN与壳体壁GW之间的一径向轴承和太阳齿轮轴SOW3与驱动轴AN之间的一径向轴承。
类似于图3,两制动器C和D在空间上径向设置在行星齿轮组RS1至RS3的上方,制动器C朝轴向方向在一区域内径向在第一和(中间的)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的上方而制动器D朝轴向方向在一区域内径向在(中间的)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2和RS3的上方。类似于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以310和410标记的制动器C和D的伺服装置也简化表示并且如通用的各包括一活塞和一有关的活塞的复位元件,其中活塞轴向可移动地支承于一相应的活塞室或压力室中。在有关的活塞室经由一相应的压力介质供给的压力推动下有关的活塞则克服有关的复位元件的恢复力操纵制动器C或D的摩擦片300或400。在图5中所示的实例中两制动器C、D的摩擦片组300、400直接轴向邻接。制动器D的伺服装置410设置在制动器D的摩擦片组400面向圆柱齿轮STR1或制动器A或壳体壁GW的一侧并且轴向向制动器C的方向操纵该摩擦片400。制动器C的伺服装置310设置在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远离于制动器D的一侧并且轴向向制动器D的方向操纵该摩擦片300。因此两伺服装置310、410的操纵方向是相互相反的。
类似于图3,离合器B和E均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对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其中离合器B、E的摩擦片组200、500直接并列设置,并且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比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更接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而且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和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构成为一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其在这里用作一外片支架。其中该摩擦片支架ZYLBE具有一轮毂523,其连接于驱动轴AN并且支承在一变速器壳体固定的轮毂GN上。由选择的术语可得知,该轮毂523为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所配置。变速器壳体固定的轮毂GN是变速器壳体GG的外壁的一圆筒形突出部,其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延伸。当然轮毂GN也可以结合于一壳体盖中,其然后经由适当的装置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驱动轴AN本身在所示实例中也支承在轮毂GN上。此外离合器B、E的共同的外片支架(ZYLBE)具有几何上不同构成的部分521、522、524或221,它们根据术语或为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或为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配置。圆盘形部分522朝轴向方向大致在轮毂中间与轮毂523相连接并且从轮毂523的外径开始径向向外延伸。在该圆盘形部分522的外径上,圆筒形部分521连接在圆盘形部分522上并且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一直延伸直至越过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圆筒形部分521在其内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外片。另外,朝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在圆筒形部分521上连接一(为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配置的)圆筒形部分221。该圆筒形部分221在其内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外片。可以设定,两用于容纳离合器E和B的外片的联动接合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尽管这在图5所示实例中不是明显的。
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以510标记并且设置在接合空间内,该空间由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和圆盘形部分522构成,因此在圆盘形部分522面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圆盘形部分522和摩擦片支架ZYLBE(或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的轮毂532构成一活塞室或压力室511,在其中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一伺服装置510的活塞514。在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压力推动下活塞514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克服一图中示例性构成为碟簧的伺服装置510的复位元件513的恢复力操纵离合器E的摩擦片500,此时向压力室511的压力介质供给经由一压力介质供给通道518实现,其部分地在轮毂523内和部分地在壳体固定的轮毂GN内延伸。
为了平衡始终以一驱动轴AN的转速旋转的压力室511的动力压力,伺服装置510还具有一压力平衡室512,其设置在活塞514对置于压力室511的一侧,该压力平衡室512由活塞514和一挡板515构成并且在几何上优选设计成使其可达到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完全的动力压力平衡。为此将压力平衡室512经由一润滑剂供给通道519无压力地注满润滑剂,其中该润滑剂供给通道519部分地在轮毂523内和部分地在驱动轴AN内延伸。
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以210标记。该伺服装置210的一活塞室或压力室211设置在离合器B、E的共同的外片支架(ZYLBE)的一侧,该侧对置于离合器E的压力室511。压力室211由轮毂523、圆盘形部分522和一摩擦片支架ZYLBE(或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24构成,其中该第二圆筒形部分524轴向向相反于离合器E的压力室511的方向延伸。在压力室211内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一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在压力室211的压力推动下该活塞214轴向向相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克服一图中示例性构成为碟簧的伺服装置210的复位元件213的恢复力操纵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在这种情况下活塞214沿轴向方向径向完全搭接两离合器E、B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特别是其部分522、524、521和221。其中一活塞214的操纵冲头216从摩擦片组200的一侧作用到该摩擦片组200上,该侧对置于压力室211。优选活塞214的几何外状适应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由摩擦片支架的部分522、524、521和221构成的外壳表面。其中向压力室211的压力介质供给经由一压力介质通道218实现,其部分地在轮毂523内和部分地在壳体固定的轮毂GN内延伸。
为了平衡始终以一驱动轴AN的转速旋转的压力室211的动力压力,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还具有一压力平衡室212,其设置在活塞214对置于压力室211的一侧。该压力平衡室212由一挡板215和活塞214的径向在摩擦片支架的部分524的下方设置的部分构成。优选压力平衡室212在几何上设计成使其可达到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完全的动力压力平衡。为此将压力平衡室212经由一润滑剂供给通道219无压力地注满润滑剂,其中该润滑剂供给通道219部分地在轮毂523内和部分地在壳体固定的轮毂GN内延伸。
在本发明的这种设置中,相对于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的空间位置因此“拉伸式”实现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的操纵。相反,相对于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空间位置“压缩式”实现离合器E的摩擦片500的操纵。
圆盘形部分522因此基本上构成摩擦片支架ZYLBE的径向定向的外壳表面,在其面向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设置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而在其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设置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211。因此摩擦片支架ZYLBE的该外壳表面区域分成彼此分离的两个压力室211和511。为有关的旋转的压力室211或511的动力压力平衡设置的离合器B和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212或512分别设置在有关的压力室211或511的一侧,它们远离摩擦片支架ZYLBE的该外壳表面区域。
现在借助以下的图6和7说明两种基于按图5的构件布局的细部结构。图6示出一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其具有用于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第一示例的细部结构。如同在图5中在这里也直接并列设置两离合器B、E的摩擦片组200和500,其中摩擦片组200邻近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为两离合器B、E类似于图5中设置一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用作一外片支架,其分成几何上不同构成的部分221、521、525、524、522、523。两圆筒形部分521和524和两圆盘形部分525和522与轮毂523一起构成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其连接于驱动轴AN。圆筒形部分221构成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其经由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连接于驱动轴AN。
圆筒形部分221在其内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200的外片。在圆筒形部分221上轴向向相反于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在相同的直径上连接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在其内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500的外片。以有利的方式两部分221和521的摩擦片的联动接合结构可以是完全相同的,这使得两离合器B、E能够采用相同的外片。一安全环201,其在其外径上嵌入离合器B、E的外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221的摩擦片的联动接合结构中,经由一适当的装置轴向固定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径上,从而可完全彼此独立地操纵两离合器B、E,因此该两离合器的一个的操纵对另一个离合器没有反作用。两离合器B、E的摩擦片组200、500因此在有关压力室(211、511)的压力推动时轴向支承在安全环201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白的,即,在该安全环201安装和轴向固定以前两离合器B、E的共同的外片支架必须事先配备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和摩擦片组500。这样的轴向固定如在所示实例中可以构成为在安全环201上方的区域内追加设置的径向装入联动接合结构中的材料凸出(Material-Durchstellung)(材料压入(Material-Eindrückung)),但例如也可构成为安全环201在摩擦片支架ZYLBE上的追加实施的支撑或构成为在安全环201的旁边在两侧追加设置的径向装入联动接合结构中的材料凸出(材料压入)或也可以构成为安全环201在摩擦片支架ZYLBE上的径向销固定。在另一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设定,代替安全环201在圆筒ZYLBE的圆筒形部分211上设置一径向向内定向的材料凸出,其在活塞514和摩擦片组500安装以后压入圆筒ZYLBE的圆筒形部分211中并然后构成两摩擦片组500、200的轴向支承面。
从轮毂523(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的轮毂)起大致在轮毂中间向外延伸第一圆盘形部分522,其中轮毂523在这里示例性经由一联动接合结构形锁合连接于驱动轴。以526标记一轮毂523的第一圆筒形部分,其在圆盘形部分522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轴向延伸。以527标记一轮毂523的第二圆筒形部分,其在圆盘形部分522面向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轴向延伸。在第一圆盘形部分52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压力室。在第一圆盘形部分522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径向在轮毂部分526的上方设置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211。在第一圆盘形部分522面向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径向在轮毂部分527的上方设置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在其外径上在第一圆盘形部分522上连接一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并且轴向向相反于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延伸,大致延伸到象第一圆筒形部分526也延伸的那样远。其中在第二圆筒形部分524上连接一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圆盘形的第二部分525,其径向向外一直大致延伸到摩擦片组500的外径、延伸到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如在图6中显而易见的,摩擦片支架ZYLBE(或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包括其按顺序521、525、524、522、523相互连接的部分具有一朝径向方向总体上曲折形的结构并且在其中构成一接合空间,在该空间内设置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和两离合器B、E的摩擦片组200、500。
摩擦片支架ZYLBE(或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的圆盘形部分522和圆筒形轮毂部分527与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活塞514一起构成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通向该压力室511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518部分地通过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的轮毂523(在轮毂部分527中)和部分地通过壳体固定的轮毂GN延伸。为了平衡旋转的压力室511的动力压力而由活塞514和挡板515构成的压力平衡室512设置在活塞514对置于压力室511的一侧,亦即比压力室511更接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通向该压力平衡室512的润滑剂供给通道519部分地通过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在轮毂部分527中)和部分地通过驱动轴AN延伸。示例性构成为碟簧的复位元件513在活塞514与挡板515之间预紧,其中挡板215轴向支承在驱动轴AN上。
摩擦片支架ZYLBE(或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的圆盘形部分522和圆筒形部分524和圆筒形轮毂部分526与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一起构成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211。在空间上活塞214基本上顺应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曲折形结构并且部分地搭接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和沿轴向方向径向完全搭接由摩擦片支架ZYLBE构成的离合器E的离合器空间和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其中活塞214沿轴向方向越过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一直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上方的一个区域内。为了“拉伸式”操纵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作用到摩擦片组200上的操纵冲头216在摩擦片组200上方的区域内固定在活塞214上并且径向向内一直几乎延伸到摩擦片组200的内径。通向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211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218部分地通过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在轮毂部分526中)和部分地通过壳体固定的轮毂GN延伸。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也具有一动态的压力平衡。为平衡旋转的压力室211的动力压力的相应的压力平衡室212在空间上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4的下方并且由活塞214和挡板215构成。向该压力平衡室212的润滑剂供给通道219部分地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623(在轮毂部分526中)、部分地通过壳体固定的轮毂GN和部分地通过驱动轴AN延伸。为了活塞214的复位构成为碟簧的复位元件213设置在压力平衡室212的外面并且在由离合器B和E组成的部件的对置于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贴紧活塞214的外表面。其中该碟簧(213)轴向在活塞214的外表面与一在第一圆筒形轮毂部分526的外边缘上安装的轮毂523的支承轴环之间预紧。
第一圆盘形部分522因此基本上构成摩擦片支架ZYLBE的径向定向的(在这里在相当大程度上垂直的)外壳表面,在其面向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设置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而在其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设置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211。因此摩擦片支架ZYLBE的该外壳表面区域分成彼此分离的两压力室211和511。为有关的旋转的压力室211或511的动态的压力平衡设置的离合器B和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212或512分别设置在有关的压力室211或511的一侧,它们远离摩擦片支架ZYLBE的该外壳表面区域。
作为其他的细节设定,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在其剖面图中在空间上设置在行星齿轮组RS1的上方,在其外径上具有一适当的传感器断面,其经由一驱动转速传感器NAN(非接触式)检测以便确定驱动轴的转速。
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构成为内片支架。该内片支架(230)的圆筒形部分231从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起轴向一直几乎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板STB11。在该圆筒形部分231的外径上设置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200的衬片。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的一圆盘形部分232径向平行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B11延伸并且大致在平均的直径处与圆筒形部分231抗扭转地相连接,图中示例性铆接在一起。该圆盘形部分232在其内径上抗扭转地连接于太阳齿轮SO1,图中示例性焊接在一起。圆盘形部分232的外径大于系杆板STB11和圆筒ZYL的外径。该圆筒ZYL搭接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并且在其中形锁合悬挂系杆板STB11。在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的圆盘形部分232的外径的区域内示例性形锁合悬挂(在该局部剖面未示出的)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320。
离合器E的输出元件530同样构成为内片支架。该内片支架(530)的圆筒形部分531从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起轴向一直几乎延伸到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的圆盘形部分232。在该圆筒形部分531的外径上部分地设置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500的衬片。离合器E的内片支架(530)的圆筒形部分531也部分地在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的圆筒形部分231的下方径向接近地延伸。输出元件(530)的圆盘形部分532连接在圆筒形部分531上并且径向向内平行于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的圆盘形部分232一直延伸到系杆轴STW1,并与其抗扭转地相连接,图中示例性借助于焊接。众所周知的,系杆轴STW1径向在驱动轴AN的上方同心地在太阳齿轮SO1内延伸,亦即同心地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并且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对置于系杆板STB11的一侧运动连接到其他的(在该局部剖面中未示出的)行星齿轮组元件上。
图7示出按图5的变速器的一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其具有用于包括两离合器B、E的部件的第二示例的细部结构。由图7与以上详述的图6之间的对比易于看出,在第二细部结构(按图7)中可从包括两离合器B、E的部件的第一细部结构(按图6)中引用许多结构特征。这样,可以说不变地引用两离合器B、E的伺服装置的结构上的实施形式(包括压力室211和511、活塞214和514、复位元件213和513、压力介质供给通道218和518、压力平衡室212和512、挡板215和515以及润滑剂供给通道219和519)。同样从图6中可引用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的几何构造(包括轮毂523、圆盘形部分522和525以及圆筒形部分524和521),除朝径向方向的曲折形构件以外,除用于离合器B和E的共同的外片支架(ZYLBE)的部分以外。两离合器B和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和211因此不变地通过用于两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一外壳表面彼此分开,该外壳表面基本上由第一圆盘形部分522构成。
两离合器B、E的摩擦片组200和500虽然不变地朝轴向方向并列设置,但不同于图6现在相互具有沿径向方向的位错。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比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具有较大的直径。因此特别是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衬片的摩擦面内径大于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衬片的摩擦面外径。其中摩擦片组200的直径选择成使摩擦片组200朝轴向方向可以设置在邻近于该离合器装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径向上方。由于车体结构众所周知的只具有一大大受限的安装空间可供使用,这样的构件重叠一方面关于变速器结构长度,另一方面也关于在一变速器壳体部分中的变速器壳体的外径具有优点,其中该变速器壳体部分用于在汽车中以横向于行驶方向装入的驱动马达。
相应地,在(为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配置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221与(为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配置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之间的过渡也具有一直径偏移或台阶。在该台阶上在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受拉伸式”操纵时也轴向支承该摩擦片200。为了在离合器E的摩擦片500“受压缩式”操纵时轴向支承该摩擦片500,设置一安全环501,其嵌入圆筒形部分521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中并经由一适当的装置轴向固定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部分521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白的,即在该安全环501安装和轴向固定以前两离合器B和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必须事先配备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和摩擦片组500。这样的轴向固定例如可以是一凹槽,其在相应的轴向位置在安全环501上方的区域内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联动接合结构中径向铣出或作为材料凸出(材料压入)径向压入摩擦片支架ZYLBE的联动接合结构中。用于这样的轴向固定的其他的实例是在摩擦片支架ZYLBE上的追加实施的安全环501的支撑,或是轴向在该安全环501的旁边在安全环501远离摩擦片组500的侧面径向装入摩擦片支架ZYLBE的联动接合结构中的材料凸出(材料压入),或也作为安全环501在摩擦片支架ZYLBE上的径向销固定。
作为摩擦片支架ZYLBE与驱动轴AN之间的可选择的连接技术在图7中现在示例性设置一不可拆式连接。在空间上驱动轴AN在行星齿轮组附近的轮毂部分527的区域内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相焊接。
驱动转速传感器NAN相对于图6稍微轴向偏移。在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的外径上的传感器断面在空间上现在设置在离合器6的摩擦片组500的上方,该传感器断面由驱动转速传感器NAN检测以便测定驱动轴的转速。
构成为内片支架的离合器E的输出元件530具有一轴向很短的圆筒形部分531,在其外径上设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500的衬片。直接在摩擦片组500的旁边,在摩擦片组500远离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的一侧,在该圆筒形部分531上连接圆盘形部分532,它轴向直接邻接于挡板515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系杆轴STW1,并与其相连接。
构成为内片支架的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具有一圆筒形部分231,其朝轴向方向设置在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旁边并且也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旁边,朝轴向方向径向在(图7中未完全示出的)第一行星齿轮组的上方延伸,并且在其外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200的衬片。在圆筒形部分231面向离合器E的一侧,一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的圆盘形部分232连接在圆筒形部分231上并且轴向直接邻接于摩擦片组500远离压力室的一侧和离合器E的内片支架(530)的圆盘形部分532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SO1。如由图7显而易见的,离合器E的内片支架(530)不同于图6因此也不部分地在一通过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构成的空间内延伸。
如由图7同样显而易见的,制动器C设置在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旁边,在摩擦片组200对置于离合器E的一侧。制动器C的摩擦片300的直径至少类似于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确定。构成为内片支架的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320与离合器B的内片支架(230)一起构成一件的。该输入元件320的圆筒形部分321在其外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300的衬片并且直接轴向连接于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的圆筒形部分231。制造技术上有利的是,两摩擦片组300、200的衬片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借此还可以采用相同的衬片型式。
图7中还示出一制动器C的输出元件330,其构成为一包括一相应的用于摩擦片组300的外片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的圆筒形外片支架并且构成为单独的构件。一这样的圆筒也可以例如容纳制动器C的伺服装置并且也可以容纳全套的制动器D(包括其伺服装置和摩擦片)并且可作为部件预组装,然后将其装入变速器壳体中并抗扭转地进行固定。
现在借助图8更详细地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二示意的构件布局。在这里本发明的该第二构件布局类似借助图5详述的第一本发明的构件布局。与图5的基本区别关系到第二和第五换挡件B、E的摩擦片组200和500相互之间和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间设置、第一圆柱齿轮STR1相对于制动器A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空间设置和支承以及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的空间设置。
如由图8显而易见的,由两离合器B和E构成的部件的结构和该部件整体上在自动变速器中的空间设置基本上完全相同于图5。与图5不同的是摩擦片组件200和500在空间上不再并列设置,而是上下设置。其中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朝轴向方向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设置在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径向上方。因此两摩擦片组200、500均邻近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摩擦片200的有利的大直径考虑到了方案引起的离合器B的较高的热载荷。
对两离合器B、E而言,设置一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作为其输入元件220、520并且对两离合器B、E而言,将其构成为外片支架。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因此又经由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连接于驱动轴AN。除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在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上的几何连接以外,该共同的外片支架(ZYLBE)的几何的和功能的实施形式完全相同于图5。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现在除圆筒形部分221以外,在其内径上设置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还具有一圆盘形部分222。该圆盘形部分222在摩擦片组200的一侧延伸,该侧面向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从圆筒形部分221起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并与其相连接。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如同图5中沿轴向方向径向完全搭接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和摩擦片组200。摩擦片200由伺服装置210“拉伸式”操纵,然而,离合器E的摩擦片500由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压缩式”操纵,如以上已借助图5详述的。
如由图8还显而易见的,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隔壁GZ,在其上支承有效连接于输出轴的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在空间上现在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圆柱齿轮STR1之间,直接轴向邻接于行星齿轮组RS3和圆柱齿轮STR1。当然代替圆柱齿轮级也可以设置链传动。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对置于壳体隔壁GZ的一侧设置制动器A,其中制动器A的在这里构成为内片支架的输入元件120的圆盘形部分122直接轴向邻接于圆柱齿轮STR1。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现在纳入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壁GW中,其不变地构成一自动变速器的外壁,该伺服装置110轴向向圆柱齿轮STR1或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操纵制动器A的摩擦片100。
图9示出基于按图5的变速器剖面图的一实际实施的变速器结构的变速器剖面图的一局部剖面,其具有按图6的细部结构的基本特征。相对于由图5已知的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和五个换挡件A至E的空间设置,现在反映出自动变速器的驱动马达的位置。有效连接于驱动轴AN的驱动马达因此现在设置在变速器一侧,在该侧也设置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但另外接近驱动马达设置连接于自动变速器的(图中未示出的)输出轴的差速器DIFF,从而在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与连接于差速器DIFF(图中示例性螺钉连接)的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三圆柱齿轮STR3之间设有一大的轴向间距,其通过在这里构成为边轴的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二圆柱齿轮STR2搭接。有效连接于(图中未示出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的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直接邻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并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R3对置于第二(中间的)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轴承STRL1示例性构成为刚性的圆锥滚子轴承,其具有两个直接毗邻的圆锥滚子轴承。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轴向经由一轴螺母夹紧在圆柱齿轮STR1的圆柱齿轮轮毂STRN1上,后者轴向向相反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延伸。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分别装入一壳体隔壁GZ的轴承孔中并且分别支承在一轴向在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径向向内延伸的壳体隔壁GZ的支承凸肩上。圆柱齿轮STR1的圆柱齿轮轮毂STRN1因此同心地穿过壳体隔壁GZ。
壳体隔壁GZ同时构成一制动器A的输出元件130,其构成为外片支架包括一相应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外片。制动器A在这里朝轴向方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轴承STRL1的径向上方,制动器A的纳入壳体隔壁GZ中的伺服装置110尤其如此。壳体隔壁GZ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为简化起见图9中未示出一相应的(通用的)螺钉连接。中间轴STR2的轴承示例性经由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其中第一该圆锥滚子轴承在空间上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上方的区域内,并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远离轴承STR1或制动器A的一侧。第二该圆锥滚子轴承在空间上设置在离合器B和E的毗邻的摩擦片组200和500的上方的区域内,朝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方向轴向位于第三圆柱齿轮STR3之前。驱动马达侧的壳体壁GW在该实例中构成两部分的,其中该两部分的壳体壁GW的一部分向驱动马达侧面那边覆盖一差速器盖和差速器DIFF。在两部分的壳体壁GW的接近驱动马达的部分中结合一泵和不同的压力介质通道,用于向不同的变速器构件供给润滑剂和向各换挡件供给压力介质。制动器A相应地设置在变速器壳体GG的远离驱动马达的端面。
制动器C和D构成一可预组装的部件,其作为整体装入变速器壳体中。该部件包括两制动器C和D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330、430以及两制动器C和D的伺服装置310、410。以有利的方式将两外片支架330和430构成为一件的圆筒形构件,其在图9中以ZYLCD标记,在其中也结合伺服装置310和410的各部分。一这样的部件例如由本申请人的DE 101 31 816 A1是已知的。作为其他的细节由图显而易见的是,圆筒ZYLCD也构成边轴(STR2)的轴承的接近圆柱齿轮STR1的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座。
以下借助图10至17更详细地说明不同的本发明的构件,其中两离合器B和E的伺服装置在接合离合器时具有相同的操纵方向。
图10现在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三示意的构件布局。在这里该第三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类似于图8中所示的第二示意的构件布局。
如由图10显而易见的,离合器B和E构成一可预组装的部件,其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该侧对置于其他的行星齿轮组RS2、RS3。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和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合并成一个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其与驱动轴AN经由适当的装置(联动接合结构、焊接、一件的实施形式、……)相连接。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220因此不变地经由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连接于驱动轴AN。其中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为离合器E构成其外片支架(520)而为离合器B构成其内片支架(220)。离合器B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200和离合器E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500在空间上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上下设置,其中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如同在图8中是两摩擦片组的外面的一个并且两摩擦片组200、500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轴向旁边。
不同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现在不仅在接合离合器E时关于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空间位置“压缩式”操纵摩擦片500,而且在接合离合器B时关于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的空间位置“压缩式”操纵摩擦片200。按照两摩擦片组200、500在变速器中相对于各行星齿轮组的设置两伺服装置210、510在接合离合器时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操纵为它们分别配置的摩擦片200或500。
如由选择的术语清楚得知的那样,应为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520配置离合器B和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几何上不同构成的部分523、522、525、521和524。轮毂523连接于驱动轴AN并且本身具有两个轴向延伸的圆筒形轮毂部分527和526。该两轮毂部分527和526通过第一圆盘形部分522在空间上彼此分开。该第一圆盘形部分522从轮毂523的外径起大致在轮毂中间径向向外延伸并且转入第二圆盘形部分525,其然后继续向外延伸。轮毂部分527设置在圆盘形部分522面向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相应地,轮毂部分526设置在圆盘形部分522的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在第二圆盘形部分525的外径上连接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并且其轴向向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延伸到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之上。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在其内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外片。此外第一圆筒形部分521在其外径上具有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衬片(内片)。在第一圆盘形部分522的外径上还连接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并且其径向在轮毂部分526的上方轴向向相反于行星齿轮组RS1或摩擦片组500、200的方向延伸。
因此两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构成一接合空间,在其内设置包括其摩擦片组500和伺服装置510的离合器E。其中离合器E的全套的伺服装置(包括其压力室511、其活塞514、其压力平衡室512、其复位元件513和其挡板515在内)在空间上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设置在轮毂部分527的径向上方。压力室511由活塞514以及圆盘形部分522、圆筒形轮毂部分527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的一部分构成。为平衡旋转的压力室511的动力压力由活塞514和挡板515构成的压力平衡室512设置在活塞514对置于压力室511的一侧,亦即比压力室511更接近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再次以518标记向压力室511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以519标记向压力平衡室512的润滑剂供给通道。在这里示例性构成为碟簧的复位元件513偏压在活塞514与挡板515之间,其中挡板515轴向支承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上。
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压力平衡室212和复位元件213在空间上设置在轮毂部分526的径向上方。其中压力平衡室212直接邻接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盘形部分522并且由该圆盘形部分522、圆筒形轮毂部分526、圆筒形部分524和活塞214构成。在该区域内活塞214因此通过压力平衡室212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相互分开。其中活塞214相对于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可轴向向那边移动地密封(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润滑剂密封),优选在第二圆筒形524的内径上密封。活塞214沿轴向和径向方向包围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在压力平衡室212的径向下部设置在这里示例性构成为螺旋弹簧组的并在摩擦支承部分522与活塞214之间被压偏的复位元件213,从而活塞214在压力平衡室212的区域内具有总体上径向定向的曲折的结构。在几何上活塞214在继续延伸中沿轴向和径向方向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顺应两离合器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形并且最后轴向一直延伸到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
用于操纵活塞214的压力室211相应地设置在活塞214对置于压力平衡室212的一侧。压力室211由活塞214、圆筒形轮毂部分526和一圆筒形支承盘217构成。该支承盘具有一圆盘形部分,其内径推到轮毂523的轮毂部分526上,轴向在轮毂526的轴向外面的(远离齿轮组的)边缘的区域内固定在轮毂523上并且在这里也相对于轮毂523密封(密封压力介质)。在支承盘217的圆盘形部分的外径上连接一圆筒形部分,其轴向向压力平衡室212的方向延伸。活塞214相对于支承盘217的该圆筒形部分和相对于圆筒形轮毂部分526轴向可移动地密封(密封压力介质)。再次以218标记向压力室211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以219标记向压力平衡室212的润滑剂供给通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白的,压力平衡室212的径向延伸,因此第二圆筒形部分524的直径匹配于压力室211的几何形状,优选可达到离合器B的离合器压力的旋转压力分量的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的平衡。
如由图10显而易见的,亦即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和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为旋转的压力室211的动态的压力平衡设置的)压力平衡室212直接邻接两离合器B和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部分522和525)。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相应地设置在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平衡室212对置于该摩擦片支承外壳表面(部分522和525)的一侧。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的(为旋转的压力室512的动态的压力平衡设置的)压力平衡室512相应地设置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对置于该摩擦片支架外壳表面(部分522和525)的一侧。
类似于图8,图10中离合器E的输出元件530也构成为轴向窄地构造的内片支架,其从摩擦片组500的内径起,轴向邻接于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和其压力平衡室512,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系杆轴STW1,并与其相连接。如已多次描述的,系杆轴STW1支承在驱动轴AN上,同心地穿过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并在离合器E的内片支架(530)与其他的齿轮组元件按力流线路建立连接。
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现在构成为外片支架,其具有一圆筒形部分231,在其内径上设置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于离合器的摩擦片组200的外片,还具有一圆盘形部分232,其在圆筒形部分231远离摩擦片组200的操纵侧面的一侧连接在该部分231上并且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组SO1,并与其相连接。
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320构成为圆筒形内片支架,其朝轴向方向径向在第二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2、RS1的上方延伸并且完全搭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在其面向离合器B的一侧,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的圆筒形部分321对接离合器B的外片支架(230),在这里示例性对接其圆筒形部分231,并且经由适当的装置(例如形锁合的或材料锁合的)与其相连接。在另一实施形式中例如也可以设定,将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的圆筒形部分321(或制动器C的整个的内片支架)和离合器B的外片支架(230)的圆筒形部分231构造成一件的。
如由图10还显而易见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示例性直接支承在变速器壳体GG的一内壁上,该内壁径向在变速器的内腔中延伸。该内壁因此可以说构成图8中所示的壳体隔壁,但现在构成为固定的变速器壳体部分。如同图8中,两制动器C、D在空间上设置在并列设置的行星齿轮组RS1、RS2、RS3的上方的区域内,制动器D大部分在第三行星齿轮RS3的上方而制动器C大部分在(中间的)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上方。不同于图8,两制动器C、D的伺服装置310和410在操纵有关的摩擦片组300、400时的操纵方向是相同定向的。在接合时两伺服装置310、410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或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方向操纵为它们分别配置的摩擦片组300或400。
图11示出基于按图10的变速器剖面图的一实际实施的变速器结构的变速器剖面图的一局部剖面。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实施形式相当于图10中建议的设置,从而在这里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省去该部件的(设有相同标记的)各个元件的再次详细的描述。对于两离合器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结构上的构成仍应指出在这里所示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制造技术上和费用上有利的实施形式。如图11中显而易见的,摩擦片支架ZYLBE构成为两部分的结构。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构件是一铸件或锻件或车削件并且包括摩擦片支架轮毂523、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盘形部分522和第二圆筒形部分524。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二构件是一薄板成型件并且包括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二(大致的)圆盘形部分525和第一圆筒形部分521。摩擦片支架的两构件相互连接,在这里示例性焊接在一起。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这种结构上的构成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在一道工序中制造(位于外面的)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内片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和(位于内部的)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外片的联动接合结构,同时相应地相互匹配有关的摩擦片的联动接合结构。作为细节另外还标出两个安全环201和501。安全环201用作为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轴向支承面,该摩擦片组200在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的压力推动下支承到该支承面上。安全环501用作为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轴向支承面,该摩擦片组500在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压力推动下支承到该支承面上。两安全环201和501经由适当的装置轴向固定在摩擦片支架ZYLBE上。在所示实例中安全环201和501为此嵌入摩擦片支架ZYLBE的相应成型的凹槽中。
制动器C和D构成一可预组装的部件,其作为整体装入变速器壳体中。该部件包括两制动器C和D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330、430,两制动器C和D的摩擦片组300、400,以及两制动器C和D的伺服装置310、410。以有利的方式将两外片支架330和430构成为一件的圆筒形构件ZYLCD,在其中还结合伺服装置310和410的部分。两摩擦片组300、400通过一共同的外片支架ZYLCD的大致在圆筒中间的支承凸肩彼此轴向分开。伺服装置310、410的活塞314和414分别设置在有关的摩擦片组300或400的外端面的旁边。伺服装置310、410的复位元件313和413分别在空间上设置在有关的摩擦片组300或400的径向上方。两伺服装置310、410在接合有关的制动器C或D时的操纵方向由于伺服装置310或400的有关的压力室311或411的压力推动因此是相互相反定向的。一这样的部件由本申请人的DE 101 31 816A1是已知的。制动器C比制动器D更接近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设置。朝轴向方向制动器C设置在第一和第二(中间的)行星齿轮组RS1、RS2的径向上方的区域内,制动器D设置在第二(中间的)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2、RS3的径向上方的区域内。
作为细节,在该位置还应提到,为制动器C在这里示例性设置两个可彼此独立操纵的压力室311,其均作用到摩擦片组300上。借此制动器C的接合压力可作为两压力室311的压差来控制或调节,这在多个换档方式情况下必须嵌接有关的换档件,由于待转换的转矩其换档压力水平彼此明显地不同时,众所周知是特别有利的。当然在另一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设定,另外或也只为制动器D设置两个可彼此独立操纵的压力室。
作为其他的细节,还应指出制动器D的伺服装置410的复位元件413作为作用到活塞414上的可液压操作的压力室的示例的实施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需要时也可将一这样的液压的活塞复位装置用于压差控制或压差调节。当然在另一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设定,另外或也只为制动器C设置一这样的液压的活塞复位装置。当然一这样的液压的活塞复位装置也可以与一机械的复位元件相组合,例如与一在液压的活塞复位装置的环形压力室中设置的碟簧或与一在液压的活塞复位装置的环形压力室设置的并联的螺旋弹簧组相组合。
如由图11显而易见的,离合器B、制动器C和制动器D的摩擦片200,300、和400至少大致具有相同的直径。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外片支架)230示例性构成为圆筒形薄板结构,其在其圆盘形部分232的最小直径上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相连接(在这里示例性焊接在一起)。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320(内片支架)示例性构成为环形薄板结构,其在空间上大致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的面向离合器E的系杆板STB11的径向上方和大致在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的直径上连接(在这里示例性铆接)于离合器B的外片支架(230)的圆盘形部分232。制动器D的输入元件(内片支架)420同样示例性构成为圆筒形薄板结构,其朝轴向方向径向完全搭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1、RS2并同时部分地在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320)的径向下方延伸而且在其最小直径上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面向离合器B、E的系杆板STB11的外径上连接于该系杆板STB11,在这里示例性焊接在一直径上,该直径稍小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的分度圆直径。
作为其他的细节,图11中标出一制动轮PSR,其朝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对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系杆板STB3的径向上方。其中系杆板STB3和制动轮PSR构成一件的。以已知的方式在制动轮PSR的外径上设置一环绕的齿形,在其中可嵌入一(在图11中为简化未示出的)制动爪以便阻断变速器输出。圆筒ZYL按照各个齿轮组元件的运动的连接建立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之间的连接,并且穿过系杆板STB3在制动轮PSR的齿形之下的相应的轴向孔隙和在远离齿轮组的一侧轴向固定。
如由图11还显而易见的,为了将行星齿轮组组合的输出转速(在这里即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的系杆ST3的转速)传向自动变速器的(在图11中为简化未示出的)输出轴再次示例性设置一圆柱齿轮传动STST。该圆柱齿轮传动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在这里在空间上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制动器A之间,一方面轴向直接邻接太阳齿轮SO3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中间的行星齿轮组RS2一侧设置的)系杆板STB3,另一方面轴向直接邻接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在所示实例中在圆柱齿轮STR1与系杆板STB1之间设置形锁合连接,其中将相应的联动接合结构在空间上设置在系杆板STB3的内径上。为了支承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斜齿啮合向行星齿轮组方向的轴向力在圆柱齿轮STR1与太阳齿轮SO3之间设置一推力轴承。示例性构成为刚性的圆锥滚子轴承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轴承以STRL1标记并且示例性包括两个直接毗邻的圆锥滚子轴承。该两圆锥滚子辆承的轴承内圈轴向径由一轴螺母夹紧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圆柱齿轮轮毂STRN1上,该圆柱齿轮轮毂STRN1轴向向相反于第三行星齿轮RS3的方向延伸。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分别装入一支承板LAG的一轴承孔中并且分别支承在一支承板LAG的一轴向在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径向向内延伸的支承凸肩上。当然代替圆柱齿轮轴承STRL1的两单个圆锥滚子轴承也可以设置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或一深沟球轴承。
支承板LAG本身装入一壳体隔壁GZ的相应的支承板孔中并且螺钉连接于该壳体隔壁GZ。圆柱齿轮STR1的圆柱齿轮轮毂STRN1因此同心地穿过支承板LAG和壳体隔壁GZ,它们均设置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远离齿轮组的一侧。壳体隔壁GZ本身(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远离齿轮组的一侧)在其外径的区域内螺钉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在壳体隔壁GZ远离圆柱齿轮传动的一侧壳体壁GW轴向邻接壳体隔壁GZ并同样与其螺钉连接。在图11所示实例中壳体壁GW再次构成变速器壳体GG的外壁,它朝向有效连接于驱动轴AN的(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马达。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因此设置在远离驱动马达的变速器侧面。在所示实例中壳体壁GW同时是自动变速器的一油泵的泵壳体用于各换档件的压力介质供给和用于不同的换档件、齿轮啮合和轴承的润滑剂供给。相应地,用于压力介质和润滑剂供给的不同通道结合于壳体壁GW和壳体隔壁GZ中。
制动器A直接邻近于壳体壁GW轴向设置在壳体壁GW(泵壳体)与支承板LAG之间。其中制动器A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130结合于壳体隔壁GZ中。相应地壳体隔壁GZ在其泵侧面具有一足够大的轴向孔,在其内径上设置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外片。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外径稍大于支承板LAG的外径。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轴向直接邻接壳体壁GW(或泵壳体)。在摩擦片组100的对置于壳体壁GW的一侧。支承板LAG的径向上面的区域轴向邻接摩擦片组100。作为结构上的细节方案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纳入支承板LAG中。相应地支承板LAG具有一活塞室或压力室111,在其内可轴向移动地设置该伺服装置110的活塞114。在该压力室111的压力推动下(经由不旋转的压力介质通道,其在图11中为简化未示出),活塞114轴向向壳体壁GW的方向克服一在这里示例性构成为碟簧的复位元件113的恢复力操纵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该复位元件113轴向支承在支承板LAG的一相应构成的凸缘上。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因此在空间上在相当大程度上设置在圆柱齿轮转动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轴承STRL1的上方。
作为其他的结构上的细节方案,支承板LAG从制动器A的摩擦片侧面起装入壳体隔板GZ中。同样从制动器A的摩擦片侧面起进行支承板LAG在壳体隔壁GZ上的螺钉连接。为了达到在尽可能大的直径上的螺钉连接,在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的压力室111中设置轴向相反于伺服装置110的活塞114定向的沉孔,各沉孔分布在压力室111的圆周上并且容纳支承板螺钉连接的各个螺钉头。
因此,壳体隔壁GZ、包括圆柱齿轮轴承STRL1和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支承板LAG以及包括伺服装置110和摩擦片组100的制动器A构成一可预组装的部件,其可作为整体装入变速器壳体GG中。当然例如作为同样有利的组装流程(无反向的组装)也可以设定,首先将壳体隔壁GZ装入变速器壳体GG中,紧接着将可与圆柱齿轮轴承STRL1和第一圆柱齿轮STR1预组装的支承板LAG装入壳体隔壁GZ中,然后将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安装在支承板LAG上,并且最后将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装入壳体隔壁GZ中。
制动器A的输入元件120是一内片支架并且示例性构成为圆筒形薄板结构或锻造结构。该轴向短地构造的内片支架(120)具有一圆筒形部分121,在其外径上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衬片并且在其内径的下方设置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的复位元件113。在该圆筒形部分121的面向壳体壁GW的一侧,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圆盘形部分122连接于圆筒形部分121并且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太阳齿轮轴SOW3的一轮毂形部分,并与其焊接在一起。太阳齿轮轴SOW3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经由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形锁合连接,从而太阳齿轮轴SOW3也可以被视为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轮毂。驱动轴AN再次径向在太阳齿轮轴SOW3内延伸并同心地穿过壳体壁GW。
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二圆柱齿轮STR2构成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与圆柱齿轮传动STST的在图中未示出的第三圆柱齿轮之间的中间齿轮。为了实现必要的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和在图中同样未示出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的正确的旋转方向,将第二圆柱齿STR2构成为双联齿轮,包括一第一齿轮,其与第一圆柱齿轮的轮齿相啮合,和一第二齿轮,其与第三圆柱齿轮的轮齿相啮合。在空间上第二圆柱齿轮STR2的第二齿轮接近驱动马达设置,朝轴向方向在制动器A的径向上方的一个区域内。
现在借助图12说明按图10或图11的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三示例的细部结构。在这里图12示出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与其邻近的包括两离合器B、E的部件的区域内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并且首先涉及驱动轴AN的实施形式。不同于图10和图11,驱动轴AN和两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支架ZYLBE的轮毂523不再是一件的(图10)或焊接在一起(图11),而是现在经由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形锁合相互连接。驱动轴AN与第二(中间的)行星齿轮组RS2的太阳齿轮SO2之间的连接也由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构成为形锁合连接。借此可以节省材料和价廉地作为细长轴制造驱动轴。
现在借助图13说明按图10或图11的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四示例的细部结构。在这里图13示出在包括两制动器C和D的部件的区域内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并且首先涉及制动器C的伺服装置310的实施形式。不同于图11,但相同于图10中的,两制动器C、D的伺服装置310、410的操纵方向在有关的制动器C或D的接合过程中是相同定向的,在这里示例性轴向向邻近的包括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方向操纵。类似于图11中,为制动器C和D的两摩擦片组300和400设置一共同的外片支架ZYLCD。类似于图11中,两制动器C和D的伺服装置310和410的部分也设置该共同的外片支架ZYLCD内。制动器D的伺服装置410构成完全相同于图11中的。由于制动器C相对于图11反向的操纵方向,现在制动器C的伺服装置3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311也可以完全结合于共同的外片支架ZYLCD中。相应地,在活塞室或压力室311中可轴向移动设置的活塞314现在设置在摩擦片组300面向制动器D的一侧。一向压力室311的相应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以318标记并且部分地在外片支架ZYLCD内和部分地在变速器壳体GG中延伸,外片支架ZYLCD抗扭转地装入该变速器壳体GG中。
作为其他的结构细节,图13中设置一压盘313a,其将在这里构成为碟簧的复位元件313的弹簧力传向活塞314。该碟簧(313)在空间上设置在摩擦片组300的远离活塞的最后的摩擦片的径向上方并且在其外径的区域内轴向支承在一外片支架ZYLCD的外面的凸缘上。压盘313a从其环形的活塞支承面313b起径向向外差不多延伸到外片支架ZYLCD用于摩擦片组100的外片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并在那里转入一压盘313a的开缝的部分313c。该开缝的部分313c沿轴向方向在所述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的区域内的对应的轴向定向的凹槽内在摩擦片300的径向上方延伸并且轴向一直延伸到碟簧(313)的内径,并贴紧该内径。因此压盘313a基本上重叠摩擦片组300。
现在借助图14说明按图10或图11的本发明的变速器的第五示例的细部结构。在这里图14示出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和与其邻近的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区域内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并且首先涉及向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的冷却剂供给通道。
除在离合器B的压力平衡室212的区域内和在两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的区域内的一附加的冷却剂供给通道以外,还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结构上的实施形式在相当大程度上相当于以上在图10和图11中详述的实施形式。为说明起见在图14中引用主要的标记。
不同于图10和图11,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盘形部分522的一侧,该侧对置于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511,现在附加设置一冷却剂室212a,由其引导和中间储存一冷却剂量用以冷却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为了构成该冷却剂室212a和为了该冷却剂室212a与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212的分界,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由(第一)圆盘形部分522和(第二)圆筒形部分524构成的外壳表面部分与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之间安装一挡板215。该挡板215示例性构成为弹簧薄板并且适应于所述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部分的外形,使其在空间上轴向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522的旁边和径向在其圆筒形部分524的下方构成所述的冷却室212a。其中挡板215具有两个支承面,它们确保挡板215与所述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部分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挡板215在圆筒形部分524的远离压力室511的一侧的区域内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密封润滑剂地径向贴紧该圆筒形部分524并且径向在该支承面的下方相对于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可轴向移动的密封润滑剂地密封(示例性经由一商业通用的O型圈)。另一方面,挡板215在空间上还在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在这里由并联的螺旋弹簧构成的)复位元件213的一直径区域内轴向贴紧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522,其中挡板215的该支承面具有切口或孔隙,借其润滑剂可径向流入冷却剂室212a。
因此附加的冷却剂室212a由挡板215、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盘形部分522的一(径向上面的)部分构成。相应地,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212现在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盘形部分522的另一(径向下面的)部分、挡板215、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的轮毂部分526和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构成。向压力平衡室212的润滑剂供给通道再次以219标记并且部分地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内(轮毂部分526中)、在变速器壳体固定的轮毂GN和驱动轴AN内延伸。从压力平衡室212那边实现向冷却剂室212a的润滑剂供给,在该区域内因此不需要任何的附加的轴孔和/或轮毂孔。这样的实施形式的其他的优点是,首先将对于离合器操纵的功能重要的离合器B的压力平衡室212注满润滑剂。由此有足够的润滑油量可供用来自动实现离合器B的冷却剂室212a的注满。
在冷却剂室212a的区域内,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24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冷却剂孔219a,借其将中间储存于冷却剂室212a的润滑剂作为冷却剂继续导向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向离合器B的摩擦片200的冷却剂供给通道在图14中作为由219b标记的箭头标明。在冷却剂孔219a的径向上方的区域内冷却剂供给通道219b在空间上至少在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514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二)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圆盘形部分525之间延伸,紧接着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的区域内轴向沿用于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外片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的凹槽并从那里经由圆筒形部分521的相应的径向孔或空隙径向向外进入用于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衬片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的区域内。按这种方式达到离合器B的方案引起的受高热载荷的摩擦片组200的很有效的冷却。
作为其他的结构上的细节,图14中示出离合器B和E的两摩擦片组200和500的节省成本的轴向固定。其中在两离合器B和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1的径向下方设置的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由一安全环501轴向固定。在操纵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的活塞514时摩擦片组500支承在该安全环501上。其中该安全环501嵌入一相应的凹槽中,该凹槽从圆筒形部分521的内径起径向向外压入摩擦片支架ZYLBE用于摩擦片组500的外片的联动接合结构中。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的内径上的这种压入在摩擦片支架ZYLBE用于摩擦片组200的联动接合结构的区域内又引起在圆筒形部分521的外径上的材料凸出202。离合器B的该材料凸出202现在用作为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轴向支承面。因此在操纵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4时摩擦片组200支承在该材料凸出202上。
图15现在示出基于图10中所示的第三示意的构件布局的按照本发明的示例的第四示意的构件布局。相对于第三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的变化基本上涉及两制动器C和D相对于三个并列成排设置的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和相对于包括两离合器B、E的部件的空间设置。如由图5显而易见的,制动器C朝轴向方向现在设置在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径向上方。制动器C的摩擦片300在这里至少在相当大程度上设置在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径向上方。离合器B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230因此也可以结构上简单地同时构成为制动器C的内片支架(输入元件320),亦即在输出元件230的圆筒形部分231的外径内附加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制动器C的摩擦片组300的衬片。用于操纵制动器C的摩擦片300的伺服装置310示例性设置在与离合器B或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210和510相同的摩擦片侧面,亦即在摩擦片组300的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
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白的,三个摩擦片换挡件(E、B、C)这样的径向上下的设置产生了较大变速器直径的结果。如图15中所示,因此可以有利的是,将该三个径向上下的换挡件(E、B、C)设置在接近驱动马达的变速器侧面,因为在该汽车的马达空间区域内为变速器大半可提供一较大的径向安装空间。
如在图15中还显而易见的,制动器D在空间上现在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上方的一个区域内,亦即轴向接近制动器C。借此两制动器C和D在需要时可以合并为可预组装的部件,如例如以前在按图11或图13的细部结构中所建议的。
图16现在示出基于图15中所示的第四示意的构件布局的按照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五示意的构件布局。制动器C朝轴向方向在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径向上方的空间设置开始,制动器C不构成为多片式制动器,现在构成为带式制动器。在这种情况下带式制动器(C)不仅可以构成为单一的或多次缠绕的单带式制动器而且可以构成为双带式制动器。因此制动器C的摩擦片在几何上构成为商业通用的制动带303,其经由至少一个(在图16中为简化未示的)固定销固定在变速器壳体GG上。制动带303朝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径向上方。
按照本发明,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不仅构成离合器B的外片支架而且构成制动带303的内摩擦表面作为制动器C的输入元件。相应地,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构成为圆筒,具有一圆筒形部分231,在其内径内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外片,而其外径构成为设有摩擦片的制动带303的相对表面。离合器B的输出元件230的圆盘形部分232连接圆筒形部分231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轴SOW1或太阳齿轮SO1。
通过制动器C作为带式制动器的这种设计,明显减小了自动变速器在三个径向上下设置的换挡件E、B、C的区域内相对于以上在图15中所示的第四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的径向结构空间需求。另一优点是在全部的不接合制动器C的变速器传动范围内改善的变速器效率,其条件是,带式制动器在不接合的状态下众所周知的具有比多片式制动器减小的牵引力矩损失。由于多片式制动器原则上在结构上可由带式制动器代替,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其他的实施形式中也可以设定,代替制动器C或除制动器C外也将在第二至第六前进挡中不接合的制动器D和/或在第五和第六前进档中和在倒车档中不接合的制动器A构成为带式制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多片式制动器由带式制动器的这样的替换在需要时从意义上也在上述的其他的本发明的构件布局中实现。
作为其他的细节,附加设置的一单向离合器FD,其在运动上并联于制动器D并且在变速器的牵引运转中(亦即在一变速器内部的转矩从驱动轴AN向输出轴AB延伸时)将制动器D的输入元件420(径向适当的夹紧体)支承在变速器壳体GG上。在变速器的滑行运转中(亦即在一变速器内部的转矩从输出轴AB向驱动轴AN延伸时)单向离合器FD被滚过。为了提高换档舒适性在汽车滑行时变速器从第二档向第一档的已知的舒适关键的滑行换档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附加的单向离合器的内部装置。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需要时按意义上也可将第五种本发明的构件布局的特征与其余的本发明的构件布局和细部结构相组合。
图17现在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的第六示意的构件布局。在这里该第六示意的构件布局类似于图15中所示的第四示意的构件布局并且主要涉及包括两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两伺服装置的压力室和压力平衡室的构成和设置。不变地为两离合器B和E设置一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其为离合器E构成外片支架而为离合器B构成内片支架。不变地离合器B和E的两摩擦片200和500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面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并且由离合器B或E的有关的伺服装置210或510在离合器接合时轴向向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操纵,其中摩擦片组200在空间上设置在摩擦片组500的径向上方。不变地两伺服装置210和510也分别具有动态的压力平衡。但按图17相对于图15改变了两伺服装置210、510的压力室和压力平衡室211、511、212、512的相互相对的空间位置。
如由图17显而易见的,离合器B和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在几何上分成部分523、522、521和222。轮毂523、圆盘形部分522和圆筒形部分521配属于离合器E的输入元件,圆盘形部分222配属于离合器B的输入元件。这由选择的术语加以证明。轮毂523连接于驱动轴AN。在轮毂523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圆盘形部分522连接于轮毂523并且径向向外延伸到一直径,其大致相当于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外径。圆筒形部分521在圆盘形部分522的外径上与其连接并且沿轴向方向延伸到离合器E的摩擦片组500的上方,比较临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圆筒形部分521在其内径上具有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500的外片。正如以上已多次描述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和圆盘形部分522构成一离合器空间,在其内设置摩擦片500和伺服装置510(连同压力室511、活塞514、复位元件513、压力平衡室512和挡板515),均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轮毂523的径向上方。其中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由摩擦片支架ZYLBE的部分521、522和523以及伺服装置510的活塞514构成,压力平衡室512由伺服装置510的活塞514和挡板515构成。压力平衡室512比压力室511更接近行星齿轮组RS1设置。
此外,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在面向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在其外径上具有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衬片。轴向在该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的旁边,在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远离行星齿轮组RS1的一侧,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222连接于圆筒形部分521并且从圆筒形部分521的外径起径向向外延伸到一直径,其优选小于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的外片的平均直径。
为了构成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211和压力平衡室212,设置一圆筒形支承板217。其在空间上设置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的径向上方。其中该支承板217具有一圆盘形部分,其内径在圆筒形部分521的轴向外面的(远离齿轮组的)边缘的区域内推到摩擦片支架ZYLBE的该圆筒形部分521上,在该区域轴向固定在圆筒形部分521上并且在这里也向圆筒形部分521那边密封(密封压力介质)。在支承板217的圆盘形部分的外径上连接一圆筒形部分,其轴向向摩擦片组200或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延伸。圆筒形支承板217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构成伺服装置2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211,在其内可轴向移动地设置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活塞214在这里相对于支承板的圆筒形部分和相对于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可轴向移动地密封(密封压力介质)。以218标记的向压力室211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部分地作为径向孔通过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522和轮毂523延伸。
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类似于支承板217,构成为向摩擦片组200方向敞开的圆筒,其中圆筒底面构成向压力室211的分隔表面。活塞214的圆筒形外壳搭接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222并且沿轴向方向延伸到离合器B的摩擦片组200。在活塞214的圆筒底面与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222之间夹紧伺服装置210的复位元件213,其在这里示例性构成为环形的并联的螺旋弹簧组。
为了构成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平衡室212,活塞214的圆筒形圆周表面相对于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222可轴向移动的密封润滑剂地密封。相应地,压力平衡室212由活塞214、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盘形部分222和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构成。从离合器E的压力平衡室512那边用润滑剂无压力注满该压力平衡室212。为此不仅在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筒形部分521中而且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的活塞514中设置径向孔,其通入压力平衡室212或通入压力平衡室512。用219标记相应的润滑剂供给通道。
如由图17显而易见的,离合器B的伺服装置210在空间上因此设置在离合器E的伺服装置510的径向上方,其中在空间上大致径向上下相叠分别设置两压力室211和511、两压力平衡室212和512和同样两复位装置313和513。两离合器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圆周表面部分,其彼此分开两压力室211、511或两压力平衡室212、512,因此原则上是摩擦片支架ZLYBE的圆筒形部分521。
如由图17还显而易见的,两制动器C和D(包括其摩擦片组300或400和其伺服装置310或410)相对于各行星齿轮组和离合器B和E的部件的空间设置完全相同于图15中所示的第四种本发明的示意的构件布局。
以下借助图18至20更详细地说明不同的细部结构。其涉及制动器A结合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的设置和实施形式并且原则上按意义上可与以上所述的不同的本发明的构件布局和细部结构相组合应用。众所周知的,所述的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建立(由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构成的)连接的行星齿轮传动的输出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之间的运动学的连接。
图18现在示出一具有第六示例的细部结构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制动器A之间,其一方面轴向直接邻接太阳齿轮SO3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远离中间的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设置的)系杆板STB3,另一方面轴向直接邻接制动器A的构成为内片支架的输入元件120。在所示实例中在圆柱齿轮STR1与系杆板STB3之间设置一形锁合连接,其中相应的联动接合结构在空间上设置在系杆板STB3的内径上。为了支承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斜齿啮合向行星齿轮组的方向的轴向力在圆柱齿轮STR1与太阳齿轮SO3之间设置一推力轴承。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轴承STRL1构成为刚性的圆锥滚子轴承包括两个直拉毗邻的圆锥滚子轴承。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轴向经由一轴螺母夹紧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圆柱齿轮轮毂STRN1上,该圆柱齿轮轮毂STRN1轴向向相反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延伸。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分别装入一支承板LAG的一轴承孔中并且分别支承在支承板LAG的一轴向在两圆锥滚子轴承之间径向向内延伸的支承凸肩上。圆柱齿轮STR1的圆柱齿轮轮毂STRN1因此同心地穿过在第一圆柱齿轮STR1远离齿轮组的一侧设置的支承板LAG。当然代替圆柱齿轮轴承STRL1的两个单个圆锥滚子轴承例如也可以设置一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或同样一深沟球轴承。
支承板LAG本身直接装入一变速器壳体GG的相应的支承板孔中并且轴向支承在一在该支承板孔的区域内设置的变速器壳体GG的支承凸肩上而且与变速器壳体GG螺钉连接,作为轴向组装方向在这里示例性设定,将(与圆柱齿轮轴承STRL1和第一圆柱齿轮STR1预组装的)支承板LAG轴向向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装入变速器壳体GG中。
制动器A设置在支承板LAG远离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其中,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和内片支架(120)直接轴向邻接支承板LAG。制动器A的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100的外径稍大于支承板LAG的外径。制动器A的外片支架(130)结合于变速器壳体GG中。相应地,变速器壳体GG在变速器壳体GG的支承板孔远离行星齿轮组的一侧,在直接在该支承板孔的旁边的区域内,在一比该支承板孔稍大的直径上具有一适当的内型用以容纳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外片的外型。在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对置于支承板LAG的一侧设置壳体壁GW,在其中还部分地纳入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伺服装置110在接合时轴向向支承板LAG的方向操纵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此时摩擦片组100轴向支承在支承板LAG上。因此制动器A直接设置在壳体壁GW与支承板LAG之间。
在用于固定支承板的另一实施形式中,在该支承板上支承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在变速器壳体上也可以设定,支承板的外径大于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的外径,其中该支承板现在在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上方的一个直径区域内部分地轴向贴紧壳体外壁GW。在这种情况下支承板直接从变速器壳体的内腔那边螺钉连接于壳体外壁,其中螺钉连接的相应的导力螺纹在空间上设置在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的径向上方。该壳体外壁又按已知方式螺钉连接于变速器壳体。因此以有利的方式制动器A在其操作时的力流并不经由待密封的分离接缝传导。
在支承板的另一结构的实施形式中还可以设定,取消上述的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的轮毂。在这种情况下将该第一圆柱齿轮的圆锥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在空间上设置在第一圆柱齿轮的轮齿的径向下方。其中圆锥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的轴承外圈装入第一圆柱齿轮的一相应的轴承孔中,但当圆锥滚子或球的滚道直接结合于第一圆柱齿轮中时也可以完全取消。圆锥滚子轴承或深沟球轴承的轴承内圈可以固定在支承板的一轮毂形的部分上,该轮毂形部分轴向向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延伸并同时同心地穿过第一圆柱齿轮。
作为结构上的细部方案,在图18中如上所述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只部分地纳入壳体壁GW中。在所示实例中,该壳体壁GW一方面是自动变速器的接近驱动马达的外壁,但另一方面也同时是自动变速器的一油泵的泵壳体,用于各换档件的压力介质供给和用于不同的换档件、齿轮和轴承的润滑剂供给。相应地,在该壳体壁中结合不同的压力介质和润滑剂供给通道。在壳体壁GW中还抗扭转地安装一导轮轴LRW,例如通过螺钉连接。一方面该导轮轴LRW构成一壳体固定的轮毂的型式用于一在力流中在驱动马达与驱动轴之间连接的起动件例如一(Trilok)液力变扭器的转矩支承。其中在运动上该起动件在变速器内腔之外连接在一导轮轴LRW的轴部分LRWW上。另一方面也在一该导轮轴LRW的凸缘部分LRWF中结合不同的压力介质和润滑剂供给的通道。此外该导轮轴LRW具有一轴向较短的圆筒形部分LRWZ,其轴向向变速器内腔的方向延伸。导轮轴LRW的该圆筒部分LRWZ的外径构成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111的内径并且相应地构成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的活塞114的内滑动表面,该活塞114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圆筒形部分LRWZ的径向上方。伺服装置110的活塞室或压力室111的外径和伺服装置110的活塞114的相应的轴向外滑动表面由一壳体壁GW(或泵壳体)的轴向凹槽构成,该凹槽在一大于导轮轴LRW的凸缘部分LRWF的外径的直径上。因此伺服装置110的压力室111由活塞114、壳体壁GW、导轮轴LRW的凸缘部分LRWF和圆筒形导轮轴的部分LRWZ构成。为简化起见图18中未示出向该压力室111的(不旋转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伺服装置110用于活塞复位的复位元件113在这里构成为碟簧,其一方面在活塞外径的区域内轴向支承在活塞114上而另一方面在用于制动器A的外片的变速器壳体GG的摩擦片联动接合结构的区域内支承在变速器壳体GG上。
制动器A的输入元件120是一内片支架并且示例性构成为圆筒形薄板结构。该轴向短地构造的内片支架(120)具有一圆筒形部分121,在其外径上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衬片。在该圆筒形部分121的面向壳体壁GW的一侧,一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至少部分地成圆盘形的部分122连接于圆筒形部分121并且平行于凸缘形导轮轴部分LRWF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一太阳齿轮轴SOW3的轮毂形部分,并且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该圆盘形部分122与其焊接。太阳齿轮轴SOW3又经由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形锁合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从而太阳齿轮轴SOW3也可视为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轮毂。驱动轴AN再次径向在太阳齿轮轴SOW3内延伸并且同心地穿过装入壳体壁GW中的导轮轴LRW。
图19现在示出一具有第七示例的细部结构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并且涉及制动器A相对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和相对于圆柱齿轮传动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的相对于图18改变的空间设置。由图18引用圆柱齿轮STR1在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相应地,圆柱齿轮STR1具有一圆柱齿轮轮毂STRN1,其轴向向相反于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延伸。圆柱齿轮轴承STRL1的两直接并列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内圈推到圆柱齿轮轮毂STRN1的外径上并且经由一轴螺母轴向固定在圆柱齿轮轮毂STRN1上。两圆锥滚子轴承的轴承外圈支承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支承板LAG中。为了圆柱齿轮STR1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上的运动的连接,在圆柱齿轮轮毂STRN1的内径上,朝轴向方向在圆柱齿轮STR1的轮齿的径向下方设置一同步内型,在其中嵌入一系杆轴STW3的对应的同步外型。该系杆轴STW3从所述同步外型起轴向向第二(中间的)行星齿轮RS2的方向一直延伸到其系杆ST2并且同时同心地穿过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面向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系杆轴STW3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相连接。在图19所示实例中系杆ST3和系杆轴STW3构造成一件的。
制动器A在空间上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径向上方。制动器A的输入元件120构成为圆筒形内片支架,其部分地搭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该内片支架(120)的圆盘形部分122平行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延伸并且在空间上将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圆柱齿轮STR1隔开。圆盘形部分122在其内径上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RS3的太阳齿轮SO3,在这里示例性焊接在一起。在该区域内还设置一推力轴承,其将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圆盘形部分122与圆柱齿轮STR1隔开。内片支架(120)的圆盘形部分122径向向外延伸到一直径,其稍大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的外径或稍大于圆筒ZYL的外径,经由该圆筒ZYL系杆板STB3连接于另一(图中未示出的)行星齿轮组的元件。在圆盘形部分122的外径上连接制动器A的内片支架(120)的圆筒形部分121并且轴向向第二(中间的)行星齿轮组RS2的方向延伸。在圆筒形部分121的外径上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制动器A的摩擦片组100的衬片。图19中只示出制动器A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130和用于操纵摩擦片组100的伺服装置(由其在图中只示出活塞114的一部分)。
最后,图20现在示出一具有第八示例的细部结构的部分的变速器剖面图,并再次涉及制动器A相对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改变的空间设置,这次结合了一链传动。该按图20的细部结构的基本的元件是未在先公开的本申请人的德国专利申请DE 102 366 07.1的构件,其公开内容也应算作当前的发明的内容。
按照图20的第八细部结构,设置一链传动作为由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连接的行星齿轮传动的输出元件与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之间的有效连接。图20中所示的该链传动的链条用KT标记,该链传动的行星齿轮传动侧的(第一)链轮用KTR1标记。该驱动的(第一)链轮KTR1和制动器A均轴向邻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其中制动器A设置在链轮KTR1的链轮轮齿的径向下方。
该驱动的(第一)链轮KTR1在几何上构成为向(第三)行星齿轮RS3的方向敞开的圆筒,其具有一轮毂部分KTRN1、一圆盘形链轮部分KTRS1和一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该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沿轴向方向在一直径上延伸,该直径大于制动器A的外径,特别是大于制动器A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130的外径。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在其外径上一方面具有一适当的链轮齿,在其中嵌入链条KT以便传递转速和转矩。另一方面在这里示例性附加设置一制动轮齿,在其中可以嵌入一(图中为简化未示出的)制动爪以便将输出轴锁定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上。链轮KTR1的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因此同时构成一制动轮PSR。在图20所示实例中(为制动轮PSR配置的)制动轮齿比链轮KTR1的链轮齿更接近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设置。在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远离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圆盘形链轮部分KTRS1连接于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并且径向向内一直延伸到链轮KTR1的轮毂部分KTRN1。如以后还要详述的,该轮毂部分KTRN1又支承在一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导轮轴LRW的轮毂LRWN上。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在其面向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优选形锁合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RS3的系杆板STB3。在所示实例中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的轴向延长的相应构成的指销嵌入系杆板STB3的对应的轴向孔隙中,后者沿圆周方向分布大致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空心齿轮H03的直径上。
驱动的链轮KTR1的圆筒形链轮部分KTRZ1因此构成一圆筒空间,在其内设置制动器A。如上所述,包括外片和衬片的摩擦片组100直接轴向邻接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板STB3。制动器A的构成为内片支架的输入元件120在几何上具有一向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封闭的杯体形状,具有一圆筒形圆周表面,在其外径上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100的衬片,并且具有一底板,其平行于系杆板STB3径向向内延伸并且在其内径上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相连接,在这里示例性焊接在一起。相应地,制动器A的构成为外片支架的输出元件130在几何上构成为向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敞开的杯体,在其内设置制动器A的伺服装置110和摩擦片组100。在所示实例中该外片支架(130)具有一轮毂133,其经由一适当的联动接合结构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导轮轴LRW形锁合连接。在制动器A的外片支架(130)的圆筒形外壳表面的内径上设置一联动接合结构用以容纳摩擦片组100的外片。伺服装置110的活塞114邻接该外片支架(130)的圆盘形和轮毂形的外壳表面并且与这些外壳表面部分一起构成伺服装置110的压力室111。在这种情况下活塞114部分地轴向设置在外片支架(130)的圆盘形外壳表面与摩擦片组100之间和部分地朝轴向方向设置摩擦片组100的径向下方。因此在压力室111的压力推动下活塞114轴向向邻近的行星齿轮组RS3的方向克服复位元件113的力操纵摩擦片组100,其中复位元件113在这里示例性由两个并排连接的碟簧构成,其支承在轮毂133上。
类似于图18,变速器壳体的导轮轴LRW一方面构成一壳体固定的轮毂的型式用于一在力流中在驱动马达与驱动轴之间连接的起动件例如一Trilok变矩器的转矩支承。其中在运动学上该起动件在变速器内腔之外连接在一导轮轴LRW的轴部分LRWW上。另一方面导轮轴LRW还具有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分LRWF,其在链轮KTR1远离行星齿轮组RS3的一侧端接变速器内腔。此外,该导轮轴LRW具有一圆筒形轮毂部分LRWN,其轴向向变速器内腔的方向延伸,其在几何上分为两部分LRWN1和LRWN2,其中用LRWN1标记凸缘部分并用LRWN2标记接近行星齿轮组的部分。在空间上链轮KTR1支承在凸缘部分LRWN1的径向上方。相应的轴承示例性构成为节省结构空间的向心滚针轴承并用KTRL1标记。为了链轮的轴向支承设置两个推力滚针轴承KTRL2和KTRL3,其中推力滚针轴承KTRL1轴向设置在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导轮轴的凸缘部分LRWF与链轮KTR1之间,而推力滚针轴承KTRL3轴向设置在链轮KTR1与制动器A的外片支架(130)的接近轮毂的外壳表面之间。
此外,图20中标出一向离合器A的伺服装置110的压力室111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118,其部分地在导轮轴LRW和制动器A的外片支架(130)的轮毂133中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需要时也将导轮轴LRW的凸缘部分LRWF和轮毂部分LRWN设计为变速器壳体或一变速器壳体壁的部分。
作为其他的细节,图20中标出一通用结构形式的输出转速传感器NAB,其为了确定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的转速和/或旋转方向检测制动轮PSR的齿形。
如上所述,上述的关于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相互相对的轴向平行的设置的变速器方案应认为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建议的各个本发明的构件布局和细部结构的基本特征在需要时按意义上也可在驱动轴和输出轴相互相对的其他的空间设置中应用。例如,作为不同轴的轴设置的方案也可设定,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相互成角度延伸,例如对一具有纵向于行驶方向设置的驱动马达的汽车驱动线路(“前纵向驱动”或“后纵向驱动”)具有一相互相对90°的角度,或例如也可以具有相互相对不等于90°的角度以便驱动线路适应于汽车中受限制的安装空间。对于这样的应用在自动变速器中代替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可以设置一锥齿轮传动(必要时具有准双曲面轮齿)或具有螺旋轮齿的圆柱齿轮传动。一广泛的扩展也具有包括相互同轴延伸的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汽车(“标准驱动”)。建议的各个本发明的构件布局和细节结构的基本特征按意义上也可简单地转到这样的具有同轴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自动变速器中。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合乎目的的是将(同轴于驱动轴延伸的)输出轴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一侧,在自动变速器的侧面,在该侧还设置制动器A。在这种情况下输出轴同心地穿过制动器A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如上所述,基于图3至20的用于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的齿轮组元件彼此间的运动连接和五个换挡件以及自动变速器的驱动轴和输出轴的变速器方案应认为是示例性的。由DE 199 12 480 A1的现有技术已知一种各个齿轮组元件的修改的运动连接,其中不同于基于图3至20的至今的运动的齿轮组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0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系杆ST2以及输出轴AB相互固定连接,以及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空心齿轮H02固定连接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空心齿轮H03固定连接,此外未改变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对五个换档件A至E和对驱动轴的运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以上在图3至图20中所建议的对各个换档件和输出侧的圆柱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的设置和结构细节的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在需要时按意义上转到该改型的齿轮组连接上。
附图标记清单A 第一换档件,制动器B 第二换档件,离合器C 第三换档件,制动器D 第四换档件,制动器E 第五换档件,离合器FD 第四换档件的单向离合器ZYLBE 第二和第五换档件的摩擦片支架ZYLCD 第三和第四换档件的外片支架AN 驱动轴AB 输出轴GG 变速器壳体GW 壳体壁GN 变速器壳体固定的轮毂GZ 壳体隔壁LAG支承板LRW导轮轴LRWF 导轮轴的凸缘部分LRWW 导轮轴的轴部分LRWZ 导轮轴的圆筒部分LRWN 导轮轴的轮毂部分LRWN1 接近凸缘的导轮轴轮毂部分LRWN2 接近行星齿轮组的导轮轴轮毂部分NAN驱动转速传感器NAB输出转速传感器PSR制动轮ZYL圆筒STST 圆柱齿轮级,圆柱齿轮传动STR1 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
STR2 圆柱齿轮级的第二圆柱齿轮STR3 圆柱齿轮级的第三圆柱齿轮STRL1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的轴承STRN1圆柱齿轮级的第一圆柱齿轮的轮毂DIFF 差速器KT 链条KTR1 (驱动的第一)链轮KTRL1(第一)链轮的向心轴承KTRL2(第一)链轮的壳体侧的推力轴承KTRL3(第一)链轮的换档件侧的推力轴承KTRN1(第一)链轮的轮毂部分KTRS1(第一)链轮的圆盘形部分KTRZ1(第一)链轮的圆筒形部分RS1 第一行星齿轮组HO1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SO1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ST1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PL1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SOW1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轴STB11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一系杆板STB12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第二系杆板STW1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系杆轴RS2 第二行星齿轮组HO2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SO2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ST2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系杆PL2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RS3 第三行星齿轮组HO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空心齿轮
SO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ST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系杆PL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SOW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齿轮轴STB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系杆板STW3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系杆轴100 第一换档件的摩擦片110 第一换档件的伺服装置111 第一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113 第一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复位元件114 第一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活塞118 第一换档件的压力室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120 第一换档件的输入元件121 第一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筒形部分122 第一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盘形部分130 第一换档件的输出元件133 第一换档件的输出元件的轮毂200 第二换档件的摩擦片201 第二换档件的摩擦片的安全环202 材料凸出,第二换档件的摩擦片的支承面210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211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212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平衡室212a 冷却剂室213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复位元件214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活塞215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档板216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操纵冲头217 第二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圆筒形支承盘
218 第二换档件的压力室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219 第二换档件的压力平衡室的润滑剂供给通道219a冷却剂孔219b第二换档件的摩擦片的冷却剂供给通道220 第二换档件的输入元件221 第二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筒形部分222 第二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盘形部分230 第二换档件的输出元件231 第二换档件的输出元件的圆筒形部分232 第二换档件的输出元件的圆盘形部分300 第三换档件的摩擦片303 第三换档件的制动带310 第三换档件的伺服装置311 第三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313 第三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复位元件313a压盘313b盘的环形部分,压盘的活塞支承面313c压盘的开缝的部分314 第三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活塞318 第二换档件的压力室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320 第三换档件的输入元件321 第三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筒形部分322 第三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盘形部分330 第三换档件的输出元件400 第四换档件的摩擦片410 第四换档件的伺服装置411 第四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压力室413 第四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复位元件414 第四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活塞
420第四换档件的输入元件421第四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圆筒形部分430第四换档件的输出元件500第五换档件的摩擦片501第五换档件的摩擦片的安全环510第五换档件的伺服装置511第五换档件的压力室512第五换档件的压力平衡室513第五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复位元件514第五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活塞515第五换档件的伺服装置的挡板518第五换档件的压力室的压力介质供给通道519第五换档件的压力平衡室的润滑剂供给通道520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521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2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第一)圆盘形部分523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轮毂524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25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第二圆盘形部分526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轮毂的第一圆筒形部分527第五换档件的输入元件的轮毂的第二圆筒形部分530第五换档件的输出元件531第五换档件的输出元件的圆筒形部分532第五换档件的输出元件的圆盘形部分
权利要求
1.多级自动变速器,包括一驱动轴(AN)、一输出轴(AB)、至少三个单一行星齿轮组(RS1、RS2、RS3)以及至少五个换档件(A至E),其中-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同轴成排地并列设置;-第二行星齿轮组(RS2)在空间上看设置在第一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1、RS3)之间;-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可经由第一换档件(A)固定在多级自动变速器的一变速器壳体(GG)上;-驱动轴(AN)连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太阳齿轮(SO2);-驱动轴(AN)可经由第二换档件(B)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和/或经由第五换档件(E)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相连接;-可选择地,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可经由第三换档件(C)和/或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经由第四换档件(D)固定在变速器壳体(GG)上;并且其中-或者是,输出轴(AB)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相互连接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系杆(ST2)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空心齿轮(HO3)相连接以及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空心齿轮(HO2)相连接;-或者是,输出轴(AB)和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系杆(ST2)相互连接和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系杆(ST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空心齿轮(HO2相连接以及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系杆(ST1)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空心齿轮(HO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合并成一个部件,至少包括-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各一个摩擦片组(200、500);-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各一个伺服装置(210、510),用以操纵第二或第五换档件(B、E)的相应的摩擦片组(200、500);以及-一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用以支承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摩擦片组(200、500);其中-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构成一接合空间,在其内设置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和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压力室(211、511)和一个活塞(214、514);以及-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的压力室(211、511)通过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一外壳表面彼此分开。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在操纵相应的摩擦片组(200、500)时的操纵方向是相反的,其中-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的压力室(211、511)直接相互邻接设置;以及-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沿轴向方向径向外面完全搭接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活塞(214)具有一操纵冲头(216),其从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的那侧作用到该摩擦片组(200)上,该侧对置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为了其动态的压力平衡具有一压力平衡室(212),该压力平衡室设置在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的那侧,该侧对置于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为了其动态的压力平衡具有一压力平衡室(512),该压力平衡室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那侧,该侧对置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以及-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的压力室(211、511)直接邻接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
5.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操纵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而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轴向向相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操纵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在操纵相应的摩擦片组(100、500)时的操纵方向是相同定向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轴向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方向操纵第二或第五换档件(B、E)的相应的摩擦片组(200、500)。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为了其动态的压力平衡具有一压力平衡室(212),该压力平衡室设置在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的那侧,该侧面向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为了其动态的压力平衡具有一压力平衡室(512),该压力平衡室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那侧,该侧对置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以及-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和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平衡室(212)直接邻接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和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轴向并列设置。
10.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在空间上看至少大部分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径向上方,特别是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室(211)在空间上看至少大部分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室(511)的径向上方,和/或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一活塞(214)在空间上看至少大部分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一活塞(514)的径向上方。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为了其动态的压力平衡分别具有一压力平衡室(212、512);-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平衡室(212)在空间上看至少大部分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一压力平衡室(512)的径向上方;以及-经由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的压力平衡室(512)无压力地向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压力平衡室(212)供给润滑剂。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两伺服装置(210、510)的压力室(211、511)在空间上看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的那侧,从该侧操纵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的一活塞(214)的外形适配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形。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伺服装置(210)和/或第五换档件(E)的伺服装置(510)支承在驱动轴(AN)上。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或第五换档件(B、E)的压力室(211、511)的一压力介质供给通道(218、518)和/或第二和/或第五换档件(B、E)的压力平衡室(212、512)的一润滑剂供给通道(219、519)至少部分地经由一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轮毂(GN)实现。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构成的部件邻近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至少大部分轴向邻接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地设置在其对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那侧。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和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在空间上看上下设置,其中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沿轴向方向看至少大部分设置在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的径向上方。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和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在空间上看轴向并列设置在至少类似的直径上,其中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比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更接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地设置。
19.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和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在空间上看轴向并列设置在不同的直径上,其中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比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具有更大的直径并且沿轴向方向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径向上方,并且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沿轴向方向看至少部分地轴向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旁边。
20.按照权利要求1至19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构成为第二换档件(B)的内片支架并同时构成为第五换档件(E)的外片支架,特别是用于支承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的衬片以及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的外片。
21.按照权利要求1至19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组(ZYLBE)构成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外片支架,特别是用于支承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摩擦片组(200、500)的外片。
22.按照权利要求1至21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可完全相互独立地操纵,特别是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的操纵对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不产生任何的机械反作用,并且第五换档件(E)的摩擦片组(500)的操纵对第二换档件(B)的摩擦片组(200)不产生任何的机械反作用。
23.按照权利要求1至22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四换档件(D)朝轴向方向上设置在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的径向上方的一个区域内。
24.按照权利要求1至23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三换档件(C)沿轴向方向看设置在三个行星齿轮组(RS1、RS2、RS3)的径向上方的一个区域内,其中第三换档件(C)比第四换档件(D)更接近第一行星齿轮组(RS1)设置。
25.按照权利要求1至23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三换档件(C)朝轴向方向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换档件(B)的径向上方。
26.按照权利要求1至25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和第四换档件(C、D)的摩擦片组(300、400)并列设置在一至少类似的直径上。
27.按照权利要求1至26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接合相应的换档件(C、D)时,第三换档件(C)的一伺服装置(310)的操纵方向和第四换档件(D)的一伺服装置(410)的操纵方向是相互相反的。
28.按照权利要求1至26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接合相应的换档件(C、D)时,第三换档件(C)的一伺服装置(310)的操纵方向和第四换档件(D)的一伺服装置(410)的操纵方向是相同定向的。
29.按照权利要求1至28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和第四换档件(C、D)的两伺服装置(310、410)中的至少一个轴向设置在第三与第四换档件(C、D)的摩擦片组(300、400)之间。
30.按照权利要求1至29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构成的部件直接邻接变速器壳体(GG)的一外壁或一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的壳体盖。
31.按照权利要求1至30之一项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轴(AN)和输出轴(AB)不相互同轴地延伸,特别是驱动轴(AN)和输出轴(AB)轴向平行地或相互成角度地延伸。
32.按照权利要求1至31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圆柱齿轮级(STST)或一链传动,经由它将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和第三或第二行星齿轮组(RS3、RS2)的连接于该空心齿轮(HO1)的系杆(ST3、ST2)与输出轴(AB)有效连接,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轴向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第一换档件(A)之间。
33.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支承在一壳体隔壁(GZ)上,该壳体隔壁轴向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或链传动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之间,其中该壳体隔壁(GZ)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或与变速器壳体(GG)一起构造成一件的。
34.按照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支承在一壳体隔壁(GZ)或一支承板(LAG)上,后者轴向设置在圆柱齿轮级(STST)或链传动与第一换档件(A)之间,其中该壳体隔壁(GZ)或支承板(LAG)抗扭转地连接于变速器壳体(GG)或与变速器壳体(GG)一起构造成一件的,或支承板(LAG)抗扭转地连接于一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壁(GW)。
35.按照权利要求32、33或34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或一有效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的太阳齿轮轴(SOW3)或第一换档件的输入元件(120)的一轮毂同心地穿过壳体隔壁(GZ)和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
36.按照权利要求1至31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圆柱齿轮级(STST)或一链传动,经由它将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和第三或第二行星齿轮组(RS3、RS2)的连接于该空心齿轮(HO1)的系杆(ST3、ST2)与输出轴(AB)有效连接,其中圆柱齿轮级(STST)的一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一第一链轮(KTR1)邻接变速器壳体(GG)的一外壁或一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盖。
37.按照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或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支承在变速器壳体(GG)的外壁上或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盖上和/或支承在驱动轴(AN)上。
38.按照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在空间上看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圆柱齿轮级(STST)的第一圆柱齿轮(STR1)之间或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与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之间。
39.按照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在空间上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上方。
40.按照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在空间上看设置在一圆筒空间内,该圆筒空间由链传动的第一链轮(KTR1)构成,其中第一换档件(A)轴向邻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41.按照权利要求40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的一摩擦片组(100)轴向邻接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42.按照权利要求1至30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驱动轴(AN)和输出轴(AB)相互同轴地延伸。
43.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有效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的输出轴(AB)沿轴向方向同心地穿过第三行星齿轮组(RS3)。
44.按照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在空间上看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远离第二行星齿轮组(RS2)的那侧。
45.按照权利要求42、43或44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有效连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的输出轴(AB)沿轴向方向同心地穿过第一换档件(A)的一接合空间。
46.按照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在空间上看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RS3)的径向上方。
47.按照权利要求1至39或42至46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件(A)的一伺服装置(110)组合于变速器壳体(GG)中或组合于一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壁(GW)中。
48.按照权利要求1至39或42至47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一作为第一换档件(A)的输出元件(130)的外片支架组合于变速器壳体(GG)中或组合于一与变速器壳体固定的壳体壁(GW)中。
49.按照权利要求1至48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换档件(A至E)的选择的接合可切换至少六个前进档,为了从一档转换到下一较高的或下一较低的档,由直接操纵的各换档件分别只打开一个换档件而接合另一换档件。
50.按照权利要求1至49之一项所述的多级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前进档中接合第一和第四换档件(A、D),在第二前进档中接合第一和第三换档件(A、C),在第三前进档中接合第一和第二换档件(A、B),在第四前进档中接合第一和第五换档件(A、E),在第五前进档中接合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在第六前进档中接合第三和第五换档件(C、E),并且在一倒车档中接合第二和第四换档件(B、D)。
全文摘要
一种多级自动变速器,具有一驱动轴(AN)、一输出轴(AB)、三个并列成排设置的单一行星齿轮组(RS1、RS2、RS3)和五个换档件(A至E)。第三齿轮组(RS3)的太阳齿轮(SO3)可经由第一换档件(A)固定在变速器壳体(GG)上。驱动轴(AN)连接于第二齿轮组(RS2)的太阳齿轮(SO2)并且可经由第二换档件(B)连接于第一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和/或经由第五换档件(E)连接于第一齿轮组(RS1)的系杆(ST1)。可选择地,第一齿轮组(RS1)的太阳齿轮(SO1)可经由第三换档件(C)和/或第一齿轮组(RS1)的系杆(ST1)经由第四换档件(D)固定在变速器壳体(GG)上。输出轴(AB)与第一齿轮组(RS1)的空心齿轮(HO1)和第二或第三齿轮组(RS2、RS3)的系杆(ST2、ST3)相连接。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构成一个部件,其具有各一个摩擦片组(200、500)和各一个伺服装置(210、510)以及两换档件(B、E)的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该摩擦片支架构成一接合空间,在其内设置第五换档件的摩擦片组(500)和伺服装置(510)。第二和第五换档件(B、E)的伺服装置(210、510)的压力室(211、511)由该共同的摩擦片支架(ZYLBE)的外壳表面彼此分开。
文档编号F16D25/10GK1823236SQ200480020315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3日
发明者P·蒂斯勒, P·齐默 申请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