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2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防振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支承发动机、并减低其振动的防振装置的新型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支承车辆的发动机、并减低其振动的防振装置,广泛使用扭转杆套管,开发有根据发动机室的面积和发动机的大小等而用各种材料形成为各种形状的扭转杆套管。在这样的防振装置中,以往的目的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减低由发动机带给的振动、并且在狭窄的空间中更有效地、作业性良好地安装发动机。
图1是表示以往所广泛使用的这种防振装置(扭转杆套管)的一例子的主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在该例子中,具有相互间成90度角度设置的一对圆环21、22,圆筒23和套管24一同插入圆环21(发动机侧)中,在圆环22(主体侧)左右配置有止挡部25、25,并且,圆筒26由一对橡胶弹性体27、28支承着配置于圆环22内。并且,例如由6、6尼龙树脂形成杆部29作为连接这些圆环21、22的部件。通常该杆部29构成为左右对称形状,设计成其整体尽量均匀地承受加在其上的应力。

发明内容
然而,在车辆冲撞事故多发的近年,为谋求搭乘者的安全而做了各种努力。作为其安全对策的一环,研究使发动机在车辆冲撞时不会向搭乘者一侧移动。考虑这样实现确保搭乘者安全的方案,例如在车辆发生冲撞时,发动机不会直接移动到搭乘者一侧,而是避开搭乘者故意落到下侧(路面侧)。
当车辆发生冲撞、即向发动机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作为使发动机落到下侧的对策,考虑做成支承发动机的构件在至少一定负载下就被破坏这样的结构,但由于在上述那样的防振装置中是做成尽量以整体承受负载的结构,所以难以做成在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总是会被破坏的结构。
本发明针对上述要求进行了锐意的研究,其结果可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目的的防振装置,当对转矩杆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总是有一定的部位被破坏,可以控制发动机的落下。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防振装置,其主旨是用树脂或金属一体形成一对圆环和连接该一对圆环的杆部,在圆环内隔着橡胶弹性体设有内筒,其特征在于,上述杆部相对于一对圆环构成非对称形状,使得其具有刚性差,当被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刚性小的一侧被破坏。作为具体的例子,防振装置中,相对于一对圆环,杆部相对于一对圆环间的中心分成多股,多股中的至少一地方构成负载集中的部位。
本发明如上所述,当至少一定负载输入到转矩杆上时,立刻察觉到冲撞,支承发动机的防振装置的杆部被破坏,由此使发动机向规定的方向落下(移动),从而可以确保冲撞时搭乘者的安全。


图1是表示以往的防振装置(扭转杆套管)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防振装置(扭转杆套管)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防振装置安装到车辆上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的防振装置(扭转杆套管)的第2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及图2所示的以往的防振装置中,通常设计成将连接一对圆环间的杆部为对称,所以即使在有大的负载施加而产生破坏时,也无法预测是哪个部位被破坏,因此,这样的形状难以成为当有至少一定负载施加时就一定会产生破坏的防振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的防振装置,人为的预先做出负载容易集中的部位,由此在冲撞时对于大的负载,可以控制发动机的落下(移动)。
即,支承发动机的防振装置,构成在车辆发生冲撞时杆间的特定部位被破坏,其特征是将连接圆环的杆部分割成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使得各部分具有刚性差,杆部可以承受通常行走时的负载,而对于冲撞时这样大的负载,刚性小的一侧被破坏。另外,作为其他方式,将做成非对称连接圆环间的杆部而使其具有应力差,例如,可以用具有刚性差的其他部件构成杆部、或即使是相同部件,但在特定部位处设置凹部或使其变薄,而做成诱发破坏的部位。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杆部的部件,例如是由以6、6尼龙为代表的树脂部件、或由以铝为代表的金属部件。当然,用多种不同部件也可以使杆部具有刚性差。
另外,具有连接圆环的杆部构成在偏离该圆环中心的部位也会产生刚性差,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重心的位置改变,会有共振恶化的影响,而且,为了承受通常行走时的负载而必须使用刚性较高的部件,不能说是最佳方式。
这样,在本发明中,设计成对防振装置的杆部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会伴有破坏,可以控制对于发动机的负载。
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防振装置。
图3是本发明的防振装置(扭转杆套管)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其侧视图。另外,图5是将其安装到车辆上时的状态图。附图标记1、2是一对圆环,彼此间错开90度。附图标记3是连接圆环1、2的杆部,圆环1、2及杆部3由6、6尼龙形成为一体。圆筒4以被橡胶套管5包围其周围的状态插入圆环1(发动机侧)中,另一方的圆环2(主体侧)配置有一对橡胶止挡部6、7,并且,由倾斜配置的一对橡胶弹性体9、10支承着配置圆筒8,附图标记11是发动机12的安装板。另外,圆环部1、2及杆部3上形成有肋13,用于提高其强度,并且尽量将整体做成均匀厚度而提高成形性。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6、6尼龙成形的杆部3相对于圆环1相对于其中心被分为上下两股3a、3b,在中心部形成有空洞3c。但3a侧的结构较粗,3b侧的结构较细,并且,空洞3c到达接近3b侧前端的位置。即,杆部3相对于一对圆环1、2被分开形成为两股3a、3b,并形成非对称形状,而具有刚性差。
因此,相对于通常行走时带来的负载,两股3a、3b的杆部可以应对该负载,但在杆部3上施加了大的负载(撞车时的负载)时,在杆部3b侧的A部产生应力集中,自该部位产生破坏。其后导致B也被破坏。该A部的强度可以是预定的特定数值,由此,可确实使发动机在冲撞时落下,实现搭乘者的安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杆部3a、3b的形状设计为任意形状,而且,虽然形成了空洞3c,但也可根据情况不同而使该部位形成为薄膜状,或薄到3b的程度,而带来刚性差。另外,可以仅由3a侧构成杆部,但在这种情况下,该3a侧相对于圆环1、2的中心从开始就被偏置,仅用3a侧就必须能够应对通常行走时的负载,要求偏置侧(3a)的强度非常高。
图6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侧视图,杆部3上设有孔3d(或凹部),由此可以带来左右的刚性差,该孔3d成为破坏C的中心。另外,虽然未在图中表示,使整个3d部位稍向中央侧凹陷,也可形成破坏中心。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防振装置,输入至少一定负载时,杆部产生破坏,使所支承的例如发动机落下,当然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车辆,还可应用于防振座,可应用于地震时的应对措施,其产业上的价值极高。
附图标记说明1、2圆环部2、3a、3b杆部3c空洞3d孔4、8圆筒5橡胶套筒6、7止挡部9、10橡胶弹性体11板A、B、C杆的破坏部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振装置,由树脂或金属将一对圆环和连接该圆环的杆部形成为一体,在圆环内隔着橡胶弹性体设有内筒,其特征在于,上述杆部相对于一对圆环构成为非对称形状、而具有刚性差,在被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刚性小的一侧被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相对于一对圆环,杆部相对于一对圆环间的中心被分成多股,在多股的至少一地方构成有负载集中的部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在转矩杆上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立刻察觉到冲撞,支承发动机的防振装置的杆部产生破坏,由此使发动机向规定方向落下(移动),可以确保冲撞时搭乘者的安全。该防振装置由树脂或金属将一对圆环和与连接该圆环的杆部形成为一体,在圆环内隔着橡胶弹性体设有内筒,上述杆部相对于一对圆环构成为非对称形状,而具有刚性差,从而在施加了至少一定负载时,刚性小的一侧产生破坏。
文档编号F16F15/08GK1845833SQ20048002532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5日
发明者龟井直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