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947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音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源以及其动力传递装置的隔音构造。
技术背景作为这种隔音构造,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覆盖作业机的原动部 的盖构造。[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_:317463号公报公开于该专利文献的实施例的盖构造为在内壁与外壁间形成空心 部的双层构造的盖,在内壁设置孔,构成共鸣器,该共鸣器通过共鸣 使工作音衰减。由于不是在构成原动部的箱、而是在覆盖原动部的盖形成隔音构 造,所以,在不需要盖的场合,为了隔音特别设置盖,盖占据空间, 导致大型化,同时,部件数量增加,成本大。如盖自身为双层构造,为了获得作为共鸣器的效果而确保空心部 的容积,则盖的厚度增加,越来越大型化。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这一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突设 于动力源或传动装置的箱内面的肋、部件数量少、小型的隔音构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隔音构造在动力源或传动装置 的箱的内面突出形成肋,该肋形成单个或多个筒体,用盖构件覆盖由 上述肋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筒体的朝箱内方的开口,形成单个或多个筒 体内空间,由穿设于上述盖构件的孔连通上述单个或多个筒体内空间 与上述箱的内部空间.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隔音构造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箱为收容传递内燃机动力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第3项发明在第1项或第2项发明的隔音构造的基础上还具有这 样的特征上述肋在上述箱的内面以直线状形成多个,由平行的多个 肋和与该多个肋交叉的平行的多个肋形成单个或多个方筒状的上述筒 体。按照第1项发明的隔音构造,在动力源或传动装置的箱的内面突 出形成肋,用盖构件覆盖由肋形成的筒体的开口,形成筒体内空间, 由穿设于盖构件的孔连通筒体内空间与箱的内部空间,所以,构成通 过共鸣衰减工作音的共鸣器,具有隔音效果。由于不另行设置隔音盖,而是利用突出于箱的内面的肋构成共鸣 器,所以,可形成小型、部件数量少的低成本的隔音构造。按照第2项发明的隔音构造,通过适用于收容传递内燃机动力的 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从而利用突设于传动箱内面的肋构成共 鸣器,所以,不伸出到箱外侧地构成共鸣器,可避免大型化,获得高 隔音效果。按照笫3项发明的隔音构造,肋在箱的内面以直线状形成多个,筒状的筒体,所以:箱的加强功能得到强化,而且可容易形i多个方 筒状的筒体,可获得高隔音效果。


图1为搭载了适用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隔音构造的动力机组的机 动二轮车的整体侧面图。图2为该动力机组的一部分拆下的侧面图。 图3为传动箱的左侧面图。 图4为其截面图(图3的IV-IV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
本实施形式的隔音构造适用于搭载到机动二轮车1的动力机组P 的传动箱。图1为该机动二轮车1的整体侧面图。由车身盖C覆盖车架F,构成车身,支承于车架F的动力机组P 由水冷式单缸4冲程内燃机E和从该内燃机E偏往左侧朝后方延伸的 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构成,内燃机E的曲轴25按指向车宽方向的卧 姿搭载于车架F。在本实施形式中,上下、前后及左右以机动二轮车1为基准。车架F具有前端部的头管2、左右1对主构架3、左右1对下伸 管4、左右1对车座轨5、及左右1对后构架6;该左右1对主构架3 从头管2朝下方倾斜,延伸到后方;该左右l对下伸管4从头管2朝 大体铅直下方延伸,然后弯曲,大体水平地朝后方延伸,连接到主构 架3后部;该左右l对车座轨5连接到主构架3的比中央部稍靠后部 的位置,朝上方倾斜,往后方延伸;该左右l对后构架6连接主构架 3的后部与车座轨5的后部。在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头管2的前叉11的下端支承前轮12,在 动力机组P的延伸到后方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后部的减速齿轮机 构支承后轮13。在与前叉11 一体的转向轴14的上端,朝左右展开地设置手把15。 动力机组P的前部的内燃机E在车身中央部可摇动地支承于车架F,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后端部与支承双人式的车座16的车座轨5间安装后緩冲器17。从作为动力机组P的省略了一部分的整体侧面图的图2可以看出,动力机組P的机组箱的前部构成内燃机E的曲轴箱20,从曲轴箱20朝前方突出地依次重叠配置气缸体21、气缸盖22、缸前盖23,相互一体地接合。机组箱左右剖分地构成,构成曲轴箱20的一部分的左侧机组箱朝 后方延伸,构成收容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传动箱30。传动箱30朝前后伸长,朝左方开放,传动箱盖40从左方覆盖,
形成在内部收容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传动室41。图2为拆下传动箱盖40的状态的动力机组P的侧面图。 在传动室41的前侧,将驱动皮带轮26设于曲轴25的左端,曲轴25指向左右方向地支承于内燃机E的曲轴箱20,在传动室41的后侧支承从动轴27,在该从动轴27设置从动皮带轮28。在前侧的驱动皮带轮26与后侧的从动皮带轮28间架设三角皮带29,构成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传动箱30的外周壁31围绕该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周围,外周壁31的左端面成为与传动箱盖40的接合面31a。图3为传动箱30的左侧面图,示出传动室41,该传动箱30的截面图示于图4。参照图3和图4可以看出,由传动箱30的外周壁31围住的铅直 的侧壁32在前侧具有曲轴25贯通的轴承圆孔33,在后侧形成收容减 速齿轮机构的凹部34,在该轴承圃孔33与凹部34间的内面32a突出 地形成多个肋35,保持传动箱30的刚性和强度。突出地形成于传动箱30的侧壁32的内面32的肋35形成为直线 状,由平行的多个肋35和与该多个肋35交叉的平行的多个肋35形成 多个方形(菱形)筒状的筒体。肋35的端面构成大体同一平面,平板状的盖构件36部分地接触 于肋35的端面,同时覆盖多个筒体的开口,对各筒体形成筒体内空间 37。盖构件36用螺钉45固定周缘部4部位而安装。在传动箱30的内面32a, 一部分朝左方突出形成用于传动箱盖40 的安装的安装突起部39,在盖构件36形成安装突起部39贯通的贯通 孔,通过盖构件36在肋35上的安装,安装突起部39穿过贯通孔,朝 左方突出。另外,在盖构件36上,对应于各筒体内空间37,各穿设l个圆 孔36a,由圃孔36a连通传动箱30内侧的传动室41与筒体内空间37。 即,在收容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的传动箱30的内面32a,利用肋 35划分成多个地形成的筒体内空间37由圆孔36a与传动室41连通, 多个筒体内空间37构成共鸣器R。因此,由构成于该传动箱30的内面32a的共鸣器R,通过共鸣使 内燃机E、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等的工作音衰减。通过适当地设置筒体内空间37的容积、数量及圆孔36a,从而可 通过共鸣有效地衰减发动机音、变速器音的特定频率的音。传动箱30虽然收容皮带式无级变速器T,但也为构成皮带式无级 变速器T的箱,为在该传动箱30形成共鸣器R的隔音构造,不是另 行设置盖、在该盖上形成共鸣器的结构,所以,不使动力机组P大型 化。由于利用突出形成于传动箱30的内面32a的肋35构成共鸣器R, 所以,部件数量少,可形成为低成本的隔音构造。由于在传动箱30的内面利用肋35构成共鸣器R,所以,不伸到 箱外侧地构成共鸣器,可避免传动箱30的大型化,可由更接近声源的 传动箱30内面的共鸣器R消声,获得高隔音效果。由于肋35在传动箱30的内面32a以直线状形成多个,由平行的 多个肋35和与该多个肋35交叉的平行的多个肋35形成多个方形(菱 形)筒状的筒体,所以,箱的加强功能得到强化,而且可容易地由多 个筒体形成多个筒体内空间37,可通过最有效的设定获得高隔音效 果。通过改变盖构件36的形状,从而可简单地改变堵住筒体的开口而 形成的筒体内空间37的数量,还可简单地改变形成于盖构件36的圆 孔36a的大小,可简单地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动力机组P。也可将形成为筒体的开口形状、在中央穿孔的盖构件分别嵌装于 各筒体的开口,形成多个筒体内空间,盖构件的安装可考虑各种方法。
权利要求
1. 一种隔音构造,在动力源或传动装置的箱的内面突出形成肋, 该肋形成单个或多个筒体,用盖构件覆盖由上述肋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筒体的朝箱内方的开 口,形成单个或多个筒体内空间,由穿设于上述盖构件的孔连通上述单个或多个筒体内空间与上述 箱的内部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隔音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箱为收容 传递内燃机动力的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箱。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肋在 上述箱的内面以直线状形成多个,由平行的多个肋和与该多个肋交叉的平行的多个肋形成单个或多 个方筒状的上述筒体。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利用突设于动力源或传动装置的箱内面的肋、部件数量少、小型的隔音构造。在动力源或动力传递装置的箱(30)的内面突出形成肋(35),该肋(35)形成单个或多个筒体,由盖构件(36)覆盖由肋(35)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筒体的朝箱(30)内方的开口,形成单个或多个筒体内空间(37),由穿设于盖构件(36)的孔(36a)连通单个或多个筒体内空间(37)与箱(30)的内部空间。
文档编号F16H57/03GK101144428SQ20071014831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4日
发明者日比谷纯成, 若生宏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