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8267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头,特别是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
技术背景很多轧钢设备要求同时实现被轧钢板的放巻和已轧钢板的收巻,这就需 要配置多台单管的旋转接头来实现其收巻和放巻动作;所造成的缺点是成本高、安装维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实际 使用时一台轧钢设备上只需连接l个此接头,就能同时实现轧钢板的收巻和放 巻动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包 括中空的壳体,部分位于壳体内的转轴与壳体内表面形成间隙配合,壳体与转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在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在壳 体上分别设有泄漏油孔、出油口和至少两个的进油口,转轴外表面和壳体内 表面形成的间隙与该泄漏油孔相通;在壳体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环形油槽I和 环形油槽II,在转轴上沿轴线方向分别设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该进油通 道、进油口和环形油槽I的数量均一一对应;每个进油口分别通过一个环形 油槽I与一个进油通道相连通,出油口通过环形油槽II与出油通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的改进在转轴的外表面设有环
形的平衡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的进一步改进在前端盖与转轴 之间设置密封件。本实用新型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由于在转轴上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若干个进油通道,因此可实现多路给油;并且每路给油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不同的工作压力和流量。实际使用时, 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多路给油的旋转 接头就能替代多个单管旋转接头。本实用新型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转轴 与壳体的内表面采用间隙密封结构,替代了橡胶或四氯乙烯等密封圈,能充 分保证密封的有效性。那是由于实际工作时,转轴会处于各种不同旋转速度的运动状态,如果使用密封圈很容易导致磨损和老化,最终泄漏;而采用间隙密封结构能保证密封的有效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旋转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图1和图2 结合给出了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包括一个圆环柱形的壳体3和一个圆柱 形的转轴l;转轴1的左端部位于壳体3的外侧,转轴1的其余部分均位于壳体3 内,转轴1的外表面与壳体3的内表面形成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控制在+0.024 十0.034mm之间。壳体3的材料选用优质锡青铜,目的是为了提高壳体3的耐磨 性能;转轴l采用38CrMoAl钢锻件,且表面进行了氮化处理,目的是为了提高 转轴l的耐磨性能。在壳体3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滚动轴承6,转轴l通过滚动轴
承6实现与壳体3的转动相连。后端盖7与壳体3的右端固定相连。前端盖2与壳 体3的左端固定相连,在前端盖2的内表面与转轴1之间设置密封件9。在壳体3上分别设置了2个泄漏油孔12、 1个出油口13和2个进油口8。转轴 1的外表面和壳体3的内表面形成的间隙与每个泄漏油孔12均相通。在壳体3的 内表面分别设有2个环形油槽I 4和1个环形油槽I114,在转轴l上沿轴线方向 分别设有2个进油通道10和1个出油通道15。每个进油口8分别通过一个环形油 槽I 4与一个进油通道10相连通,出油口13通过环形油槽II14与出油通道15相 连通。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在转轴l上的外表面还设置若干个环形的平 衡槽5。平衡槽5的宽度、深度均为lmm, 2个相邻的平衡槽5之间的间距为 4mm。实际使用时,通过法兰ll,转轴l与轧钢设备巻取装置的旋转油缸相连, 因此转轴l随旋转油缸作同步旋转运动。2个进油口8分别与液压系统的压力油 的油管相连,出油口13以及泄漏油孔12均与油箱相连。因此2路压力油分别依 次通过进油口8、环形油槽I4和进油通道10,进入旋转油缸的前腔和后腔,用于实现控制巻取装置的收巻和放巻动作。同时,旋转油缸的回油则依次通 过出油通道15、环形油槽II14和出油口13进入油箱。由于转轴1的外表面与壳体3的内表面为间隙配合,即两者之间存在着很 小的间隙,压力油会在此间隙处形成油膜起到密封作用。又由于若干个平衡 槽5的存在,增加了压力油(油膜)流动的阻力;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此密封效 果。及其少量泄漏的压力油最终从泄漏油孔12流入油箱。这些及其少量泄漏 的压力油还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转轴1和壳体3的耐磨性能。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 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包括中空的壳体(3),部分位于壳体(3)内的转轴(1)与壳体(3)内表面形成间隙配合,壳体(3)与转轴(1)通过滚动轴承(6)相连,在壳体(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前端盖(2)和后端盖(7),其特征是在壳体(3)上分别设有泄漏油孔(12)、出油口(13)和至少两个的进油口(8),转轴(1)外表面和壳体(3)内表面形成的间隙与所述泄漏油孔(12)相通;在壳体(3)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环形油槽I(4)和环形油槽II(14),在转轴(1)上沿轴线方向分别设有进油通道(10)和出油通道(15),所述进油通道(10)、进油口(8)和环形油槽I(4)的数量均一一对应;每个进油口(8)分别通过一个环形油槽I(4)与一个进油通道(10)相连通,出油口(13)通过环形油槽II(14)与出油通道(15)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其特征是在转轴(1)的 外表面设有环形的平衡槽(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其特征是在前端盖(2) 与转轴(1)之间设置密封件(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路给油的旋转接头,包括中空的壳体(3),转轴(1)与壳体(3)成间隙配合,壳体(3)与转轴(1)通过滚动轴承(6)相连,在壳体(3)的左右两端设置前端盖(2)和后端盖(7),在壳体(3)上设有泄漏油孔(12)、出油口(13)和至少两个的进油口(8),间隙与泄漏油孔(12)相通;在壳体(3)内表面设有环形油槽I(4)和环形油槽II(14),在转轴(1)上设有进油通道(10)和出油通道(15);进油口(8)通过环形油槽I(4)与进油通道(10)相连通,出油口(13)通过环形油槽II(14)与出油通道(15)相连通。实际使用时一台轧钢设备上只需连接1个此接头,就能同时实现轧钢板的收卷和放卷动作。
文档编号F16L27/087GK201007404SQ200720105819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3日
发明者於金安, 波 钟, 钟丛海, 陈宝信 申请人:浙江柏润液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