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胀断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541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胀断连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杆,具体是一种发动机胀断连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连杆其体、盖的结合面为精加工面,体、盖之间用铰制 螺栓定位、连接,其加工过程是先将体、盖分别进行铣、磨、车、钻孔等 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然后用铰制螺栓定位、连接,再进行组件磨、铣、半 精加工、精加工。具体工艺流程是分别锻造连杆体、盖毛坯一分别粗磨 体、盖厚度两面一粗、半ll加工连杆体小头孔一铣削体、盖两侧边一粗铣 体、盖结合面一粗车大头孔一精磨体、盖结合面一铣体、盖的螺栓沉窝一 铣体、盖的瓦槽一钻大头孔油孔一粗、半精、精加工螺栓孔一装配连杆一 精磨连杆厚度两面一半精镗大、小头孔一压衬套并挤压衬套孔一精镗大、 小头孔一清洗一检验。从上可看出,这种结构的连杆其加工工序多,生产 成本高,而且在反复拆、装时还会因铰制螺杆的磨损而使复位精度降低。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序少、生产成本低、复位精度 高的发动机胀断连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该发动机胀断连杆 包括连杆体、连杆盖及连接连杆体和连杆盖的螺栓,连杆体和连杆盖的结 合面为胀断形成的断裂面,该断裂面自然啮合在一起,连接连杆体和连杆 盖的螺栓为普通螺栓。本实用新型采用体、盖一体进行加工,然后用静压断裂的方式,实施
体、盖胀断分离,并以断裂面作为定位基准面,由于该犬牙交错的断裂面 能精确相接、啮合,园此连杆大头孔在反复拆装时的变形量极小,大孔复位精度以0.001 (毫米)单位来计算,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螺栓只起连接作用,因此可用普通螺栓代替原有的铰制螺栓。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1)加工工序少,比传统工艺省6—7道工 序;(2)加工误差小,加工误差以0.001 (毫米)单位来计算;(3)复位精度高,其复位精度与断裂前相同,且在反复拆、装的情况下不会因螺杆 的磨损而使复位精度变差;(4)生产成本低,其生产成本降低约15—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连杆体1、连杆盖2和连接连杆体1和连杆 盖2的螺栓3组成,连杆体1和连杆盖2的结合面为胀断形成的断裂面, 该断裂面自然啮合在一起作为连杆体、盖的定位基准,由于该断裂面能精 确啮合,因此定位精度高,在反复拆装时的变形量极小,其复位精度与断 裂前相同,且在反复拆、装的情况下不会因螺杆的磨损而使复位精度变差。 另外由于连杆体、盖的定位是由断裂面的啮合实现的,螺栓只起连接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螺栓为普通螺栓。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为整体锻造连杆毛坯 粗磨连杆厚度两面一 粗、半精加工大、小头孔一铣瓦槽一钻螺栓孔并攻丝一加工胀断应力槽一 胀断一装配连杆一精磨连杆厚度两面一半精镗大、小头孔一压衬套并挤压 衬套孔一精镗大、小头孔一清洗一检验。比较本实用新型工艺与原有传统 工艺可看出,加工工序明显减少。
权利要求1. 一种发动机胀断连杆,包括连杆体(1)、连杆盖(2)及连接连杆体(1)和连杆盖(2)的螺栓(3),其特征在于连杆体(1)和连杆盖(2)的结合面为胀断形成的断裂面,该断裂面自然啮合在一起,连接连杆体(1)和连杆盖(2)的螺栓(3)为普通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胀断连杆,该胀断连杆由连杆体1、连杆盖2及连接连杆体1和连杆盖2的普通螺栓3组成,连杆体1和连杆盖2的结合面为胀断形成的断裂面,该断裂面自然啮合在一起作为连杆体、盖的定位基准。本实用新型加工工序少、生产成本低、复位精度高。
文档编号F16C7/02GK201215134SQ200820064248
公开日2009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5日
发明者魏晓林 申请人:成都市西菱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