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25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尤其涉及液体传输系统中,用于防止 管件连接处发生泄漏的一种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体(传力介质如水、油等)传输系统中,传输管件连接处的密 封多用填料密封、螺紋连接密封、承插连接密封和密封胶密封等方式。图1 所示的填料密封是在两管件之间填充密封材料,用压盖和螺钉压紧,以堵塞漏 出的间隙,达到密封的目的。该密封方式必须在管件壳体上设置压盖底座才能
使用。图2所示的螺紋连接密封是在螺紋配合面间填充密封材料来实现,该密 封方式只适用于管道公称直径小于50隱的管件密封,且最高使用压力仅为 1. 6Mpa。图3所示的承插连接密封是在管件连接处填充矿物纤维或植物纤维进 行堵封,只适用于常压、铸铁管材、陶瓷管材等管道连接密封。图4所示的密 封胶密封主要用于非金属材料密封,且耐高温性能比较差。
上述连接密封方式多为填垫密封材料或端面压紧密封,不仅材料耗费大, 安装要求高,且实施相对繁瑣。另外,这些密封方式多用于静密封,即以一种 近似钢性联结的方式固定管件两端。而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管件在高温、高 压及温度变化状态下会发生形变,比如管件受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管件在轴 向及径向上都会有所变化,若管件的一端发生窜动、跳动或振动,则另一端也 会跟着运动,久而久之,管件连接处的密封恒稳性低,需经常维护检修。而在 更换时,又必须手工拆除,还要采用新的密封材料重新进行密封,费工费时, 同时,因手工操作,其密封效果也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其目的主要是解决现有 管件在有窜动、振动或变形时,其管件连接处的密封件容易磨损、老化,从而 影响其密封性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管件密封连接 的密封圈,主要由第一橡胶圈、第二橡胶圈和橡胶连接带三部分组成,其中, 第一橡胶圈的内径大于第二橡胶圈的外径,而且在管件的轴线方向上第二橡胶圏的 一端伸入第 一橡胶圈的一端内形成重叠,橡胶连接带为喇叭形软性圈并且 位于重叠处,喇叭形软性圏大端与第一橡胶圏的内壁连接,小端与第二橡胶圈 的外壁连接,使第 一橡胶圈与第二橡胶圈形成一体连接结构;
第 一橡胶圈的内壁作为第 一主封面用于接触配合第 一管件的外缘,第 一橡 胶圈内嵌设有金属环作为第一骨架形成支撑结构,第一橡胶圈的外壁上沿周向
开设有凹槽, 一紧固圈卡设在该凹槽内,形成第一主封面的压紧结构;
第二橡胶圈的内壁作为第二主封面用于接触配合第二管件的外缘,第二橡
胶圏内嵌设有第二骨架,第二骨架为截面呈倒"L"形的金属圈,所述金属圏 倒"L"形的纵向段从所述重叠的一端嵌入第二橡胶圈体内,形成第二主封面 的压紧和支撑结构,横向段伸向端口形成第二管件的端限位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环为钢圏,该钢圈用以增加第一橡胶圈的强度。 再利用第 一橡胶圈外壁上沿周向开设的凹槽内卡设的紧固圏所提供的向内的 紧迫力,促使第一橡胶圏内壁上的第一主封面紧紧的压贴在第一管件的外径面 上,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骨架表面设有锌电镀层,使得第二橡胶圏与第 二骨架的表面不黏着。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截面呈倒"L"型的第二骨架的纵向段圆周上均匀开 设有通孔,橡胶在产品加疏时透过该通孔与第二骨架相连。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紧固圏为卡箍、弹簧圈或细钢丝。
5、 上述方案中,所述管件可以为钢管、陶瓷管、铸铁管及非金属管件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橡胶连接带将第一橡胶圏和第二橡胶圏一体连接 起来,当管件在窜动、振动或量较大的工作环境下使用时,管件运动、骨架受 力,连接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的橡胶连接带则追随管件一起运动,保持密封面 的密封性能,当管件窜动量较大时,橡胶连接带则会部分脱离第二骨架,继续 追随管件运动,从而更好地保证其密封性能。
2、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主体为橡胶,在管件直径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热
胀冷缩时,橡胶的弹性迫使其主密封面与关键紧密贴合,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性 妙
3、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骨架为截面呈倒"L"型的金属圈,且在其倒"L" 型的纵向段圆周上均勻开设有通孔,橡胶在产品加硫时透过该通孔与第二骨架相连,又第二骨架的表面设有锌电镀层,使得橡胶与第二骨架的外表面不黏着。 另外,在第二骨架的表面上电镀白锌,则第二骨架不需再做防锈处理和药剂处 理,减少了制作工序,缩短了制作周期。
4、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橡胶圈的内径大于第二橡胶圈的外径,而且在 管件的轴线方向上第二橡胶圈的 一端伸入第 一橡胶圈的 一端内形成重叠,橡胶 连接带为喇叭形软性圈并且位于重叠处,使第 一橡胶圈与第二橡胶圈形成一体 连接结构,在使用时,所连接的管件之间前后左右都存有一定的緩沖空间,从 而使得两管件之间的运动互不干涉,适用于窜动环境下工作。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件连接处填料密封装配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管件连接处螺紋连接密封装配示意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管件连接处承插连接密封装配示意附图4为现有技术中管件连接处密封胶密封装配示意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管件连接处装配示意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窜动条件下工作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橡胶圈;2、第一骨架;3、第二骨架;4、卡箍;5、 橡胶连接带;6、钢管;7、钢管;8第一主封面;9、通孔;10、凹槽;11、 第二主封面;12、第二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5所示, 一种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主要由第一橡胶圈1、第 二橡胶圈12和橡胶连接带5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橡胶圈l的内径大于第 二橡胶圈12的外径,而且在管件(钢管6和钢管7)的轴线方向上第二橡胶 圈12的一端伸入第一橡胶圈1的一端内形成重叠,橡胶连接带5为喇叭形软 性圈并且位于重叠处,喇叭形软性圈大端与第一橡胶圈1的内壁连接,小端与 第二橡胶圈12的外壁连接,使第一橡胶圏1与第二橡胶圈12形成一体连接结 构;
第一橡胶圈1的内壁作为第一主封面8用于接触配合第一管件(钢管6) 的外缘,第一橡胶圈1内嵌设有金属环作为第一骨架2形成支撑结构,用以加 强第一橡胶圈的强度。第一橡胶圈1的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凹槽10, 一卡箍4
5卡设在该凹槽10内,形成第一主封面8的压紧结构;该卡箍4也可以为细钢 丝或弹簧圈,用以紧固橡胶本体l,提供的向内的紧迫力,使橡胶本体l上的 第一主封面8可以紧紧的压贴在钢管的外径面上,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第二橡胶圈12的内壁作为第二主封面11用于接触配合第二管件(钢管7) 的外缘,第二橡胶圈12内嵌设有第二骨架3,第二骨架3为截面呈倒"L"形 的金属圈,所述金属圏倒"L"形的纵向段从所述重叠的一端嵌入第二橡胶圈 12体内,形成第二主封面11的压紧和支撑结构,横向段伸向端口形成第二管 件(钢管7)的端限位结构。另外,在金属圈倒"L"型的纵向段圆周上均匀 开设有通孔9,在产品加硫时透过该通孔9与第二骨架3相连;又第二骨架3 的表面设有锌电镀层(图中未示出),使得第二橡胶圈12与第二骨架3的外表 面不黏着;另外,在第二骨架3的表面上电镀白锌,则第二骨架3不需再做防 锈处理和药剂处理,减少了制作工序,缩短了制作周期。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橡胶圈1的内壁与钢管6配合, 其内壁上的第一主封面8在卡箍4的作用下与钢管6的外缘面紧密贴合,起到 良好的密封作用;第二橡胶圈12的内壁与钢管7配合,其上的第二主封面11 与钢管7的外缘面紧密贴合,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其中,第一橡胶圈1与第 二橡胶圈12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带5连成一体。
如图7所示为钢管6和钢管7发生窜动时,由于第二骨架3的表面设有白 锌电镀层,使得第二橡胶圏12及橡胶连接带5与第二骨架3表面不黏着,在 第二骨架3受力时,橡胶连接带5追随钢管运动,当钢管6和钢管7窜动量较 大时,橡胶连接带5会有一部分脱离第二骨架3 (如图7中所示),并继续追 随钢管运动,从而更好地保证该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 第一橡胶圏1的内径大于第二橡胶圈的外径,所以其在使用时,所连接的钢管 6和钢管7之间前后左右都存有一定的緩冲空间,从而使得钢管6和钢管7之 间的运动互不干涉,适用于窜动环境下工作。又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主体为橡胶, 在管件直径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时,橡胶的弹性迫使其主密封面与管件 紧密贴合,保证其良好的密封性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 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第一橡胶圈(1)、第二橡胶圈(12)和橡胶连接带(5)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橡胶圈(1)的内径大于第二橡胶圈(12)的外径,而且在管件的轴线方向上第二橡胶圈(12)的一端伸入第一橡胶圈(1)的一端内形成重叠,橡胶连接带(5)为喇叭形软性圈并且位于重叠处,喇叭形软性圈大端与第一橡胶圈(1)的内壁连接,小端与第二橡胶圈(12)的外壁连接,使第一橡胶圈(1)与第二橡胶圈(12)形成一体连接结构;第一橡胶圈(1)的内壁作为第一主封面(8)用于接触配合第一管件的外缘,第一橡胶圈(1)内嵌设有金属环作为第一骨架(2)形成支撑结构,第一橡胶圈(1)的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凹槽(10),一紧固圈卡设在该凹槽(10)内,形成第一主封面(8)的压紧结构;第二橡胶圈(12)的内壁作为第二主封面(11)用于接触配合第二管件的外缘,第二橡胶圈(12)内嵌设有第二骨架(3),第二骨架(3)为截面呈倒“L”形的金属圈,所述金属圈倒“L”形的纵向段从所述重叠的一端嵌入第二橡胶圈(12)体内,形成第二主封面(11)的压紧和支撑结构,横向段伸向端口形成第二管件的端限位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骨架(3)表面设有锌电镀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面呈倒"L"型的第二骨架(3)的纵向段圆周上均匀开设有通孔(9)。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 紧固圈为卡箍(4)、弹簧圈或细钢丝。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管件密封连接的密封圈,主要由第一橡胶圈、第二橡胶圈和橡胶连接带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橡胶圈的内径大于第二橡胶圈的外径,橡胶连接带位于重叠处,使第一橡胶圈与第二橡胶圈形成一体连接结构;第一橡胶圈的内壁上形成第一主封面,第一橡胶圈内嵌设有第一骨架,第一橡胶圈的外壁上沿周向开设有凹槽,一紧固圈卡设在该凹槽内;第二橡胶圈的内壁上形成第二主封面,第二橡胶圈内嵌设有第二骨架,第二骨架为截面呈倒“L”形的金属圈。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管件在有窜动、振动或变形时,其管件连接处的密封件容易磨损、老化,从而影响其密封性能的问题。
文档编号F16L17/00GK201293160SQ2008201615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8日
发明者许钧智 申请人:书元机械企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