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992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压张紧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动力装置或传动装 置中之液压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张紧装置一般是应用在动力是统或传动是统中。例如用来传递动力是统驱动轴之动力的循环弹性构件,为了使得动力的传递顺畅,并避免循环弹性构件的张力变化 所造成的震动,故通常于循环弹性构件的松弛侧设置一液压张紧装置,并透过一液压通道 连接液压槽与液压泵(例如油压泵(Oil Pump)形成液压张紧装置组,藉此自动地调整循环 弹性构件的张力。在美国专利号US 5,346,436中,Francis J. Hunter等人揭露一般液压张紧装置 包含有本体、活塞、空气阀及弹簧,其中空气阀主要作用在提供一通道以连通活塞顶端之贯 穿孔以及活塞凹陷部之空间,藉由空气阀之通道,使得活塞与本体之间所包含之液压油中 的气体能够排出液压张紧装置之外。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空气阀上通道的设计,其中通道 是设置在空气阀的顶面,利用弯曲几何形状来增加空气阀上通道的距离。但是,此空气阀的 通道设计让气体的排出较不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液压张紧装置,在液压张紧装置之活塞凹陷部的侧面 设置螺旋状通道,让液压油中所包含之气体排出更顺畅,并藉此增加液压油泄漏至液压张 紧装置外所需流经的距离,减少过多的液压油泄漏至液压张紧装置外。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液压张紧装置,以二件式相互配合方式,将排除 液压油中所包含之气体的通道,设计在空气阀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的侧面之间,藉此增加 将气体排出液压张紧装置之顺畅性,同时并可使得通道的设计具有减缓流体快速泄出的情 况,具有缓冲的作用,以减少过多的液压油泄漏至液压张紧装置外。本发明之优点为,空气 阀之顶面不必与活塞凹陷部之顶面配合也能产生功效,故空气阀可做模块化生产,并且适 用于各形式之张紧装置。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张紧装置。此种液压张紧装置包括具有第 一凹陷部的本体、底面具有第二凹陷部的活塞、容设于第二凹陷部的空气阀、弹簧、液压通 道以及逆止阀。第一凹陷部是用以容设提供液压之液体。而活塞顶面具有第一贯穿孔,其 中活塞是可移动地容设在第一凹陷部,并可凸伸于第一凹陷部之外。活塞之第二凹陷部底 面与侧面设有至少一通道,利用此通道连通第一贯穿孔与第二凹陷部之空间。而空气阀则 与第二凹陷部的底面与侧面紧密接触。弹簧之一端与空气阀接触。液压通道用以连通本体 第一凹陷部与液体之供应装置。逆止阀用以防止液体逆流至供应装置。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张紧装置。此种液压张紧装置之空气阀 包括底面具有第三凹陷部的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第一元件的顶面具有一第二贯穿孔,且第二贯穿孔与活塞之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空气阀之第二元件设有平板部,而平板部之顶面 凸伸有柱状部,其中柱状部与第一元件之第三凹陷部的侧面紧密接触。在第一元件与第二 元件之间设有通道,此通道是用以连通第一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与第二凹陷部之空间。弹簧 则容设于活塞之第二凹陷部,其中弹簧一端与空气阀之平板部接触。液压通道用以连通本 体第一凹陷部与液体之供应装置。逆止阀用以防止液体逆流至供应装置。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张紧装置。此种液压张紧装置之空气阀 包括具有第二贯穿孔的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空气阀之第二元件设置于第一元件之第二贯 穿孔中,其中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设有至少一通道,以连通活塞的第一贯穿孔与第 二凹陷部之空间。弹簧则容设于活塞之第二凹陷部,其中弹簧一端可与第一元件或第二元 件的底面接触。液压通道用以连通本体第一凹陷部与液体之供应装置。逆止阀用以防止液 体逆流至供应装置。


为了能够对本发明之观点有较佳之理解,请参照上述之详细说明并配合相应之图 式。要强调的是,根据工业之标准常规,附图中之各种特征并未依比例绘示。事实上,为清 楚说明上述实施例,可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特征之尺寸。相关图式内容说明如下。第IA图是绘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第IB图是绘示第IA图之本体的剖面示意图。第IC图是绘示第IA图之活塞的剖面示意图。第ID图是绘示第IC图所示之活塞的仰视图。第IE图是绘示另一实施例之活塞的仰视图。第IF图是绘示另一实施例之空气阀的侧视图。第2A图是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之活塞、空气阀与弹簧 的剖面图。第2B及2C图是分别绘示第2A图中空气阀的分解及组合图。第2D图是绘示另一防止第二元件相对于第一元件作轴向转动之卡固结构的立体 图。第3A图是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之活塞、空气阀与弹簧 的剖面图。第3B图是绘示第3A图之空气阀的立体图。第3C及3D图是分别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之活塞、空气 阀与弹簧的剖面图。第4A至4C图是分别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之活塞、空气 阀与弹簧的剖面图以及空气阀的立体图。第5A至5C图是分别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之活塞、空气 阀与弹簧的剖面图以及空气阀的立体图。第5D至5G图是分别绘示空气阀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侧面搭配结构之其它设计变 化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第IA图,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之液压张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液压张紧装置100包括本体102、活塞104、空气阀106、弹簧108及逆止阀110,而本体102 中更具有液压通道112。液压张紧装置100以液压通道112与液压管路(未绘示)相连接, 其中液压管路又与液压槽(未绘示)互相连通,而液压槽则与液压泵(未绘示)互相连通, 形成液压张紧装置组。在液压张紧装置组中,主要是利用液压泵将液压槽中之液体(例如 液压油)透过液压管路以及液压通道112输送至液压张紧装置100的本体102中。请同时参照第IA及IB图,在液压张紧装置100中,本体102具有第一凹陷部102a,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02a具有底面102aa及侧面102ab,其中第一凹陷部102a是用 来容设前述来自于液压槽的液体,此液体主要是是用来传递液压泵之压力,藉此提供活塞 104所需的推力。请同时参照第IA及IC图,活塞104的底面104a具有第二凹陷部104b,而活塞104 之顶面104c具有第一贯穿孔104d,其中活塞104容设在本体102的第一凹陷部102a中,活 塞104之第二凹陷部104b与本体102之第一凹陷部102a共同形成容置来自于液压槽之液 体的空间,另外,活塞104的顶面104c可凸伸于本体102的第一凹陷部102a之外。当活塞 104受到本体102之第一凹陷部102a中容设之液体的推动时,活塞104可沿着本体102之 第一凹陷部102a的轴向朝远离本体102之方向移动,藉此维持与活塞104之顶面104c接 触之循环弹性构件(未绘示)的张力。活塞104的第二凹陷部104b的底面104ba与侧面 104bb设有至少一通道104e,通道104e实际上是为位于第二凹陷部104b之侧面104bb的 第一通道部104ea,与位于第二凹陷部104b之底面104ba的第二通道部104eb连通组成之 开放性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部104ea为弯曲状,进一步来说,第一通道部104ea 是绕着活塞104之第二凹陷部104b之侧面104bb旋转之螺旋状通道,此螺旋状通道可增加 通道104e整体的长度,而第二通道部104eb为直线状,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通道部104eb 亦可设计成其它之结构如第ID图所示之弯曲状或如第IE图所示之涡卷状等几何形状。另 外,亦可在第二凹陷部104b之侧面104bb设置多条第一通道部104ea及在第二凹陷部104b 之底面104ba设置多条第二通道部104eb以组成放射状之通道104e。请参照第IA图,在本实施例中,空气阀106是一柱状体,其容设在活塞104的第二 凹陷部104b,同时空气阀106与活塞104的第二凹陷部104b之底面104ba与侧面104bb紧 密接触,藉此使得通道104e形成封闭式通道。通道104e主要是用来连通活塞104之第一 贯穿孔104d与第二凹陷部104b之空间,使得位在第二凹陷部104b之空间中液体所包含的 气体可由此通道104e而排出液压张紧装置100之外。如第IA图所示,弹簧108是容设于活塞104的第二凹陷部104b中,弹簧108的其 中一端与空气阀106接触,另一端置于活塞104的第二凹陷部104b内。弹簧108主要作用 在于提供活塞104基本的推力,藉此维持与活塞104之顶面104c接触之循环弹性构件(未 绘示)的张力。请参照第IF图,其是绘示根据另一实施例之空气阀106’之侧视图。在此实施例 中,空气阀106’之顶面具有凸出部106’ a,凸出部106’ a的尺寸是配合如第IA图所示之活 塞104之第一贯穿孔104d的尺寸作设计,凸伸于于活塞104之第一贯穿孔104d之中,而凸 出部106’a主要作用在于控制流经第一贯穿孔104d之流体的泄漏量。在此实施例中,空气阀106,之底面更具有凸出部106,b,凸出部106,b位在如第IA图所示之活塞104之第二凹陷部104b中,而凸出部106,b主要作用在于降低如第IA图所示之活塞104之第二凹陷 部104b与本体102之第一凹陷部102a间可容置液体的空间,藉此减少建立油压所需的时 间。请参照第2A图,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剖面图。在此实施例中,液压 张紧装置同样包括有本体、活塞204,空气阀206及弹簧208,其相关结构、变化以及与活塞 之间的相对关系均类似于第IA图所示之结构与关系,故不再于此加以重复赘述。请参照第2A图,其中活塞204与第IC图所示之活塞104之差异处在于活塞204未 设置用以排除液体中所包含之气体的通道104e。请同时参照第2A至2C图,其中第2B及2C 图是分别绘示第2A图中空气阀206的分解及组合图。空气阀206容设于活塞204的第二 凹陷部204b,其中空气阀206包括第一元件206a与第二元件206b。在第一元件206a的底 面206aa具有第三凹陷部206ac,藉以容置第二元件206b。而第一元件206a的顶面206ab 具有第二贯穿孔206ad,并与第三凹陷部206ac形成贯穿第一元件206a的单一贯穿孔,其 中第二贯穿孔206ad主要是用来与活塞204的第一贯穿孔204d相连通。另外,第三凹陷部 206ac的侧面206ag凹设有至少一第一通道部206ae,此通道部可呈弯曲状、螺旋状、直线状 之几何形状。空气阀206的第二元件206b则设有平板部206ba,平板部206ba包括顶面206be 与底面206bf,且于平板部206ba之顶面206be上凸伸有柱状部206bb,其中柱状部206bb 是与前述第一元件206a的第三凹陷部206ac的侧面206ag紧密接触。而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元件206b的平板部206ba的顶面206be与第一元件206a之底面206aa相接触,且第二 元件206b的平板部206ba设有至少一缺口部206bc。上述第一元件206a之至少一第一通 道部206ae与第二元件206b之至少一缺口部206bc组成用以连通第一元件206a之第二贯 穿孔206ad与活塞204之第二凹陷部204b之空间的通道,使得第二凹陷部204b空间中液 体所包含的气体可排出液压张紧装置之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通道亦可单独设置于第一元 件206a或第二元件206b上。弹簧208的其中一端是与空气阀206之第二元件206b的平 板部206ba的底面206bf接触,而另一端置于活塞204的第二凹陷部204b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至少一第一通道部206ae与至少一缺口部206bc所组成 之通道由活塞204之第一贯穿孔204d排出气体的顺畅,第二元件206b之柱状部206bb的 顶面206b g是低于第一元件206a的顶面206ab(参照第2C图)。另外,为了防止第二元件 206b相对于第一元件206a作轴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元件206a之底面206aa遮蔽了第二 元件206b平板部206ba的至少一缺口部206bc而使得通道无法发挥排气的功能,因此第一 元件206a之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固结构206af,且第二元件206b之平板部206ba也对 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固结构206bd,使得第二元件206b无法相对于第一元件206a作轴向 转动。请参照第2D图,其是绘示第一元件206a之第一卡固结构206af,以及第二元件 206b之第二卡固结构206bd之其它型式设计的立体图,缺口部也可设于第一元件206a之底 面206aa。另外,在第2A至2D图所示之实施例中,空气阀采用二件式之设计的优点在于空 气阀之顶面不需与活塞之第一凹陷部底面作紧密的配合,即可达到液压张紧装置所需之排 气功能,可降低空气阀顶面之加工精度要求,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请参照第3A及3B图,其与第2A图所示之液压张紧装置差异仅在于空气阀的结 构,故以下仅就空气阀之差异部份做叙述说明,其它液压张紧装置之相关元件、元件结构以 及元件之间相对位置或作动关系即不再于此加以重复赘述。第3A图所示之空气阀306包括 第一元件306a及第二元件306b。在第一元件306a的顶面306ab具有第二贯穿孔306ad,其 中第二贯穿孔306ad主要是用来与活塞的第一贯穿孔相连通。第一元件306a的底面306aa 具有第三凹陷部306ac,第三凹陷部306ac的侧面306ag设有至少一第一通道部306ae,且 第三凹陷部306ac的底面306ah设有至少一第二通道部306ai,由至少一第一通道部306ae 及至少一第二通道部306ai组成排气所需之通道。在此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通道部306ae 为螺旋状,至少一第二通道部306ai为涡卷状,另外,至少一第一通道部306ae与至少一第 二通道部306ai亦可增加数量以组成放射状之几何形状,其中通道部如第3C与3D图所示, 可设计成弯曲状或直线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元件306b之柱状部306bb的顶面306bg与 第一元件306a之第三凹陷部306ac的底面306ah相接触,且第二元件306b的平板部306ba 之顶面306be与第一元件306a之底面306aa互不接触,且为了增加气体由第三凹陷部 306ac之侧面306ag所设置之至少一第一通道部306ae排放的顺畅性,更于第二元件306b 之柱状部306bb的侧面与平板部306ba之顶面306be之间环状凹设有凹陷部306bh,且平板 部306ba之直径需略小于活塞凹陷部之直径。弹簧的其中一端是与空气阀306之第二元件 306b的平板部306ba的底面306bf接触,而另一端置于活塞的第二凹陷部内。
请参照第4A至4C图,其差异仅在于空气阀406的第二元件406b,故以下仅就第 二元件之差异部份做叙述说明,其它雷同之处不再重复赘叙。第二元件406b设有平板部 406ba,平板部406ba包括顶面406be与底面406bf,且于平板部406ba之顶面406be上凸 伸有柱状部406bb,其中柱状部406bb是与前述第一元件306a的第三凹陷部306ac的侧面 306ag与底面306ah紧密接触。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元件406b的平板部406ba的顶面 406be与第一元件306a的底面306aa相接触,且第二元件406b的平板部406ba设有至少 一缺口部406bc,利用第一元件306a的至少一第一通道部306ae、至少一第二通道部306ai 与第二元件406b的至少一缺口部406bc组成排气所需之通道。在此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 二元件406b相对于第一元件306a作轴向转动,亦可如前述第2A至2C图所示之实施例,于 第一元件306a与第二元件406b设置互相对应之卡固结构(参照第4B及4C图),详细对应 关系请参照前述说明,而弹簧的其中一端是与第二元件406b的平板部406ba的底面406bf 接触。另外,在第2A至第4C图之实施例中,类似于前述第IF图所示之结构,各个空气阀 之第二元件平板部的底面或柱状部的顶面更可具有一凸出部(未绘示),分别置于活塞的 第二凹陷部中,或凸伸于第一元件的第二贯穿孔中。请参照第5A至5C图,在此实施例中,液压张紧装置类似于第2A图所示之液压张 紧装置,故以下仅就空气阀之差异部份做叙述说明。第5A图所示之空气阀506包括第一元 件506a及第二元件506b。第一元件506a具有第二贯穿孔506ad,第二贯穿孔506ad由第 一元件506a的顶面506ab延伸至底面506aa,而第二元件506b是设置于第一元件506a的 第二贯穿孔506ad中,第一元件506a的内侧面与第二元件506b的外侧面紧密配合,第一元 件506a的外侧面与活塞504之第二凹陷部504b之侧面504bb紧密配合,第一元件506a的 内侧面设有由底面506aa伸延至顶面506ab的一凹沟506aj,第二元件506b的外侧面设有由底面506bf伸延至顶面506bg的一凸部506bh,凹沟506aj与凸部506bh相互对应且彼 此间具有一间隙,此间隙即形成至少一通道506ae,利用此通道506ae来连通活塞504之第 一贯穿孔504d与第二凹陷部504b的空间,使得该液体所包含之气体可由第二凹陷部504b 中经此通道排出液压张紧装置之外。在本实施例中,凹沟506aj及凸部506bh均为螺旋状, 第一元件506a与第二元件506b即利用彼此间的螺旋状凹沟506aj及凸部506bh设计相互 旋接配合,用以形成上述之至少一通道506ae。在本实施例中,弹簧一端是与第一元件506a 之底面506aa接触,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弹簧一端亦可与第二元件506b之底面506bf接触。第二元件506b之顶面506bg与底面506bf分别设有一"h字型嵌槽,但并不以此为 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元件506b之嵌槽型式可为一字型、Y字型或多边型等,嵌槽也可 仅设于第二元件506b之顶面506bg或底面506bf,利用此十字型嵌槽将第二元件506b与第 一元件506a旋接相互配合以形成一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元件506a之底面506aa更 设有一止挡部506ak,此止挡部506ak将第二贯穿孔506ad之开口分隔成二个半圆孔,其中 止挡部506ak主要作用在于避免第二元件506b由第一元件506a之第二贯穿孔506ad中脱 出,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二贯穿孔506ad可为一圆孔,而改以其它结构设计来取代止挡 部之作用,止挡部也可以另外以增设方式设置于第一元件506a或第二元件506b上,或在第 一元件506a或第二元件506b于制造过程中与其一体成型。另外,第一元件506a内侧面及第二元件506b外侧面搭配结构之其它设计变化可 如第5D至第5G图所示,在第5D图中,第一元件506a内侧面之凹沟506aj形状为方形,而 第二元件506b外侧面之凸部506bh是为弧圆状,此一配合设计可产生较多间隙;在第5E图 中,第一元件506a并无任何的凹沟或凸部,而第二元件506b之外侧面则设有由底面506bf 伸延至顶面506bg的一螺旋状之凹沟506bj,此凹沟506bj的形状为弧圆状。在第5D及5E 图中,第一元件506a之第二贯穿孔506ad 口径由第一元件506a之顶面506ab朝第一元件 506a之底面506aa渐缩,使得第二贯穿孔506ad呈倒锥状通口形状,且空气阀506之第二 元件506b亦配合第一元件506a之倒锥状形的第二贯穿孔506ad的形状形成锥状体,如此 即可限制第二元件506b不往本体凹陷部处掉落,此时弹簧的其中一端是与空气阀506之第 一元件506a的底面506aa接触。在第5F之实施例中,第一元件506a内侧面设有形状为方 形的凸部506ah,而第二元件506b外侧面为平坦状且并无任何的凹沟或凸部,利用此凸部 506ah与该第二元件506b外侧面接触使产生间隙以形成一通道506ae ;在第5G之实施例 中,第一元件506a的内侧面设有凸部506ah,第二元件506b的外侧面设有凹沟506b j,凸部 506ah与凹沟506bj的形状皆为方形,且旋接配合后使间隙产生在第一元件506a的内侧面 与第二元件506b的外侧面之间以形成一通道506ae ;在第5F及5G图之实施例中,第一元 件506a之第二贯穿孔506ad 口径由第一元件506a之顶面506ab至第一元件506a之底面 506aa呈锥状通口形状,而第二元件506b之几何形状亦须配合为由上往下渐扩之锥状体, 而弹簧的其中一端是与第二元件506b的底面506bf接触。在第5A至5C图中,第二元件506b之顶面506bg与底面506bf更分别设有凸块 506bi,凸块506bi与活塞504之第二凹陷部504b之底面506ba相接触,其主要作用是为防 止第二元件506b与活塞504之第二凹陷部504b之底面贴合后造成通道506ae无法与第一贯穿孔504d连通而使气体或流体无法排出。在其它实施例中,凸块506bi也可仅设于第二 元件506b之顶面506bg。
另外,在第5A至5G图所示之实施例中,类似于前述第IF图所示之结构,空气阀 506之第二元件506b的底面506bf或顶面506bg可具有一凸出部(未绘示),置于活塞504 的第二凹陷部504b中,或凸伸于活塞504的第一贯穿孔504d中。上述已大略描述多个实施例的特征,以使得熟悉此技艺者能够更了解与其对应的详细叙述。熟悉此技艺者将可体会到,利用本揭露作为基础可设计或修改其它程序及结构, 以达到本说明书所介绍之实施例的相同目的及/或优点。熟悉此技艺者亦可了解到在不脱 离本揭露之精神及范围之等价的架构,以及在不脱离本揭露之精神及范围内,当可作各种 的更动、替代和润饰。
权利要求
一种液压张紧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凹陷部,其中该第一凹陷部是用以容设提供液压之一液体;一活塞,该活塞之底面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该活塞之顶面具有一第一贯穿孔,其中该活塞是可移动地容设于该第一凹陷部,且该活塞之顶面是可凸伸于该第一凹陷部之外,而该第二凹陷部之底面与侧面设有至少一通道,其中该通道是用以连通该第一贯穿孔与该第二凹陷部之空间;一空气阀,容设于该活塞之第二凹陷部内,且该空气阀与该第二凹陷部之底面与侧面紧密接触;一弹簧,容设于该活塞之第二凹陷部内,该弹簧一端与该空气阀接触;一液压通道,用以连通该本体之该第一凹陷部与该液体之一供应装置;以及一逆止阀,用以防止该液体逆流至该供应装置。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具有位在该活塞 之第二凹陷部之侧面之至少一第一通道部,以及位在该活塞之第二凹陷部之底面之至少一 第二通道部,该第一通道部是可呈弯曲状、直线状或螺旋状,该第二通道部是可呈弯曲状、 直线状或涡卷状。
3.一种液压张紧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凹陷部,其中该第一凹陷部是用以容设提供液压之一液体; 一活塞,该活塞之底面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该活塞之顶面具有一第一贯穿孔,其中该活 塞是可移动地容设于该第一凹陷部,且该活塞之该顶面是可凸伸于该第一凹陷部之外; 一空气阀,容设于该活塞之该第二凹陷部,该空气阀包括一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之底面具有一第三凹陷部,且该第一元件之顶面具有一第二 贯穿孔,该第二贯穿孔与该第一贯穿孔相连通;以及一第二元件,设有一平板部,该平板部上凸伸有一柱状部,该柱状部与该第三凹陷部之 侧面紧密接触;其中在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之间设有至少一通道,该通道是用以连通该第二贯穿 孔与该第二凹陷部之空间;一弹簧,容设于该第二凹陷部,该弹簧一端与该空气阀之该平板部接触; 一液压通道,用以连通该本体之该第一凹陷部与该液体之一供应装置;以及 一逆止阀,用以防止该液体逆流至该供应装置。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元件之该平板部 之顶面与该第一元件之底面相接触,且该第二元件之该平板部设有至少一缺口。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阀之该第一元件 之底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固结构,且该第二元件之该平板部对应设有至少一第二卡固结 构,该第一、二卡固结构是用以防止该第二元件相对于该第一元件作轴向转动。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于该第一元件之 该第三凹陷部之侧面设有至少一第一通道部,该第一通道部是可呈弯曲状、直线状或螺旋 状。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件之该第二贯 穿孔与该第三凹陷部之孔径相同,而该第二元件之该平板部之顶面与该第一元件之底面相接触,且该第二元件之该平板部设有至少一缺口,其中该通道是由该第一通道部及该缺口 所组成。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元件之该柱状部 之顶面低于该第一元件之顶面。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于该第一元件之 该第三凹陷部之底面设有至少一第二通道部,该第二通道部是可呈弯曲状、直线状或涡卷 状,而该第二元件之该柱状部之顶面与该第一元件之该第三凹陷部之底面相接触,其中该 通道是由该第一通道部及该第二通道部所组成。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元件之该柱状部 的侧面环状凹设有凹陷部,且第二元件之该平板部之直径小于该活塞之该第二凹陷部之直 径。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阀之第二元件的 该平板部之底面或该柱状部之顶面具有一凸出部,可置于该活塞之该第二凹陷部中,或凸 伸于该第一元件之该第二贯穿孔中。
12.—种液压张紧装置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凹陷部,其中该第一凹陷部是用以容设提供液压之一液体;一活塞,该活塞之底面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该活塞之顶面具有一第一贯穿孔,其中该活 塞是可移动地容设于该第一凹陷部,且该活塞之该顶面是可凸伸于该第一凹陷部之外;一空气阀,容设于该活塞之该第二凹陷部,该空气阀包括一第一元件,具有一第二贯穿孔,其中该第二贯穿孔是由该第一元件之顶面延伸至该 第一元件之底面;以及一第二元件,设置于该第二贯穿孔中;其中在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之间设有至少一通道,该通道是用以连通该第一贯穿 孔与该第二凹陷部之空间;一弹簧,容设于该第二凹陷部,该弹簧一端与该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之底面接触;一液压通道,用以连通该本体之该第一凹陷部与该液体之一供应装置;以及一逆止阀,用以防止该液体逆流至该供应装置。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道是可呈弯曲状、 直线状或螺旋状。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元件之顶面或 底面设有一嵌槽,且该嵌槽之型式是可选自于由一字型、十字型、Y字型或多边型。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阀之该第一元 件之该第第二贯穿孔口径由该第一元件之顶面至该第一元件之底面呈锥状通口形状或倒 锥状通口形状,且该空气阀之该第二元件亦配合该第二贯穿孔之锥状通口形状或倒锥状通 口形状形成一锥状体。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元件之顶面设 有至少一凸块,该凸块可与该活塞之该第二凹陷部的底面相接触。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件或该第二 元件更具有至少一止挡部。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阀之第二元件 的该底面或该顶面具有一凸出部,可置于该活塞之该第二凹陷部中,或凸伸于该活塞之该 第一贯穿孔中。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液压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元件之内侧面 或该第二元件之外侧面分别设有一凸部、一凹沟或形成平坦状,使得该第一元件之内侧面 与该第二元件之外侧面互相配合形成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之间之该通道。
全文摘要
一种液压张紧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凹陷部的本体、底面具有第二凹陷部的活塞、容设于第二凹陷部的空气阀以及弹簧。第一凹陷部是用以容设提供液压之液体。而活塞顶面具有第一贯穿孔,其中活塞是可移动地容设在第一凹陷部并可以顶面凸伸于第一凹陷部之外。活塞之第二凹陷部底面与侧面设有至少一通道。而空气阀则与第二凹陷部的底面与侧面紧密接触。弹簧之一端与空气阀接触。上述通道是用以连通第一贯穿孔与第二凹陷部之空间,使得液体所包含之气体可由此通道而排出液压张紧装置之外。
文档编号F16H7/08GK101799063SQ200910105348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0日
发明者吴瑞章 申请人:超汇桂盟传动(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