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371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轴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 结构。
背景技术
在曰常生活中,为了使折叠式对象得以开合,通常会在两对象之间装设一 枢轴结构。在现有的枢轴结构之中,多半是由一公轴与一母轴所组成。公轴通 常包含一连结部与一轴杆,而母轴通常则包含另一连结部与一轴筒。在一般状 况下,公轴的轴杆是可旋动地结合于母轴的轴筒,公轴的连结部结合于一第一 对象,母轴的连结部结合于一第二对象。因此,第一对象可以轴杆的轴心为中 心而旋转,使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得以开合,以组成上述的折叠式对象。
在实际应用上,为了使公轴沿二不同的旋转方向(正旋转方向、反旋转方 向)相对于母轴旋转时,能够依据实际的扭力需求来提供扭力,通常可利用(双 包式或三包式)包覆式轴筒来双向包覆公轴。以利用"顺包覆方向旋转扭力大、 逆包覆方向旋转扭力小"(即所谓"开轻关重")的特性为设计基础,以调节 与控制当公轴沿上述二不同的旋转方向(正旋转方向与反旋转方向)相对于母 轴旋转时所提供的扭力。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包覆式轴筒通常是由滚巻一冲压板件所制成。在此 结构中,虽然并利用公轴与母轴间的磨擦力来提供一基本扭力,且顺包覆方向 旋转时的基本扭力大,逆包覆方向旋转时的基本扭力小。同时,可利用设置于 公轴与母轴间的卡制组件来提供闭锁定位的功能。然而,由于在公轴相对于母 轴旋转多次后,会产生磨擦损耗,造成在公轴相对于母轴旋转至特定的角度位 置时,所提供的基本扭力无法满足额定扭力。
抑或,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特别是公轴相对于母轴旋转至特定的角度位
置,需要较大的扭力梯度(Gradient)或扭力变异时,很难单凭双向包覆的结 构设计来调节出所需的基本扭力。缘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枢轴结构,使其在不改变轴筒与轴杆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可额外提供一种调节扭力的 技术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与目的
综观以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经过公轴相对于母轴旋转多次 后,枢轴结构所提供的基本扭力无法满足额定扭力"以及"在公轴相对于母轴 旋转至特定的角度位置,需要较大的扭力梯度(Gradient)或扭力变异时,很 难单凭双向包覆的结构设计来调节出所需的基本扭力"等问题。为此,本实用 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是在不改变 轴筒与轴杆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挠曲来提供一调节 扭力,以调节公轴沿正旋转方向与反旋转方向相对于母轴旋转时所提供的扭 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挠
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轴杆,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出;
一扭力调节片,连结于该轴杆,具有一调节片周面;以及 一母轴,包含
一轴筒,包覆该轴杆,以提供一基本扭力; 一母轴连结部,自该轴筒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出;以及 一挠性扭力调节臂,自该母轴连结部延伸至对应于该调节片周面处; 其中,当该轴杆相对于该轴筒旋转,使该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该调节片 周面时,该挠性扭力调节臂与该扭力调节片相磨擦而被烧曲,以提供一调节扭 力。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中,该调节片周面还包含至少 一扭力调节面,以在该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该扭力调节面时,推挤该挠性扭 力调节臂而改变该调节扭力。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中,该轴杆包含 一基杆;以及多个连结片,套设于该基杆。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杆。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公轴连结部,且该公轴连结部与该轴杆组成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公轴连结孔。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一母轴连结孔。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延伸方向垂直。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设置一第一卡制组件。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设置一第二卡制组件。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凹槽,且该第二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凸块。
上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 凸块,且该第二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凹槽。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功效
从以上述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枢轴结构,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所提 供的枢轴结构中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且挠性扭力调节臂自母轴连结部延伸至 对应于调节片周面处;因此,可在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调节片周面时,使挠 性扭力调节臂与扭力调节片相磨擦而被挠曲,以提供一调节扭力。换以言之, 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在不改变轴筒与轴杆间的配合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挠性扭 力调节臂的挠曲来提供一调节扭力,以调节公轴沿正旋转方向与反旋转方向相 对于母轴旋转时所提供的扭力,进而达到调整正旋转方向与反旋转方向扭力差 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其中,该扭力调节片套设于该基
,其中,还包含一自该轴杆延伸的 一公轴。
,其中,该公轴连结部开设至少一 ,其中,该母轴连结部还开设至少 ,其中,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二 ,其中,该轴杆的一轴杆外周面还 ,其中,该轴筒的一轴筒内壁面还 ,其中,该第一卡制组件为一卡制 ,其中,该第一卡制组件为一卡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枢轴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基杆串接连结片以形成轴杆后的立体 分解图3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4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母轴由一冲锻板件所制成;
图5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处于一闭锁状态的示意图6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自闭锁状态强行扭动公轴,造成轴筒 产生弹性变形而增加基本扭力的示意图;以及
图7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当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调节片周面 时,与扭力调节片相磨擦而被挠曲。
其中,附图标记
100枢轴结构
1公轴
11轴杆
111基杆
112连结片
113轴杆外周面
1121套接孔
1122卡制区段
12公轴连结部
121、 122公轴连结孔
2母轴
21轴筒
211轴筒内壁面
212第二卡制组件
22母轴连结部
221、 222母轴连结孔
23挠性扭力调节臂2,冲锻板件
21,轴筒板件
211,冲锻背侧面
212,冲锻凸块
3扭力调节片
31调节片周面
311、 312扭力调节面
32套接孔
11第一延伸方向
12第二延伸方向
13旋转方向
14变形方向
15挠曲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枢轴结构,可广泛运用于制作各种折叠式对象, 其组合实施方式更是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其中一个较佳实 施例来加以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枢轴结构立体分解 图;图2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基杆串接连结片以形成轴杆后的立体 分解图;图3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如图所示, 一枢轴结 构100包含一公轴1、 一母轴2与一扭力调节片3。
公轴1包含一轴杆11与一公轴连结部12,轴杆11是沿一第一延伸方向 II延伸出,并且包含一基杆111与多个连结片112。各连结片112开设一套接 孔1121,其周面设置有一卡制区段1122 (标示于图5)。在各连结片112的 套接孔1121皆依序套设于基杆111后,其周面形成一轴杆外周面113,且各 连结片112的卡制区段1122在轴杆外周面113上依序连结成一第一卡制组件 (未标号)。公轴连结部12开设二公轴连结孔121与122,使公轴得以与一 第一对象相连结。母轴2包含一轴筒21、 一母轴连结部22与一挠性扭力调节臂23。轴筒 21包覆轴杆11而提供一基本扭力。同时,轴筒21还具有一用以包覆轴杆11 的轴筒内壁面211,且在轴筒内壁面211还设置一与第一卡制组件相配合的第 二卡制组件212。母轴连结部22自轴筒21沿一第二延伸方向12延伸出,并且 开设二母轴连结孔221与222,使母轴21得以与一第二对象相连结,并使上 述的第一对象、第二对象与枢轴结构100得以组成一折叠式对象,如笔记型计 算机、折叠式移动电话等。较佳者,上述的第一延伸方向II可与第二延伸方 向12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由各连结片112的卡制区段1122在轴杆外 周面113所连结成的第一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凹槽,且设置于轴筒内壁面211 的第二卡制组件212为一卡制凸块。在实际应用上,上述的第一卡制组件亦可 为卡制凸块,惟此时第二卡制组件212则必须为一卡制凹槽。
扭力调节片3,具有一调节片周面31,并开设一套接孔32。调节片周面 31包含二扭力调节面311与312,扭力调节片3的套接孔32套接于基杆111 而使扭力调节片3连结于轴杆11。上述的挠性扭力调节臂23自母轴连结部22 延伸至对应于调节片周面31处。
请参阅图4,其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母轴由一冲锻板件所制成。 如图所示,较佳者,在制作母轴2时,可先冲锻出一冲锻板件2',冲锻板件2, 包含一轴筒板件21'、以及上述的母轴连结部22与挠性扭力调节臂23。其中, 轴筒板件21'具有一冲锻背侧面2ir,且在冲锻背侧面211'突伸出一冲锻凸块 212,。同时,母轴连结部22自轴筒板件21,沿上述的第二延伸方向I2延伸出, 且挠性扭力调节臂23自母轴连结部22延伸出。接着,可将轴筒板件21'巻制 成轴筒21,使冲锻背侧面211,形成上述的轴筒内壁面211,并使冲锻凸块212' 形成上述的第二卡制组件212。
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处于一闭锁状态 的示意图;图6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自闭锁状态强行扭动公轴,造 成轴筒产生弹性变形而增加基本扭力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公轴1相对于 母轴2旋转,而使各连结片112的卡制区段1122对应于第二卡制组件212时, 换以言之,即当第一卡制组件对应于第二卡制组件212,第一卡制组件与第二 卡制组件212彼此卡制而使枢轴结构100处于闭锁状态。如图6所示,自闭锁状态强行沿一旋转方向13扭动公轴1,使公轴1相对 于母轴2沿旋转方向13旋转时,会使第一卡制组件脱离第二卡制组件212,造 成轴筒沿一变形方向14弹性变形而增加上述的基本扭力。
请继续参阅图7,其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当挠性扭力调节臂接 触于调节片周面时,与扭力调节片相磨擦而被挠曲。如图7所示,当轴杆ll 相对于轴筒21旋转,使挠性扭力调节臂23接触于调节片周面31的任何位置 时,挠性扭力调节臂23与扭力调节片3相磨擦而被挠曲,以提供一调节扭力。 特别是在在图7中,当轴杆11沿上述的旋转方向I3相对于轴筒21旋转,使 挠性扭力调节臂23接触于调节片周面31的扭力调节面311 (标示于图2)时, 扭力调节片3推挤挠性扭力调节臂23,使挠性扭力调节臂23沿一挠曲方向15 挠曲,并利用挠曲恢复力所产生的恢复扭力而大幅改变上述的调节扭力。
在阅读以上所揭露的技术后,相信举凡在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皆能轻 易理解,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枢轴结构,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枢轴结 构100中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23,且挠性扭力调节臂23自母轴连结部22延 伸至对应于调节片周面31处;因此,可在挠性扭力调节臂23接触于调节片周 面31时,使挠性扭力调节臂23与扭力调节片3相磨擦而被挠曲,以提供一调 节扭力。
换以言之,本实用新型确实可以在不改变轴筒21与轴杆11间的配合关系 的前提下,利用挠性扭力调节臂23的挠曲来提供一调节扭力,以调节公轴沿 正旋转方向与反旋转方向相对于母轴旋转时所提供的扭力,进而达到调整正旋 转方向与反旋转方向扭力差的功效。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轴杆,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出;一扭力调节片,连结于该轴杆,具有一调节片周面;以及一母轴,包含一轴筒,包覆该轴杆,以提供一基本扭力;一母轴连结部,自该轴筒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出;以及一挠性扭力调节臂,自该母轴连结部延伸至对应于该调节片周面处;其中,当该轴杆相对于该轴筒旋转,使该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该调节片周面时,该挠性扭力调节臂与该扭力调节片相磨擦而被挠曲,以提供一调节扭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调节片周面还包含至少一扭力调节面,以在该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该扭力 调节面时,推挤该挠性扭力调节臂而改变该调节扭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轴杆包含一基杆;以及多个连结片,套设于该基杆。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扭力调节片套设于该基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一自该轴杆延伸的公轴连结部,且该公轴连结部与该轴杆组成一公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公轴连结部开设至少一公轴连结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母轴连结部还开设至少一母轴连结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垂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杆的一轴杆外周面还设置一第一卡制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轴筒的一轴筒内壁面还设置一第二卡制组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凹槽,且该第二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凸块。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第一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凸块,且该第二卡制组件为一卡制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挠性扭力调节臂的枢轴结构包含一轴杆、一挠性扭力调节臂与一母轴。扭力调节片连结于轴杆,具有至少一调节片周面。母轴包含一轴筒、一母轴连结部与一挠性扭力调节臂。轴筒包覆轴杆,以提供一基本扭力;母轴连结部自轴筒延伸出,挠性扭力调节臂自母轴连结部延伸至对应于调节片周面处。当轴杆相对于轴筒旋转,使挠性扭力调节臂接触于调节片周面时,挠性扭力调节臂与扭力调节片相磨擦而被挠曲,以提供一调节扭力以调节轴杆相对于轴筒正向与反向旋转的扭力差。
文档编号F16C11/04GK201391535SQ200920009498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9日
发明者陈庆耀 申请人:元镫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