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025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曲轴系统中曲轴的转动惯量无规则性,易产生振动及噪声。在 汽车发动机曲轴系统中广泛釆用的是在曲轴前端安装减振器(橡胶阻尼式单级 扭转减振器)以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寿命,减少曲轴各个方向上的振动及振动噪 声。目前,发动机曲轴减振器大都是采用单极减振器,由齿圏、轮毂及中间减 振环组成。'这种橡胶阻尼式单级扭转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值偏小,常常达不到曲 轴系统的减振要求。且此减振装置的使用寿命较短,当中间减振橡胶老化、发 动机温度偏高,其减振性能明显下降。因此需要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 转减振器,使阻尼系数成倍增大,阻尼的振幅相应减小,提高了减振性能,使 发动机的传动惯量得到充分清除,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曲轴的寿 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以克服 原有减振器减振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包括一级减振组件、二级减振组 件和含油轴承,所述一级减振组件包括外轮毂,外轮毂的上部设有一橡胶减振
环,该橡胶减振环的上部设有惯性环;所述二级减振组件包括内轮毂,内轮毂 的上部设有另一橡胶减振环,该橡胶减振环的上部设有齿圈;所述一级减振组 件与二级减振组件之间通过铆钉铆合并联连接;所述含油轴承设在所述两橡胶 减振环之间,且所述两橡胶减振环之间给予一定预紧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 一级 减振组件与二级减振组件之间通过铆钉铆合并联连接,使阻尼系数成倍增大, 阻尼的振幅相应减小,提高了减振性能,使发动机的传动惯量得到充分清除, 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曲轴的寿命;当发动机启动与空载情况下, 其传动惯量产生的扭矩和振动最大,采用这种结构将把扭矩和振动减少。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的整体 结构图。
图中1、 一级减振组件;11、外轮毂;12、橡胶减振环;13、惯性环;2、 二级减振组件;21、内轮毂;22、橡胶减振环;23、齿圏;3、含油轴承;4、 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 振器,包括一级减振组件l、 二级减振组件2和含油轴承3,所述一级减振组件 1包括外轮毂11,外轮毂11的上部设有一橡胶减振环12,该橡胶减振环12的 上部设有惯性环13;.所述二级减振组件2包括内轮毂21,内轮毂21的上部设 有另一橡胶减振环22,该橡胶减振环22的上部设有齿圈23;所述一级减振组 件1与二级减振组件2之间通过铆钉4铆合并联连接;所述含油轴承3设在橡 胶减振环12与橡胶;成振环22之间,可以使相互间可以径向滑动及轴向转动, 且橡胶减振环12与橡胶减振环22之间给予一定预紧力以使其不会相对跳动, 橡胶减振环12与橡胶减振环22的结构使其在相互扭转达到一角度时强制联动。
具体使用时, 一级减振组件1与二级减振组件'2之间通过铆钉铆合并联连 接,使阻尼系数成倍增大,阻尼的振幅相应减小,提高了减振性能,使发动机 的传动惯量得到充分清除,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曲轴的寿命。当 发动机启动与空载情况下,其传动惯量产生的扭矩和振动最大,采用这种结构 将把4丑矩和振动减少。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包括一级减振组件(1)、二级减振组件(2)和含油轴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减振组件(1)包括外轮毂(11),外轮毂(11)的上部设有一橡胶减振环(12),该橡胶减振环(12)的上部设有惯性环(13);所述二级减振组件(2)包括内轮毂(21),内轮毂(21)的上部设有另一橡胶减振环(22),该橡胶减振环(22)的上部设有齿圈(23);所述一级减振组件(1)与二级减振组件(2)之间通过铆钉(4)铆合并联连接;所述含油轴承(3)设在橡胶减振环(12)与橡胶减振环(2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多级并联式扭转减振器,包括一级减振组件、二级减振组件和含油轴承,所述一级减振组件包括外轮毂,外轮毂的上部设有一橡胶减振环,该橡胶减振环的上部设有惯性环;所述二级减振组件包括内轮毂,内轮毂的上部设有另一橡胶减振环,该橡胶减振环的上部设有齿圈;所述一级减振组件与二级减振组件之间通过铆钉铆合并联连接;所述含油轴承设在两橡胶减振环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级减振组件与二级减振组件之间通过铆钉铆合并联连接,使阻尼系数成倍增大,阻尼的振幅相应减小,提高了减振性能,使发动机的传动惯量得到充分清除,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发动机曲轴的寿命。
文档编号F16F15/126GK201377540SQ200920144930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5日
发明者骆耀斌 申请人:骆耀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