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式吸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291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式吸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盘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式吸盘结构,其中,在吸盘底 部增加一层质地更软的包覆单元,由此提高吸盘的吸附效果。
背景技术
吸盘装置的吸附原理,是利用一吸盘与欲固定处的接触表面相贴合,之后利用外 力使得吸盘中心区域渐渐远离该接触表面,此过程中该吸盘中心区域与接触表面之间原有 空间就会加大,产生类似真空吸力的吸附效果。此类的吸盘装置使用上有一个限制,就是该 接触表面必须有光滑的表面,例如玻璃表面、瓷砖表面、平滑的桌面等。如果接触表面为非 光滑面,当吸盘贴附于接触表面时,就无法使吸盘接近边缘处与接触表面之间呈密封效果, 吸盘也就无法具有类似真空吸力的吸附性。目前,车内仪表板上方的装潢表面都是非光滑表面,例如,人造皮革表面、非光滑 的塑料表面等,现有的吸盘装置都无法在车内的装潢表面使用,而只是吸附于车内的前挡 风玻璃内壁面。通常这种吸盘装置都用于固定一些具有屏幕的电子产品,导致整体装置的 面积较大,容易影响到驾驶者前挡风玻璃的视线,因此这类电子产品的理想固定场所是以 该装潢表面。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思考设计一种吸盘,该吸盘能吸附于该装潢表 面处,从而能让电子产品更容易借助吸盘装置固定于车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的多层式吸盘结构,本实用新型的 吸盘在吸附时,不限制必须在非常光滑的表面,仅须为平整但不是很粗糙的表面即可,因此 能增加吸盘所能使用的场所,让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广。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容易的多层式吸盘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吸 盘结构虽为多层式设计,但由于采用多次射出成型方式加工,因此制作非常容易且快速,且 由于各构件之间的特殊设计,能让成型后的各构件之间非常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经多次使 用后,各构件之间也不会剥离。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盘件单元与一包覆单元,盘件单元形 状似圆盘状的软性材料,盘件单元底面是被包覆单元所包覆,包覆单元材质须较该盘件单 元更为柔软,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底面是由包覆单元所构成的柔软面,使得吸盘在使用时,包 覆单元能紧密贴合于欲吸附处的接触表面。其中,盘件单元接近中央区域具有多个第一结合孔,当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盘 件单元时,包覆单元的材料填满至第一结合孔内。并且,多个第一结合孔以环状分布于盘件单元接近中央区域的位置。此外,第一结合孔内具有至少一肋,肋的尺寸小于第一结合孔的内径,当包覆单元 的材质包覆于盘件单元时,包覆单元的材料填满第一结合孔并将肋周围包覆。此外,第一结合孔接近盘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顶面的孔径。
3[0011]优选地,盘件单元接近边缘区域具有多个第二结合孔,当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 盘件单元时,包覆单元的材料填充至第二结合孔内。其中,多个第二结合孔以环状分布于盘件单元接近边缘区域。并且,盘件单元的边缘处是具有一环边,环边是紧邻第二结合孔,且厚度较盘件单 元其它部位薄,包覆单元原料经是第二结合孔而将环边完全包覆。另外,多个第二结合孔接近盘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顶面的孔径。为使审查委员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流程及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 将配合以下图式及详细说明,以求审查委员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在。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种实施例的立体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种实施例的俯视图;[0018]图3为图2的AA面剖视图;[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种实施例的盘件单元的立体图[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B面剖视图;[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二种实施例的盘件单元的立体图[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三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002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5]100吸盘[0026]2盘件单元[0027]21第一结合孔[0028]211肋[0029]22第二结合孔[0030]23环边[0031]3包覆单元[0032]4连动件[0033]600固定座[0034]610扳动件[0035]700接触表面[0036]2A盘件单元[0037]21A第一结合孔[0038]21B第二结合孔[0039]3A包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式吸盘结构改良的立体图。该吸盘100主要由一 盘件单元2、一包覆单元3、以及一连动件4所构成。该连动件4结合于该盘件单元1的顶面中央位置,该盘件单元2底部则由该包覆单元3所包覆。该吸盘100在使用时,由其它构 件来牵引该连动件4使之上升,造成吸盘100底面接近中央区域与接触表面之间产生真空 吸力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该连动件4必须为图中的形状,事实上该连动件4可以为 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且该连动件4的形状是依所配合的吸盘装置型态,而为相对应的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及剖面图。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良之 处为是将原有单层式的吸盘,改为本实用新型的两层式结构的吸盘100,该吸盘100主要部 份是由该盘件单元2与包覆单元3所构成。该盘件单元2似一圆盘状,为软性的橡塑材料, 虽具有适当硬度但仍能弯曲变形。该包覆单元3将该盘件单元2底面包覆,且其材料必须 较该盘件单元2更为柔软。该吸盘100采用多次射出成型的方式,让各构件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例如先成型出该连动件4的形状,再将该盘件单元2成型于连动件4接近底面位置, 最后再将盘件单元2底面由该包覆单元3所包覆。因此该吸盘100底面是由该包覆单元3 构成一柔软的表面。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的示意图。此时该吸盘100是被安装于一固 定座600处,利用该固定座600上的扳动件610及内部的连动结构,就能牵引该吸盘100的 连动件4上升,使吸盘100具有吸附效果,吸盘100的连动方式与现有技术相似,故不再详 加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当该吸盘100放置于一非光滑的接触表面 700时,该接触表面700可为人造皮革表面、或轻微粗糙的塑料表面。该包覆单元3能以本 身柔软的材质填满该接触表面700的微细空隙,达到紧密贴合的效果,此时该吸盘100的连 动件4被施予外力拉起,该盘件单元2接近中央区域也会上升,连带得使结合于该盘件单元 2底面接近中央区域的包覆单元3离开该接触表面700,但是该盘件单元2底面接近边缘区 的包覆单元3却仍紧密贴合该接触表面700,从而产生真空吸力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 吸盘100使用于非光滑的该接触表面700时,仍具有极佳的吸附力。再者,该吸盘100在使用时,该包覆单元3与盘件单元2之间必须牢牢地相互结 合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两单元之间的结构设计了几种不同型式,使该包覆 单元3在长时使用下也不会自该盘件单元2处剥离。如图5所示,为该盘件单元2的立体 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盘件单元2呈似圆盘状,其上具有多个第一结合孔21及多个第二结合 孔22,该多个第一结合孔21以环状、等角度分布于该盘件单元2接近中央的区域,而多个 第二结合孔22则以环状、等角度分布于该盘件单元2接近于边缘的区域。另外在每一个第 一结合孔21内具至少一个肋211。该肋211的两端是结合于第一结合孔21的孔壁,呈横 躺状,由该于肋211尺寸是小于该第一结合孔21的孔径,使该肋211两侧与孔壁之间存在 有空隙。另外,该肋21所在位置是接近该第一结合孔11的下方出口处。另外该盘件单元 2的边缘处具有一环边23,该环边23是紧邻该第二结合孔22,且厚度较该盘件单元2其它 部位薄。如图3和图6所示,分别为图2的AA面及BB图剖视图。当包覆单元3包覆于该盘 件单元2时,该包覆单元3的原料也会同时填满该盘件单元2的第一结合孔21及第二结合 孔22,并且该包覆单元3也将该环边23完全包覆。如图3所示,该包覆单元3原料经该第 二结合孔22而将该环边23完全包覆,该包覆单元3就不会发生自该盘件单元2边缘剥离 的情形。如图6所示,该包覆单元3原料经该第一结合孔21而将孔内的肋211周围包覆, 这样该包覆单元3就不会发生由该盘件单元2接近中央区域剥离的情形。因此使得该包覆单元3与盘件单元2能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盘件单元的第二种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 改良该盘件单元2A的第一结合孔的形状。该第一结合孔21A、21B虽然仍贯穿该盘件单元 2k,但形状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本实例中,该第一结合孔21A、21B接近该盘件单元21A底面 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2顶面的孔径。如图所示,该盘件单元2A具有形状不同的多个 第一结合孔2A及多个第一结合孔2B,多个第一结合孔2A及2B仍呈环状分布该盘件单元2 接近中央的区域。该第一结合孔21A的孔径为由上而下渐缩的锥孔。该第一结合孔21B则 为阶梯式孔,即以孔中间位置为界,为二段式不同孔径的孔,且上层孔径是大于下层孔径。 如此结构在该包覆单元3包覆于该盘件单元2时,该包覆单元3的原料也会填满该盘件单 元2的多个第一结合孔21A及多个第一结合孔21B内,产生类似倒钩的效果,使该盘件单元 2与包覆单元3之间仍具有极佳的牢固性。另外该第二结合孔也能为类似本实施例第一结 合孔相同设计,即该第二结合孔接近该盘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顶面的孔 径。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该盘件单元的第一结合孔及第二结合孔的形状并不限于特定形 状。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图。在上述实施例之中,由该包覆单元 所构成的吸盘的底面,皆为平坦的表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中,该包覆单 元3A所构成的吸盘100底面为具有轻微的圆弧表面。以该包覆单元3在盘件单元2下方 位置的厚度来说明,在该盘件单元2接近边缘的该包覆单元3最厚,在该盘件单元2最边缘 及接近中央区域的包覆单元3则较薄,该包覆单元3较厚的位置就是该吸盘100在使用时, 紧密贴合该接触表面的位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式吸盘结构,是将改吸盘改良为二层式结构,上层为 橡胶制的盘件单元,该包覆单元该将盘件单元底面包覆,该包覆单元是由材质较盘件单元 更柔软的橡塑材料所构成,如此所构成的吸盘就能于非光滑的接触表面使用,且该吸盘仍 具有极佳的吸附效果。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 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一种多层式吸盘结构,包括有一盘件单元及一包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件单元为类似圆盘状的软性材料;以及所述包覆单元包覆于所述盘件单元底面,所述包覆单元的材质必须较所述盘件单元更为柔软,由所述包覆单元所构成的吸盘底面为一柔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件单元接近中央区域 具有多个第一结合孔,当所述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所述盘件单元时,所述包覆单元的材 料填满至所述第一结合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结合孔以环状 分布于所述盘件单元接近中央区域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孔内具有至少 一肋,所述肋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结合孔的内径,当所述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所述盘件 单元时,所述包覆单元的材料填满所述第一结合孔并将所述肋周围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孔接近所述盘 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所述盘件单元顶面的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件单元接近边缘区域 具有多个第二结合孔,当所述包覆单元的材质包覆于所述盘件单元时,所述包覆单元的材 料填充至所述第二结合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结合孔以环状 分布于所述盘件单元接近边缘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件单元的边缘处是具 有一环边,所述环边是紧邻所述第二结合孔,且厚度较所述盘件单元其它部位薄,所述包覆 单元原料经是所述第二结合孔而将所述环边完全包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式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结合孔接近所 述盘件单元底面的孔径会小于接近盘件单元顶面的孔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层式吸盘结构,该吸盘主要是由一盘件单元与一包覆单元所构成,盘件单元形状为似圆盘状的软质橡塑,包覆单元将盘件单元底面完全包覆,包覆单元质材必须比盘件单元更为柔软,吸盘底面是由包覆单元所构成的柔软面;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在放置于欲吸附的接触表面时,包覆单元能紧贴密合接触表面,让吸盘在使用时吸附效果更好。
文档编号F16B47/00GK201582289SQ20092017477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范裕雄 申请人:范裕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