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329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塑料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塑料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软管。
背景技术
现在用于空调、吸尘器等电器上的塑料软管常采用如附图4所述的结构, 由一根截面为S形的长条状基片螺旋状盘旋构成,且沿轴向相邻的两基片相互 嵌套,采用粘胶(12)粘合连接。此结构虽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在软管的轴向 上,每两相邻段之间存在较大的连接缝隙,当空气通过此软管时气流不平稳, 会发生震动而产生很大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管内空气流动平稳的塑料 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塑料软管,由长条状的基片以螺旋状盘旋构成。从沿软管轴向延伸的
截面看去,所述基片的截面呈S字形,由具备U形槽的U形部、 一端部与所述U 形部的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横梁部、 一端部与所述横梁部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 接且另一端部为自由端的尾梁部构成,所述尾梁部具备面朝所述U形部的前表 面和背离所述U形部的后表面,所述U形槽具备面朝所述尾梁部的前槽壁和背 离所述尾梁部的后槽壁。盘旋构成所述软管后,所述基片在软管轴向上的任两 相邻的段之间相互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方式为其中一段的所述尾梁的自 由端插入另一段的所述U形槽内,且所述自由端的前表面与所述U形槽的前槽 壁之间相互粘合。在所述后槽壁和所述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沿所述软管轴 向凸出地设置有凸筋。
所述凸筋的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或圆形。
所述凸筋的面朝所述软管轴线的表面与所述横梁部的面朝所述软管轴线的 表面基本相齐平。
在所述的后槽壁和所述的后表面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凸筋。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凸筋填补了软管的相邻两段之间的缝隙,并且其下表面与软管内表面基本相齐平,从而能起到导流作用,使得空气的流通平稳,阻力减小。 2、由于空气流通平稳,震动减小,故大大降低了工作噪音。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附图3为附图2的A-A向剖视附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此类软管的A-A向剖视图。
其中1、软管;2、基片;3、 U形部;4、 U形槽;5、横梁部;6、尾梁部; 7、自由端;8、前表面;9、后表面;10、前槽壁;11、后槽壁;12、粘胶;13、 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塑料软管1,由一根长条状的基片2以螺旋状盘旋而 成,其外表如附图1、 2所示呈螺旋状。
附图3为构成软管1后的基片2的A-A截面结构。可以看出该基片2呈S 字形,由具备U形槽4的U形部3、 一端与U形部3的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横 梁部5、一端部与横梁部5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部为自由端7的尾梁 部6构成。
其中,横梁部5在盘旋后是沿着软管1的轴向延伸的,尾梁部6则与横梁 部5基本相垂直。U形槽4具备相互面对的前槽壁10和后槽壁11,前槽壁10 面朝着尾梁部的方向。尾梁部6具备面朝着U形部3的前表面8以及背朝U形 部3的后表面9。上述U形部3、横梁部5、尾梁部6是一体成形从而连为一体 的。
基片2在盘旋后,在轴向上相邻接的各段之间通过粘胶12相固定连接。具 体的连接方式如附图3所示,前一段的尾梁部6的自由端7插入后一段的U形 槽4内,并在前槽壁10与前表面8之间填充粘胶12。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增设了凸筋13。该凸筋13凸出设置在U形槽4 的后槽壁11以及尾梁部6的后表面9上。当基片2盘绕成软管1后,轴向上相 邻接的两段之间,安装在后槽壁ll上的凸筋13与安装在后表面9上的凸筋13相互面对但不接触。并且,凸筋13的面朝软管1轴心的表面与横梁部5的面朝 软管1轴心的表面基本相齐平,这样就使得整根软管1的内表面基本为连续且 齐平的圆柱状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凸筋13的截面呈圆形,当然也可将其制成 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与附图4中现有的软管1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对比现有技术中的软管1,在 相邻的后槽壁11和后表面9之间存在较深的缝隙。当空气经过这些缝隙的时候, 会产生震动,发出较大的轰鸣声。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且相互面对的一对 凸筋13之间的间距很小,能将上述缝隙基本填满,并且凸筋13的内表面与软 管1的内表面基本齐平,起到空气导流的作用,使得空气流通平稳,大大降低 了阻力与噪音。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 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软管,由长条状的基片(2)以螺旋状盘旋构成,从沿软管轴向延伸的截面看去,所述基片(2)的截面呈S字形,由具备U形槽(4)的U形部(3)、一端部与所述U形部(3)的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横梁部(5)、一端部与所述横梁部(5)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且另一端部为自由端(7)的尾梁部(6)构成,所述尾梁部(6)具备面朝所述U形部(3)的前表面(8)和背离所述U形部(3)的后表面(9),所述U形槽(4)具备面朝所述尾梁部(6)的前槽壁(10)和背离所述尾梁部(6)的后槽壁(11),盘旋构成所述软管(1)后,所述基片(2)在软管轴向上的任两相邻的段之间相互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的方式为其中一段的所述尾梁的自由端(7)插入另一段的所述U形槽(4)内,且所述自由端(7)的前表面(8)与所述U形槽(4)的前槽壁(10)之间相互粘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槽壁(11)和所述后表面(9)中的至少一个上,沿所述软管轴向凸出地设置有凸筋(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3)的 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或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3)的 面朝所述软管轴线的表面与所述横梁部(5)的面朝所述软管轴线的表面基本相 齐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软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后槽壁(ll) 和所述的后表面(9)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凸筋(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软管,由长条状的基片以螺旋状盘旋构成。从横截面上看去,所述基片呈S字形,由具备U形槽的U形部、横梁部、尾梁部构成,尾梁部具备面朝U形部的前表面和背离U形部的后表面,U形槽具备面朝尾梁部的前槽壁和背离尾梁部的后槽壁。盘旋构成所述软管后,基片在轴向上的任两相邻的段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其中一段的尾梁的自由端插入另一段的所述U形槽内。在后槽壁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朝软管轴向凸出地设置有凸筋,凸筋填补了软管的相邻两段之间的缝隙,从而能起到导流作用,使得空气的流通平稳,阻力减小。大大降低了工作噪音。
文档编号F16L11/11GK201407433SQ20092018506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陈正明 申请人:金华市春光橡塑软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