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591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调节阻尼力的可调阻尼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阻尼器的应用较为广泛,阻尼油由活塞阀控制的节流孔一级补偿腔流动,来达到阻尼的作用。而阻尼力值由节流孔的大小来控制,力值的大小无法调节控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司机体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阻尼器的阻尼力值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调
节阻尼力的可调阻尼器,主要用于汽车司机座椅的减震器减震硬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阻尼器,包括外筒、内
筒、设置在内筒中的底阀与活塞阀和连接在活塞阀上的活塞杆,底阀与活塞阀之间设置有
调节阀,调节阀上开设有弧形排列的节流孔,调节阀上连接有穿过活塞杆的调节杆,调节杆
上连接有控制节流孔开启大小的隔片,活塞杆上开设有用于液体流动的活塞杆孔,内筒与
外筒之间形成补偿腔,内筒由一端的底阀和中间的活塞阀分隔为腔端腔和杆端腔,通过调
节杆的调节,使得补偿腔和杆端腔内的液压油流动到腔端腔,或是腔端腔内的液压油流动
到补偿腔和杆端腔,实现调节阻尼力的功能。 进一步,为了使得底阀固定的效果好,外筒内侧靠近底阀处设置为方便底阀固定的凸起。 为了方便调节控制调节杆,调节杆上连接有设置于外筒外侧的控制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阻尼器,通过调节杆的调节,带动隔
片转动,实现控制节流孔大小的目的,控制阻尼力值,且整体结构简单,调节的效果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0] 图2是
图1整体结构的A-A剖视图。 图中1、外筒,2、内筒,3、底阀,4、活塞阀,5、活塞杆,6、调节阀,7、调节杆,8、隔片,9、活塞杆孔,10、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0013] 如
图1、图2所示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可调阻尼器,包括外筒1、内筒2、设置在内筒2中的底阀3与活塞阀4和连接在活塞阀4上的活塞杆5,底阀3与活塞阀4之间设置有调节 阀6,调节阀6上开设有弧形排列的节流孔,调节阀6上连接有穿过活塞杆5的调节杆7,调 节杆7上连接有控制节流孔的开启大小的隔片8,活塞杆5上开设有用于液体流动的活塞杆 孔9,内筒2与外筒1之间形成为补偿腔,内筒2由一端的底阀3和中间的活塞阀4分隔为 腔端腔和杆端腔。 外筒1内侧靠近底阀3处设置为方便底阀3固定的凸起,调节杆7上连接有设置 于外筒1外侧的控制杆10。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当活塞杆5向右移动时,底阀3打开,补偿腔的液压油进入腔 端腔,另杆端腔一部分液压油通过活塞阀4进入腔端腔,另一部分液压油由活塞杆孔9,经 活塞杆5和调节杆7之间的缝隙,由调节阀6上的弧形排孔进入腔端腔;当活塞杆5向左移 动时,底阀3打开,腔端腔液压油经底阀3进入补偿腔,另腔端腔一部分液压油通过活塞阀4 进入杆端腔,另一部分液压油由调节阀6上的弧形槽,经活塞杆5和调节杆7之间的缝隙, 由活塞杆孔9进入腔端腔。调节阀6上的弧形排孔的开启大小,由隔片8来控制,隔片8与 调节杆7相连,由控制杆10转动来调节,实现控制节流孔的大小控制阻尼力。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可调阻尼器,包括外筒(1)、内筒(2)、设置在内筒(2)中的底阀(3)与活塞阀(4)和连接在活塞阀(4)上的活塞杆(5),其特征是底阀(3)与活塞阀(4)之间设置有调节阀(6),调节阀(6)上开设有弧形排列的节流孔,调节阀(6)上连接有穿过活塞杆(5)的调节杆(7),调节杆(7)上连接有控制节流孔开启大小的隔片(8),活塞杆(5)上开设有用于液体流动的活塞杆孔(9)。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调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筒(1)内侧靠近底阀(3)处 设置为方便底阀(3)固定的凸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杆(7)上连接有设置于 外筒(1)外侧的控制杆(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调节阻尼力的可调阻尼器,包括外筒、内筒、设置在内筒中的底阀与活塞阀和连接在活塞阀上的活塞杆,底阀与活塞阀之间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上开设有弧形排列的节流孔,调节阀上连接有穿过活塞杆的调节杆,调节杆上连接有控制节流孔开启大小的隔片,活塞杆上开设有用于液体流动的活塞杆孔,通过调节杆的调节,带动隔片转动,实现控制节流孔大小的目的,控制阻尼力值,且整体结构简单,调节的效果好。
文档编号F16F9/19GK201475233SQ20092023427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日
发明者张汉新 申请人:常州昊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