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397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力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力膨胀阀,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装配用热力膨胀阀。
背景技术
热力膨胀阀的类型繁多,其中之一例如连接蒸发器进出口的块状热力膨胀阀。该热力膨胀阀通过管路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一同构成制冷循环。由该结构的制冷循环可知,较为周知的热力膨胀阀是,相对供给到所述蒸发器的高压冷媒流经用高压冷媒通路的中途所设置的阀孔,设置有与上流侧的进口端相对向配置的球状阀芯,根据蒸发器送出的低压冷媒温度和压力变化,使所述球状阀芯与阀孔相接触或分离。至于现有热力膨胀阀的构成概要,如图3所示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图3中热力膨胀阀1的块状(即角柱状)的铝制阀体7,由将冷媒从冷凝器加通过贮液器2b而供给到蒸发器3的进口 3a的第一通路4、和将蒸发器3的出口北排出的冷媒供给到压缩机5的第二通路6形成。第一通路4和第二通路6相互间隔地设置在阀体7 的上部和下部。第一通路4设有与蒸发器3的进口 3a相连通的低压侧通路4a、与冷凝器加以及贮液器2b相连通的高压侧通路4b、以及将低压侧通路如与高压侧通路4b相连接的阀孔8 构成。第二通路6从蒸发器出口北到压缩机5的进口之间横向穿设。阀孔8用来将贮液器2b供给的液体冷媒隔热膨胀,并具有沿阀体7轴方向的中心线。阀孔8的上游侧的进口形成有阀口 8a,其阀口 8a上的球状阀芯9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0 所构成的预紧部件进行驱动。低压侧通路如相对高压侧通路4b错位的横向设置在阀体7 上。低压侧通路如的出口通道的开口设在阀体7的端面21a上,而高压侧通路4b的进口通道4b 1的开口设在阀体7的端面21b上,阀体7的端面21b与端面21a相对向设置, 出口通道4al的开口端部上连接蒸发器3的进口 3a。供贮液器2b的液体冷媒导入的高压侧通路4b具有所述进口通道4bl和与其进口通道4bl相连接的阀室11,该阀室11的中心线与阀孔8的中心线同轴,该阀室11底部开口,且该阀室11底部通过调节座12密封。此外,所述调节座12从所述阀体7的下端部侧螺合并插入在所述阀室11内,所述阀室11通过所述调节座12密封。此外,所述调节座12的外表面所形成的环状凹部12b内装配有密封用0形圈12a。所述0形圈1 与所述阀室11的内表面相抵接。 因此,供贮液器2b的液体冷媒导入的高压侧通路4b和低压侧通路如之间形成所述阀室11。阀室11与进口通道4bl相连,阀室11的上部形成有所述阀孔8。从而高压侧通路4b和低压侧通路如通过阀孔8以及阀室11而连通。 阀室11内的压缩螺旋弹簧10设置在支撑所述球状阀芯9的阀芯架13和所述调节座12之间,所述调节座12的底部支撑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0的下端部,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0的上端部支撑所述阀芯架13。所述球状阀芯9利用支撑所述阀芯9的阀芯架13通过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0进行移动。阀体7设置有通过形成在其轴方向的纵孔14而贯通第二通路6和低压侧通路如的传动杆15。传动杆15由大径部15f和小径部15g构成,小径部15g与大径部15f相抵接且穿过阀孔8,小径部15g的底端部抵接球状阀芯9的上端并与球状阀芯9相结合。另外小径部15g穿过阀孔8并在阀孔8的周围形成有间隙。球状阀芯9通过传动杆15向所述阀孔8的开阀方向移动,此外,所述阀芯9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0向关闭阀孔8的方向(即闭阀方向)移动。传动杆15的大径部15f与膜片16相连接,该膜片16密闭在阀体7的上端部所装配的感温驱动部17内,所述感温驱动部17划分为膜片室18和与第二通路6相连通的均压室19。膜片室18内通过毛细管18a而填充公知的膜片驱动介质。膜片室18的膜片驱动介质利用传动杆15与第二通路6侧的制冷剂进行热传导,膜片的驱动介质根据其所传导的热量而气化,其压力作用于膜片16的上面。当其压力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0并利用所述传动杆15而处于与作用于所述膜片16的力相平衡的位置时,球状阀芯9动作,形成与阀座8a 相接触或分离的状态。由此,通过调节阀孔8的开度,可控制从高压侧通路4b的进口通道4bl流向通往蒸发器3的低压侧通路如的冷媒流量。因此,通过球状阀芯9和阀孔8可使高压侧通路4b到低压侧通路如的冷媒隔热膨胀,隔热膨胀后的其冷媒从低压侧通路如的出口通道4al供给到蒸发器3的进口 3a。此外,日本特许专利文献(特开2001-153497)记载有所述压缩螺旋弹簧、和所述调节座以及装配在所述调节座上的密封用0形圈。为了降低材料价格和实现轻量化,现有热力膨胀阀的阀体以及调节座等,一般采用金属材料铝制成。但现有的热力膨胀阀,并没有考虑到为了轻量化而减少调节座的金属材料使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轻量化且低成本的热力膨胀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具有通过高压侧通路的用于高压冷媒流入的阀室、和从所述阀室流出并通过阀孔的用于低压冷媒流出的低压侧通路;还包括设置在阀孔上游侧的球状阀芯;位于所述阀体上端的感温驱动部,该感温驱动部用来驱动使所述阀芯向开阀方向移动的传动杆;以及配置在所述阀室内而将所述阀芯向闭阀方向推动的压缩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阀体的所述阀室内的用来调节压缩螺旋弹簧预紧力的调节座;通过所述阀芯调节流经所述阀孔的冷媒流量;所述调节座具有与所述阀室的内表面相接触的0形圈,所述0形圈装配在所述调节座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环状凹部内,同时所述环状凹部由厚度不同的壁部构成。
4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凹部的一端壁部与所述阀室的内表面相接触, 并比所述环状凹部的另一端的壁部的厚度大。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端壁部保持所述0形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发明热力膨胀阀,装配有0形圈的调节座,由于环状凹部由不同厚度尺寸的壁部构成,所以,可减小所述环状凹部另一端的壁部的厚度尺寸。从而,所述调节座可实现热力膨胀阀的低成本与轻量化。而且,一端的壁部与所述阀室内表面相接触,通过该一端的壁部厚度尺寸可实现防止所述0形圈的脱落。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发明热力膨胀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要部结构图。图2为图1调节座的构造图。图3为现有热力膨胀阀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说明本发明热力膨胀阀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热力膨胀阀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纵向剖视图。图2为图1调节座的构造图。 此外,图1中热力膨胀阀的构造与图3所示的现有热力膨胀阀的构造基本相同。由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调节座的构成,因此,则以此为主要说明对象。所以,图1的热力膨胀阀与图 3相同的部件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省略洗明。如图1所示,压缩螺旋弹簧10设置在保持阀芯9的阀芯架13与调节座12’之间, 所述调节座12’从阀体7的下端部7b插入而螺合安装在阀体7的阀室11内。因此,阀芯 9、阀芯架13、压缩螺旋弹簧10以及调节座12’设置在阀室11内。此外,所述调节座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12’ f,所述外螺纹部12’ f与所述阀体7的下端部7b所形成的内螺纹部7’ b相螺合,从而,使得所述调节座12’配置在所述阀体7上。如图2所示,调节座12,由基盘部12’ a、比基盘部12’ a直径小的圆柱部12’ b以及立设在所述圆柱部12’ b上的圆筒部12’ c 一体构成,所述圆筒部12’ c具有开口部12’ e 和与其开口部相对向的底部12d’,所述底部12d’由所述圆柱部构成。因此,如图1所示,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0插入在所述圆筒部12’c内,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0的下端部与上述底部相抵接而支撑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0。此外,所述圆筒部12’ c的外周面形成有圆环状凹部12’ d,所述圆环状凹部12’ d 由第一壁部12’ dl和第二壁部12’ d2构成,第一壁部12’ dl作为一端的壁部形成在所述圆柱部12’ b的肩部,同时,所述第二壁部12’ d2作为另一端的壁部以突状部的形式而形成在所述圆筒部12’ c的顶部。从而,所述第二壁部12’ d2与所述第一壁部12’ dl,即上述肩部,相对向设置并夹置所述圆环状凹部12’d。因此,所述圆环状凹部12’d由作为一端壁部的上述第一壁部12’ dl和作为另一端壁部的上述第二壁部12’ d2形成。而且,所述第一壁部12’dl作为一端的壁部的厚度尺寸B,比作为另一端的壁部的所述第二壁部12,d2的厚度尺寸A大。例如,B为1. 4mm,A为0. 25mm彡A彡0. 6mm。当所述另一端的壁部的厚度尺寸A小于0. 25mm时,所述0形圈1 容易脱落,当尺寸A大于 0. 6mm时不易加工。 所述圆环状凹部12’ d内装配有如图1所示的0形圈12a。这样,0形圈12a与所述阀室7的内表面相抵接,所述调节座12’维持了所述阀室11内的密封性。而且,所述圆环状凹部12’ d内装配的0形圈12a由于被所述第一壁部12’ dl支撑而与所述阀室7的内表面相抵接,所以,可避免所述0形圈的脱落。从而,可确实的维持所述阀室的密封性,以及可实现与图3所示现有热力膨胀阀相同的动作。此外,所述调节座12’上所形成的装配所述0形圈12a的圆环状凹部12’d,由于由厚度尺寸不同的壁部构成,所以,本发明热力膨胀阀可减小所述调节座12’所使用的材料量,例如铝合金的使用量,从而可实现轻量化及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具有通过高压侧通路的用于高压冷媒流入的阀室、从所述阀室流出并通过阀孔的用于低压冷媒流出的低压侧通路;还包括设置在阀孔上游侧的球状阀芯;位于所述阀体上端的感温驱动部,该感温驱动部用来驱动使所述阀芯向开阀方向移动的传动杆;以及配置在所述阀室内而将所述阀芯向闭阀方向推动的压缩螺旋弹簧; 设置在所述阀体的所述阀室内的用来调节压缩螺旋弹簧预紧力的调节座; 通过所述阀芯调节流经所述阀孔的冷媒流量;其特征是,所述调节座具有与所述阀室的内表面相接触的0形圈,所述0形圈装配在所述调节座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环状凹部内,同时所述环状凹部由厚度不同的壁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力膨胀阀,其特征是,所述环状凹部的一端壁部与所述阀室的内表面相接触,并比所述环状凹部的另一端的壁部的厚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力膨胀阀,其特征是,所述一端壁部保持所述0形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力膨胀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具有通过高压侧通路的用于高压冷媒流入的阀室、和从阀室流出并通过阀孔的用于低压冷媒流出的低压侧通路;还包括设置在阀孔上游侧的球状阀芯;位于阀体上端的用来驱动阀芯向开阀方向移动的传动杆的感温驱动部;以及配置在阀室内而将阀芯向闭阀方向推动的压缩螺旋弹簧;设置在阀体的阀室内的用来调节压缩螺旋弹簧预紧力的调节座;通过阀芯调节流经阀孔的冷媒流量;调节座具有与阀室的内表面相接触的O形圈,O形圈装配在所述调节座的外周面上所设置的环状凹部内,同时所述环状凹部由厚度不同的壁部构成。本发明可实现低成本与轻量化,并可防止O形圈的脱落。
文档编号F16K1/32GK102252100SQ20101018504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尹斌, 裘浩明 申请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