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397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配置在变速器箱体内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 位变速并传递到输出部件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能够使用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变速用的两个行星齿轮以及六个 卡合机构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5-273768号公报)。在日本国特开2005-273768号公报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 构来构成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一太阳 齿轮;第一齿圈以及第一行星架,该第一行星架将一对第一行星轮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 转,所述一对第一行星轮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第一太阳齿轮啮合而另一方与第一齿圈啮
I=I O在第一行星齿轮中,第一太阳齿轮是固定于变速器箱体的固定要素,第一行星架 是与输入轴连接的输入要素,第一齿圈是对作为输入要素的第一行星架的转速进行减速并 输出的输出要素。并且,利用腊文瑙(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变速用的两个行星齿轮 机构,该腊文瑙式行星齿轮机构由以下部件构成第二太阳齿轮;第三太阳齿轮;与第三齿 圈一体化了的第二齿圈;以及第二行星架,该第二行星架将一对第二行星轮轴支承为能够 自转和公转,所述一对第二行星轮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第二太阳齿轮和第二齿圈啮合而另 一方与第三太阳齿轮啮合。在该腊文瑙式行星齿轮机构中,如果在速度线图中隔开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依次 设为第一旋转要素、第二旋转要素、第三旋转要素以及第四旋转要素的话,则第一旋转要素 为第二太阳齿轮,第二旋转要素为与第三行星架一体化了的第二行星架,第三旋转要素为 与第三齿圈一体化了的第二齿圈,第四旋转要素为第三太阳齿轮。并且,作为卡合机构具有以下卡合机构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第一行 星齿轮的作为输出要素的第一齿圈和由第三太阳齿轮构成的第四旋转要素连接并能够解 除连接;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输入轴和由第二行星架构成的第二旋转要素连 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三卡合机构,该第三卡合机构将作为输出要素的第一齿圈和由第二 太阳齿轮构成的第一旋转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四卡合机构,该第四卡合机构将作 为输入要素的第一行星架和由第二太阳齿轮构成的第一旋转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 五卡合机构,该第五卡合机构将由第二太阳齿轮构成的第一旋转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 能够解除固定;以及第六卡合机构,该第六卡合机构将由第二行星架构成的第二旋转要素 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如果形成为以上结构的话,则通过使第一卡合机构和第六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1 速档,通过使第一卡合机构和第五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2速档,通过使第一卡合机构和第 三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3速档,通过使第一卡合机构和第四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4速档。
并且,通过使第一卡合机构和第二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5速档,通过使第二卡合 机构和第四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六速档,通过使第二卡合机构和第三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 7速档,通过使第二卡合机构和第五卡合机构卡合来确立8速档。并且,也可以通过除去1 速档或者8速档而形成前进7速档。在上述现有例的自动变速器中,在各个变速档中卡合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因此,由处于释放状态的其余四个卡合机构的拖曳所造成的摩擦损失大,存在变速器的效 率恶化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摩擦损失的自动变速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经由配置在变速器箱体内 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传递到输出部件,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 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 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一行星齿轮机 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一要素、第二 要素以及第三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 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 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以及第六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 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三行星齿 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七要素、 第八要素以及第九要素,第一要素连接于输入轴,第七要素连接于输出部件,连接第三要素 和第五要素构成第一连接体,连接第六要素和第九要素构成第二连接体,所述自动变速器 具有以下卡合机构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输入轴和第八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 连接;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第二要素和第七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三 卡合机构,该第三卡合机构将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四卡合机构, 该第四卡合机构将第一连接体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第五卡合机构,该第五 卡合机构将第四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以及第六卡合机构,该第六卡合 机构将第八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由双行星轮式行星 齿轮机构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且所述行星 架将一对行星轮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所述一对行星轮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 啮合而另一方与齿圈啮合。该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该输入轴通过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以及输出 部件,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通过该输出部件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像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看出的那样,能够进行前 进七档以上的变速,并且,在各个变速档中,第一至第六这六个卡合机构中的三个卡合机构 卡合。因此,在各个变速档中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与以往的四个卡合机 构被释放的变速器相比,能够降低由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造成的摩擦损耗,从而变速 器的效率提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利用单向离合器或者双向离合器构成第六卡合机构。根据所述结构,与仅利用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第六卡合机构的变速器相比,能够提高对 1速档和2速档之间变速的控制性。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第二卡合机构是啮合机构。根据所述结构,像 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看出的那样,仅在前进侧的低速档区域卡合、仅在高速档区域 释放的第二卡合机构是能够防止产生摩擦损失的啮合机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前进侧 的高速档区域的摩擦损失,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效率。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优选将第三卡合机构配置在第二卡合机构的径向 外侧,且至少一部分在输入轴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卡合机构重合。根据所述结构,能够 缩短变速器的轴向长度。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经由配置在变速器箱体内 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传递到输出部件,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 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由单行星 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 所述行星架将与太阳齿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轮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按照速度线图中 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一 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一 要素、第二要素以及第三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二行星齿轮 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 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以及第六要素,按照速度线 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 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 第七要素、第八要素以及第九要素,配置有邻设齿轮,该邻设齿轮与第七要素邻接,并且与 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轮啮合,第一要素连接于输入轴,邻设齿轮连接于输出部件,连接 第三要素和第五要素构成第一连接体,连接第六要素和第九要素构成第二连接体,所述自 动变速器具有以下卡合机构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输入轴和第八要素连接并 能够解除连接;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第二要素和第七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 接;第三卡合机构,该第三卡合机构将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四 卡合机构,该第四卡合机构将第一连接体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第五卡合机 构,该第五卡合机构将第四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以及第六卡合机构,该 第六卡合机构将第八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该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该输入轴通过来自驱动源的动力旋转;以及输出部 件,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通过该输出部件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像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看出的那样,能够进行前 进七档以上的变速,并且,在各个变速档中,第一至第六这六个卡合机构中的三个卡合机构 卡合。因此,在各个变速档中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与以往的四个卡合机 构被释放的变速器相比,能够降低由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造成的摩擦损耗,从而变速 器的效率提高。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除了第三行星齿轮机构之外,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也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与太阳齿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轮轴支承为能 够自转和公转。根据所述结构,三个行星齿轮机构全都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与利用 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少啮合次数,从而能 够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效率。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与第一方式同样,优选利用单向离合器或者双向离合器 构成第六卡合机构。根据所述结构,与仅利用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第六卡合机构的变速器 相比,能够提高对1速档和2速档之间变速的控制性。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与第一方式同样,优选第二卡合机构是啮合机构。 根据所述结构,像从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所看出的那样,仅在前进侧的低速档区域卡合、 仅在高速档区域释放的第二卡合机构是能够防止产生摩擦损失的啮合机构。因此,能够进 一步抑制前进侧的高速档区域的摩擦损失,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变速器的效率。此处,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在将自动变速器应用于FR(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方式的车辆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小型化,优选将输出部件构成为轴状并作为输出轴,将该输 出部件与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使该输出部件与驱动轴等连接。但是,例如在将邻设 齿轮配置在第五卡合机构和第六卡合机构之间的情况下,变速器箱体成为障碍从而无法将 作为输出部件的输出轴与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因此,需要利用齿轮构成输出部件,以与输入轴平行的方式配置中间轴,在中间轴 上设置与作为输出部件的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从中间轴经由驱动轴等将驱动力传递至后 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配置中间轴的空间,自动变速器大型化。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中,优选将第四至第六卡合机构配置在相对于所述邻设齿 轮要更靠近所述驱动源侧,并利用与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输出轴构成输出部件。根 据所述结构,变速器箱体不会成为障碍,能够将输出部件形成为轴状,将输出部件与输入部 件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使该输出部件与邻设齿轮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变速器的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速度线图。图3是总括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各个变速档中的卡合机构的卡 合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的速度线图。图8是总括地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各变速档中的卡合机构的卡合 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 有输入轴2和输出部件3,所述输入轴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轴支承在变速器箱体1内,并与 图外的发动机等动力源连接,所述输出部件3由与输入轴2同心配置的输出齿轮构成。输 出部件3的旋转经由图外的半轴齿轮(differential gear)传递到车辆的左右驱动轮。并且,在变速器箱体1内,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以及第三行星 齿轮机构6与输入轴2同心配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 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Sa、齿圈Ra以及行星架Ca构成,所述行星架Ca将 与太阳齿轮Sa和齿圈Ra啮合的行星轮Pa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参照在图2的上部示出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速度线图(能够以直线表示太阳 齿轮、行星架、齿圈这三个要素的转速的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 排列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行星架Ca以及齿圈Ra,并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4的太阳齿轮Sa、行星架Ca以及齿圈Ra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分别 设为第一要素、第二要素以及第三要素的话,则第一要素为太阳齿轮Sa、第二要素为行星架 Ca、第三要素为齿圈Ra。此处,设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数比(齿圈的齿数/太阳齿轮的齿数)为i,则 太阳齿轮Sa和行星架Ca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a和齿圈Ra之间的间隔之比设定成i 1。 另外,在速度线图中,下面的横线和上面的横线分别表示转速为“0”和“ 1”(与输入轴2相 同的转速)。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 构由太阳齿轮Sb、齿圈Rb以及行星架Cb构成,所述行星架Cb将与太阳齿轮Sb和齿圈Rb 啮合的行星轮Pb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参照在图2的中部示出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速度线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 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二行星齿轮5的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以及齿圈Rb,并将该 第二行星齿轮5的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以及齿圈Rb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从 左侧开始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以及第六要素的话,则第四要素为太阳齿轮Sb、第五 要素为行星架Cb、第六要素为齿圈Rb。设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数比为j,则太阳齿轮Sb 和行星架Cb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b和齿圈Rb之间的间隔之比设定成j 1。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 构由太阳齿轮Sc、齿圈Rc以及行星架Cc构成,所述行星架Cc将一对行星轮Pc、Pc'轴支 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所述一对行星轮Pc、Pc'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Sc啮合而另 一方与齿圈Rc啮合。参照在图2的下部示出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 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e,并 将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c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 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分别设为第七要素、第八要素以及第九要素的话,则第七要素为行星架 Ce、第八要素为齿圈Re、第九要素为太阳齿轮Sc。设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数比为k,则 太阳齿轮Sc和行星架Cc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c和齿圈Rc之间的间隔之比设定成k 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一要素)连接于输入轴2。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七要素)连接于输出部件3。并且,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 圈Ra (第三要素)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 (第五要素)而构成第一连接体Ra、 Cb。并且,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圈Rb (第六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 齿轮Sc (第九要素)而构成第二连接体Rb、Sc。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构成如下的总计 七个旋转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一要素)、行星架Ca(第二要素)、第 一连接体Ra、Cb (第三、第五要素)、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第二 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七要素)、以及齿圈 Rc (第八要素)。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作为由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的卡合机构具有以 下离合器作为第一卡合机构的第一离合器Cl,该第一离合器Cl将输入轴2和第三行星齿 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作为第二卡合机构的第二离合器C2, 该第二离合器C2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 的行星架Cc (第七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以及作为第三卡合机构的第三离合器C3, 该第三离合器C3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 (第 六、第九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作为第三卡合机构的第三离合器C3配置在作为第二卡合机构的第二离合器C2的 径向外侧,且在输入轴2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二离合器C2重合,从而缩短变速器的轴向长度。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作为由湿式多板制动器构成的卡合机构具有以 下制动器作为第四卡合机构的第一制动器Bi,该第一制动器Bl将第一连接体Ra、Cb (第 三、第五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作为第五卡合机构的第二制动器B2, 该第二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 能够解除固定;以及第三制动器B3,该第三制动器B3将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 八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另外,单向离合器(one-way clutch)Fl以与第三制动器B3并列的方式连接于变 速器箱体1,该单向离合器Fl允许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正转(朝前 进方向旋转)、并阻止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反转(朝后退方向旋转)。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第三制动器B3和单向离合器Fl构成本发 明的第六卡合机构。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当使第二离合器C2 (第二卡合机构)、第二制动 器B2(第五卡合机构)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 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并且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 齿轮Sb (第四要素)的转速为“0”,在单向离合器Fl的作用下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 Rc (第八要素)的转速是“0”,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1st”所示 的线,从而确立了 1速档。此时,第三制动器B3被释放,但是,在单向离合器Fl的作用下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 的齿圈Rc(第八要素)的转速为“0”,因此在第三制动器B3中不会产生摩擦损耗。并且,通 过设置单向离合器F1,当在1速档和2速档之间进行变速时,不需要朝第三制动器B3供给液 压或者停止朝第三制动器B3供给液压,从而能够提高对1速档和2速档之间变速的控制性。
另外,当除了第二离合器C2 (第二卡合机构)和第二制动器B2 (第五卡合机构) 之外还使第三制动器B3卡合时,能够在使发动机制动(engine brake)发挥作用的状态下 确立1速档。当使第二卡合机构C2、第四卡合机构Bi、第五卡合机构B2卡合时,第一连接体Ra、 Cb (第三、第五要素)的转速为“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的转 速为“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三个要素成为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第二连接体Rb、 Sc(第六、第九要素)的转速也是“0”。进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 星架Cc (第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 “2nd”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2速档。当使第二卡合机构C2、第三卡合机构C3、第五卡合机构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 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以及第三行星齿轮 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 星架Ce、齿圈Rc这三个要素成为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进而,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 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3rd”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3速档。当使第一卡合机构Cl、第二卡合机构C2、第五卡合机构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 机构4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 “ 1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 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4th”所示 的线,从而确立了 4速档。当使第一卡合机构Cl、第二卡合机构C2、第三卡合机构C3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 机构4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 “1”,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c这三个要素成为不能相对 旋转的锁定状态,与输出部件3连接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的转速也是“ 1,,,从 而确立了 5速档。当使第一卡合机构Cl、第三卡合机构C3、第五卡合机构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 机构4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 “1”,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的转速为“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 行星架Ca(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 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6th”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6速档。当使第一卡合机构Cl、第三卡合机构C3、第四卡合机构Bl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 机构4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太阳齿轮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 1 ”, 第一连接体Ra、Cb (第三、第五要素)的转速为“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 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 5、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7th”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7速档。当使第一卡合机构Cl、第四卡合机构Bi、第五卡合机构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 机构4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 “1”,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和第一连接体Ra、Cb (第三、第五要 素)的转速为“0”。
进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齿圈Rb这三个要素成为不 能相对旋转的状态,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的转速为“0”,三个行星齿轮机构 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8th”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8速档。当使第三卡合机构C3、第五卡合机构B2、第六卡合机构B3卡合时,第二行星齿轮 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 “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 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2中以“Rev”所示的线,从而 确立了后退档。另外,图2中的以虚线示出的速度线表示在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中,其他的 行星齿轮的各要素追随着传递动力的行星齿轮旋转。图3是总括地表示上述各个变速档以及各个卡合机构Cl C3、B1 B3的卡合状 态的关系的图,“〇”表示卡合。并且,图3示出设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数比i为1. 666、 设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数比j为1. 666、设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数比k为2. 666的 情况下的各个变速档的传动比(gear ratio)(输入轴2的转速/输出部件3的转速)。由 此,公比(各个变速档之间的传动比的比)合适,并且在8速档的公比栏中示出的传动比范 围(ratio range) (1速传动比/8速传动比)也合适。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能够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并且,在各个变速档 中,第一至第六这六个卡合机构Cl C3、B1 B3中的三个卡合机构卡合。因此,在各个变 速档中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与以往的四个卡合机构被释放的自动变速 器相比,能够降低由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造成的摩擦损耗,从而变速器的效率提高。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对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的情况进行了说 明,但是,也可以通过省略任意一个变速档而进行前进七档的变速。例如,通过省略第一实 施方式的7速档,并将8速档作为7速档,从而能够进行前进七档的变速。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一 行星齿轮机构4,但是,也可以利用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使第一要素为太阳齿轮Sa、使第二要素为齿圈Ra、使第三要素为行 星架Ca即可。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二 行星齿轮机构5,但是,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那样,也可以利用双行星 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使第四要素为太阳齿 轮Sb、使第五要素为齿圈Rb、使第六要素为行星架Cb即可。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第三制动器B3和单向离合器Fl构成 第六卡合机构,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单向离合器Fl而仅利用第三制动器B3构成第六卡合机 构。并且,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那样,也可以利用双向离合器F2 构成第六卡合机构,该双向离合器F2能够在下述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允许第三行星齿轮机 构6的齿圈Rc (第八要素)正转(朝前进方向旋转)并阻止反转(朝后退方向旋转)的状 态;或者是阻止齿圈Rc正转并允许反转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与设置单向离合器Fl的情况同样,能够提高对1速档和2速档之间变速的控制性。并且,能够省略后退档用的容量比较大的第三制动器B3,这样能够进一步降 低摩擦损耗,从而能够提高变速器的效率。此处,在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牙嵌式离合器Dl (dog clutch)(啮合机构)构成第二卡合机构。像从图3所看出的那样,第二卡合机构(在第一 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离合器C2)在作为低速档区域的1 5速档卡合,在作为高速档区域的 6 8速档释放。因此,在与高速档区域相比、邻接的变速档之间的扭矩差大的作为低速档区域的 1 5速档中并不切换卡合状态,仅当在扭矩差较小的5速档和6速档之间进行切换时切换 卡合状态。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5速档和6速档之间的变速。并且,牙嵌式离合器Dl通过机械式啮合而卡合,而不是像湿式多板离合器那样摩 擦卡合,因此不会产生摩擦损失。因此,通过利用牙嵌式离合器Dl构成第二卡合机构,与像 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利用湿式多板离合器C2构成第二卡合机构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进一步 降低高速档区域中的摩擦损失,能够提高燃料利用率。另外,牙嵌式离合器Dl也可以由同 步啮合机构(synchromesh机构)等具有同步功能的部件构成。图6示出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四实施方式。该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 有输入轴2和输出部件3,所述输入轴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轴支承在变速器箱体1内,并与 图外的发动机等动力源连接,所述输出部件3由与输入轴2同心配置的输出齿轮构成。输 出部件3的旋转经由图外的差动齿轮传递到车辆的左右驱动轮。并且,在变速器箱体1内,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以及第三行星 齿轮机构6与输入轴2同心配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 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Sa、齿圈Ra以及行星架Ca构成,该行星架Ca将与 太阳齿轮Sa和齿圈Ra啮合的行星轮Pa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参照在图7的上部示出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速度线图(能够以直线表示太阳 齿轮、行星架、齿圈这三个要素的转速的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 排列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行星架Ca以及齿圈Ra,并将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 4的太阳齿轮Sa、行星架Ca以及齿圈Ra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分别 设为第一要素、第二要素以及第三要素的话,则第一要素为太阳齿轮Sa、第二要素为行星架 Ca、第三要素为齿圈Ra。此处,设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数比(齿圈的齿数/太阳齿轮的齿数)为i,则 太阳齿轮Sa和行星架Ca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a和齿圈Ra之间的间隔之比设定成i 1。 另外,在速度线图中,下面的横线和上面的横线分别表示转速为“0”和“ 1”(与输入轴2相 同的转速)。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 构由太阳齿轮Sb、齿圈Rb以及行星架Cb构成,所述行星架Cb将与太阳齿轮Sb和齿圈Rb 啮合的行星轮Pb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参照在图7的中部示出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速度线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 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二行星齿轮5的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以及齿圈Rb,并将该 第二行星齿轮5的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以及齿圈Rb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从 左侧开始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以及第六要素的话,则第四要素为太阳齿轮Sb、第五要素为行星架Cb、第六要素为齿圈Rb。设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齿数比为j,则太阳齿轮Sb 和行星架Cb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b和齿圈Rb之间的间隔之比设定成j 1。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 构由太阳齿轮Sc、齿圈Rc以及行星架Cc构成,所述行星架Cc将与太阳齿轮Sc和齿圈Rc 啮合的行星轮Pc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参照在图7的下部示出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速度线图,如果按照速度线图中 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e,并 将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c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 列顺序从左侧开始分别设为第七要素、第八要素以及第九要素的话,则第七要素为齿圈Re、 第八要素为行星架Ce、第九要素为太阳齿轮Sc。设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数比为k,则太 阳齿轮Sc和行星架Cc之间的间隔与行星架Cc和齿圈Rc之间的间隔之比设定成k 1。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设有邻设齿轮7,该邻设齿轮7与第三行星 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邻接配置,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轮Pc啮合,并 且该邻设齿轮7形成为与齿圈Rc (第七要素)相同直径的环形状且在内周面具有齿数与齿 圈Rc的齿数相同的齿。邻设齿轮7以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相同 的转速旋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一要素)连接于输入轴2。与第三行星齿 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邻设的邻设齿轮7连接于作为输出齿轮的输出部件3。并 且,连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圈Ra (第三要素)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行星架Cb (第 五要素)而构成第一连接体Ra、Cb。并且,连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圈Rb (第六要素) 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 (第九要素)构成第二连接体Rb、Sc。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构成如下的总计 七个旋转体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第一要素)、行星架Ca(第二要素)、第 一连接体Ra、Cb (第三、第五要素)、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第二 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以及行星架 Cc (第八要素)。并且,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作为由湿式多板离合器构成的卡合机构具有以 下离合器作为第一卡合机构的第一离合器Cl,该第一离合器Cl将输入轴2和第三行星齿 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作为第二卡合机构的第二离合器 C2,该第二离合器C2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 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以及作为第三卡合机构的第三离合器C3,该 第三离合器C3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连接 并能够解除连接。作为第三卡合机构的第三离合器C3配置在作为第二卡合机构的第二离合器C2的 径向外侧,且在输入轴2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二离合器C2重合,从而缩短变速器的轴向长度。并且,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作为由湿式多板制动器构成的卡合机构具有以 下制动器作为第四卡合机构的第一制动器Bi,该第一制动器Bl将第一连接体Ra、Cb (第 三、第五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作为第五卡合机构的第二制动器B2, 该第二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以及第三制动器B3,该第三制动器B3将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 Cc (第八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另外,单向离合器Fl以与第三制动器B3并列的方式连接于变速器箱体1,该单向 离合器Fl允许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正转(朝前进方向旋转)、并 阻止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反转(朝后退方向旋转)。第三制动器B3和单向离合器Fl配置在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 的径向外侧。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第三制动器B3和单向离合器Fl构成 本发明的第六卡合机构。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当使第二离合器C2 (第二卡合机构)、第二制动 器B2(第五卡合机构)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 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并且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 轮Sb (第四要素)的转速为“0”,在单向离合器Fl的作用下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 Cc (第八要素)的转速是“0”,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7中以“1st”所示 的线,从而确立了 1速档。此时,第三制动器B3被释放,但是,在单向离合器Fl的作用下第三行星齿轮机构 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0”,因此在第三制动器B3中不会产生摩擦损耗。并 且,通过设置单向离合器F1,当在1速档和2速档之间进行变速时,不需要朝第三制动器B3 供给液压或者停止朝第三制动器B3供给液压,从而能够提高对1速档和2速档之间变速的 控制性。另外,当除了第二离合器C2 (第二卡合机构)和第二制动器B2 (第五卡合机构) 之外还使第三制动器B3卡合时,能够在使发动机制动发挥作用的状态下确立1速档。当使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i、第二制动器B2卡合时,第一连接体Ra、Cb (第 三、第五要素)的转速为“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第四要素)的转速为 “0”,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三个要素成为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第二连接体Rb、Sc (第 六、第九要素)的转速也是“0”。进而,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 Rc (第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7中以“2nd” 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2速档。当使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以及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 的齿圈Rc (第七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e、 行星架Rc这三个要素成为不能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进而,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 度线成为图7中以“3rd”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3速档。当使第一离合器Cl、第二离合器C2、第二制动器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1”,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二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 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7中以“4th”所示的线, 从而确立了 4速档。当使第一离合器Cl、第二离合 器C2、第三离合器C3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1”, 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太阳齿轮Sc、行星架Cc以及齿圈Rc这三个要素成为不能相对旋转 的锁定状态,与输出部件3连接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的转速也是“ 1 ”,从而确 立了 5速档。当使第一离合器Cl、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1”,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的转速为“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 架Ca(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 度线成为图7中以“6th”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6速档。当使第一离合器Cl、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l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1”, 第一连接体Ra、Cb (第三、第五要素)的转速为“0”,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 (第 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以相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 5、6的速度线成为图7中以“7th”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7速档。当使第一离合器Cl、第一制动器Bi、第二制动器B2卡合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的太阳齿轮Sa (第一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1”, 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和第一连接体Ra、Cb (第三、第五要素)的 转速为“0”。进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太阳齿轮Sb、行星架Cb、齿圈Rb这三个要素成为不 能相对旋转的状态,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的转速为“0”,三个行星齿轮机构 4、5、6的速度线成为图7中以“8th”所示的线,从而确立了 8速档。当使第三离合器C3、第二制动器B2、第三制动器B3卡合时,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 的太阳齿轮Sb (第四要素)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转速为“0”,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行星架Ca(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Rb、Sc (第六、第九要素)以相 同的转速旋转,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的速度线成为图7中以“Rev”所示的线,从而确立 了后退档。另外,图7中的以虚线示出的速度线表示在三个行星齿轮机构4、5、6中,其他的 行星齿轮的各要素追随着传递动力的行星齿轮旋转。图8是总括地表示上述各个变速档以及各个卡合机构Cl C3、B1 B3的卡合状 态的关系的图,“〇”表示卡合。并且,图8示出设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的齿数比i为1. 666、 设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的齿数比j为1. 666、设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数比k为1. 666的 情况下的各个变速档的传动比(输入轴2的转速/输出部件3的转速)。由此,公比(各个 变速档之间的传动比的比)合适,并且在8速档的公比栏中示出的传动比范围(1速传动比 /8速传动比)也合适。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能够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并且,在各个变速档 中,第一至第六这六个卡合机构Cl C3、B1 B3中的三个卡合机构卡合。因此,在各个变 速档中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的数量为三个,与以往的四个卡合机构被释放的自动变速 器相比,能够降低由处于释放状态的卡合机构造成的摩擦损耗,从而变速器的效率提高。并且,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和输出部件3在结构上并不能
15直接连接,但是,通过使转速与齿圈Rc (第七要素)的转速相同的邻设齿轮7与输出部件3 连接,能够从输出部件3输出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的转速。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对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的情况进行了说 明,但是,也可以通过省略任意一个变速档而进行前进七档的变速。例如,通过省略第四实 施方式的7速档,并将8速档作为7速档,从而能够进行前进七档的变速。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一 行星齿轮机构4,但是,也可以利用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一行星齿轮机构4。 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使第一要素为太阳齿轮Sa、使第二要素为齿圈Ra、使第三要素为行 星架Ca即可。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二 行星齿轮机构5,但是,如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那样,也可以利用双行星 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第二行星齿轮机构5。在该情况下,例如只要使第四要素为太阳齿 轮Sb、使第五要素为齿圈Rb、使第六要素为行星架Cb即可。并且,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第三制动器B3和单向离合器Fl构成 第六卡合机构,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单向离合器Fl而仅利用第三制动器B3构成第六卡合机 构。并且,如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那样,也可以利用双向离合器F2 构成第六卡合机构,该双向离合器F2能够在下述两个状态之间切换允许第三行星齿轮机 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正转(朝前进方向旋转)并阻止反转(朝后退方向旋转)的 状态;或者是阻止行星架Cc正转并允许反转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与设置单向离合器Fl的情况同样,能够提高对1速档和2速档之间 变速的控制性。并且,能够省略后退档用的容量比较大的第三制动器B3,这样能够进一步降 低摩擦损耗,从而能够提高变速器的效率。并且,如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利用牙嵌式离合器Dl (啮合机构) 构成第二卡合机构。像从图8所看出的那样,第二卡合机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离 合器C2)在作为低速档区域的1 5速档卡合,在作为高速档区域的6 8速档释放。因此,在与高速档区域相比、邻接的变速档之间的扭矩差大的作为低速档区域的 1 5速档中并不切换卡合状态,仅当在扭矩差较小的5速档和6速档之间进行切换时切换 卡合状态。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5速档和6速档之间的变速。并且,牙嵌式离合器Dl通过机械式啮合而卡合,而不是像湿式多板离合器那样摩 擦卡合,因此不会产生摩擦损失。因此,通过利用牙嵌式离合器Dl构成第二卡合机构,与像 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利用湿式多板离合器C2构成第二卡合机构的情况相比较,能够进一步 降低高速档区域中的摩擦损失,能够提高燃料利用率。另外,牙嵌式离合器Dl也可以由同 步啮合机构(syncbromesh机构)等具有同步功能的部件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形成为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齿圈Rc (第七要素) 相同直径的环形状、并且在内周面具有齿数与齿圈Rc的齿数相同的齿的部件构成邻设齿 轮7,但是,邻设齿轮7并不限于此,其内径和齿数也可以与齿圈Rc(第七要素)不同。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构成利用由小径部和大径部构成的阶梯行星 轮构成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轮Pc,使太阳齿轮Sc和齿圈Rc与行星轮Pc的小径部或者大径部啮合,并使邻设齿轮7与大径部或者小径部啮合。此时,设置邻设齿轮7的齿数除以太阳齿轮Sc的齿数所得的值为m、与邻设齿轮7 啮合的行星轮Pc的大径部或者小径部的齿数除以与太阳齿轮Sc啮合的小径齿轮Pc的小 径部或者大径部的齿数的值为n,在速度线图中,当设太阳齿轮Sc和行星架Cc之间的间隔 为1时,邻设齿轮7以邻设齿轮7与行星架Cc之间的间隔为n/m的方式位于行星架Cc的 左侧,速度线图中的邻设齿轮7的位置与齿圈Rc的位置不同。进而,邻设齿轮7以与齿圈 Rc的转速不同的转速旋转。通过以上述方式构成,通过变更邻设齿轮7的齿数,各个变速档的传动比的设定 自由度提高,并且,如果使邻设齿轮7的直径较小的话,则能够提高变速器的构成部件的配
置自由度。然而,如果像第四实施方式那样,输出部件3位于第二制动器B2和第三制动器B3 之间的话,则在应用于FR式车辆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具有与输出部件3啮合的齿轮的中间 轴(counter shaft),并将驱动轴(propeller shaft)连接于该中间轴从而将动力传递至左 右后轮,但增加了中间轴等构成部件,无法实现自动变速器的小型化。在该情况下,如果像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那样,将第三制动器 B3连接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6的行星架Cc (第八要素)的驱动源侧的话,将第一至第三制 动器Bl B3配置在相对于邻设齿轮7要更靠近驱动源侧,则第三制动器B3不会成为障 碍,因此能够连接由与输入轴2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输出轴构成的输出部件3和邻设齿轮 7。由此,不用使用中间轴等就能够将输出部件3连接于驱动轴,能够实现FR式车辆用的自 动变速器的小型化。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经由配置在变速器箱体内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传递到输出部件,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一要素、第二要素以及第三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以及第六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并将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七要素、第八要素以及第九要素,第一要素连接于输入轴,第七要素连接于输出部件,连接第三要素和第五要素构成第一连接体,连接第六要素和第九要素构成第二连接体,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以下卡合机构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输入轴和第八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第二要素和第七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三卡合机构,该第三卡合机构将第二要素和第二连接体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四卡合机构,该第四卡合机构将第一连接体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第五卡合机构,该第五卡合机构将第四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以及第六卡合机构,该第六卡合机构将第八要素固定于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由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该双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且所述行星架将一对行星轮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所述一对行星轮彼此啮合并且一方与太阳齿轮啮合而另一方与齿圈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卡合机构是单向离合器或者双向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机构是啮合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合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二卡合机构的径向外侧,且至少一部分在所述输入轴 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卡合机构重合。
5. 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经由配置在变速器箱体内的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 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变速并传递到输出部件,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 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与太阳齿轮和齿圈啮合的行星轮轴支承为 能够自转和公转,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 及齿圈,并将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 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一要素、第二要素以及第三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 及齿圈,并将该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 列顺序分别设为第四要素、第五要素以及第六要素,按照速度线图中的与齿数比对应的间隔排列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 及齿圈,并将该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行星架以及齿圈所构成的三个要素按照排 列顺序分别设为第七要素、第八要素以及第九要素,配置有邻设齿轮,该邻设齿轮与第七要素邻接,并且与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轮啮I=I,所述第一要素连接于所述输入轴,所述邻设齿轮连接于所述输出部件,连接所述第三 要素和所述第五要素构成第一连接体,连接所述第六要素和所述第九要素构成第二连接 体,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以下卡合机构第一卡合机构,该第一卡合机构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八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 第二卡合机构,该第二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二要素和所述第七要素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三卡合机构,该第三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二要素和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第四卡合机构,该第四卡合机构将所述第一连接体固定于所述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 固定;第五卡合机构,该第五卡合机构将所述第四要素固定于所述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 定;以及第六卡合机构,该第六卡合机构将所述第八要素固定于所述变速器箱体并能够解除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由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构成,所 述单行星轮式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齿轮、齿圈以及行星架构成,所述行星架将与太阳齿轮 和齿圈啮合的行星轮轴支承为能够自转和公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卡合机构是单向离合器或者双向离合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合机构是啮合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合机构至第六卡合机构配置在相对于所述邻设齿轮要更靠近所述驱动源侧,所述输出部件是与所述输入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输出轴。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降低摩擦损耗的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具有输入轴(2)、输出部件(3)以及第一至第三行星齿轮机构(4、5、6)。自动变速器具有将太阳齿轮(Sa)连接于输入轴(2)、将输入轴(2)和齿圈(Rc)连接、且能够解除连接的第一卡合机构(C1);将行星架(Ca)和行星架(Cc)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的第二卡合机构(C2);将行星架(Ca)和第二连接体(Rb、Sc)连接并能够解除连接的第三卡合机构(C3);将第一连接体(Ra、Cb)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的第四卡合机构(B1);将太阳齿轮(Sb)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的第五卡合机构(B2);以及将齿圈(Rc)固定于变速器箱体(1)并能够解除固定的第六卡合机构(B3)。
文档编号F16H3/66GK101893068SQ2010101849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2日
发明者杉野聪一, 米尔科·里瑟, 约尔格·穆勒, 里科·雷斯奇, 饭塚晃平, 齐藤宪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