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轴轴箱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643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轴轴箱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轴轴箱轴承。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机车投入运行,机车高速运行中,机车中的各个部件承受各种各样的力,机车中各部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车的性能。其中,机车中的轴承是机车高速运行中的关键部件,其主要用来连接机车中各传动轴,需要承受各种力的冲击,因此,机车的轴承性能对机车整体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机车的中间轴轴箱轴承一般采用分装的两套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即在机车制造过程中,将两套单列圆柱滚子轴承组装到所需的部位,构成连接中间轴所需的轴承,以对待连接的中间轴进行安装和定位。这种采用分装的两套单列圆柱滚子轴承的方式中,使用时,需要对各分装的轴承进行清洗、涂脂、检验、匹配、组装等一系列工序,且在组装到机车过程中容易出现组装不到位,或者组装后两套滚子轴承配合度较差的问题,从而使得机车工作中,轴承的力承受能力较差,会出现轴承损坏或运行不良等现象,影响机车的整体性能。综上,现有机车的中间轴轴箱轴承采用分装的两套单列圆柱滚子轴承时,在机车制造过程中需要对两套轴承进行清洗、涂脂、检验、匹配、组装等一系列工序,轴承组装过程复杂,且容易出现组装不到位,使得轴承力承受能力较差,导致轴承性能较差,从而影响整个机车的高速运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轴轴箱轴承,可有效解决现有轴承组装过程复杂、组装不到位而导致轴承性能较差的问题,提高轴承组装的便利性,提高轴承的力承受能力。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轴轴箱轴承,包括轴承外套,所述轴承外套内设置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对接,且所述轴承外套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第二轴承内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第二轴承内套与所述轴承外套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滚动体, 所述滚动体的一侧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套的内壁上的活动槽内,所述滚动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或第二轴承内套接触;对接的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且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与滚动体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上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中,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与所述轴承外套之间均设置有保持架,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通孔内。且所述保持架可为塑钢保持
^K O上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中,所述滚动体为采用对数母线的滚动体。
3
上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中,所述轴承外套两端分别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之间采用非接触密封连接。上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中,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为一体成型;和/ 或所述第二挡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套为一体成型。本发明提供的中间轴轴箱轴承,通过轴承外套和两个轴承内套一体形成,可在使用时直接安装到车体的中间轴轴箱上,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两列滚子轴承组装时造成的组装工艺复杂、组装不到位等缺陷,可有效提高轴承的工作性能,提高轴承力承受能力;同时,该一体形成的轴承,可便于轴承的运输和包装,避免采用现有两列轴承临时组装造成轴承运输和包装复杂,且容易因组装错误而造成配对错误,导致组装的轴承无法使用的问题;此外,该轴承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较小的体积,可有效提高轴承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中间轴轴箱轴承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中间轴轴箱轴承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附图标记1-轴承外套; 21-第一轴承内套;22-第二轴承内套;3-滚动体;11-活动槽;41-第一挡圈;42-第二挡圈; 5-保持架;61-第一防尘罩;62-第二防尘罩。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中间轴轴箱轴承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中间轴轴箱轴承实施例的径向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轴承包括轴承外套1,该轴承外套1内设置有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该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对接, 即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的内端对接在一起,且轴承外套1与第一轴承内套 21、第二轴承内套2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轴承内套21、第二轴承内套22与轴承外套1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滚动体3,即第一轴承内套21与轴承外套1,以及第二轴承内套22与轴承外套1之间均形成单列轴承,滚动体3的一侧设置在轴承外套1的内壁上的活动槽11内, 滚动体3的另一侧与第一轴承内套21或第二轴承内套22接触,使得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可在滚动体3的作用下,相对于轴承外套1转动;此外,对接的第一轴承内套 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的两端,即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的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圈41和第二挡圈42,且第一挡圈41和第二挡圈42与滚动体3之间具有预设间隙a。本实施例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可直接安装在机车的中间轴轴箱内,并可将中间轴穿设在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内,且中间轴和第一轴承内套21、第二轴承内套22之间均过盈配合,以使得中间轴可与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 —起转动。在中间轴运动过程中,可依靠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来承受中间轴传来的径向力,并通过滚动体3传递到轴承外套1上,最终由轴承外套1传递到中间轴轴箱上;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圈41和第二挡圈42与滚动体3之间的预设间隙a可使得中间轴在运动中具有一定的轴向串动量,可有效满足机车运行中中间轴的运动,特别是在机车经过弯道时中间轴的串动,并可使中间轴仅在该预留间隙a内串动,从而保证机车车体与中间轴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使与中间轴连接的中间车轮和轨道之间发生剧烈磨耗。本实施例的中间轴轴箱轴承通过轴承外套和两个轴承内套一体形成,可在使用时直接安装到车体的中间轴轴箱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两列滚子轴承组装时造成的组装工艺复杂、组装不到位等缺陷,可有效提高轴承的工作性能,提高轴承力承受能力;同时,该一体形成的轴承,可便于轴承的运输和包装,避免采用现有两列轴承临时组装造成轴承运输和包装复杂,容易因组装错误而造成配对错误,导致组装的轴承无法使用的问题;此外,该轴承具有较轻的重量和较小的体积,可有效提高轴承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内套21、第二轴承内套22与轴承外套1之间可分别设置有保持架5,滚动体3设置在保持架5的通孔内,从而利用该保持架5可有效对滚动体3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提高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承受径向力的能力。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保持架5上可设置有数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可设置有滚动体3,并且,每个滚动体3与轴承外套1接触的一侧均设置在轴承外套1的活动槽11,另一侧与第一轴承内套 21或第二轴承内套22接触,这样,在轴承工作过程中,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 就会与其固接在一起的中间轴一起转动,滚动体3就会在该保持架5和活动槽11内转动, 可有效保证中间轴的转动效果。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保持架5具体可为塑钢保持架,具体地,该塑钢保持架的基础材料为尼龙塑料,并在其中添加玻璃纤维,可使得尼龙塑料的强度大大增强,可与铜材保持架强度相当,满足支撑滚动体的作用。此外,采用塑钢保持架时,即使在无润滑脂的情况下, 轴承发生高温后,尼龙塑料也能熔化起到润滑油脂的作用,可有效保证中间轴轴箱轴承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一定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中间轴轴箱轴承使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滚动体3采用对数母线的滚动体。由于现有大多采用修正线修型母线的滚动体,滚动体的端面存在应力集中,对于偏载不能消除,因此,本实施例滚动体通过采用对数母线,可极大的消除滚动体端面的应力集中,调整中间轴轴箱轴承内两列滚动体的偏载现象,提高中间轴轴箱轴承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轴承外套1的两端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罩61和第二防尘罩62,且该第一防尘罩61和第一挡圈41之间,以及第二防尘罩62和第二挡圈42之间均采用非接触密封连接,从而可有效保证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可自由的转动,且可有效避免外部杂质,或滚动体3上设置的润滑油跑出,提高了轴承使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挡圈41与第一轴承内套21为一体成型;和/或第二挡圈 42与第二轴承内套22为一体成型。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圈41可采用与第一轴承内套21独立隔开的密封挡圈,并与第一轴承内套21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一轴承内套21可为NU型轴承内套;而第二挡圈42可采用与第二轴承内套22 —体成型的轴承内套,其中该一体成型的轴承内套即可采用NJ型轴承内套,这样,在轴承组装时,可先将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组装后,再将独立设置的第一挡圈41与第一轴承内套21 组装固定,相应地,拆卸时,可先将独立设置的第一挡圈41拆下,再拆卸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因此,可便于第一轴承内套21和第二轴承内套22的组装和拆卸。综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轴承外套和两个轴承内套形成一体成型的轴承,在使用时,可将该轴承直接组装在中间轴轴箱内,使得轴承的组装更加方便、快捷,且该一体成型的轴承可具有较好的装配精度,避免现有技术采用两列轴承临时组装而造成的组装工艺复杂、组装容易不到位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轴承工作性能,提高轴承的力承受能力,可应用于机车中作为中间轴的轴承;本实施例中间轴轴箱轴承通过采用一体成型,使得轴承可具有较小的体积,较轻的重量,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有效与现有中间轴配合,实现中间轴的运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套,所述轴承外套内设置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对接,且所述轴承外套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第二轴承内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第二轴承内套与所述轴承外套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的一侧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套的内壁上的活动槽内,所述滚动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或第二轴承内套接触;对接的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且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与滚动体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与所述轴承外套之间均设置有保持架,所述滚动体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为塑钢保持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为采用对数母线的滚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套两端分别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之间采用非接触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为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轴轴箱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为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挡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内套为一体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轴轴箱轴承。该轴承包括轴承外套,所述轴承外套内设置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对接,且所述轴承外套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第二轴承内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轴承内套、第二轴承内套与所述轴承外套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滚动体,所述滚动体的一侧设置在所述轴承外套的内壁上的活动槽内,所述滚动体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或第二轴承内套接触;对接的所述第一轴承内套和第二轴承内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且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挡圈与滚动体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本发明提供的中间轴轴箱轴承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应用于机车中,使得轴承的组装便利,轴承运行可靠。
文档编号F16C19/22GK102410304SQ201010290518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宗峰, 李岳恒, 李文勇, 迟兴国, 黄成荣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