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071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泄漏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连接部分包括气路组件、机壳 面板、密封阀、测试口,测试口接头或密封阀垂直安装于检漏仪某一面板的外部,这样安装 方式使得检漏仪测试口接头或密封阀的机械部分伸出仪器的机壳面板过长,给包装运输 带来不便,且搬运时极易损坏测试口接头或密封阀,甚至会因测试口接头或密封阀受外力 触碰而影响检漏仪内部气路组件的密封性,致使检漏仪无法正常工作。检漏仪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自检仪器。仪器自检时,对于测试口没有安装密封阀 的检漏仪,需要先拆卸下与被测件连接的软管,再装上仪器配带的堵头螺丝,密封紧固在检 漏仪的测试口上,进行仪器密封性能的自检标定。仪器密封性自检合格后,再拧下紧固的堵 头螺丝,装上与被测件连接的软管。仪器的测试口往往因为堵头螺丝的多次紧固和拆卸造 成检漏仪自身泄漏,同时也给操作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仪器测试口接头是内外通孔,目前大都是因垂直于机壳面板的安装方式,使测试 接口为水平位置,水平的通孔容易引入灰尘、水滴、杂物等在充、放气过程中进入密封气路 组件中,造成仪器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产品所存在的不足,而 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艺可靠、故障率低、使用方便、产品包装简单、搬运安全的检漏仪的连 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过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包括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连接,即包括检漏仪中测试 接口气路连接的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测试气路组件和被测件;测试接口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软管、球阀和测试口接头,球阀通过高压软管连接 测试气路组件;检漏仪通过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测试气路组件、高压软管、球阀和测试口接头向 被测件充气、平衡、压力测试,检漏仪检测出被测件的泄漏量;特别是检漏仪中测试接口气路连接包括球阀、球阀安装支架、球阀手柄和高压软 管,球阀通过球阀安装支架紧贴地安装在后面的机壳面板上,且用螺钉固定,测试接口中气 路连接的球阀与机壳面板平行;球阀的上端通过高压软管与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和矩形的测试气路组件软连接, 球阀的下端通过测试口接头、高压软管与被测件软连接,即球阀的下端与被测件连接,安装 方向是竖直向下,球阀和高压软管上面置有防护罩覆盖保护;球阀作为连接测试气路组件与被测件的通断开关,决定检漏仪与被测件气路连通 与否,自检和测试的转换方便,需要自检时,拧动球阀手柄,使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关断, 用于自检;拧回球阀手柄,开启球阀,使检漏仪与被测件气路连通,使检漏仪进行检测。作为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球阀的下端与被测件连接,安装方向是竖直向下, 安装方向或是偏移小于360度。球阀通过球阀安装支架紧贴地安装在后面的机壳面板上,且用螺钉固定,球阀或是直接用螺钉紧贴固定在机壳面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检漏仪连接被测件的测试接口中的球阀紧贴着“卧在”检漏仪机 壳面板上,即用球阀安装支架将球阀压扣固定在机壳面板上,球阀一端通过高压软管和检 漏仪的测试口接头和测试气路组件软连接,球阀另一端通过高压软管和被测件软连接,解 决了传统的“悬臂梁”式垂直于机壳面板的安装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安装在机壳面板上的阀 件或其它测试口接头的伸出长度,使得检漏仪便于包装搬运。球阀中连接测试气路组件的一端的高压软管上设计有防护罩覆盖保护,球阀下端 的安装方向是竖直向下,防止被测件内腔可能有的灰尘、杂物、水滴进入球阀,避免损坏检 漏仪。由于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内部的测试气路组件通过高压软管与球阀一端连接,被测 件再通过高压软管与球阀另一端连接,使得检漏仪的连接装置的整个连接系统都是软连 接,从而外部振动变形不会影响仪器内部的密封性能。球阀作为连接测试气路组件与被测件的通断开关,打开则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 连通,检漏仪呈检测状态;关闭则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断开,检漏仪呈自检状态,自检和 测试状态的转换非常方便。检漏仪自检时,连接被测件的连接高压软管无需取下,既方便操作又可降低由异 物进入造成检漏仪故障的几率。检漏仪不工作时测试接口的球阀关闭,避免异物进入损坏 检漏仪。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结构紧凑、工艺可靠、故障率低、使用方便、产品 包装简单、体积小、搬运安全性能高且测试性能可靠。

图1为检漏仪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测试接口球阀安装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在图1、图2中,1为被测件,2为高压软管,3为球阀手柄,4为球阀,5为测试接口, 6为防护罩,7为测试口接头,8为球阀安装支架,9为机壳面板,10为测试气路组件,11为测 试气路组件连接口。球阀4嵌入在球阀安装支架8的中央,球阀安装支架8通过螺钉固定在检漏仪的 机壳面板9上,球阀4连接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 11的一端通过高压软管2与测试气路组件 10软连接,球阀4的另一端竖直向下安装,通过测试口接头7、高压软管2与被测件1软连 接。球阀中连接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 11的一端的高压软管2上设计防护罩6覆盖保护。球阀4通过球阀安装支架8压扣在机壳面板9上,含有球阀4的气路与机壳面板 9平行,球阀4与机壳面板9为“刚性”连接;测试气路组件10与球阀4以及球阀4与被测 件1的连接都是“柔性”连接,该“柔性”连接既增加了球阀机械安装强度,又使外部振动变 形不会影响到仪器内部的密封性能;由于含有球阀4的测试接口 5与机壳面板9平行安装, 很好地减少了检漏仪安装球阀或其它测试口接头伸出面板的长度,便于运输、安装,有效防 止碰撞。[0027]球阀4作为连接测试气路组件10与被测件1的通断开关,打开则检漏仪与被测件 1气路连通,检漏仪呈检测状态;关闭则检漏仪与被测件1的气路断开,检漏仪呈自检状态, 自检和测试的转换非常方便。由于球阀4与被测件1连接的一端竖直向下安装,并通过高压软管2与被测件1 软连接,被测件1内腔可能有的灰尘、杂物、水滴不会进入球阀4和测试气路组件10,可以避 免检漏仪损坏。球阀4和含有球阀4的气路与机壳面板7平行,球阀4的下端与被测件1连接,安 装方向或是偏移小于360度。球阀4通过球阀安装支架8紧贴地安装在后面的机壳面板9 上,且用螺钉固定,球阀4或是直接用螺钉紧贴固定在机壳面板9上,安装方便。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检漏仪通过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向被测件1 充气、平衡、压力测试,检漏仪检测出被测件1的泄漏量。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中的球阀4作为连接测试气路组件10与被测件1的通断 开关,决定检漏仪与被测件1气路连通与否。需要自检时,拧动检漏仪的连接装置中的球阀 手柄3,使检漏仪与被测件1的气路关断,检测检漏仪自身的密封性能;自检合格后,拧回球 阀手柄3,开启球阀4,使检漏仪与被测件1气路连通,检漏仪检测被测件1的密封性能。
权利要求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包括检漏仪与被测件(1)的气路连接,即包括检漏仪中测试接口(5)气路连接的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11)、测试气路组件(10)和被测件(1);所述测试接口(5)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软管(2)、球阀(4)和测试口接头(7),所述球阀(4)通过高压软管(2)连接测试气路组件(10);所述检漏仪通过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11)、测试气路组件(10)、高压软管(2)、球阀(4)和测试口接头(7)向被测件(1)充气、平衡、压力测试,检漏仪检测出被测件(1)的泄漏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漏仪中测试接口(5)气路连接,包括球阀(4)、球阀安装支架(8)、球阀手柄(3)和高压软管(2),所述球阀(4)通过球阀安装支架(8)紧贴地安装在后面的机壳面板(9)上,且用螺钉固定,测试接口(5)中气路连接的球阀(4)与机壳面板(9)平行;所述球阀(4)的上端通过高压软管(2)与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11)、矩形的测试气路组件(10)软连接,所述球阀(4)的下端通过测试口接头(7)、高压软管(2)与被测件(1)软连接,即所述球阀(4)的下端与被测件(1)连接,安装方向是竖直向下,所述球阀(4)和高压软管(2)上面置有防护罩(6)覆盖保护;所述球阀(4)作为连接测试气路组件(10)与被测件(1)的通断开关,决定检漏仪与被测件(1)气路连通与否,自检和测试的转换方便,需要自检时,拧动球阀手柄(3),使检漏仪与被测件(1)的气路关断,用于自检;拧回球阀手柄(3),开启球阀(4),使检漏仪与被测件(1)气路连通,使检漏仪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球阀(4)的下端与 被测件(1)连接,安装方向是竖直向下,安装方向或是偏移小于3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球阀(4)通过球阀 安装支架(8)紧贴地安装在后面的机壳面板(9)上,且用螺钉固定,所述球阀(4)或是直接 用螺钉紧贴固定在机壳面板(9)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漏仪的连接装置,包括检漏仪中测试接口和被测件的气路连接。测试接口中气路连接的球阀通过球阀安装支架紧贴地安装在机壳面板上,且与机壳面板平行,球阀与机壳面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球阀的上端通过高压软管与测试气路组件连接口和测试气路组件软连接,球阀的下端通过测试口接头、高压软管与被测件软连接,且球阀下端的安装方向是竖直向下,球阀和高压软管上面有防护罩覆盖保护。球阀作为连接测试气路组件与被测件的通断开关,打开则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连通,检漏仪呈检测状态;关闭则检漏仪与被测件的气路断开,检漏仪呈自检状态,自检和检测转换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故障率低、使用方便、包装简单、搬运安全。
文档编号F16K5/06GK201749010SQ20102050696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伍先达, 吴国栋, 吴斌, 汪尧, 邢武, 龙飞 申请人:安徽中科智能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