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隔热材以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298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隔热材以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隔热材以及使用了真空隔热材的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例如冰箱等隔热箱使用的隔热材,使用聚氨酯泡沫(々 > 夕> 7才一 A )。近年,由于针对节能、省空间、大容量化的市场要求,因此采用将比聚氨酯泡沫隔热性能好的真空隔热材埋设在聚氨酯泡沫中共用的方式。该真空隔热材是也能用于冰箱等的材料。真空隔热材通过将粉末、发泡体、纤维体等作为芯材插入在气障层使用了铝箔的由塑料复合薄膜等形成的外包材中而构成。真空隔热材的内部被保持在几1 (帕斯卡)以下的真空度。另外,为了抑制成为真空隔热材的隔热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的真空度劣化,在外包材之中配置吸附气体、水分的吸附剂。作为真空隔热材的芯材,使用硅石等的粉末、聚氨酯等发泡体、纤维体等。现状是隔热性能优异的玻璃纤维的芯材成为真空隔热材的芯材的主流。作为纤维的原料,有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无机纤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8)。另外,有聚丙烯纤维、聚乳酸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LCP (液晶聚合物)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纤维素纤维等有机纤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7)。纤维体的形状有绵状的形状、将片材叠层了的形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以及专利文献4)、将片材以纤维定向交替的方式叠层的形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以及专利文献 6)。另外,在片材的叠层方法中,有以通过将连续的带状的片材状部件交替地在不同的方向折返来重叠的方式进行叠层的方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9)。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02877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18879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5-344832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6-307921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6-017151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公平7-103955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6-283817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5-344870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昭62-204093号公报
这样,在目前的真空隔热材中,主要将玻璃纤维作为芯材使用。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在制造真空隔热材时,存在若粉尘飞散,附着在操作者的皮肤·粘膜等,则受到刺激的可能性,其处理性、作业性成为课题。另外,从再利用的观点看的情况下,例如就冰箱而言,在再利用工厂按每种制品被粉碎。此时,玻璃纤维掺杂在聚氨酯屑等中,供给到热再利用。玻璃纤维存在使燃烧效率下降,或成为残渣等,再利用性不佳的课题。另一方面,将聚酯纤维作为芯材使用的部件,处理性、再利用性优异。但是,将聚酯纤维作为芯材使用的部件是作为表示隔热性能的指标的热传导率为0. 0030 [W/mK]左右 (例如,参见专利文献7)。将聚酯纤维作为芯材使用的部件与将玻璃纤维作为芯材使用的一般的真空隔热材(热传导率0. 0020[W/mK]左右)相比,存在隔热性能差的缺点。因此,还能够使有机纤维的层变薄,使纤维的定向与传热方向垂直,提高隔热性能。但是,这样一来,叠层张数在几百张以上,生产率恶化。另外,弯曲加工也因叠层张数多而难以弯曲,处理性·生产率恶化。另外,在将玻璃纤维等芯材插入铝箔复合薄膜等外包材内,将内部减压密闭,制造真空隔热材的情况下,在将芯材插入铝箔复合薄膜等外包材内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使用了玻璃纤维等无机纤维的情况下,存在玻璃纤维将外包材扎透,损伤或弄破外包材的可能性, 不将玻璃纤维的芯材直接插入外包材内,而是在插入到聚乙烯袋等分体的袋的状态下插入外包材,额外地需要聚乙烯袋等,芯材、真空隔热材的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另外,成本升高。另外,也考虑像专利文献9那样,以通过将连续的带状的片材状部件(废纸)交替地在不同方向折返来形成折痕,使之重叠的方式进行叠层,形成芯材的情况,但是,需要形成折痕进行折返的装置,该折返装置的构造复杂且价高,成本升高。另外,在为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真空隔热材的情况下,玻璃纤维隔热性能优异。 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在真空后,难以进行弯曲加工。另外,在将玻璃纤维用于芯材的真空隔热材的情况下,玻璃纤维隔热性能优异。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即使欲将冷凝管等配管夹在真空隔热材和真空隔热材之间进行隔热,配管形状也不能变形,在真空隔热材之间存在与管的直径相应的量的间隙。因此,从真空隔热材间的间隙产生热泄漏,隔热性能大幅恶化。另外,在将有机纤维用于芯材的情况下,在将多个单张的片材进行叠层做成芯材时,也是真空隔热材的叠层张数越多越硬。因此,在真空后进行弯曲加工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在需要弯曲的部分弯曲,而连不想弯曲的部分会发生变形的课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发明,以提供一种至少具有下述所示特性的任意一个的真空隔热材以及使用了该真空隔热材的冰箱为目的。(1)隔热性能良好,生产率(尤其是芯材的生产率)优异。(2)隔热性能良好,而且处理性、再利用性优异。(3)在芯材使用了有机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生产率优异。(4)能够与弯曲加工的弯曲大小相吻合地制造芯材,而且制造容易。

发明内容
有关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具备在宽度方向邻接排列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的第一纤维集合体;相对于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以重叠的方式被设置, 且在宽度方向邻接地排列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的第二纤维集合体;由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和上述第二纤维集合体在宽度方向错开规定量胁的状态下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且被成形为平板状的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构造构成的芯材;将上述芯材收纳在内部,具有在内部被减压了的状态下周围被封闭的封闭部的气障性的外包材, 通过在上述外包材的内部为大致真空状态下,将上述封闭部封闭,来将上述外包材密封。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能够通过将多个小宽度的纤维集合体(坯布卷筒(原反口一的主体部)组合,制造大的宽度的芯材。另外,因为通过适当选定多个纤维集合体的数量、多个纤维集合体的宽度,能够不受纤维集合体的宽度的限制,自由地设定芯材的宽度,所以,能够增大芯材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因为没有必要为了叠层多个纤维集合体而特意按照每一张切割成规定的大小,另外,没有必要一张张地叠层,所以,能够用简单的设备在短时间容易地制造芯材。另外,若使用本发明的芯材,则能够提供处理性、隔热性能、生产率优异的真空隔热材以及具备该真空隔热材的冰箱等机器。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7的示意图,是将多个无纺布片材叠层了的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7的示意图,是表示一张无纺布片材中的纤维的定向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真空隔热材7的示意图,是表示芯材5具有厚度的情况下的纤维的定向状况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7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示意地表示形成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的叠层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针对形成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的叠层装置的坯布辊和卷绕框示意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制造装置的卷绕框的构造的图,图 7(a)是表示缠绕有机纤维集合体时的卷绕框的状态,图7(b)是表示结束了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后,从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将卷绕框除去(去掉)情况的卷绕框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被缠绕在真空隔热材制造装置的卷绕框上的有机纤维集合体夹紧的夹紧部件的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的制造方法的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其它的卷绕框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多个坯布卷筒进行组合而具有一个大的宽度的组合坯布卷筒的结构的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使用两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的情况的缠绕装置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由使用两个(上侧坯布卷筒、下侧坯布卷筒) 组合坯布卷筒的缠绕装置所缠绕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由使用两个组合坯布卷筒的缠绕装置所缠绕的芯材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在使用将三个坯布卷筒组合的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芯材550的情况的芯材550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用于对其它的组合坯布卷筒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真空隔热材750折弯的样子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从宽度方向看到的真空隔热材750的图。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冰箱100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使用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至少一个坯布卷筒1307 和将宽度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坯布卷筒以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方式在宽度方向组合的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1305,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情况的缠绕装置的示意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芯材的制造法的图。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使用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1307和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的芯材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使用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和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的芯材的剖视图。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使用了使用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和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的芯材的真空隔热材的立体图。图M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的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图1至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1是真空隔热材7的示意图,是叠层了多个无纺布片材的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的立体图,图2是真空隔热材7的示意图,是表示一张无纺布片材中的纤维的定向的侧视图,图3是真空隔热材7的示意图,是表示芯材5具有厚度的情况的纤维的定向状况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真空隔热材7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叠层构造)在图1中,芯材5例如具有切割了至少一个端面Ia的片材状有机纤维集合体(下称“有机纤维集合体1”)叠层了的叠层构造。即,图1所示的芯材5形成为在大致长方形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被叠层多个后,大致长方形的四边被切割了的片材状。或者,大致长方形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四边被切割后,被叠层多个,形成大致长方形的片材状。在图2中,有机纤维集合体1由空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多根有机纤维h和在与有机纤维大致正交的方向空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多根有机纤维2y形成。此时,有机纤维^和有机纤维2y大致点接触。在有机纤维2y之间,形成作为隔热空间的空气层3。
作为有机纤维^和有机纤维2y的总称为有机纤维2。这里,如图3所示,若一张片材(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增厚,则纤维容易以朝向作为传热方向的厚度方向的方式被定向。尤其是在有机纤维2 (也有简单称为纤维的情况)是纤维长度短的短纤维(纤维长度例如为5 150mm左右)的情况下,短纤维容易以朝向作为传热方向的厚度方向的方式被定向。热经该短纤维从片材的表侧向里侧传递(图 3中用箭头表示),隔热性能恶化。因此,通过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叠层得薄,做成厚度薄的片材状,能够抑制纤维朝向传热方向(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的叠层方向、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方向)定向。据此,能够抑制热在朝向传热方向定向的纤维传递,隔热性能降低的情况。因此, 能够使芯材5的热传导率小,能够提高隔热性能。在图2中,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向。由于有机纤维h和有机纤维 2y大致正交,所以,有机纤维和有机纤维2y的接触部分为点接触,热阻增加,隔热性能提
尚ο另外,上面表示了有机纤维h和有机纤维2y相互大致正交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有机纤维h和有机纤维2y相互以非直角的角度相交。所有的有机纤维和有机纤维2y只要不是平行地配置即可。若能够稍许抑制在朝向传热方向定向的纤维传递热,隔热性能低下的情况,则能够提高隔热性能。在图4中,真空隔热材7包括具有空气隔断性的气障性容器(下称“外包材4”)、 被封入外包材4的内部的芯材5以及吸附剂6(例如,气体吸附剂、水分吸附剂(CaO)等)。 而且,外包材4的内部被减压到规定的真空度(几1 (帕斯卡) 几百1 左右)。(有机纤维)作为形成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的有机纤维2所使用的材料,能够使用聚酯、除此之外的聚丙烯、聚乳酸、芳族聚酰胺、LCP (液晶聚合物)、PPS (聚苯硫醚)、聚苯乙烯等。另夕卜,在想使芯材5的耐热性提高的情况下,有机纤维2只要使用LCP (液晶聚合物)、PPS (聚苯硫醚)等具有耐热性的树脂即可。另外,在想使压缩蠕变特性提高的情况下,只要使用纤维径大的材料即可。另外,若使上述的树脂混合使用,则能够得到压缩蠕变特性优异的耐热性高且隔热性高的真空隔热材7。聚苯乙烯固体热传导率小,能够期待提高隔热材的隔热性能,而且能够廉价地制造。聚丙烯因吸湿性低,而能够缩短干燥时间、抽真空时间,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聚丙烯因固体热传导小,所以,能够期待提高真空隔热材7的隔热性能。另外,因为聚乳酸具有生物降解性,所以,在使用制品后,被解体、分类的芯材还能够进行填埋处理。另外,芳族聚酰胺、LCP因为刚性高,所以,具有在被真空包装,受到了大气压时的形状保持性好,能够提高空隙率,能够期待提高隔热性能等优点。芯材5例如在将塑料复合薄膜用于外包材4的真空隔热材7中,承担支承大气压, 确保真空隔热材7内的空间的作用和将空间细微分割,降低气体的热传导等的作用。另外, 从抑制气体的热传导的观点来看,希望使该空间的距离比在其真空度下的空气分子的自由行程距离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例如使用有机纤维2,所以,与以往那样硬且脆的玻璃纤维作为芯材被使用的情况相比,还能够消除在制造真空隔热材7时,粉尘飞散,附着在操作者的皮肤·粘膜等,给予刺激这样的情况,处理性、作业性提高。(纤维集合体原料(坯布卷筒原料)的制造方法)就形成芯材5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 (有机纤维集合体与片材状集合体相同)而言, 加热熔融了的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树脂从相对于想制造的宽度,排列成横一列的若干个喷嘴向传送器上自由落下,一面使传送器以任意的速度运动,一面由加压辊加压,缠绕在圆筒状的坯布用辊上,制造大致圆筒状的坯布卷筒原料。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体积密度根据熔融树脂的排出量和传送器的速度调整,能够得到厚度不同的纤维集合体。另外,就作为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纤维无纺布而言,通过将由挤压机使之熔融并从纺丝喷嘴挤压的连续纤维捕集到传送器上,使传送器以任意的速度进给,形成为片材状,据此,得到能够缠绕到坯布用辊上的连续的长纤维无纺布。因为能够得到由连续的有机纤维2形成的连续的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所以,能够连续地缠绕在圆筒状的坯布用辊上,能够得到长纤维无纺布的坯布卷筒。另外,纺丝可以使用在喷嘴正下方将树脂用冷风等冷却后,由压缩空气等进行延伸,进行纤维化的方法、从喷嘴孔旁边以与树脂的熔融温度等同的高温空气吹拂,进行纤维化的方法。另外,通过上述的方法得到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由于有机纤维2彼此不一致,所以,存在制造真空隔热材7时的处理性不佳的情况。因此,也可以在加压时,将有机纤维2彼此加热熔敷。此时,过度的加压、加热熔敷导致有机纤维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传热的增力口,产生从熔敷部开始的热传导,引起隔热性能的降低。因此,还是尽量使有机纤维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为好。有机纤维2之间的接触面积希望抑制在整个面积(片材面积)的20% 以下,优选在15%以下,更优选在8%以下。由于能够确认若加热熔敷所占的比例超过整个面积(片材面积)的20%,则热传导率变大,隔热性能变差,所以,还是优选使加热熔敷所占的比例在整个面积(片材面积) 的20%以下。这里,因为若相对于整个面积(片材面积)使加热熔敷所占的比例减小,则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所以,希望将加热熔敷所占的比例抑制在整个面积(片材面积)的15% 以下,进而抑制在整个面积(片材面积)的8%以下。就加热熔敷而言,是通过由热辊等进行形成例如点状的熔敷部的压花加工,来得到确保处理强度,且能够进行缠绕的隔热性能好的长纤维无纺布(有机纤维集合体1)。另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热辊的温度约为195°C即可。这里,虽然也可以是替代加热熔敷,通过反复地进行使带钩的多个针垂直地扎透或提起,使纤维彼此相互纠缠,而以纤维彼此不会不一致的方式做成为片材状的针刺法,但是,因为还是通过加热熔敷(例如压花加工)而形成为片材状的情况能够以简单的设备对应,在传送器上的作业也容易,所以好。(纤维径)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纤维集合体,例如,使用有机纤维集合体1,但是,该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纤维径根据成形它的喷嘴径来调整,做成约15 μ m。在隔热性能方面还是纤维径更细为好。理论上,纤维径从由真空隔热材7的内部真空度和纤维细分化的空间距离、 气体分子的自由行程距离的关系来看,还是小为好。纤维径希望在15 μ m以下,优选10 μ m以下,只要使用平均纤维径为9 μ m左右的纤维集合体即可。平均纤维径的测定只要使用显微镜测定几个部位 几十个部位(例如十个部位),使用平均值即可。另外,单位面积重量(每Im2的纤维的重量(g))只要测定一张片材的面积和重量,作为一张片材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求出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作为隔热方向的厚度方向成为大致垂直的方向,调整纤维的定向方向,做成重叠多个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多层构造。另外,若有机纤维集合体1使用短纤维无纺布,则由于纤维的长度短,所以,有机纤维、有机纤维2y容易向隔热方向(片材的厚度方向)被定向。为了抑制热在向隔热方向被定向的纤维传递,隔热性能降低,做成使用了长纤维的长纤维无纺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纤维的长度使用与片材的长度大致等同以上的长度,所以, 在片材的途中纤维中断,纤维的一部分(途中)、端部难以在隔热方向被定向,不会使隔热性能降低。(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方法、芯材的制造方法1)接着,以使所得到的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例如成为规定的大小(宽度 210mmX长度的方式对端面Ia进行切割(裁断)。将它们叠层多层(例如25层), 形成端面如被切割了的规定的大小和厚度的芯材5。芯材5也可以在将多个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叠层后,将端面如切割,形成为规定的大小。另外,叠层的张数也可以以所得到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厚度和想要制造的真空隔热材7的厚度为基础任意地设定。(外包材)真空隔热材7的外包材4 (图4)使用厚度在5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的复合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使用由尼龙(6 μ m)、铝蒸镀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 μ m)、 铝箔(6 μ m)、高密度聚乙烯(50 μ m)构成的具有气障性的塑料复合薄膜。若真空隔热材7的外包材4除此之外使用聚丙烯、聚乙烯醇、聚丙烯的构成等的不含铝箔的复合薄膜,则能够抑制因热桥造成的隔热性能的降低。另外,外包材4的四边中的三边由封闭包装机热封。剩余的一边在将芯材5插入后被热封。(真空隔热材的制造方法1)真空隔热材7的制造是首先将规定的大小和厚度的芯材5插入具有开口部如的袋状的外包材4,以开口部如未被关闭的方式进行固定,在恒温槽在约105°C的温度下,进行半日(约12小时)干燥。此后,将用于吸附真空包装后的残存气体、时序性地被放出的来自芯材5的脱气、在外包材4的封闭层通过并进入的透过气体的吸附剂6 (气体吸附剂、 水分吸附剂等)插入外包材4(薄膜袋)内,由柏木式真空包装机(NPC公司制;KT-650)进行抽真空(减压处理)。抽真空一直进行到腔内真空度为1 10 左右,就这样在腔内将外包材4 (薄膜袋)的开口部如热封,得到板状的真空隔热材7。(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方法、芯材的制造方法2)虽然可以像上述那样,将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切割成规定的大小并叠层多张,形成芯材5,制造真空隔热材7,也可以在将多个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叠层后,切割端面5a,形成为规定的大小,形成芯材5,制造真空隔热材7,但是,这里对芯材5的其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对连续地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 1),制造芯材5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5、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形成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 的叠层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针对形成真空隔热材7的芯材5的叠层装置的坯布辊和卷绕框示意地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5、图6中,由连续的纤维(例如,有机纤维幻形成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 IJ (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厚度在30 μ m左右以上,500 μ m左右以下,优选80 μ m以上, 300 μ m以下)在以规定的张力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后(被连续地卷绕在卷绕框1311后) 被成形为平板状,制造芯材5,上述规定的张力防止在缠绕途中被切断或者即使未被切断而过度延伸从而作为纤维所必要的特性不足。即,芯材5由在长度方向(卷绕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被缠绕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叠层构造构成。这里,使被成形为平板状的芯材5的宽度为H,使长度为L,使厚度为t (参见图5)。 另外,芯材5的卷绕结束的端部作为卷绕结束端部lje。芯材5是在将例如被卷绕在大致圆筒状的坯布辊1302上的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坯布卷筒1301)连续多次卷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状态下(连续缠绕了规定次数的状态下),将卷绕框1311在卷绕框1311的轴心方向(相对于缠绕方向错开了大致90度的旋转轴1315的轴心方向)拔出,将被卷绕成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挤扁成平板状(片材状)而成形的。该平板状的芯材5被成形为具有连续的多个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叠层,形成平板状(平滑状)的平板部5g (平滑部)和被形成为在相对于该平板部5g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部(因为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沿缠绕方向连续的状态下被卷绕,所以,在平板状的长度方向两端侧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折弯,成为卷绕的状态),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折弯的状态的折弯端部5f 的平板状(片材状、平滑状)。此时,芯材5以被成形为平板状,且在外包材4内在以大致真空状态被封闭的状态下达到规定的厚度t的方式,确定向卷绕框1311缠绕的次数R。例如,若芯材5的必要的厚度t (芯材5的规定的厚度)为8mm,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 一张的厚度为80 μ m, 则必要的叠层张数为100张(8mm/80ym),因此,必须向卷绕框1311缠绕的必要的规定缠绕次数R是与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50张的量相当的50次。因为将卷绕框1311 被拔出的状态(圆筒状)的芯材5压扁,而成形为平板状(片材状),所以,芯材5的厚度t 是与作为向坯布卷筒1301卷绕的次数R的50次的两倍相当的张数100张量的厚度,芯材 5成为了多张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叠层(作为规定张数的100张叠层)的状态。另外,芯材5所必要的宽度(规定的宽度)H通过被缠绕在坯布辊1302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坯布卷筒1301)的宽度、卷绕框1311的宽度被适当调整。例如,若芯材5的必要的宽度H(规定的宽度)为1500mm,则也可以将卷绕框1311的宽度设定为作为规定的宽度的1500mm左右,或者比作为规定的宽度的1500mm大一些的宽度(例如1520mm 左右),将多余的部分(两个宽度部分)切断。图7、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7是表示真空隔热材制造装置的卷绕框的构造的图,图7(a)是表示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时的卷绕框的状态,图7(b)是表示结束了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后,将卷绕框从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除去(去掉)情况的卷绕框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将缠绕在真空隔热材制造装置的卷绕框上的有机纤维集合体夹紧的夹紧部件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框1311例如呈大致圆筒状,在圆周方向例如由多个圆周部件1312分割为多个。例如,卷绕框1311由圆周部件1312a、1312b、1312c、1312d四分割。图 7中,虽未图示出圆周部件1312,但是,将圆周部件1312a、1312b、1312c、1312d统称为“圆周部件1312”。这里,圆周部件1312在被分割为多个的圆周部件1312a、1312b、1312c、1312d 的每一个的周方向大致中央附近内周侧分别设有与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连接的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a、1316b、1316c、1316d),多个圆周部件1312经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被连接·保持在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在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 1315上插入·连接有由电动机等驱动的驱动轴。因为被分割为多个的圆周部件13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圆周部件1312a、 1312b、1312c、1312d)中的至少一个圆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半径方向相向的两个圆周部件1312a、1312b)设有能够在半径方向伸缩·可动的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a、1316b),所以,通过在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 缠绕在卷绕框1311后,使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a、1316b在朝向半径方向中心侧收缩的方向可动,能够使以规定的张力大致圆筒状地卷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能够从卷绕框1311将大致圆筒状地缠绕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 在旋转轴1315的轴芯方向拔出。即,因为通过使以规定的张力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容易将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所以,能够不会损伤地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轻易地拔出。这里,在卷绕框1311上,在至少一个部位设置在拔出卷绕框1311后,对大致圆筒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进行保持或者固定的夹紧部件1320。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部件 1320分别被拆装自由地设置在被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部位(相向的两个部位)的圆周部件 1312c、1312d或者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c、1316d上的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另外, 两个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被设置在与能够在半径方向伸缩 可动的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a、1316b)不同的部位(例如,不同的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c、1316d)。该夹紧部件1320以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大致圆筒状缠绕在卷绕框1311 的状态下,能够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保持或者固定(例如,通过夹入来保持或者固定)在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内周侧和卷绕框1311的外周侧之间的方式被设置。该夹紧部件1320例如为棒状、板状,可以从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 IJ前开始,相对于卷绕框1311拆装自由地设置在卷绕框1311侧,也可以以在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状态下,然后,从旋转轴1315的轴方向插入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内周侧)和卷绕框1311(外周侧)之间,例如两个部位的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例如,被分别设置在圆周部件1312c、1312d、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c、1316d 的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的方式设置,保持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还可以用两个部位的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例如,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在两个部位夹入、 保持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另外,虽然图8中,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未被图示出,但是,将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统称为“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框1311中的设有夹紧部件1320的圆周部件1312(例如,在半径方向不可动的圆周部件1312c、1312d)的外周面侧设置能够在卷绕框 1311的旋转轴1315的轴方向收纳或插入夹紧部件的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 (例如,以朝向旋转轴1315方向例如具有规定的宽度(或者长度)的方式被设置的凹部、切口等)。被收纳或插入在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例如1313c、1313d)的夹紧部件1320例如为棒状、板状,只要在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前,设置在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 (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在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缠绕到卷绕框1311后,能够使圆周部件1312a,1312b向半径方向的中心方向(收缩方向)可动,在将以规定的张力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后,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用夹紧部件1320夹紧(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在两个部位(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夹紧),然后从卷绕框1311拔出即可。或者,也可以在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以规定的张力被大致圆筒形状地缠绕在卷绕框1311后,将至少一个夹紧部件1320从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的轴方向插入被设置在位于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内周侧和卷绕框1311的外周侧之间的卷绕框1311的不可动的圆周部件1312c、1312d上的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夹紧部件设置部 1313c、1313d)的凹部、切口等,将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夹紧(本实施方式中,在至少两个部位(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夹紧),然后,使圆周部件1312a、 1312b向半径方向的中心方向(收缩方向)可动,使以规定的张力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将卷绕框1311拔出。这里,至少一个夹紧部件13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夹紧部件1320c、1320d)相对于卷绕框1311拆装自由地被设置,被设置在卷绕框1311的不可动的至少一个圆周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圆周部件1312c、1312d)上。这样,通过使至少一个能够可动的圆周部件1312a、1312b向张力松缓方向可动, 能够轻易地使以规定的张力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因此,能够不会损伤或弄坏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有机纤维2而简单地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拆下,因此,能够得到构造简单、可靠性高的缠绕装置,而且,能够得到低成本、可靠性高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真空隔热材7。这里,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夹紧的位置是将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 IJ的截面圆的圆周方向的周长大致两等分为大致等同长度的位置的两个部位(在考虑到相对于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的轴方向大致直角方向的截面时的截面形状(在大致圆筒形的情况下,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形)中,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的旋转中心通过的直线与截面形状(截面的外形形状、在为圆的情况下为圆周)相交的两个部位(在为圆的情况下与圆周相交的两个部位))。因此,因为夹紧的位置是将大致圆筒状的截面的外形形状(在为大致圆筒形状的情况下是圆形)的周长大致两等分的两个部位的位置,所以,通过以由两个夹紧部件 1320(夹紧部件1320c、1320d)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夹紧了的状态从卷绕框1311 拆下,使两个夹紧部件1320c、1320d在大致直线方向相反侧方向(大致180度相反方向) 可动或者移动,被多次缠绕并被叠层多个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两个夹紧部件 1320c、1320d在相反的方向拉拽,因此,从由夹紧部件1320c、1320d夹紧的部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形成为折弯的平板状。此后,通过将夹紧部件1320(夹紧部件1320c、 1320d)从以叠层多层的状态被形成为平板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拔出,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维持连续的片材状被叠层多个,在折弯端部5f折弯,形成具有平板 (片材)状的平板部5g的具有规定的宽度H和长度L的平板状的芯材5。(真空隔热材的制造方法2)接着,根据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7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的制造方法的图。在图9中,图9(a) (h)是表示真空隔热材7的制造的工序。图9(a)是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由连续的有机纤维2制造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无纺布片材)开始向卷绕框1311卷绕的卷绕开始步骤。 具备通过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多次缠绕而形成,且被切断为规定的宽度的坯布卷筒1301、缠绕被缠绕在坯布卷筒130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卷绕框1311,通过使坯布卷筒1301、卷绕框1311旋转,开始将被缠绕在坯布卷筒130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向卷绕框1311缠绕,该工序是卷绕开始步骤。图9(b)是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规定次数R,缠绕完成的卷绕结束步骤。在卷绕开始步骤,从坯布卷筒1301逐渐向卷绕框1311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但是,此时因为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 上的厚度a(未图示出)相当于芯材5的必要的规定厚度t的一半的厚度t/2,所以,若缠绕与规定的厚度a相当的规定次数R的量,则坯布卷筒1301、卷绕框1311的旋转停止,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缠绕完成,该工序是卷绕结束步骤。图9(c)是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切断的切断步骤。在卷绕结束步骤中,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但是,因为若缠绕的次数R达到与芯材5的必要的规定厚度t的一半的厚度t/2相当的次数,则坯布卷筒1301、卷绕框1311的旋转停止,所以,在切断步骤是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规定部位切断的步骤,是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坯布卷筒1301和卷绕框1311之间的规定的切断部位,以将规定的切断部位的前后夹紧的状态切断,将坯布卷筒1301从卷绕框1311割断的步骤。这里,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夹紧部件1320(夹紧部件1320c、1320d)夹紧、保持(参见图9 (d))。此时,为使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被切断的卷绕结束端部IJe (切断端面)不散乱或者卷绕结束端部IJe (切断端面)在成形为芯材5时像图5所示那样被配置在折弯端部5f(即,不位于平板部5g),希望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由夹紧部件1320夹紧的位置的后位置(例如,紧挨被夹紧的位置的后方)被切断。图9(d)是将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 用夹紧部件1320夹紧的芯材固定步骤。在切断步骤,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切断, 此后,夹紧部件1320被插入设置在卷绕框1311上的凹部、切口等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c、1313d),为使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卷绕结束端部IJe (切断端面)不散乱或剥落,卷绕结束端部IJe(切断端面)附近被夹紧。图9(e)是使设置在卷绕框1311的周方向的多个圆周部件(131 1312d)中的至少一个圆周部件(1312a、1312b)在半径方向中心方向可动·变形,将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缠绕张力松缓的卷绕框变形步骤。在芯材固定步骤,卷绕结束端部IJe (切断端面)附近被夹紧,但是,在卷绕框变形步骤,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向卷绕框1311缠绕与规定的厚度(t/幻相当的量的次数R,在由夹紧部件 1320(夹紧部件1320c、1320d)夹紧的状态下,卷绕框1311的多个圆周部件1312(圆周部件1312a 1312d)中的至少一个圆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半径方向相向的两个圆周部件1312a、1312b)朝向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中心侧,在收缩方向可动。即,在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后,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a、1316b朝向半径方向中心侧在收缩方向可动,据此,圆周部件1312a、1312b也朝向半径方向中心侧在收缩方向可动。因此,因为通过圆周部件1312a、1312b朝向半径方向中心侧在收缩方向可动,以规定的张力大致圆筒状地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所以,能够从卷绕框1311轻易地将大致圆筒状地缠绕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拔出(能够从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的轴芯方向将被夹紧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 轻易地拔出)。即,通过将以规定的张力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张力松缓,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容易从卷绕框1311拔出。图9(f)是从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将卷绕框1311 拔出,使卷绕框从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分离的卷绕框分离步骤。在卷绕框变形步骤中,因为卷绕框1311的至少一个圆周部件1312(圆周部件1312a、1312b)向半径方向中心侧可动·变形,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因缠绕而产生的张力松缓,所以,在卷绕框分离步骤,将张力被松缓了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在旋转轴1315的轴心方向拔出。或者,也可以将卷绕框1311从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维持着夹紧了的状态拔出。图9(g)是由作为成形部件的夹紧部件1320(夹紧部件1320c、1320d)将与卷绕框 1311分离了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向大致相反方向(反方向)拉拽, 成形平板状的芯材5的芯材成形步骤。在卷绕框分离步骤,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以被作为成形部件的夹紧部件1320夹紧的状态分离,但是,在芯材成形步骤中,因为通过将两个夹紧部件1320c、1320d在大致直线方向相反侧分别向反方向侧拉拽, 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作为成形部件的夹紧部件1320的夹紧位置被折叠,所以,从卷绕框1311以被两个夹紧部件1320c、1320d夹紧的状态拔出的大致圆筒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成形为具有折弯端部5f和平板部1311g的平板状(片材状)的芯材5。由通过作为成形部件的夹紧部件1320成形为平板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构成的芯材5在由两个夹紧部件1320夹紧折弯端部5f的状态下,被转移到传送器1400上,通过将夹紧部件1320除去而作为芯材5被成形。S卩,由连续的纤维(例如,有机纤维幻形成的连续的平板状(片材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形成、制造平板状的芯材5,在传送器1400上移动。图9(h)是在传送器1400上被成形的芯材5被插入具有一端开口的开口部如的气障性的外包材4后,在内部被减压的状态被大致密封,制造真空隔热材7的真空隔热材制造步骤。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叠层多层,且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卷绕被形成为平板状的芯材5被插入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开口部如的气障性的外包材4内,被搬运到真空炉内,在大致真空状态下,外包材4的封闭部(例如,开口部4a)被热封,据此,完成真空隔热材7。这里,因为卷绕框1311的圆周部件1312呈在缠绕方向(圆周方向)大致连续的圆筒形状,所以,在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时因缠绕而产生的张力在缠绕方向(圆周方向)大致一致,缠绕时不会在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上产生伤痕、切断等,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芯材5、真空隔热材7。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卷绕框1311使用了在缠绕方向(圆周方向)大致连续且呈大致圆筒状的圆周部件1312,但是,也可以不是大致圆筒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八边形状、 六边形状、平板状等)。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其它的卷绕框的示意图。图10中,(a)是表示八边形的卷绕框的一例的图,(b)是表示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缠绕在八边形的卷绕框上的状态的图。如图所示,圆周部件1312也可以不是在缠绕方向(圆周方向)连续。在图10中,卷绕框1311将棒状(例如,角柱、圆柱)的圆周部件1312在圆周方向大致均等地设置在八个部位,通过以旋转轴1315为中心旋转,从坯布卷筒1301缠绕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如图10所示,例如,在多个(例如,八个部位)圆周部件1312不在缠绕方向连续的情况下,因为能够将夹紧部件1320 (参见图8,在图10中未图示出)插入在缠绕方向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的角柱状、圆柱状等多个圆周部件1312之间(圆周部件1312和圆周部件 1312之间的空间),将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夹紧,所以,不需要夹紧部件设置部1313,能够得到构造简单、轻型且低成本的卷绕框131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由连续的有机纤维2形成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连续地被缠绕在大致圆筒状的坯布用辊1302上得到的长纤维无纺布的坯布卷筒1301和在坯布卷筒1301之外设置,并缠绕坯布卷筒1301的长纤维无纺布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 IJ的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卷绕框1311。因为通过将被缠绕在坯布用辊1302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向卷绕框1311缠绕规定次数R(相当于芯材5 的必要的规定厚度t的一半的厚度t/2)的量,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叠层芯材5 的必要的规定厚度t,所以,没有必要一张张地叠层被切割成规定的大小(宽度、长度)的无纺布片材(纤维集合体),能够用廉价的制造设备,简单地以低成本制造芯材5。S卩,因为芯材5通过由连续的纤维(例如,有机纤维2)形成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1)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而被形成为平板状,因为大致长方形状且平板状的芯材5的四个端面中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折弯端部5f)将连续的片材折弯(折叠)成形,所以,被折弯加工(折叠加工)的两个折弯端部5f不是端面被切割的端部,因此,有机纤维2不会从折弯端部5f露出,另外,由于端面不会杂乱,所以,没有必要切割端面。另外,切割的部位(部位)减少,能够得到容易以低成本加工的芯材5、真空隔热材7。另外,由于在将坯布卷筒1301切割成必要的规定宽度来使用的情况下,大致长方形状且平板状的芯材5的四个端面中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与芯材5的宽度方向端面相当, 芯材5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也在坯布卷筒1301时被预先切割为规定宽度,所以,没有必要在形成为芯材5后进行切割,芯材5的制造线简单,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芯材5、真空隔热材 7。
另外,因为不存在纤维从芯材5的端面露出或端面杂乱,所以,没有必要切割端面,因此,还不存在因切割端面,使得残存纤维的纤维长变短,残存纤维从切割的端面溢出, 有损外包材4的封闭部的封闭性的情况。另外,如图M所示,在真空隔热材7、750、760使用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被叠层为平板状的芯材5、550、560的情况下,芯材5的长度方向端部(折弯端部5f)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与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图对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真空隔热材的形状的示意图,图对(幻是真空隔热材7、750、750的长度方向的剖视(与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图,图24(b)是从与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看真空隔热材 7、750、760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主要部分正视图。图M中,在真空隔热材7、750、760使用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被叠层为平板状的芯材5的情况下,由平板状的平滑部Lg (长度Ll的部分)和截面大致三角形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Lf (长度L2的部分)构成。此时,若芯材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折弯端部 5f)被插入外包材4,在被减压了的状态下被封闭,则长度方向两端部Lf的截面形状(与宽度方向成直角(垂直)的截面形状)也就是相对于长度方向向外侧方向为厚度逐渐变小那样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宽度方向呈直角(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外包材4更加难以皱裙,另外,难以破裂,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S卩,得到具备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从内侧向外侧以卷绕的状态被形成为平板状的叠层构造的芯材5和将芯材5从开口部如收纳在内部,且以内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将开口部如封闭的气障性的外包材4,在芯材5在外包材4内被减压的状态下,上述芯材5的长度方向端部(作为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折弯端部5f)中的与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形状为厚度朝向长度方向外侧逐渐变小的大致三角形这样的真空隔热材。另外,在进行将一个真空隔热材7、750、760折弯成圆筒形状等加工的情况下,在使长度方向的端面彼此对接来连接使用的情况下、在使两个以上的多个真空隔热材7的端面彼此对接来使用的情况下,若以多个真空隔热材7、750、760的大致三角形状的端面的斜面部分(图M的斜面部 Lfs)彼此接触的方式连接,则能够减小接触部分的接合厚度,而且能够降低从接触部分的热泄漏,能够得到高性能的真空隔热材7、750、760、搭载了真空隔热材7、750、760的冰箱等机器。(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方法、芯材的制造方法3)接着,对将多个坯布卷筒1301组合,制造芯材5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1至图14 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图11是表示将多个坯布卷筒组合,具有一个大的宽度的组合坯布卷筒的结构的图,图12是使用两个组合坯布卷筒,向卷绕框缠绕的情况的缠绕装置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由使用两个组合坯布卷筒(上侧坯布卷筒、下侧坯布卷筒)的缠绕装置缠绕的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由使用两个组合坯布卷筒的缠绕装置缠绕的芯材的剖视图。例如,将以大致相同的卷绕次数(相同的叠层张数)被缠绕的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以在宽度方向(横方向) 邻接(希望是无间隙地排列,但是,在像后述那样需要间隙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规定的间隙)的方式组合,形成具有规定宽度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侧卷筒)。另外,与第一坯布卷筒1305同样地将以相同的卷绕次数(相同的叠层张数)被缠绕的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E1301e、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均未图示出)以在宽度方向 (横方向)邻接(希望是无间隙地排列,但是,也可以设置规定的间隙)的方式组合,形成具有规定宽度的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这里,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可以是相同的宽度,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同样,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 E1301e、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均未图示出)可以是相同的宽度,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第一坯布卷筒1305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的数量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 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为第一坯布卷筒1305以及第二坯布卷筒1306都是以多个坯布卷筒(例如多个主体部)邻接的方式在宽度方向排列,所以,相邻的主体部之间(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等)存在间隙(微小间隙、规定间隙),相邻的主体部(例如,主体部A1301a、 主体部B1301b等)并不连续,而是断续,因此,存在狭缝部(例如,主体部A1301a和主体部 B1301b之间的狭缝部A、主体部B1301b和主体部C1301c之间的狭缝部B、主体部C1301c和主体部D1301d之间的狭缝部C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坯布卷筒1305、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至少一个使用在多个坯布卷筒中的被配置在宽度方向的端侧的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主体部E1301e、主体部H1301h等)具有在将坯布卷筒原料切割为规定的宽度时产生的棱线不整齐的耳部的耳部坯布卷筒(参见图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坯布卷筒1305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的数量(主体部 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四个)和第二坯布卷筒306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的数量(主体部E1301e、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四个) 相同。另外,第一坯布卷筒1305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主体部E1301e、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分别在宽度方向错开规定量)(b (参见图14)配置,卷绕在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卷绕在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上的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在上下(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以片材面的宽度方向错开了规定量胁的状态,被一起缠绕在卷绕框1311。例如,表示了第一(有机) 纤维集合体IK可以是有机纤维集合体,也可以是其它的纤维集合体(例如,无机纤维集合体)的情况。就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而言,也是同样。此时,第一坯布卷筒1305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相对于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移动方向(被缠绕的方向)配置在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斜方向。与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多个坯布卷筒对应的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多个坯布卷筒的宽度大致等同,错开规定量胁。S卩,构成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各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和构成被配置在该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后方(或者下方等)的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各个坯布卷筒 (例如,主体部E1301e)的宽度大致等同。同样,各个坯布卷筒(主体部B1301b和主体部 F1301f、主体部C1301c和主体部G1301g、主体部D1301d和主体部H1301h)分别被设定成大致等同宽度。这里,希望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卷筒)的规定宽度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的规定宽度大致等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芯材制造装置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侧卷筒)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的配置是将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卷筒)与第二坯布卷筒1306(下侧卷筒)相比,相对于卷绕框1311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进给方向)配置在后侧(或者上侧、斜上侧等)。即,朝向卷绕框1311方向,按照第二坯布卷筒1306(下侧卷筒)、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侧卷筒)的顺序被配置。此时,被卷绕在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侧卷筒)上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与被卷绕在第二坯布卷筒 1306(下侧卷筒)上的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相比被配置在上侧。由于被卷绕框1311 缠绕,所以,被卷绕在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侧卷筒)上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相对于被卷绕在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上的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1H,以总是位于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被缠绕。这里,只要以做成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 IK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在上下重叠的状态下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结构的方式配置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侧卷筒)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即可。这里,若在制品中必要的规定宽度小的情况下(例如,IOOmm或200mm左右),坯布卷筒(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侧卷筒)、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等)的制造也不需要场所,容易,但是,在制品中必要的规定宽度大的情况下(例如,1 IOOmm或2000mm等),坯布卷筒(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侧卷筒)、第二坯布卷筒1306(下侧卷筒)等)的制造困难。另外,虽然根据制品,存在需要宽度不同的真空隔热材7的情况,但是,若欲通过一个坯布卷筒对应,则需要必要的规定宽度的数量的坯布卷筒,不仅坯布卷筒的制造困难,而且坯布卷筒的种类增多,成本提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坯布卷筒以在宽度方向邻接的方式组合,作为组合卷筒(例如第一坯布卷筒1305、第二坯布卷筒1306)使用。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使多个宽度的(宽度不同的)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 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在宽度方向邻接,作为一个大的宽度的坯布卷筒(例如,第一坯布卷筒1305)使用,则各个坯布卷筒的宽度小也可以,因此,不必选择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等)的制造场所即可轻易地制造。 而且,在需要大的宽度的坯布卷筒时,能够将多个小的宽度的坯布卷筒组合,制造大的宽度的一个坯布卷筒(例如,第一坯布卷筒1305、第二坯布卷筒1306等),不必选择坯布卷筒的制造场所,另外,能够降低坯布卷筒的种类,能够以低成本得到设计自由度大的芯材5、真空隔热材7。例如,也可以将多个宽度不同的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等) 组合,或将多个宽度大致等同的小的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B1301b等宽度相同的一个坯布卷筒)组合,作为一个大的宽度的坯布卷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由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 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构成的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卷筒)上所缠绕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在由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E1301e、 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构成的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二坯布卷筒 1306(下卷筒)上缠绕的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在宽度方向(横方向)错开规定量 Xb (例如5_ 40mm左右,优选10_ 20mm)配置,其理由如下。(1)例如,由于因构成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多个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中的在宽度方向邻接的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 A1301a和主体部B1301b等)的连接部位实际上存在若干的间隙,但是即使无间隙相接,也在邻接部位存在狭缝部(例如,在主体部A和主体部B之间存在狭缝部A)而并不连续,所以,若不错开规定量胁地叠层多张,则狭缝部(连接部、邻接部)出现在大致等同位置,因此,在狭缝部被分断。即,由于因狭缝部(连接部、邻接部)不连续而从狭缝部折断或被揪断,所以,不能得到作为芯材5的必要弯曲强度,狭缝部(邻接部)不连续,成为裂缝,因此, 从这里开始变得凌乱,外包材4破裂等,不能得到必要的宽度的芯材5,另外,也不能得到作为真空隔热材7的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相对于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卷筒),将第二坯布卷筒1306(下卷筒)以按规定量胁叠合的方式错开地叠层多层,所以,不存在因错开规定量胁的部分的摩擦等而在狭缝部(邻接部位)凌乱或被分断的情况,能够得到具有必要的隔热性能的必要的规定的大小的芯材5。(2)虽然在邻接部位将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卷筒)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下卷筒)以按规定量胁叠合的方式错开,但是,由于存在狭缝部(邻接部位),所以,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分别不在同一平面上连续。因此,在狭缝部分容易折弯。在以往的真空隔热材中,为了折弯而进行实施凹槽加工等的特别的办法,制造成本提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制造过程中,邻接的部位(狭缝部)容易折弯地被制造,所以,能够将该容易折弯的部位配置在制品的有必要折弯的部位,有效地加以利用。 例如,在为冰箱的情况下,考虑跨背面壁和上面壁等以规定的角度(例如大致90度)折弯的壁面间配置真空隔热材7,但是,为此需要大的真空隔热材7,且需要折弯,因此,由于需要用于制造坯布卷筒原料的大的制造设备,制造场所被限定或制造困难,因为需要用于折弯的特别的加工,所以,成本也提高,对应困难。在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7中,因为能够使多个坯布卷筒在宽度方向邻接,作为大的一个坯布卷筒使用,而且,只要在有必要折弯的部位配置狭缝部(邻接部)即可,所以,能够通过小的宽度的坯布卷筒的组合自由地选定坯布卷筒的宽度,另外,不需要用于折弯的特别的加工,另外,因为通过将多个小的宽度的坯布卷筒组合,能够制造大的宽度的芯材5,所以,能够跨以往困难的冰箱等的以规定的角度折弯的壁面之间配置真空隔热材7。(3)将宽度方向两端切割前的坯布卷筒原料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部被称为耳部, 由于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纤维不存在必要的厚度的量而在厚度上产生不一致,或宽度方向端面的棱线不整齐,所以,在作为坯布卷筒使用时,有必要将坯布卷筒原料预先以必要的规定宽度将两侧切割,作为坯布卷筒使用。因此,从该坯布卷筒原料将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的耳部切割了的耳部坯布卷筒由于强度弱,端面(棱线)不整齐,以往被废弃。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往被废弃的耳部坯布卷筒(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相当于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像图11所示那样,用于构成第一坯布卷筒1305、 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多个坯布卷筒中的宽度方向两侧所使用的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 A1301a、主体部D1301d等),因为第一坯布卷筒1305、第二坯布卷筒1306错开规定量釙叠层多层,所以,耳部和非耳部的部分被交替地叠层,因为耳部位置被错开地配置,所以,不存在耳部和耳部连续地被叠层的情况。据此,即使使用耳部坯布卷筒,也得到芯材5所必要的强度。这里,如图11所示,第一坯布卷筒1305以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 C1301c、主体部D1301d在宽度方向依次邻接的方式被配置,但是,这里,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的宽度分别为Tl、T2、T3、T4,第一坯布卷筒 1305的宽度为TA(TA = T1+T2+T3+T4)。因此,只要与制品所必要的规定宽度相吻合地决定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各个坯布卷筒的宽度(T1、T2、T3、T4)即可。只要同样地决定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各个坯布卷筒的宽度即可。即,只要选定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的宽度(主体部E1301e、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的宽度)即可。此时,宽度T1、T2、T3、I~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此,因为能够个别地适当选定多个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 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主体部E1301e、主体部F1301f、主体部G1301g、主体部H1301h)的宽度,所以,设计的自由度增加,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芯材5、真空隔热材7以及冰箱等机器。另外,因为将第一坯布卷筒1305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错开规定量胁地缠绕在卷绕框1311,制造芯材5,所以,在狭缝部容易折弯,能够不需要特别的加工等,轻易地制造能够折弯的真空隔热材7,针对具有以规定角度折弯那样的隔热壁面那样的冰箱等机器的隔热壁也容易设置,因此,能够扩大真空隔热材7的包覆率,能够得到高性能、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机器。如图13所示,在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时,来自第一坯布卷筒I3O5 (上侧卷筒)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 IKa lKd、上侧有机纤维集合体)和来自第二坯布卷筒1306(下侧卷筒)的第二(有机) 纤维集合体IH(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a lhd、下侧有机纤维集合体)以错开了规定量胁的状态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状态下的与缠绕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如图14所示,以错开了规定量胁的状态被交替地叠层,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被缠绕,并被叠层。因此,因为第一 (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错开规定量胁,所以,第一(有机) 纤维集合体IK (上侧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第一狭缝部57 (上侧狭缝部)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下侧有机纤维集合体)的第二狭缝部58 (下侧狭缝部)的距离相当于错开量胁,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以该胁的量重叠并被叠层, 由于摩擦等,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难以分离。这里,叠层了多个有机纤维集合体1 (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第一(有机) 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1H)的芯材5是被抽真空的状态(减压的状态) 下的厚度t越厚越难以折弯,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离开规定量胁的位置存在两个狭缝部(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所以,通过在这些两个狭缝部(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两阶段地折弯,即使厚度变厚,也能够轻易地折弯(得到规定的折弯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芯材5的厚度相应地决定叠合余量胁。即,在芯材5的厚度小时,可以使规定量胁小,但由于若芯材5的厚度大,则难以弯曲,所以,适当地增大规定量胁来对应。这里,若规定量胁过小,则重叠长度(叠合余量)变短,不能得到摩擦力,第一 (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在叠合部(主体部之间)分离,不能得到规定宽度的芯材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叠合余量)(b在7mm以上(优选IOmm以上)。 在叠合余量为5mm的情况下,由于叠合余量短,所以,不能得到必要的摩擦力,第一(有机) 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各个有机纤维集合体(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a lKd、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a IHd)从狭缝部分离,不能得到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芯材5。这里,已知在叠合余量胁在IOmm以上的情况下,即使叠合部使用耳部,也能够稳定地得到摩擦力,而且,还将热传导率的降低抑制得小。另外,因为叠合余量胁越大,越能够大地得到必要的摩擦力,所以,作为芯材5,可靠性提高,好,但是,若相对于真空隔热材7的厚度,叠合余量胁过大,则在折弯时两个狭缝部之间的距离0(b)变大,折弯部的宽度变大,另外,难以折弯,因此,在将真空隔热材7折弯的情况下,叠合余量胁在真空隔热材7的厚度的三倍左右以下为好(例如,在真空隔热材的厚度t为IOmm时,叠合余量)(b在30mm左右以下为好)。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使用将三个坯布卷筒组合的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芯材550的情况的芯材550的立体图。图15中,芯材550是通过与图11 图14所示的芯材5同样的要领,来自第一坯布卷筒1305 (上侧卷筒)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1Kb、IKd)(上侧有机纤维集合体)和来自第二坯布卷筒I3O6 (下侧卷筒)的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lHa、 lHb、IHd)(下侧有机纤维集合体)以错开规定量胁的状态下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缠绕而被叠层。而且,由两个夹紧部件1320将两个部位夹紧,在被夹紧的部分被折弯,制造平板状的芯材550。这里,在图15中,除该图所示的符号以外,被省略。真空隔热材702(未图示出)是使用芯材550制造的部件。芯材550由被夹紧部件1320折弯(折叠)的两个折弯部551f (折弯端部)和被设置在两个折弯部^lf之间的平板状的平板部^lg(平滑部)构成。另外,第一(有机) 纤维集合体IK (上侧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各个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lKb、lKd的邻接部是图14所示的第一狭缝部57 (上侧狭缝部),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下侧有机纤维集合体)的各个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lHa、IHbUHd的邻接部是第二狭缝部58 (下侧狭缝部)。该第一狭缝部57和第二狭缝部58的宽度方向的距离(长度)相当于错开量胁。因此,能够轻易地在该第一狭缝部57以及第二狭缝部58进行折弯加工。这里,卷绕结束端部551Je在图15中被配置在平板部551g上,但希望配置在折弯部551f附近。因为若卷绕结束端部551Je配置在平板部551g,则容易在平板部551g产生阶梯差,所以不好。另外,由于在通过夹紧部件1320将芯材551形成为平板状时,卷绕结束端部551Je从夹紧部件1320的位置离开,所以,在该夹紧部件1320的位置和卷绕结束端部 551Je之间的长度变长。因为在该夹紧部件1320的位置和卷绕结束端部551Je之间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部分未被夹紧,所以,存在从芯材550散乱而折弯的可能性,所以,还是卷绕结束端部551Je在能够由夹紧部件1320夹紧的折弯部^lf附近切割为好。优选在由夹紧部件1320夹紧后(优选是刚刚夹紧后)进行切割,优选在折弯部551f附近不在平板部551g产生阶梯差的范围进行切割。凌乱而折弯的可能性降低,而且难以在平板部^lg产生阶梯差,阶梯差不会卡住,另外,外表也好。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用于对其它的组合坯布卷筒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这里,如图16所示,在由多个坯布卷筒构成的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 第二坯布卷筒1306使用三个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D1301d)的情况下,宽度方向两侧的坯布卷筒(主体部A11301a、主体部D1301dl)也可以使用单侧为耳部的耳部坯布卷筒。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朝向耳部坯布卷筒的耳部被配置在中央的作为不具有耳部的坯布卷筒的主体部坯布卷筒,也就是主体部B11301b侧的方式排列。图16中,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侧卷筒)由主体部A1301a、 主体部B1301b、主体部D1301d构成,以按照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D1301d 的顺序邻接的方式在宽度方向排列。即,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配置不具有耳部的作为主体部坯布卷筒的主体部B1301b,在其两侧配置具有耳部的作为耳部坯布卷筒的主体部 A1301a、主体部D1301d,以耳部坯布卷筒的耳部侧与配置在中央位置的不具有耳部的主体部B1301b侧邻接的方式被配置。虽未图示出,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二坯布卷筒1306 (下侧卷筒)也是与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侧卷筒)同样的结构。即,以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配置不具有耳部的作为主体部坯布卷筒的主体部F1301f,在其两侧配置具有耳部的作为耳部坯布卷筒的主体部E1301e、主体部H1301h,耳部坯布卷筒的耳部侧与配置在中央位置的不具有耳部的主体部主体部F1301f侧邻接的方式被配置。虽未图示出,将图16的由坯布卷筒成形的部件也作为芯材阳0,真空隔热材702是使用芯材550制造的部件。这样,因为卷绕在耳部坯布卷筒上的耳部有机纤维集合体的耳部没有被配置在作为组合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宽度方向两端侧,所以,在向卷绕框1311缠绕,成形芯材550时,在宽度方向两侧不是耳部,而是产生切割面,因此,没有必要将芯材55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切割,能够得到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702。此时,在将不具有耳部的主体部坯布卷筒(主体部B1301b)配置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在其两侧配置具有耳部的耳部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耳部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的耳部中的任意一个耳部与中央位置的主体部坯布卷筒(主体部B1301b)侧邻接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以仅在组合坯布卷筒的单侧产生耳部的方式配置耳部坯布卷筒,在这种情况下,与在组合坯布卷筒的两侧配置耳部坯布卷筒的情况相比,只要仅将一方的宽度方向侧切割即可,因此,能够得到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702。当然,即使是具有耳部的耳部坯布卷筒(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若为耳部的纤维仅存在必要的厚度的量,厚度的不一致小或端面位置(棱线)的不一致小,在芯材550、真空隔热材702 的隔热性能、制造上没有问题的水平,则即使将耳部坯布卷筒用于组合坯布卷筒的宽度方向端侧,也没有必要将宽度方向端面切割。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就芯材550的制造而言,没有必要一张张地叠层,能够用仅将纤维集合体IJ缠绕的简单的设备即可制造,所以,构成作为组合纤维集合体IJ的第一 (有机)纤维集合体IK (例如,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a IKd)或者构成第二(有机) 纤维集合体IH(例如,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a IHd)的多个纤维集合体(例如,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a lKd、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a IHd)的至少一个能够轻易地使用以往被废弃的在宽度方向端侧具有棱线不整齐的(不是切割面的)耳部的耳部纤维集合体(例如,被卷绕在作为耳部坯布卷筒的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a上的纤维集合体)。据此,不必将以往被废弃的具有耳部的耳部纤维集合体(被卷绕在耳部坯布卷筒上的纤维集合体)切割等,能够原样利用耳部坯布卷筒,不会产生浪费。因此,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芯材550、真空隔热材702。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表示将真空隔热材750折弯了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7中,图17(a)是将真空隔热材750折弯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b)是真空隔热材750 的折弯部的主要部位放大图。真空隔热材750在芯材550被插入具有气障性的外包材4内, 内部被减压的状态下被封闭。真空隔热材750在芯材550的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 的部分被两阶段折弯,形成折弯部59。此时,折弯部59的宽度按叠合余量胁的宽度折弯。 叠合余量胁的宽度相当于第一狭缝部57和第二狭缝部58的距离(长度),为大致等同长度。
另外,因为真空隔热材750是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宽度方向错开叠合余量胁重叠两张而叠层有多个,所以,通过错开叠合余量胁,在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被插入外包材4内,进行了减压时,包材4分别在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凹陷,形成凹陷部751、752。另外,以该两个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的部分分别向凹陷的两个凹陷部751、752之间突出的方式形成大致梯形形状的突出部753。 因为折弯部59由两个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的部分分别凹陷的凹陷部751、752和以向两个凹陷部751、752之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大致梯形形状的突出部753构成,所以,通过以该凹陷部751、752为基点,利用大致梯形形状的突出部753的斜面,能够轻易地折弯。 另外,由于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的部分的凹陷部751、752和形成在这些凹陷部 751、752之间的梯形形状的突出部753在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产生,所以,例如即使在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变厚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形成在片材面的两侧的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的部分轻易地折弯,因此,即使折弯,也不存在外包材4破裂或损伤,隔热性能降低的情况,因此,可靠性高,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能够得到不受厚度的影响, 可进行弯曲加工的设置自由度高的真空隔热材。对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具备由通过多个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形成的凹陷部751、752和被形成在该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的大致梯形形状的突出部753构成的折弯部59的真空隔热材750中,以厚度t为5mm、7mm、10mm、30mm,进行了折弯确认,均没有问题。但是,若真空隔热材7的厚度t变厚(在例如t = 30mm的情况下),则如图12、 图13所示,由于若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1H)的重叠张数为两张(图12中,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两张),则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59,狭缝部为两个部位,所以,凹陷部751、752也少到两个部位,不方便弯曲,因此,还是使重叠的张数在三张以上,使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59的狭缝部在三个部位以上,是由狭缝产生的凹陷部在三个部位以上为好,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t、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材料、特性、外包材4的材质、拉拽强度等只要适当选定即可。如上所述,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由于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重叠多张(例如两张),在宽度方向错开规定长度(叠合余量胁)多次叠层,制造芯材5、550,则能够使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的狭缝的数量为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重叠的张数的数量(在重叠多个例如三张错开的情况下,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狭缝为3个),所以,即使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变厚,通过由设置在片材面的两面侧的狭缝部(例如,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形成的凹陷部751、752,能够使折弯部59更容易向片材面的两侧折弯。这里,若叠合余量胁变大,则如图18所示,在真空隔热材75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产生与叠合余量胁大致等同长度量的厚度薄的部分。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从宽度方向看真空隔热材750的图。真空隔热材750包括具有规定的厚度t的规定厚度部 750c、具有规定的厚度t的约1/2的厚度且被设置在规定厚度部750c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薄壁部750a、750b。因为该薄壁部750a、750b与规定厚度部750c相比隔热厚度薄,所以,与规定厚度部750c相比,隔热性能稍许降低。因此,因为若叠合余量胁变大,则薄壁部750a、 750b的宽度HI、H2(与叠合余量)(b的长度大致等同长度)变大,所以,还是叠合余量不是过大为好。即,叠合余量胁在将真空隔热材750折弯来使用的情况下,优选7mm以上,30mm 左右以下。另外,在不折弯地使用的情况下,因为叠合余量胁越大,摩擦力越大,可靠性提高,所以,叠合余量胁在7mm以上好,优选IOmm以上为好,因为叠合余量胁越大,薄壁部 750a、750b的长度越大,隔热性能稍许降低的部分变大,所以,优选叠合余量胁在30mm左右以下。另外,因为叠合余量胁也受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t影响,所以,在真空隔热材750 的规定厚度t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优选三倍以下)左右为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规定量胁在7mm以上,抑制芯材550凌乱,使规定量胁是在外包材4内大致真空状态的芯材 550的厚度t的三倍左右以下,折弯性良好,而且,减小芯材55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宽度, 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另外,若根据减压时的芯材阳0的厚度,设定叠合余量胁的范围,则能够得到可靠性(芯材550不会在狭缝部分离或散乱),另外,能够得到容易折弯、隔热性能好的芯材550、真空隔热材750。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两个狭缝部(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两阶段地折弯的例子,但是,若不使用两个将多个坯布卷筒组合了的组合坯布卷筒,而是使用多个, 将多个组合坯布卷筒以错开了规定量胁的状态重叠并缠绕在卷绕框上,则因为存在多个狭缝部,所以,能够在多阶段折弯,因为能够减小一个狭缝部上的折弯角度,所以,能够在折弯时不向芯材550、外包材4施加不合适的力,而轻易地折弯为规定的角度。另外,由于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59在多个阶段折弯,所以,还能够折弯成锐角,能够作为所有机器的隔热材来应用。因此,还能够对冰箱、空调机等机器的冷凝管等配管进行隔热。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由于弯曲加工性优异,所以,即使将冷凝管等配管夹入真空隔热材和真空隔热材之间进行隔热,也能够沿配管形状弯曲变形,能够抑制从真空隔热材间和管的间隙的热泄漏,还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S卩,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具备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宽度方向邻接地排列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相对于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以在上下或者前后或者左右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且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 IJ在宽度方向邻接地排列的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1H、由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 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以在宽度方向错开了规定量胁的状态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且被形成为平板状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叠层构造构成的芯材5、550、具有将芯材5、550收纳在内部,在内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周围被封闭的封闭部的气障性的外包材4,因为通过使外包材4的内部成为大致真空状态,将封闭部封闭,对外包材4进行密封, 所以,通过将多个小的宽度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卷绕在坯布卷筒的主体部的纤维集合体)组合,能够形成大的宽度的芯材5、550。另外,因为通过适当选定多个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数量、多个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宽度,能够不受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宽度的影响地自由地设定芯材5、550的宽度,所以,芯材5、550、真空隔热材7、702、750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大。另外,因为没有必要为了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叠层多层而特意将每一张切割为规定的大小,一张张地进行叠层,所以,不需要切断设备、叠层设备等,芯材5、550的制造能够用仅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缠绕的简单设备在短时间轻易地制造芯材5、550。
另外,能够以可以在有必要折弯的部位配置狭缝部(邻接部)的方式适当选定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宽度(坯布卷筒的主体部的宽度),另外, 能够适当选定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叠合余量(规定量胁),不需要用于折弯的特别的加工。另外,因为折弯部59相对于片材面形成在表里两面,所以,能够利用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相对于片材面在表里两方向轻易地折弯。另外,因为能够在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或者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邻接的纤维集合体1J(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之间的连接部折弯,所以,没有必要另行进行用于折弯的凹部等的加工,能够在因制造芯材550 的过程中形成的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而产生的凹陷部751、752轻易地折弯。另外,由于因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而形成的凹陷部751、752产生在真空隔热材750 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片材面的表里),所以,即使例如在芯材550的厚度变厚了的情况下,也在片材面的两面侧形成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因此,与形成在单面侧的情况相比, 能够轻易折弯,因此,也不存在在折弯时芯材550、外包材4破裂或损伤的情况,能够抑制隔热性能降低。另外,由于若使规定量(叠合余量Ub是在7mm以上,且是在外包材4内大致真空状态的芯材5的厚度t的三倍以下,则由于叠合余量胁在7mm以上,所以,能够抑制芯材5 凌乱,而且,还能够抑制变得凌乱,隔热性能降低。另外,因为使叠合余量胁是在外包材4内大致真空状态的芯材5的厚度t的三倍以下,所以,能够使折弯部59的折弯性也良好。因此,能够作为冰箱等具有以规定的角度连续的两个壁面的机器的隔热材轻易地应用,而且能够抑制隔热性能的降低。另外,在构成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或者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多个纤维集合体IJ(例如,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a lKd、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 IHa IHd)的至少一个使用宽度方向端侧具有棱线不整齐(不是切割面)的耳部的耳部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以往被废弃的具有耳部的耳部纤维集合体(卷绕在耳部坯布卷筒的纤维集合体),不会产生原料的浪费。因此,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芯材5、550、真空隔热材 7、702、750。另外,因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的冰箱、机器将真空隔热材在第一 (有机)纤维集合体IK或者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邻接的纤维集合体之间的连接部(狭缝部)以规定角度(例如大致90度)折弯,配置在具有上面、两侧面、背面、底面的隔热箱体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壁面,所以,以往由于难以将真空隔热材自由地折弯成必要的规定角度,所以,难以应用在连续的两个壁面,但是,由于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 750,则容易在必要的部位折弯,所以,能够应用在具有规定的角度的两个连续的壁面。因此,因为在具有规定的角度的两个连续的壁面之间的角部也能够连续地配置真空隔热材, 所以,能够大幅提高真空隔热材的相对于冰箱等机器的除门以外的箱体(外箱)的外表面积的包覆率。例如,若为冰箱的情况下,能够使以往的困难的相对于外箱表面积的包覆率在 80%以上。(芯材的制造方法4)上面,对将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1切割成规定的大小,叠层多张形成芯材5,制造真空隔热材7,或者在将多个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1叠层后,将端面fe切割,形成规定的大小,形成芯材5,制造真空隔热材7的情况(芯材的制造方法1)、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连续地缠绕成线圈状,制造芯材5的方法(芯材的制造方法 2)、将多个坯布卷筒在宽度方向组合,将多个具有一个大的宽度的组合坯布卷筒(例如,组合坯布卷筒1305、1306)组合,以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的状态下进行缠绕,制造芯材5、550的方法(芯材的制造法3)进行了说明。在上述芯材的制造方法3中,对至少各使用一个将多个坯布卷筒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具有一个规定宽度的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上侧坯布卷筒)1305和将多个坯布卷筒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具有一个规定宽度的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二坯布卷筒(下侧坯布卷筒)1306,将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纤维集合体IK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的纤维集合体IH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重叠并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制造芯材5方法进行了说明。这里,对替代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二坯布卷筒1306,使用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作为单一的坯布卷筒的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情况进行说明。S卩,使用图20 图23对至少一个的坯布卷筒以在使将具有规定宽度的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1、1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连续地缠绕成线圈状的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1J和具有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宽度的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在宽度方向组合多个成为第一规定宽度的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纤维集合体IK在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的状态下,第一坯布卷筒1305相对于第三坯布卷筒1307成为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缠绕,制造芯材56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0是使用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至少一个坯布卷筒1307和将宽度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坯布卷筒以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方式在宽度方向组合的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1305,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情况下的缠绕装置的示意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芯材的制造法的图。图21是使用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1307和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的芯材的立体图。图22是使用了使用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和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的芯材的剖视图,图23是使用了使用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和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缠绕在卷绕框上制造的芯材的真空隔热材的立体图。对多个坯布卷筒中的至少一个坯布卷筒,在使将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1、1J(例如,有机纤维集合体)连续地缠绕成线圈状的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第三坯布卷筒1307和以具有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第二规定宽度的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纤维集合体与第一规定宽度为大致等同宽度的方式组合多个的至少一个作为组合坯布卷筒(例如,仅仅是作为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宽度的第二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的组合或者第二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和比第二规定宽度小的宽度的第三规定宽度的坯布卷筒的组合或者与耳部坯布卷筒的组合等)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以在与纤维集合体1、1J、1K 的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1J成为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缠绕,制造芯材560的情况进行说明。图中,第一坯布卷筒1301与在图12中说明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或者第二坯布卷筒1306)等同,对等同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但是,以将被缠绕了大致相同的卷绕次数(相同的叠层张数)的大致圆筒状(或者线圈状)的多个坯布卷筒(例如, 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在宽度方向留有间隙(可以以成为微小间隙的方式邻接排列,也可以无间隙排列,还可以以设置规定间隙的方式经垫片排列)的方式组合,以具有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宽度的方式被形成。第三坯布卷筒1307与在图6 图9中说明的卷绕了具有规定宽度的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纤维集合体l、lj的具有规定宽度的大致圆筒状的坯布卷筒1301等同,对等同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第三坯布卷筒1307具有第一规定宽度,以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纤维集合体1、1J线圈状地连续卷绕而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方式被形成。这里,卷绕在第三坯布卷筒1307上的纤维集合体1、1J在宽度方向连续,被设定成与芯材560的宽度H等同的尺寸。这里,第三坯布卷筒1307可以将第一规定宽度的纤维集合体1、1J卷绕来制造, 或者通过在将宽度比第一规定宽度大的纤维集合体卷绕成大致圆筒状后,以宽度尺寸成为第一规定宽度的方式对宽度方向进行切割来制造。这里,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多个大致圆筒状(或者线圈状)的坯布卷筒(例如, 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可以是相同的宽度,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另外,也可以是图12所示那样的耳部坯布卷筒。由于第一坯布卷筒1305如图12所示,与第一坯布卷筒1301是等同构造,是以多个坯布卷筒(例如,多个主体部)邻接的方式在宽度方向排列的组合坯布卷筒,所以,在相邻的主体部之间(例如,主体部A(1301a)和主体部B(1301b)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或者规定间隙,由于相邻主体部不连续,而是断续,所以,存在狭缝部(例如,主体部A1301a和主体部B1301b之间的狭缝部A、主体部B1301b和主体部C1301c之间的狭缝部B、主体部C1301c 和主体部D1301d之间的狭缝部C等)。另外,第三坯布卷筒1307也可以使用在多个坯布卷筒中的配置在宽度方向的端侧的坯布卷筒(例如,主体部A1301a、主体部D1301d等)具有在将坯布卷筒原料切割成规定的宽度时产生的棱线不整齐的耳部的耳部坯布卷筒。因此,具备将卷绕了具有第一规定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宽度的单一的坯布卷筒(例如,第三坯布卷筒 1307)和将具有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以成为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宽度的方式在宽度方向组合了多个的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例如,第一坯布卷筒1305),在将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单一的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IJ和组合坯布卷筒1305的纤维集合体IK以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单一的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IJ成为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内侧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从内向外连续地缠绕成线圈状,形成芯材560。因此,仅通过将连续的纤维集合体1、1J、1K在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并缠绕,即可轻易地制造芯材560,另外,能够有效地利用以往被废弃的耳部坯布卷筒,能够以低成本得到不会产生浪费的芯材560、真空隔热材760。因为具备将具有第一规定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第三纤维集合体 (卷绕在第三坯布卷筒1307上的纤维集合体1、1J)和具有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以成为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宽度的方式在宽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隙排列有多个的第一纤维集合体(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 1305的纤维集合体1K)、
第一纤维集合体和第三纤维集合体以相对于第一纤维集合体IK或者第三纤维集合体1、1J的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的状态,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成线圈状,被成形为平板状的纤维集合体的由叠层构造构成的芯材、将芯材收纳在内部,具有在内部被减压了的状态下周围被封闭的封闭部的气障性的外包材、通过在外包材的内部为大致真空状态下将封闭部封闭,而将外包材密封来制造的真空隔热材,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将坯布卷筒切割为规定宽度的剩余的耳部坯布卷筒等端部材料,因此,能够进行有效地灵活利用以往被废弃的耳部等端部材料。另外,在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各个坯布卷筒之间(例如,主体部A和主体部B之间、主体部B和主体部C之间、主体部C和主体部D之间等)设置规定宽度的垫片等,在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纤维集合体IK的各个纤维集合体之间(例如,纤维集合体IKa和1Kb之间、1Kb和IKc之间、IKc和IKd之间等)设定垫片的宽度的规定间隙,因此,在真空隔热材560上也形成大致规定宽度的凹部,能够在该凹部埋设配管或进行定位, 能够降低配管的隔热、配管设置的作业时间,能够高效地得到低成本的真空隔热材、机器。这里,如图20所示,在将作为组合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1Kb、IKcUKd)和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第三纤维集合体1、1J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并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情况下,还是将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lKb、lKc、 IKd)以与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1J相比相对于卷绕框1311的旋转轴1315成为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式重叠为好。如图9(e)所示,在以连续的片材状的第三纤维集合体1、1J和连续的片材状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1Kb、IKcUKd)重叠在卷绕框1311 上的状态下,以规定的张力大致圆筒形状(线圈状)地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且由夹紧部件1320将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1、1 J、IK夹紧后,将张力松缓,将卷绕框1311拔出的情况下,优选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并缠绕的方式,以便将在宽度方向无裂缝等的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第四纤维集合体通过使多个纤维集合体邻接地在宽度方向组合,而与在宽度方向存在裂缝、间隙等的第一纤维集合体相比布置在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的最内周侧,以便将第三纤维集合体与第一纤维集合体相比位于卷绕框1311的半径方向内侧,从而在将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从卷绕框1311拔出的情况下,纤维集合体不会在最内周侧散乱、凌乱或不会卡在卷绕框。S卩,因为在将第一纤维集合体和第三纤维集合体以重叠的状态卷绕的情况下,在以第三纤维集合体相对于第一纤维集合体成为内侧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从内侧向外侧卷绕在卷绕框1311上,所以,在将卷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从卷绕框 1311拔出时,具有第一规定宽度,且在宽度方向连续的第三纤维集合体1、1J被配置在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的最内侧,因此,由于被配置在最内侧的纤维集合体在宽度方向连续, 所以,与将在宽度方向多个排列的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宽度的纤维集合体组合了的第一纤维集合体被配置在最内侧的情况相比,纤维集合体不会散乱、凌乱,或者凌乱的纤维集合体在从卷绕框1311拔出时不会卡在卷绕框1311等,因此,容易拔出,芯材560的制造容易,能够提高作业性,缩短制造时间。另外,从卷绕框1311拔出的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1、1J、IK被成形为平板状,所制造的芯材560的品质稳定。这里,就第一坯布卷筒1305所使用的多个坯布卷筒的宽度、使用的数量数(主体部A1301a、主体部B1301b、主体部C1301c、主体部D1301d四个)而言,只要与具有第一规定宽度的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1J的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方式适当设定即可,但是,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时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宽度(加上了多个坯布卷筒和坯布卷筒之间的间隙的合计宽度),被设定成比第三坯布卷筒1305的第一规定宽度小一些的宽度的方式,在将卷绕在第一坯布卷筒1305上的纤维集合体IK和卷绕在第三坯布卷筒 1307上的纤维集合体1、1J以第一坯布卷筒的纤维集合体IK与第三坯布卷筒的纤维集合体1、1J相比成为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外侧的方式重叠并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方式,使得即使在向卷绕框1311缠绕的情况下,各个纤维集合体难以凌乱,容易缠绕。另外,第一坯布卷筒1305和第三坯布卷筒1307在第一坯布卷筒1305的纤维集合体IK与第三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1J相比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情况下,以成为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外侧的方式重叠并被缠绕,但真空隔热材560的制造方法与图9等同。即使替代图9中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一个坯布卷筒1301,是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被重叠的至少两个坯布卷筒(例如,将图12 图18所示的第一坯布卷筒 1305和第二坯布卷筒1306重叠的情况下、将图20 图23所示的第一坯布卷筒1305和第三坯布卷筒1307重叠的情况下等)的组合,缠绕方法、芯材的制造方法、真空隔热材的制造方法等也与图9所示的工序等同。如上所述,因为具备卷绕了具有第一规定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在宽度方向单一的坯布卷筒(例如第三坯布卷筒1307)和将卷绕了具有比第一规定宽度小的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纤维集合体的坯布卷筒在宽度方向排列多个,以成为与第一规定宽度大致等同的宽度的方式在宽度方向组合多个的至少一个组合坯布卷筒 (例如第一坯布卷筒1305),作为组合坯布卷筒的第一坯布卷筒能够使用耳部坯布卷筒等端部材料,所以,没有必要将以往废弃的端部材料等废弃,能够以低成本有效地制造芯材、 真空隔热材。另外,因为将单一的坯布卷筒1307的纤维集合体1、1J和组合坯布卷筒1305的纤维集合体IK在相对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多张,从内向外以规定的张力向大致圆筒状的卷绕框1311缠绕,此后,在将大致圆筒状的纤维集合体用夹紧部件1320夹紧后,将张力松缓,从卷绕框1311拔出,制造芯材560,所以,能够用简单的设备轻易地制造芯材。像上述那样制造的芯材560的立体图表示在图21中。在图21中,第一坯布卷筒 1305(上侧卷筒)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例如,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lKb、 IKcUKdUKe)和第三坯布辊1307(下侧卷筒)的第三纤维集合体1、IJ (下侧纤维集合体) 在隔着规定间隙XK在宽度方向排列了五个坯布卷筒的状态下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被缠绕并被叠层。因为芯材560在相对于纤维集合体1、1J的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组合,将作为纤维集合体的第一纤维集合体重叠并卷绕在单一的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外侧,所以,在芯材560的外表面在宽度方向隔着间隙(可以是微小间隙,也可以是规定间隙)排列配置构成作为组合纤维集合体的第一纤维集合体的多个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 lKa、1Kb、lKc、lKd、IKe。这里,虽然可以使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宽度和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的宽度大致等同,但是,也可以如图21所示,使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比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 的宽度大,以在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的宽度方向外侧能够得到长度XT(例如,XTa, XTe)量的规定间隙的方式配置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Κ。若以这样的方式配置,则在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的端侧,在长度XT的部分没有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Κ,因此,在长度XT的部分,仅存在第三纤维集合体。因此,在将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第三纤维集合体重叠,从内向外卷绕,成形为平板状时,制造在至少一方的宽度方向端侧的长度XT的部分不存在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的芯材560。据此,在将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和第三纤维集合体被重叠, 从内向外卷绕,成形为平板状的芯材插入外包材4内,在减压了的状态下将外包材4封闭, 制造了真空隔热材760的情况下,与图19所示的真空隔热材750同样,真空隔热材760在宽度方向端侧具有薄壁部HI、Η2。在这种情况下,薄壁部Hl的长度与XTa大致等同,薄壁部H2的长度与XTe大致等同,中央部分的宽度H3与第一纤维集合体IK的宽度大致等同。 虽然薄壁部可以设置在真空隔热材760的宽度方向两端侧,但也可以设置在至少一方的宽度方向端侧。S卩,因为至少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比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的宽度大出在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中在宽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隙XK邻接地排列的多个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1Kb、lKc、lKd、IKe中的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宽度方向端侧第一 (有机)纤维集合体lKa、IKe和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的长度XT (例如,图 43中,第三纤维集合体的两个宽度方向端部中的一方的宽度方向端部和作为宽度方向端侧纤维集合体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a的第三纤维集合体的一方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端部的长度XTa、或者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另一方的宽度方向端部和作为宽度方向端侧纤维集合体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e的第三纤维集合体的另一方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端部的长度XTe)的量,所以,真空隔热材760与真空隔热材750同样,能够在至少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侧得到薄壁部Hl (或者H2)。S卩,真空隔热材750、760在芯材550、560在外包材4内被减压且被封闭的状态下具有规定厚度t,芯材550、56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薄壁的阶梯部形状(薄壁部Hl或者H2)。如上所述,因为即使不对真空隔热材750、760进行特别的加工等,也能够在芯材 550,560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侧或者宽度方向两端侧得到厚度比真空隔热材750、760的厚度(芯材5、550、560的厚度t)薄的薄壁部(图19中的H1、H2),所以,在将一个真空隔热材750、760折弯成圆筒形状的情况下等,在使宽度方向的端面(薄壁部(H1、H2))彼此在厚度方向重叠,将真空隔热材750、760连接来使用的情况下、使两个以上的多个真空隔热材 750,760的宽度方向端面(薄壁部)彼此在厚度方向重叠,连续地使用的情况下,若多个真空隔热材750、760的宽度方向的端面的薄壁部的厚度方向的表面彼此以接触的方式重叠, 则能够在存在芯材阳0、560的部分接触,而且,将厚度薄的薄壁部(在两张重叠,一张错开的情况下,厚度约为一半)重叠,因此,能够减小接触部分的接合厚度,而且能够降低从接触部分的热泄漏,能够得到高性能的真空隔热材750、760、搭载了真空隔热材750、760的压缩机、冰箱、供热水机等机器。另外,因为多个真空隔热材7、700、701、750、760的长度方向上的与端面的宽度方向大致直角截面的截面形状是朝向长度方向外侧,厚度变小的大致三角形状,所以,若以大致三角形状的斜面部分(图11的长度L2的斜面部分)彼此接触的方式连接,则能够在存在芯材550、560的部分接触,而且能够减小接触部分的接合厚度,而且,能够降低从接触部分的热泄漏,能够得到高性能的真空隔热材7、700、701、750、760、搭载了真空隔热材7、700、 701、750、760的冰箱等机器。这里,就长度方向端部的形状而言,也可以不是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长度方向连续,只要是在纤维集合体被叠层的状态下是大致三角形状的截面形状即可。即,只要是在以在外包材4的内部芯材5、550、560被减压的状态下被密封, 具有规定的长度L和规定的宽度H及规定的厚度t的真空隔热材7、700、701、750、760中, 芯材5、550、560由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叠层构造构成,是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端部的截面为厚度朝向外侧变小的大致三角形状即可。 另外,若芯材5、550、560是具有规定的宽度H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有机纤维集合体 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内向外连续地卷绕的叠层构造,在芯材5、550、560被密封在外包材4内的状态下,芯材5、550、560的长度方向端部为大致三角形状,则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在宽度方向的薄壁部形状(薄壁的突出形状)中,也可以是有机纤维集合体 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不在长度方向连续,还可以将多个长度L的纤维集合体叠层。即,只要在以在外包材4的内部芯材5、550、560被减压的状态下被密封,且具有规定的长度L和规定的宽度H及规定的厚度t的真空隔热材7、700、701、750、760中,只要在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任意的端部具有厚度薄的薄壁部750a、750b,薄壁部750a、750b向外侧突出即可。另外,若芯材5、550、560是具有规定的宽度H的多个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以重叠状态被叠层的叠层构造,薄壁部750a通过多个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中的至少一个以在宽度方向错开了规定量的状态叠层多个而形成,则能够得到等同的效果。根据上述情况,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750、760是具有规定厚度的平板状,平板状的一方向(例如,长度方向)端部的截面形状为朝向外方,厚度变小的大致三角形状, 或者另一方向(例如,宽度方向)端部的截面形状做成具有厚度薄的薄壁部的阶梯部形状, 因此,通过仅进行重叠、缠绕的简单的方法即可轻易地制造芯材550、560,能够有效地利用端部材料。另外,因为即使不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实施特别的加工等,也能够将端部形状做成可连接的形状,所以,若使端部接触并连接,则能够减小接触部分的接合厚度,而且,能够降低从接触部分的热泄漏,能够得到高性能的真空隔热材750、760、搭载了真空隔热材 750,760的压缩机、冰箱、供热水机等机器。这里,芯材560由于与图9所示的芯材5、芯材550同样,在由两个夹紧部件1320 将两个部位夹紧的状态,使两个夹紧部件1320向相反的方向(离开的方向)移动,所以,在被夹紧的部分,纤维集合体在折弯端部560f折叠(被折弯),被制造成平板状。在芯材560 的作为长度方向的端部的折弯端部560f折叠的芯材560与图9所示的芯材5同样,从纤维集合体1、1J,IK的卷绕方向上游侧560f a侧被插入外包材4的开口部如内,在内部被减压的状态被封闭,完成真空隔热材760。
图22表示折叠成平板状的芯材560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芯材560在从内侧向外侧在长度方向连续,且在宽度方向也连续的宽度方向的单一的纤维集合体1、1J和在长度方向连续,且在宽度方向被分割为多个的宽度方向的多个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 在与片材面大致直角方向重叠了的状态下连续地被缠绕,折叠成平板状。而且,因为在宽度方向连续且宽度方向的单一的纤维集合体1、1J以与在宽度方向排列了多个纤维集合体的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相比成为内侧的方式重叠,从内侧缠绕成线圈状,所以,以第一 (有机)纤维集合体IK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lKb、lKc、IKcUlKe)产生在芯材560 的外表面的方式卷绕。此时,在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的各个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1Kb、lKc、IKcUlKe之间设定成规定间隙XK,形成狭缝部560K (第三狭缝部)。规定间隙XK是各个规定间隙XKab、XKbc、XKcd, XKde,该各个规定间隙XKab、XKbc、XKcd, XKde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23表示芯材560被插入外包材4的内部,在内部被减压的状态下,外包材4的开口部如被封闭,被密封了的真空隔热材760。在真空隔热材760上,在长度方向连续并在宽度方向设置多个与在宽度方向设置在芯材560上的规定间隙XK大致等同宽度的凹陷部760x(槽部,例如,第一凹陷部760x1,第二凹陷部760x2,第三凹陷部760x3,第四凹陷部 760x4)。这里,第一凹陷部760x1、第二凹陷部760x2、第三凹陷部760x3、第四凹陷部760x4 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根据配管的大小等适当设定即可。这里,因为规定间隙XK在芯材560的卷绕方向(长度方向)连续,所以,若使用芯材560,制造真空隔热材760,则以与规定间隙XK大致等同宽度在长度方向连续,深度为真空隔热材760的厚度的约1/4的凹陷部560X(槽部)在平板状的真空隔热材760的平板面的两侧(若将两侧的凹陷部的凹陷深度合计,则为真空隔热材760的厚度的约一半(约 1/2)的深度)产生,因此,通过在该凹陷部内配置配管(例如,冷凝管、吸入配管、排出配管等)、引导线等的至少一部分,即使不使用其它部件,也能够轻易地进行配管的隔热、引导线的收纳。另外,由于配管、引导线等的定位仅通过配置在凹陷部760x内,还能够同时进行定位,所以,不需要用于定位的其它部件,作业性也大幅提高。另外,不必另行通过激光加工等设置用于折弯的凹部,也可以通过凹陷部760x轻易地折弯。如以上说明那样,因为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的制造装置具备将缠绕在被切割为规定宽度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坯布卷筒1301上的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缠绕了规定次数R的量的卷绕框1311、将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切断的切断构件、在将被缠绕在卷绕框 1311上规定次数R的量且被切断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后,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成形为平板状的芯材 5,550,560的成形部件(例如,夹紧部件1320),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轻易地制造芯材 5、550、560,还能够缩短制造时间。另外,由于在卷绕方向连续地卷绕,所以,没有必要将长度方向端面切割,因为使用在宽度方向也被预先切割的坯布卷筒,不需要切割,所以,没有必要切割芯材5、550、560。另外,还不需要用于切割芯材5、550、560的端面的制造设备,不需要切割的时间,因此,还能够使制造设备廉价,得到低成本的芯材5、550、560、真空隔热材 7、702、750、760。另外,通过将多个小的宽度的坯布卷筒的主体部(纤维集合体)组合,能够制造大的宽度的芯材5、550、560。另外,因为通过适当选定多个坯布卷筒的数量、多个坯布卷筒的宽度,能够不受坯布卷筒的宽度影响地自由地设定芯材5、550、560的宽度,所以, 芯材5、550、560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大。另外,因为能够从宽度小的坯布反卷筒制造宽度大的芯材5、550、560,所以,坯布卷筒的保管场所小即可,不需要大的保管场所。另外,没有必要为了将多个纤维集合体叠层而特意将每一张切割成规定的大小,另外,也没有必要一张张地叠层。另外,与将连续的带状的片材状部件交替地在不同的方向折返,做出折痕进行重叠的方式叠层,形成芯材的情况相比,不需要高价的做出折痕并进行折返的装置等。因此, 不需要叠层设备等,芯材5、550的制造通过仅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缠绕的简单的设备即可在短时间轻易地制造芯材5、550。另外,因为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的制造装置具备卷绕框1311被分割为多个的圆周部件1312,使多个圆周部件1312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能够可动的圆周部件1312a、1312b)在旋转中心(旋转轴131 方向可动,在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被缠绕到卷绕框1311后,使能够可动的圆周部件1312a、1312b在旋转中心方向运转,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所以,在将以规定的张力,例如大致圆筒状地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后,能够将被大致圆筒状缠绕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轻易地从卷绕框1311拔出。S卩,通过将以规定的张力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张力松缓,容易将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另外,因为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的制造装置在将有机纤维集合体 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的情况下,由夹紧部件1320夹紧来拔出,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轻易地从卷绕框1311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拔出。另外,若能够使用两个夹紧部件1320(夹紧部件1320c、1320d),维持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两个部位夹紧了的状态,使两个夹紧部件1320c、1320d在大致直线方向相反侧方向(大致180度相反方向)可动或者移动,则被多次缠绕且被叠层多个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由两个夹紧部件1320c、1320d向相反的方向拉拽,被形成为从被夹紧的部分折弯的平板状,因此,能够用简单的设备轻易地形成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卷绕并被叠层多层的平板状的芯材5、550、56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的制造方法,因为具备将被切割成规定宽度的大致圆筒形的坯布卷筒1301上所缠绕的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向卷绕框1311缠绕规定次数R的量的缠绕步骤、将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切断的切断步骤、将向卷绕框1311被缠绕了规定次数R的量且被切断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的分离步骤、将在分离步骤从卷绕框1311拔出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成形为平板状的芯材5、550、560的成形步骤、在具有气障性的外包材4的内部收纳芯材5、550、560,在将内部减压了的状态下进行封闭的外包材封闭步骤,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在短时间制造芯材5、550、560。另外,由于在卷绕方向连续地卷绕,所以,没有必要将长度方向端面切割,因为使用在宽度方向也被预先切割的坯布卷筒,所以,不需要切割,因此,没有必要切割芯材5、550、560。因此,因为也不需要用于将芯材5、550、560的端面切割的制造设备,还不需要切割的时间,所以,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芯材5、550、560、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的制造方法,因为分离步骤由用夹紧部件将被缠绕在卷绕框1311上规定次数R的量且被切断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 IJ夹紧的夹紧步骤、将在夹紧步骤被夹紧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相对于卷绕框 1311的张力松缓的纤维集合体张力缓和步骤、将在张力缓和步骤张力被松缓的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从卷绕框1311拔出的卷绕框除去步骤构成,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方法轻易地从卷绕框1311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拔出。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的制造方法,因为成形步骤使用两个夹紧部件1320 (夹紧部件1320c、1320d),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在两个部位夹紧,使两个夹紧部件(夹紧部件1320c、1320d)在大致相反方向可动,将芯材成形为平板状, 所以,通过仅使用夹紧部件1320的简单的方法,即可轻易地制造片材状的芯材550、560。另外,因为是将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连续的有机纤维形成为片材状的部件,所以,与使用作为无机纤维的玻璃纤维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粉尘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能够得到再利用性也良好的芯材550、560、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纤维使用连续的有机纤维2,使用有机纤维集合体1、 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向卷绕框缠绕,制造芯材5、550、560、 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等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纤维也可以不是连续的长纤维。这里,只要纤维集合体为连续的片材状即可, 只要在以规定的张力向卷绕框1311缠绕时,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不会破损等即可。 因此,也可以不是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1J,也可以是无机纤维集合体。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中,若为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则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另外,虽然也可以原样使用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但是,因为若为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被卷绕在坯布辊上的坯布卷筒的状态,则制造容易,而且处理性提高,所以更好。这里,在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重叠并缠绕,制造芯材阳0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以规定量胁叠合地缠绕来制造芯材。若使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的重叠的张数增多,则能够将纤维集合体的种类变更重叠的张数的量。即,能够使用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同的纤维集合体,或使纤维集合体中使用的纤维的种类不同的纤维集合体(例如,温度特性不同的纤维、纤维径不同的纤维、拉拽强度好的纤维、热传导率特性不同的纤维等)与机器的使用环境相吻合地混杂,因此,能够得到与使用形态相吻合的芯材、真空隔热材。因此,能够兼顾隔热性能的确保和高温耐力、兼顾隔热性能的确保和避免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再利用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多张纤维集合体重叠,也没有必要错开规定量胁,因此,只要将相同宽度的纤维集合体不错开地重叠进行缠绕,形成芯材5即可。另外,也可以将不同宽度的纤维集合体重叠进行缠绕来形成芯材5。这里,在为需要用于高温储热水的供热水机的储热水箱、具有成为高温的部分的压缩机等具有高温部(例如70°C以上)的机器的隔热的真空隔热材的情况下,只要将具有高温耐力(耐热性)的纤维(作为有机纤维的LCP、PPS或者作为无机纤维的玻璃纤维等单独或者组合了的纤维)用于至少一张纤维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将使用了具有高温耐力(耐热性)的纤维的纤维集合体以配置在形成了芯材时的表面侧的方式重叠,制造真空隔热材即可。因为若是这样,则作为真空隔热材,在表面侧配置使用了具有高温耐力(耐热性)的纤维的纤维集合体,所以,若以使用了具有高温耐力(耐热性)的纤维的纤维集合体被配置在机器的高温部侧的方式设置真空隔热材,则能够进行具有高温部的机器的隔热。另外,在为用于要求高隔热性能的冰箱等机器、隔热箱体等的隔热的真空隔热材的情况下,因为要求隔热性能,所以,只要将固体热传导率小,能够期待提高隔热性能的纤维(例如,作为有机纤维的聚苯乙烯、作为无机纤维的玻璃纤维等)用于至少一张纤维即可。另外,在为要求再利用性的冰箱、空调机、供热水机等机器的隔热的真空隔热材的情况下,若使用作为无机纤维的玻璃纤维,则例如在冰箱中,因为在再利用工厂按每个制品粉碎,所以,玻璃纤维掺杂在聚氨酯屑等,供给热再利用,但是,因为玻璃纤维使燃烧效率降低或成为残渣等,再利用性不好,所以,只要使用聚酯、聚苯乙烯、LCP等有机纤维即可。另外,即使是在考虑了环境问题、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由于玻璃纤维硬且脆,所以,在真空隔热材的制造时、解体时,若粉尘飞散,附着在操作者的皮肤·粘膜等,则存在受到刺激的可能性,其处理性、作业性成为问题,因此,还是使用有机纤维为好。(冰箱)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是冰箱100的剖视图。在图19中,冰箱100的食品储藏室由在最上部具备作为开闭门的冷藏室门160而配置的冷藏室150、在冷藏室150的下方具备能够从冷冻温度带(_18°C )切换到冷藏、蔬菜、硬冷、软冷冻(_7°C )等温度带的拉出门式的切换室门210的切换室200、与切换室200并列地具备拉出门式的制冰室门510 的制冰室500、被配置在最下部的具备拉出门式的冷冻室门310的冷冻室300、在冷冻室300 和切换室200以及制冰室500之间具备拉出门式的蔬菜室门410的蔬菜室400等构成。在冰箱100的冷藏室门160的前面侧表面设有对各室的温度、设定进行调节的操作开关和显示此时的各室的温度的由液晶等构成的操作面板180。在冰箱100的背面侧,设有在下部配置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600的机械室601 以及冷却器650以及配置用于将由冷却器650冷却的冷气向冷藏室150、切换室200送风的风扇660等的冷却器室640。设有用于从该冷却器室640将由冷却器650冷却的冷气向冷藏室150内导入的冷却风路680、用于将由冷却器650冷却的冷气向冷冻室300内导入的风路690等。另外,在冰箱100的上部,在冷藏室150的背面的隔热壁背面,在控制基板收纳室 910(未图示出)收纳控制基板900(未图示出)。在该控制基板900上设置与进行压缩机 600、冷却风路的开闭的挡板等连接,用于进行压缩机600、冷却风路的开闭控制,进行冷藏室150、冷冻室300等储藏室内的温度控制的控制用的引导线、电源线等。另外,在切换室200设置收纳箱201,在冷冻室300设置收纳箱301,在蔬菜室400 设置收纳箱401,能够在这些箱内收纳食品。这里,在冰箱100下部的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设置真空隔热材750、760。该真空隔热材750、760可以为单独,或者也可以是被埋入发泡隔热材11中配
置等的结构。S卩,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具备包括具备开闭式的冷藏室门160的冷藏室150、 具备拉出式的切换室门210、冷冻室门310、蔬菜室门410、制冰室门510的切换室200、冷冻室300、蔬菜室400、制冰室500等在内的多个储藏室、经分隔壁被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且在储藏室生成冷气的冷却器650、将在冷却器650以及冷却器650生成的冷气向各储藏室送风的箱内风扇660、经分隔壁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且将冷却器和箱内风扇收容的冷却器室640、被配置在冰箱主体的下部或者上部并将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600收容的机械室 601、被设置在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第一隔热壁、被设置在机械室和储藏室之间的第二隔热壁、被设置在储藏室的门或者第一隔热壁或者第二隔热壁上,并通过将由将有机纤维2形成为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叠层构造构成且具有端面被切割的切割部的芯材5、550插入外包材4内,并将片材周围的外包材4的封闭部封闭,而以在内部为大致真空状态下进行密封而形成的真空隔热材7、702、750、760。被设置在该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上的真空隔热材750如图17 所示,呈通过由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等形成的折弯部59在三个部位折弯的W字状的复杂的构造。真空隔热材750、760是将由长纤维形成的叠层了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芯材 5,550以端面被切割(切断)的规定的大小的片材状态插入外包材4内,在进行干燥、抽真空后,通过将外包材4的插入部分利用热熔敷等封闭而被完成。另外,真空隔热材750如图17所示,通过由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等形成的折弯部59被折弯成L字状,跨在冰箱100的上面壁和背面壁被配置,再有,像上述那样, 被折弯成W字状,跨在冰箱100的背面壁和底面壁配置。另外,如图23所示,因为在真空隔热材760设置在长度方向连续的作为槽部的凹陷部760X,所以,与芯材750同样,能够通过凹陷部760X折弯成L字状、W字状。这样,若将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真空隔热材750、760 折弯等来使用,则即使是呈像收纳冰箱的压缩机600的机械室601那样复杂的形状的壁面, 也能够轻易地应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若将多张(例如两张)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重叠,在宽度方向错开规定长度(叠合余量胁)叠层多次制造芯材5、550, 则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的狭缝的数量也能够是将有机纤维集合体1、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重叠的张数的数量(在多个、三张重叠错开的情况下,相对于一个部位的折弯部,狭缝为三个),所以,即使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变厚,也能够在折弯部59(第一狭缝部 57、第二狭缝部58)轻易地向片材面的两侧折弯。另外,由于为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 58的部分凹陷的梯形形状,而且在真空隔热材75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产生,所以,例如即使在厚度变厚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形成在片材面的两侧的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的部分通过折弯部轻易折弯,因此,还消除了外包材4破裂或损伤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750在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或者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的邻接的纤维集合体之间的连接部(狭缝部)以规定的角度(例如大致90度)折弯,配置在例如冰箱100的具有上面、两侧面、背面、底面的隔热箱体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壁面。具体地说,在为冰箱100的情况下,在将规定的角度作为大致90度折弯成L字状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于(1)侧壁和背面壁、( 上面壁和背面壁、C3)上面壁和侧壁、(4)底面壁和侧壁、( 底面壁和背面壁等连续的两个壁面。另外,在两个部位折弯做成 -字状的情况下,能够应用于(1)背面壁和两侧壁、( 上面壁和两侧壁、C3)底面壁和两侧壁、(4)上面壁、背面壁、底面壁等连续的三个壁面。像上述说明的那样,也可以替代真空隔热材750,使用真空隔热材760。若使用真空隔热材760,则能够与真空隔热材750的折弯部59 (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同样通过在凹陷部760X轻易地折弯,另外,通过与真空隔热材750的第一狭缝部57、第二狭缝部58同样在凹陷部760X配置并收纳配管(冷凝管、吸入配管)等,能够轻易地进行配管的隔热,而且,以往困难的真空隔热材的外表面上的配管的固定、定位不通过激光加工等另行设置配管的收纳部位,仅通过在凹陷部760X收纳配管即可轻易地进行定位、固定。另外,即使不另行设置固定部件也能够进行定位。不需要部件等,可轻易地进行。另外,若在凹陷部 760X收纳配线(控制用引导线等),则即使不另行设置配线的收纳部位,也能够进行收纳, 另外,即使不另行设置固定部件,也能够进行定位。此时,凹陷部760X的宽度只要与所收纳的配管、配线的大小相匹配地设定即可。即,由于凹陷部760X的宽度与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的各个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lKa、lKb、lKC、lKd、lKe之间的规定间隙XK(例如规定间隙XKab、XKbc, XKcd, XKde)大致等同,所以,只要适当设定规定间隙XK即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750、760即使是冰箱100以外的压缩机、储热水箱等圆筒形容器的周围的隔热、空调机的室外机、供热水机的热源机的筐体(容器)的隔热, 也必然能够轻易地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有关冰箱100的应用事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冰箱100 以外的供热水机、冷冻·空调装置等机器也能够应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呈在一个部位折弯的“L”状、在三个部位折弯的“W字状”的复杂的构造的真空隔热材750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在两个部位折弯的“Z”状,另外,即使是在两个部位折弯的“ 二”状、在多个部位折弯的“C”状、“ J”状,也能够轻易地应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对迄今为止因弯曲加工困难,而难以搭载真空隔热材的复杂的形状的部位(“Z”状、“二 ”状、“C” 状、“J”状、“W”状等部位或者存在突起、配管等那样的部位)也可以应用,能够向所有的机器搭载。能够期待搭载了本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的冰箱等机器再利用性良好,还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提高了隔热性能。S卩,本实施方式的冰箱100具备包括具备了开闭式或者拉出式的门(冷藏室门 160、切换室门210、冷冻室门310、蔬菜室门410、制冰室门510)的冷藏室150、冷冻室300等在内的多个储藏室(冷藏室150、切换室200、冷冻室300、蔬菜室400、制冰室500)、经分隔壁被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且在储藏室生成冷气的冷却器650、将在冷却器650以及冷却器650生成的冷气向各储藏室送风的箱内风扇660、经分隔壁被配置在储藏室的背面侧,且收容冷却器和箱内风扇的冷却器室640、被设置在冰箱主体的下部或者上部,将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600收容的机械室601、被设置在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被设置在储藏室的门或者隔热壁上,通过将由将有机纤维2形成为片材状的有机纤维集合体 1的叠层构造构成且具有端面被切割了的切割部的芯材5插入外包材4内,并将片材周围的外包材4的封闭部封闭,以在内部为大致真空状态下进行密封而形成的真空隔热材750、 760,有机纤维2使用与有机纤维集合体1的长度等同或比它长的长纤维。因此,因为真空隔热材750、760的隔热性能良好,再利用性优异,不会产生封闭不良等,可靠性高,所以,应用了该真空隔热材750、760的冰箱100等的机器也能够在长期间高性能,再利用性好。这里,表示了将真空隔热材750、760设置在机械室601和冷却器室640之间的隔热壁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真空隔热材开口部71应用于冷却风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具有冷却风路的划分壁、分隔壁、隔热壁使用真空隔热材750、760即可。另外,也可以设置在构成冷却器室640的隔热壁上。符号说明1 有机纤维集合体;Ia 端面;IJ 连续的片材状纤维集合体;IJe 卷绕结束端部;IK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a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1Kb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c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Kd 第一(有机)纤维集合体;IH 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a: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b: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IHc:第二(有机) 纤维集合体;IHd 第二(有机)纤维集合体;2 有机纤维;2a 残存纤维;2b 切断纤维; 2x 有机纤维;2y 有机纤维;3 空气层;4 外包材;4a 开口部;5 芯材;5a 端面;5f 折弯端部;5g 平板部;6 吸附剂;7 真空隔热材;8 垫片;9 外箱;10 内箱;11 发泡隔热材;12 隔热壁;41 外包材开口部;45 封闭部分;51 芯材开口部;52 贯通孔;53 切口 ; 55 弯曲加工部;56 弯曲加工部;57 第一狭缝部;58 第二狭缝部;59 折弯部;71 真空隔热材开口部;72 贯通孔;73 切口 ;75 真空隔热材开口部封闭余量;100 冰箱;110 压花加工;150 冷藏室;160 冷藏室门;200 切换室;201 收纳箱;210 切换室门;300 冷冻室;301 收纳箱;310 冷冻室门;400 蔬菜室;401 收纳箱;410 蔬菜室门;500 制冰室; 510 制冰室门;550 芯材;551f 折弯部;551g 平板部;551Je 卷绕结束端部;600 压缩机;601 机械室;640 冷却器室;650 冷却器;660 风扇;680 冷却风路;690 风路;702 真空隔热材;750 真空隔热材;750a 薄壁部;750b 薄壁部;750c 规定厚度部;751 凹陷部;752 凹陷部;753 突出部;760X 凹陷部;900 控制基板;910 控制基板收纳室;1301 坯布卷筒;1301a 主体部A ;1301b 主体部B ;1301c 主体部C ;1301d 主体部D ;1305 第一坯布卷筒;1306 第二坯布卷筒;1311 卷绕框;1312 圆周部件;1313 夹紧部件设置部; 1315 旋转轴;1316 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a 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b 圆周部件保持轴; 1316c 圆周部件保持轴;1316d 圆周部件保持轴;1320 夹紧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具备芯材,该芯材具备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多个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以重叠的状态,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地被卷绕了的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构造;以及气障性的外包材,该外包材将上述芯材收纳在内部,具有在内部被减压了的状态下周围被封闭的封闭部,通过在上述外包材的内部为大致真空状态下将上述封闭部封闭,从而密封上述外包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纤维集合体是在宽度方向邻接排列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的第一纤维集合体和以与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且在宽度方向邻接排列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的第二纤维集合体,上述芯材通过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和上述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在宽度方向错开规定量地重叠的状态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卷绕,从而成形为平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纤维集合体是在宽度方向邻接排列了多个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的第一纤维集合体和以与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重叠的方式被设置,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第三纤维集合体,通过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和上述第三纤维集合体在被重叠的状态下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卷绕,从而形成为平板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该真空隔热材在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或者上述第二纤维集合体的邻接的纤维集合体之间能够折弯。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使上述规定量在7mm以上且是在上述外包材内大致真空状态的芯材的厚度t的三倍以下。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或者上述第二纤维集合体的多个纤维集合体的至少一个使用宽度方向端侧不是切割面,而是具有耳部的耳部纤维集合体。
7.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将上述真空隔热材在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或者上述第二纤维集合体的邻接的纤维集合体之间折弯规定角度,配置在具有上面、两侧面、背面、底面的隔热箱体的至少两个连续的壁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芯材在上述外包材内被减压且被封闭的状态下,上述芯材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与宽度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形状是朝向长度方向外侧,厚度变小的大致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芯材在上述外包材内被减压且被封闭了的状态下,上述真空隔热材具有规定厚度,上述芯材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截面形状是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薄壁的薄壁部。
10.一种真空隔热材,是在外包材的内部,芯材在被减压状态下被密封,且具有规定的长度、规定的宽度、规定的厚度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由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构造构成,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截面是朝向外侧厚度变小的大致三角形状。
11.一种真空隔热材,是在外包材的内部,芯材在被减压的状态下被密封,且具有规定的长度、规定的宽度、规定的厚度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任意一个端部具有厚度薄的薄壁部,上述薄壁部朝向外侧突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是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从内向外连续地被卷绕的叠层构造,在上述芯材被密封在上述外包材内的状态下,上述芯材的长度方向端部是大致三角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真空隔热材,其特征在于,上述芯材是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多个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在重叠状态下被叠层了的叠层构造,上述薄壁部是通过上述多个纤维集合体中的至少一个以在宽度方向错开了规定量的状态被叠层多个而形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性、处理性和隔热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的真空隔热材以及使用了该真空隔热材的隔热箱。由将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在宽度方向邻接地排列多个的第一纤维集合体、以相对于第一纤维集合体重叠的方式被设置,将在长度方向连续的片材状的纤维集合体在宽度方向邻接地排列多个的第二纤维集合体、由第一纤维集合体和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在宽度方向错开了规定量(Xb)的状态从内侧向外侧连续卷绕被成形为平板状的纤维集合体的叠层构造构成的芯材构成真空隔热材。
文档编号F16L59/06GK102575803SQ2010800464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6日
发明者中岛浩史, 中野秀明, 藤森洋辅, 野村京子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