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751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包括双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周知的双离合器变速器(DCT)是一种包括双离合器的自动变速器,通过在恰当时机选择两个共轴设置的输入轴中的一个,有效地使输入轴与发动机接合以及分离,以高速进行换挡。例如,EP163^87A2(下文称为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离合器装置经由阻尼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可旋转方式连接,离合器装置的中间压盘由输入轴之一经由轴承进行支持。离合器盘各自与共轴设置的输入轴中对应的一个输入轴相连接,以在轴向可移动,离合器盘布置于中间压盘的两侧。当选择一个输入轴时,由在轴向可移动的一个对应压盘压迫安装于所选输入轴的一个离合器盘,以使该离合器盘与中间压盘可旋转方式连接,并因此将旋转力传送至该一个输入轴。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披露内容,只有中间压盘安装于输入轴以承受发动机的输出。因此,中间压盘的支持强度较低,以及,当一个离合器盘在输入轴的方向轴向压迫中间压盘时,可能使中间压盘变形。此外,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结构易受发动机振荡/振动的影响,而且,中间压盘可能振荡。因此,中间压盘与可旋转方式连接至中间压盘的一个离合器盘之间的连接不稳定,从而产生打滑(不完全脱离)等,因此,会使离合器盘局部磨损和/或使换挡感觉劣化。因此,需要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以简单结构可靠地接合以及分离。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包括第一输入轴,其由壳体可旋转方式支持,第一输入轴为中空的;第二输入轴,其在与第一输入轴共用的轴线上贯穿第一输入轴,以由壳体支持;以及,双离合器,其将原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送至第一输入轴或第二输入轴。双离合器包括离合器框架,其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可旋转方式支撑于第一输入轴上并且互相连接,同时在第一输入轴的轴向彼此保持距离,离合器框架朝原动机的移动受到限制;第一离合器盘,其设置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以使第一离合器盘在轴向可移动;第一压盘,其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盘与第二壁之间, 以使第一压盘在轴向可移动;第一操作机构,其使第一压盘朝第一壁移动;第二离合器盘, 其相对于第二壁布置成更靠近于原动机,以使第二离合器盘在轴向可移动;第二压盘,其设置在第二离合器盘与原动机之间,以使第二压盘在轴向可移动;以及,第二操作机构,其使第二压盘朝第二壁移动。根据本发明,与原动机连接的离合器框架由具有较大直径和高抗挠刚度的第一输入轴可旋转方式支持。此外,因为通过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形成离合器框架,增强了离合器框架自身的刚度。根据上述构造,即使离合器框架和第一输入轴承受原动机的振荡,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离合器框架和第一输入轴的振荡(挠曲)。此外,当第一离合器盘或第二离合器盘分别地压迫第一壁或第二壁以建立可旋转连接状态时,由具有高刚度的离合器框架以及具有高抗挠刚度的第一输入轴,有效地承受施加至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压迫力,因此,不存在第一壁和/或第二壁弯曲的可能性。据此,不存在因为第一壁与第一离合器盘之间或者第二壁与第二离合器盘之间的不稳定接合而导致磨损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将原动机的旋转力 (扭矩)有效地传送至各输入轴。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离合器框架经由振荡吸收机构与原动机连接。根据本发明,因为离合器框架经由振荡吸收机构与原动机连接,抑制了原动机的振荡(振动),以使振荡不会传送至第一壁或第二壁。因此,双离合器可以将原动机的旋转力(扭矩)更有效地传送至各输入轴。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离合器框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可旋转方式支撑于第一输入轴上,同时受到限制而不在轴向相对于第一输入轴朝原动机移动。根据本发明,独立地限制离合器框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由第一输入轴支持)相对于第一输入轴朝原动机的轴向移动。因此,即使第一离合器盘或第二离合器盘压迫第一壁或第二壁,也不会由于第一壁或第二壁在受压迫方向出现不希望的移动而使第一壁与第一离合器盘之间的接合或者第二壁与第二离合器盘之间的接合不稳定。据此,不存在于接合面处产生磨损的可能性,并且进一步增强了可靠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和优点将更为明了,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文所披露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总体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文所披露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和阻尼器的示意图;以及图3是示出一种周知离合器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一种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说明双离合器变速器(DCT) 1的构造。如图1所示,双离合器变速器1包括布置在壳体10内的第一输入轴21、第二输入轴22、第一输出轴31、以及第二输出轴32。此外,在壳体10中设置双离合器40,用于各挡级的驱动齿轮51至57,末级减速驱动齿轮58、68,用于各挡级的从动齿轮61至67,倒挡齿轮70,以及环形齿轮80。如图1所示,壳体10包括变速器壳体11和离合器壳体12。变速器壳体11分别经由轴承23至轴承25枢轴转动方式支持各轴。离合器壳体12布置成面对变速器壳体11的端面,并且用螺栓固定至变速器壳体11。离合器壳体12分别经由轴承沈至轴承观枢轴转动方式支持各轴,并且在其中容纳双离合器40。第一输入轴21是空心轴,经由滚针轴承33至滚针轴承35 (即作为轴承)可旋转方式支撑于第二输入轴22外周面(外周)的一部分上,并且,由滚珠轴承沈(即作为轴承) 相对于离合器壳体12可旋转方式支持第一输入轴21。在第一输入轴21的外周上形成轴承支持部和多个外齿轮。在第一输入轴21上设置有第二变速驱动齿轮52、较大直径的第四变速驱动齿轮54、以及第六变速驱动齿轮56。此外,在第一输入轴21上以花键形式形成与双离合器40的第一离合器盘44连接的连接部。第二输入轴22是实心轴,由滚珠轴承(即作为轴承)23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1可旋转方式支持第二输入轴22。也就是,第二输入轴22与第一输入轴21共轴方式布置,以使第二输入轴22贯穿第一输入轴21并且可相对地旋转。在第二输入轴22的外周面上形成轴承支持部和多个外花键。在第二输入轴22上直接形成第一变速驱动齿轮51和具有较大直径的第三变速驱动齿轮53。以花键接合方式,将第五变速驱动齿轮55和第七变速驱动齿轮57适配至第二输入轴22外周面上所形成的外花键。此外,第二输入轴22的端部形成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以花键形式与双离合器40的第二离合器盘47连接。可选择地,也可以应用空心轴作为第二输入轴22。第一输出轴31由轴承M、轴承27支持,以使第一输出轴31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1 和离合器壳体12可旋转,并且在变速器壳体11中,第一输出轴31与第二输入轴22平行布置。在第一输出轴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末级减速驱动齿轮68、轴承支持部、以及多个外花键。 以花键适配方式,将各自设置用于换挡离合器102、104的毂盘201分别地适配至第一输出轴31的外花键。末级减速驱动齿轮68与差速机构的环形齿轮80相啮合。此外,第一输出轴31形成有支持部,这些支持部惰转方式(idly)支持第二变速从动齿轮62、第五变速从动齿轮65、第六变速从动齿轮66、以及第七变速从动齿轮67。第二输出轴32由轴承25、轴承28支持,以使第二输出轴32相对于变速器壳体11 和离合器壳体12可旋转,并且在变速器壳体11中,第二输出轴32与第二输入轴22平行布置。在第二输出轴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末级减速驱动齿轮58。此外,在第二输出轴32的外周面上形成轴承支持部和多个外花键。以花键接合方式,将用于各换挡离合器101、103的毂盘201压配合至第二输出轴32的外花键。末级减速驱动齿轮58与差速机构的环形齿轮 80相啮合。此外,第二输出轴32形成有支持部,这些支持部惰转方式支持第一变速从动齿轮61、第三变速从动齿轮63、第四变速从动齿轮64、以及倒挡齿轮70。倒挡齿轮70惰转方式设置于第二输出轴32上所形成的倒挡齿轮70支持部处。根据本实施例,倒挡齿轮70总是与小径齿轮6 接合,小径齿轮6 与第二变速从动齿轮62 整体方式形成。各换挡离合器101、102、103、104包括毂盘201和套筒202。毂盘201形成为空心圆盘形状,毂盘201形成有内花键和外花键,并且,以花键接合方式将毂盘201适配至第一输出轴31或第二输出轴32的外花键。套筒202与毂盘201的外花键啮合,以使套筒202 相对于毂盘201可轴向滑动。当套筒202相对于毂盘201轴向滑动时,套筒202构造成与从动齿轮61至从动齿轮67之一或倒挡齿轮70的同步齿轮部接合。也就是,通过在轴向的滑动,套筒202切换与从动齿轮61至从动齿轮67和倒挡齿轮70处所设置同步齿轮的接合状态以及分离状态,从而,将第一变速从动齿轮61、第三变速从动齿轮63、第四变速从动齿轮64、以及倒挡齿轮70中的一个与第二输出轴32选择性地连接,或者,将第二变速从动齿轮62、第五变速从动齿轮65、第六变速从动齿轮66、以及第七变速从动齿轮67中的一个与第一输出轴31选择性地连接。如图1所示,环形齿轮80与末级减速驱动齿轮58和末级减速驱动齿轮68接合,以便使环形齿轮80总是与第一输出轴31和第二输出轴32可旋转方式连接。环形齿轮80 经由由壳体10和差速机构枢轴转动方式支持的旋转轴与驱动轮连接。也就是,差速机构的环形齿轮80作为用于变速器的末级齿轮。下面,参照图1和图2,具体说明双离合器40的构造。双离合器40是一种干式离合器,双离合器40包括离合器框架43、第一离合器盘44、第一压盘45、第一操作机构46、第二离合器盘47、第二压盘48、以及第二操作机构49。第一离合器盘44将内燃机(即作为原动机)E/G的扭矩(旋转驱动力)传送至第一输入轴21。第二离合器盘47将内燃机E/G 的驱动力传送至第二输入轴22。双离合器40容纳在图1右侧的离合器壳体12中,并且将双离合器40的旋转轴与第一输入轴21和第二输入轴22共轴方式设置。第一离合器盘44花键配合至第一输入轴 21的连接轴部,以使第一离合器盘44轴向可移动同时限制其转动。第二离合器盘47花键配合至第二输入轴22的连接轴部,以使第二离合器盘47轴向可移动同时限制其转动。根据双离合器40,按下文说明的方法,基于来自车辆的控制指令,通过相对于第一输入轴21 和第二输入轴22依次操作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切换与内燃机E/G的连接, 从而执行高速换挡。离合器框架43可旋转方式安装在第一输入轴21上,并且可旋转方式与内燃机E/ G连接且旋转方向受到限制。因此,离合器框架43与内燃机E/G整体方式旋转。离合器框架43包括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3b,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 互相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 各自形成为圆盘形状。在第一输入轴21的轴向上,第二壁4 位置更靠近于内燃机E/G —侧,并与第一壁43a保持预定距离。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3b的内周部分别地由轴承(例如滚珠轴承)41、42可旋转方式支持。轴承41、轴承42中面对内燃机E/G的端面分别由挡板81、挡板82 ( S卩,分别作为限制件)挡住,因而可靠地限制各轴承41、42在第一输入轴21 —个轴向相对于第一输入轴 21朝内燃机E/G的移动。例如,适配进第一输入轴21外周面上所形成的槽中的C形环作为挡板81、挡板82。根据本实施例,挡板81、82分别地设置在轴承41、轴承42处,然而,本构造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只设置挡板82,并且能获得足够的效果。可选择地,也可以只设置挡板81。 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3b的外周部由连接部43c连接,因此,通过使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 整体地形成为盒状结构,得到具有高刚度的离合器框架43。第一离合器盘44是形成为圆盘形状的摩擦片。将第一离合器盘44压迫至离合器框架43第一壁43a中面对内燃机E/G的平面上,以借助于摩擦力使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一壁43a接合,以便随第一壁43a整体方式旋转。第一离合器盘44位于第一壁43a与第二壁 4 之间。在第一离合器盘44的内周部4 上形成花键。使第一离合器盘44的花键与第一输入轴21外周面上所形成的花键接合,从而,限制第一离合器盘44的旋转,并且允许第一离合器盘44在轴向移动。据此,通过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一壁43a (离合器框架43)接合从而整体方式旋转,将内燃机E/G的旋转力经由离合器框架43传送至第一离合器盘44, 并且从第一离合器盘44传送至第一输入轴21。第一压盘45构造成朝第一壁43a压迫第一离合器盘44以使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一壁43a接合。因此,第一压盘45位于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二壁4 之间,以使第一压盘45在轴向可移动。第一压盘45形成为圆板形状,利用第一操作机构46朝第一壁43a压迫第一离合器盘44,并且与第一壁43a—起将第一离合器盘44夹于中间。第一压盘45由第一操作机构46支持。第一操作机构46构造成经由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压迫第一离合器盘44,以使第一离合器盘44前后移动。第一操作机构46包括联杆部71和缸筒部72。联杆部71包括杠杆机构,杠杆机构具有杠杆71a、连接杆71d、以及凸出部77。在第一壁43a中面对变速器的壁面上形成凸出部77,凸出部77支持杠杆71a的支点71e。借助于连接杆71d,将作为杠杆机构施力点的杠杆71a的施力点部71b与第一压盘 45连接。缸筒部72的缸筒72a中缸筒活塞72b的末端可与杠杆71a的作用点部71c (即作为杠杆的作用点)贴附并且可与之脱离。利用板状弹簧件,由第一壁43a支持连接杆71d, 板状弹簧件限制转动并且允许连接杆71d在轴向的直线移动。因此,包括连接杆71d的联杆部71以及与连接杆71d连接的第一压盘45随第一壁43a —起整体方式旋转。缸筒部72包括由离合器壳体12支持的电动机以及缸筒72a。电动机将转动转变成直线移动,从而使缸筒7 的缸筒活塞72b末端在前后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由缸筒活塞 72b的末端朝内燃机E/G压迫杠杆71a的作用点部71c,使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移动, 从而在轴向压迫第一离合器盘44,使得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一壁43a接合。第二离合器盘47是形成为圆盘形状的摩擦片。将第二离合器盘47压迫至离合器框架43的第二壁43b中面对内燃机E/G的平面上,以借助于摩擦力使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接合,以便随第二壁4 整体方式旋转。相对于第二壁43b,第二离合器盘47位置更靠近于内燃机E/G。在第二离合器盘47的内周部47a上形成花键。使第二离合器盘47的花键与第二输入轴22外周面上所形成的花键接合,从而,限制第二离合器盘47的旋转,并且允许第二离合器盘47在轴向的移动。据此,通过第二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离合器框架4 的接合从而整体方式旋转,将内燃机E/G的旋转力经由离合器框架43传送至第二离合器盘47,并且从第二离合器盘47传送至第二输入轴22。第二压盘48构造成朝第二壁4 压迫第二离合器盘47以使第二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接合。因此,相对于第二离合器盘47,第二压盘48布置为更靠近于内燃机E/G, 以使第二压盘48在轴向可移动。第二压盘48形成为圆板形状,利用第二操作机构49朝第二壁4 压迫第二离合器盘47,并且第二压盘48与第二壁4 一起将第二离合器盘47夹于中间。第二压盘48由第二操作机构49支持。第二操作机构49构造成经由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 压迫第二离合器盘47,以使第二离合器盘47前后移动。第二操作机构49包括联杆部73和缸筒部74。联杆部73包括杠杆机构,杠杆机构具有杠杆73a、连接杆73d、以及凸出部78。在第一壁43a中面对变速器的壁面上形成凸出部78,凸出部78支持杠杆73a的支点73e。借助于连接杆73d,将作为杠杆机构施力点的杠杆73a的施力点部7 与第二压盘 48连接。缸筒部74的缸筒7 的缸筒活塞74b的末端可与杠杆73a的作用点部73c (即作为杠杆的作用点)贴附并且可与之脱离。利用板状弹簧件,由第二壁4 支持连接杆73d, 板状弹簧件限制转动并且允许连接杆73d在轴向直线移动。因此,包括连接杆73d的联杆部73以及与连接杆73d连接的第二压盘48随第二壁4 一起整体方式旋转。缸筒部74包括由离合器壳体12支持的电动机以及缸筒74a。电动机将旋转运动转变成线性运动,从而使缸筒7 的缸筒活塞74b末端在前后方向移动。然后,通过由缸筒活塞74b的末端朝内燃机E/G压迫杠杆73a的作用点部73c,使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 移动,从而在轴向压迫第二离合器盘47,使得第二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接合。离合器框架43经由飞轮94、作为振荡吸收机构的阻尼器75、以及连接臂76与内燃机E/G的输出轴13连接。如图2所示,阻尼器75布置在连接臂76与飞轮94之间,以便吸收在轴向以及在相对于内燃机E/G输出轴的正交方向所产生的振荡。螺旋弹簧7 压缩方式与阻尼器75接触,因而,位于离合器框架43侧的中立位置由螺旋弹簧7 的反作用力维持。当从内燃机E/G传来在旋转方向的振动(振荡)时,螺旋弹簧7 压缩以吸收振动, 以及,当振动收敛时螺旋弹簧7 恢复初始状态,以恢复离合器框架43侧而使其处于中立状态。此外,当产生在旋转轴线方向(rotational axis direction)的振动时,该振动由阻尼器75的装配游隙吸收。因此,即使在轴向以及在正交方向于内燃机E/G处产生振动,该振动也由阻尼器75吸收,离合器框架43不容易受该振动影响,以及,在离合器框架43的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 处不产生振动(振荡)。据此,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 顺利地与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接合而没有振荡。下面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双离合器型变速器的操作。当双离合器变速器1开始工作时,根据车辆运转状态,例如,节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以及车辆速度,控制装置操作双离合器40的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以及换挡离合器101至104。在双离合器变速器1没有工作的状态下,使双离合器40的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分离, 并且使换挡离合器101至104位于各自的中立位置。首先,在车辆停止、以及双离合器变速器1的变速杆移到前进位置用于向前移动车辆的状态下,当起动内燃机E/G时,控制装置使换挡离合器101的套筒202滑动,以使套筒202与变速齿轮的从动齿轮61的同步齿轮部接合,并且,控制其他离合器处于中立位置, 以建立用于第一变速齿轮级的齿轮布置。一旦节气门开度增大,内燃机E/G的转速超过预定速度时,控制装置根据节气门开度的等级操作双离合器40的第二离合器盘47,以逐渐增大接合力,使得第二离合器盘47与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组51、61的第二输入轴22和第二输出轴32可旋转方式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运转第二操作机构49的电动机以操作第二离合器盘47, 因此,使缸筒部74的缸筒活塞74b在前向也就是朝内燃机E/G移动。之后,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缸筒活塞74b的末端接触联杆部73的杠杆73a的作用点部73c,并且使缸筒活塞 74b进一步向前移动。朝内燃机E/G压迫杠杆73a的作用点(即作用点部73c),杠杆73a 绕设置于第一壁43a的支点(即凸出部78)转动,使得施力点部7 远离第一壁43a移动。 因为施力点部7 经由连接杆73d与第二压盘48连接,施力点部远离第一壁43a的移动允许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 移动,并且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 推动第二离合器盘47。 通过使缸筒活塞74b进一步在前向移动,将第二离合器盘47压向第二壁4 ,并且使第二离合器盘47位于第二压盘48与第二壁4 之间,从而整体方式旋转。于是,将内燃机E/G的旋转力传送至与第二离合器盘47可旋转方式连接的第二输入轴2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壁4 受到第二离合器盘47压迫,第二壁43b与第一壁43a 整体方式连接以形成具有高刚度的离合器框架43,并且,将第二壁4 与第一壁43a —起经由轴承42、轴承41安装至第一输入轴21,第一输入轴21具有比第二输入轴22更大的直径和更高的刚度。据此,因为离合器框架43和第一输入轴21稳定地支持第二壁43b,即使第二壁4 受到第二离合器盘47推压也不会弯曲,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因为第二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之间的不稳定接合,第二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之间出现不希望的局部接触而导致磨损。据此,经由第二离合器盘47、第二输入轴22、第一变速齿轮组51、61、换挡离合器
101、第二输出轴32、以及末级减速驱动齿轮58,按所提及的次序,将内燃机E/G的驱动力从第二壁4 (离合器框架4 传送至差速机构的环形齿轮80,并因此使车辆以第一速度行驶。接着,当例如通过增大节气门开度将车辆运行状态假设为适合于第二速度行驶的状态时,控制装置使换挡离合器102的套筒202滑动,以使套筒202与变速齿轮的从动齿轮 62的同步齿轮部接合,从而建立用于第二变速齿轮级的齿轮布置。于是,将双离合器40切换至第一离合器盘44,以切换至第二速度行驶,之后,使换挡离合器101的套筒202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激励第一操作机构46的电动机,以将双离合器40切换至连接第一离合器盘44,并且控制缸筒部72的缸筒活塞72b使其朝内燃机E/G向前移动。然后,控制装置控制缸筒活塞72b,使得缸筒活塞72b的末端接触联杆部71的杠杆71a的作用点部71c,并且使缸筒活塞72b进一步向前移动。朝内燃机E/G压迫杠杆71a的作用点(即作用点部71c),杠杆71a绕设置于第一壁43a的支点(即凸出部77)转动,使得施力点部 71b远离第一壁43a移动。因为施力点部71b经由连接杆71d与第一压盘45连接,施力点部71b远离第一壁43a的移动允许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移动,并且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推动第一离合器盘44。通过使缸筒活塞72b进一步在前向移动,将第一离合器盘 44压迫至第一壁43a,并且使第一离合器盘44位于第一压盘45与第一壁43a之间,从而整体方式旋转。于是,将内燃机E/G的旋转力传送至与第一离合器盘44可旋转方式连接的第一输入轴21。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二离合器盘47的操作类似,因为离合器框架43和第一输入轴 21稳定地支持第一壁43a,即使第一壁43a受到第一离合器盘44推压也不会弯曲,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因为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一壁43a之间的不稳定接合,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一壁43a之间出现不希望的局部接触而导致磨损。据此,经由第一离合器盘44、第一输入轴21、第二变速齿轮组52、62、换挡离合器
102、第一输出轴31、以及末级减速驱动齿轮68,按所提及的次序,将内燃机E/G的驱动力从第一壁43a (离合器框架4 传送至差速机构的环形齿轮80,并因此使车辆以第二速度行驶。与上述操作类似,在第三速度至第七速度中,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依次选择适合于车辆运行状态的变速齿轮,并且交替地选择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使得车辆选择适合于行驶状态的变速齿轮行驶。在车辆停止而发动机E/G正在运转的状态下,当将双离合器变速器1的变速杆移到倒挡时,控制装置检测到变速杆位于倒挡,并使换挡离合器103的套筒202滑动,以使套筒202与倒挡齿轮70的同步齿轮部接合,并且控制其他离合器处于中立位置,以建立用于倒挡齿轮级的齿轮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倒挡齿轮70总是与小径齿轮6 接合,小径齿轮 62a与变速齿轮的从动齿轮62整体方式形成。然后,如上所述,当选择倒挡齿轮70时,选择第一离合器盘44,以与第一输入轴21连接。据此,经由第一离合器盘44、第一输入轴21、第二变速齿轮组52、62、62a、倒挡齿轮70、换挡离合器103、第二输出轴32、以及末级减速驱动齿轮58,按提及的次序,将内燃机E/G的驱动力从第一壁43a (离合器框架4 传送至差速机构的环形齿轮80,并因此使车辆在反向开始移动。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与作为原动机的内燃机E/G可旋转方式连接的离合器框架43,由具有大直径和高抗挠刚度的第一输入轴21支持。此外,因为通过连接第一壁43a 和第二壁4 形成离合器框架43,增强了离合器框架43自身的强度/刚度。据此,即使离合器框架43和第一输入轴21承受内燃机E/G的振荡,仍能有效地限制离合器框架43和第一输入轴21的振荡(挠曲)。此外,当第一离合器盘44或第二离合器盘47可旋转方式连接第一壁43a或第二壁4 同时对其进行压迫时,由于具有高刚度的离合器框架43,并且借助于具有高抗挠刚度的第一输入轴21,第一壁43a或第二壁4 有效地承受压迫力,所以, 不存在第一壁43a或第二壁4 弯曲的可能性。据此,在离合器盘与壁的接合面处,不存在因为第一壁43a与第一离合器盘44之间或第二离合器盘47与第二壁4 之间的不稳定接合而导致磨损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将内燃机E/G的旋转力有效地传送至输入轴21、22。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构造,因为离合器框架43经由作为振荡吸收机构的阻尼器 75与内燃机E/G可旋转方式连接,抑制了内燃机E/G的振荡(振动),不使其传送至第一壁 43a和/或第二壁43b。据此,双离合器40将内燃机E/G的旋转力(扭矩)进一步有效地传送至各输入轴21、22。根据一种已知的结构,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压盘Pl在轴向靠近于发动机E/G布置。第一离合器盘⑶1与第一压盘Pi共轴布置。中间盘CP在轴向相邻于第一离合器盘 ⑶1布置。第二离合器盘⑶2与第一离合器盘⑶1共轴布置,使得中间盘CP被第二离合器盘⑶2和第一离合器盘⑶1夹在中间。第二压盘P2在轴向相邻于第二离合器盘⑶2布置。 当传送扭矩时,第一离合器盘OTl和第二离合器盘⑶2受到压迫,以分别与第一压盘Pl以及第二压盘P2接触,并与中间盘CP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离合器盘CDl的两个侧面和第二离合器盘CD2的两个侧面,因分别与第一压盘Pl以及第二压盘P2摩擦接触、并与中间盘CP摩擦接触而发热,因此,使扭矩不稳定。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离合器盘44中受到第一压盘45压迫的部分与第一离合器盘44的一个侧面对应,而第二离合器盘47中受到第二压盘48压迫的部分与第二离合器盘47的一个侧面对应。此外, 第一压盘45和第二壁4 布置成在其间保持预定长度的距离。因此,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不会受到因在其两个侧面被压迫所产生热量的影响。据此,可以用较高精确度估计第一离合器盘45和第二离合器盘47的摩擦系数,并使扭矩稳定。根据本实施例,将单片形式的摩擦片应用作为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 47。然而,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的构造没有限制,并且,可以应用具有多个摩擦片的任何类型的多片离合器。即,例如,多个离合器盘和多个可动体交替方式布置,使得各可动体位于相邻的离合器盘之间,并且受到压盘压迫。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得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和优点。根据本实施例,将内燃机E/G应用作为原动机,原动机的构造没有限制。例如,可以采用电动机。根据本实施例,用于操作第一离合器盘44和第二离合器盘47的缸筒部72、74由电动机进行驱动,然而,用于致动缸筒部72、74的构造没有限制。例如,可以采用利用气压的缸筒或者直接驱动电动机。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将双离合器变速器应用于机动车,然而,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交通工具,例如,轮船、舟艇、火车、以及飞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21),其由壳体(10)可旋转方式支持,所述第一输入轴为中空的; 第二输入轴(22),其在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共用的轴线上贯穿所述第一输入轴 01),以由所述壳体支持;双离合器(40),其将原动机(E/G)的旋转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送至所述第一输入轴或所述第二输入轴(22),所述双离合器00)包括离合器框架(43),其包括第一壁(43a)和第二壁0北),所述第一壁(43a)和所述第二壁(43b)可旋转方式支撑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并且互相连接,同时,在所述第一输入轴的轴向彼此保持距离,所述离合器框架G3)朝所述原动机的移动受到限制;第一离合器盘(4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壁(43a)与所述第二壁(43b)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离合器盘G4)在所述轴向可移动;第一压盘(45),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盘04)与所述第二壁(43b)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压盘0 在所述轴向可移动;第一操作机构(46),其使所述第一压盘0 朝所述第一壁(43a)移动; 第二离合器盘(47),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壁(43b)布置成更靠近于所述原动机,以使所述第二离合器盘G7)在所述轴向可移动;第二压盘(48),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离合器盘07)与所述原动机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压盘G8)在所述轴向可移动;以及第二操作机构(49),其使所述第二压盘08)朝所述第二壁(43b)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离合器框架G3)经由振荡吸收机构(75)与所述原动机(E/G)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离合器框架03) 的所述第一壁(43a)和所述第二壁(43b)可旋转方式支撑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同时,受到限制而不在所述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输入轴朝所述原动机(E/G)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限制件(81,82),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入轴,用于限制所述离合器框架03) 朝所述原动机(E/G)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离合器框架(43),其包括可旋转方式支撑于第一输入轴(21)上并互相连接的第一壁(43a)和第二壁(43b);第一离合器盘(44),其设置在第一壁(43a)与第二壁(43b)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一压盘(45),其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盘(44)与第二壁(43b)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一操作机构(46),其使第一压盘(45)朝第一壁(43a)移动;第二离合器盘(47),其布置成相对于第二壁(43b)更靠近原动机,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二压盘(48),其设置在第二离合器盘(47)与原动机之间,以在轴向可移动;第二操作机构(49),其使第二压盘(48)朝第二壁(43b)移动。
文档编号F16D21/06GK102562844SQ2011103442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富田雄亮, 森匡辅, 汲川雄辉, 田中哲, 长坂裕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艾克帝,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