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15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平板计算机直立支撑,同时具有不同观视角度调整的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于平板计算机的支撑底座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第IK63534号「平板计算机延伸扩充座结构」新型专利案,其是于平板计算机的背侧设有一插槽,另于一扩充座上设有对应的对接板面,藉由该对接板面与插槽的结合,可使该平板计算机定位于扩充座上, 此种结合方式其由于平板计算机与扩充座的相对位置系为固定,使用上无法变换角度而有其不便之处。另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259209号「平板计算机与其底座之固定结构」新型专利案,其是于一底座上设有一具倾斜支撑的面板支架,该面板支架包括一具扣合部的背板、二侧边滑槽及一底缘向前凸伸的底板,藉以使该平板计算机被固定于该侧边滑槽及底板之间;而中国台湾公告第M4202号「多功能扩充体」及中国台湾公告第562556号「平板计算机底座」等外观设计专利案,其皆是于一底座上设置一可容纳平板计算机的容置槽,并于该底座周侧横设有一固定的支撑部,利用该支撑部撑抵于该底座,可使容置槽内的平板计算机形成一固定角度的支撑,又中国台湾公告第564966号「计算机支撑座之构造改良」新型专利案,其是于一本体前侧设有一可容置(平板)计算机的承置部,于该本体的背侧设有可枢转并定位于不同角度的支撑板,利用该支撑板配合该本体形成不同角度的支撑,以使该 (平板)计算机得以被定位于不同的倾斜角度。于上述各专利案所揭示的结构中,其皆是于单纯的平板计算机固定支撑功能外, 另兼具有信号数据传输或扩充的功能,因此皆有相关信号连结装置(端子、端子座)的设置, 由于该信号连结装置(端子、端子座)必须具有固定的设置位置,造成该底座仅能适用于固定型式(或型号)的平板计算机,影响其产品适用性;同时,其相关的倾斜支撑结构亦较为复杂,致使其开发及生产成本皆大幅增加,不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另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D101364号「平板计算机扩充承座组合」、公告第D101365 号「可携式计算机扩充承座」等二外观设计专利案,其是于承座上设置一可枢转的支杆,且将平板计算机枢设于支杆的活动端,藉以使该平板计算机形成一高低位置、倾斜角度可调整的支撑结构;此种结构虽能广泛适用于不同机型的平板计算机,但其支杆容易因长久使用后的磨耗而有定位不良的情形,造成平板计算机位置移动或角度改变而不便于操作,形成应用上的缺失。有鉴于已知平板计算机的支撑底座结构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是以简易的组合提供一平板计算机稳定直立放置的结构,且使该平板计算机可依需要而于数个特定角度形成倾斜定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至少包括底座本体,其特点是所述底座本体表面凹设有可供平板计算机一边侧置入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开口周缘分别界定一接近平板计算机屏幕方向的第一侧缘、及一相对的第二侧缘,且于该容置槽底部接近第一侧缘的方向设有至少一呈阶梯状排列不等高度的定位面。所述底座本体周缘于接近第二侧缘的一侧设有被结合部,该被结合部供一外部的支撑件以相对的结合部相组接,使该支撑件得以结合于底座本体周缘,并形成向外的支撑。 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为相互螺合的外螺纹及螺孔。所述容置槽朝第二侧缘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容置槽于接近第一侧缘的一侧设有相连通的凹部,且该凹部的位置恰对应于该平板计算机的电源开关。所述容置槽的二端形成与该第一、二侧缘相互合成完整的封闭周缘。如此,藉由该平板计算机以前侧底部分别置于各不同的定位面上,配合该平板计算机的背侧靠抵于该第二侧缘,可使该平板计算机形成不同观视倾斜角度的定位;并可同时适用于单一形式平板计算机的直向及横向放置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其整体成本低廉且结构强度佳、不易损坏。
明如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应用情形示意图。[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应用情形示意图。[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应用情形示意图。[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应用情形示意图。[0021]标号说明[0022]1 ·底座本体11... 容置槽[0023]111...第一底面112...第二底面[0024]113...第三底面114...第一侧缘[0025]115...第二侧缘12....凹部[0026]13.. ·被结合部2 支撑件[0027]21.. ·纟口口邵22... 持握部[0028]3 ·平板计算机31....电源开关[0029]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7所示,明显可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底座本体1及支
撑件2等部份,其中该底座本体1顶侧表面凹设有一可容置平板计算机3的延伸的容置槽 11,于该容置槽11的开口周缘分别界定一第一侧缘114及一相对的第二侧缘115,容置槽11的二端更可构建与该第一、二侧缘114、115相互组合完整的封闭周缘,且于该第一侧缘 114中段设有一凹部12 (该凹部12的位置恰对应于该平板计算机3的电源开关31),另于容置槽11底部接近第一侧缘114的方向依序设有数个呈阶梯状排列不等高度的第一定位面111、第二定位面112及第三定位面113,而于底座本体1周缘于接近第二侧缘115的一侧设有一被结合部13 (可为一螺孔),支撑件2于一端设有可与该被结合部13相组接的结合部21 (可为一外螺纹),使该支撑件2得以横向结合于该底座本体1的边侧并形成一稳固的支撑,而于该支撑件2另一端则设有便于持握的持握部22,以利于操作该支撑件2进行与底座本体1间的组装。使用时,该平板计算机3可依需要而以任何一边侧置入该容置槽11,使该平板计算机3得以在直立或横向放置的状态下使用,且若有平板计算机3的电源开关31伸入容置槽11的情形时,可藉由该凹部12使该电源开关31对外裸露,以便于在平板计算机3与底座本体1相结合的状态下操作开启该平板计算机3 ;同时,上述结构中,该容置槽11可依实际需要而设计成由第二侧缘115朝下向第一侧缘114的方向斜伸,使该平板计算机3的边缘即使伸入容置槽11最底侧的第一定位面111,其亦可配合平板计算机3背侧靠抵于该第二侧缘115,而使该平板计算机3形成一基本的倾斜角度;而随着该平板计算机3的边缘逐一改变压抵不同的第二定位面112或第三定位面113位置上,可使该平板计算机3逐渐改变成较为倾斜的角度,以形成不同观视倾斜角度的定位;而该支撑件2则可于底座本体1周缘形成一向外的支撑,藉以增加该底座本体1的稳定性,进而避免该平板计算机3造成底座本体1的重心不稳而产生倾倒的情形发生。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确可达成提供直立放置空间, 且具有不同倾斜角度支撑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创作,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亦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至少包括底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表面凹设有可供平板计算机一边侧置入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开口周缘分别界定一接近平板计算机屏幕方向的第一侧缘、及一相对的第二侧缘,且于该容置槽底部接近第一侧缘的方向设有至少一呈阶梯状排列不等高度的定位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周缘于接近第二侧缘的一侧设有被结合部,该被结合部供一外部的支撑件以相对的结合部相组接, 使该支撑件得以结合于底座本体周缘,并形成向外的支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与被结合部为相互螺合的外螺纹及螺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朝第二侧缘的方向倾斜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于接近第一侧缘的一侧设有相连通的凹部,且该凹部的位置恰对应于该平板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于接近第一侧缘的一侧设有相连通的凹部,且该凹部的位置恰对应于该平板计算机的电源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二端形成与该第一、二侧缘相互合成完整的封闭周缘。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二端形成与该第一、二侧缘相互合成完整的封闭周缘。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二端形成与该第一、二侧缘相互合成完整的封闭周缘。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二端形成与该第一、二侧缘相互合成完整的封闭周缘。
专利摘要一种平板计算机的底座结构,主要是于底座本体表面凹设有可供平板计算机斜向插入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开口周缘于对应平板计算机的前侧(具有屏幕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凹部,并使该凹部的位置恰对应于该平板计算机的电源开关,以利于操作,而于同侧的容置槽底部则设有数个呈阶梯状排列不等高度的定位面,藉由该平板计算机以底侧分别置于各不同的定位面上,可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定位,另于该底座本体周缘远离该数个定位面的一侧可横向结合一支撑件,可对该底座本体形成不易倾倒的支撑。
文档编号F16M11/04GK201965520SQ20112003293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郭俊杰 申请人:郭俊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