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438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制动装置技术领域中一种机动车牵引挂车的制动阀。 技术背景随着汽车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展,对机动车用尤其是牵引挂车制动阀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公知技术中,现有的牵引挂车紧急制动阀是由一个控制腔室构成的控制阀来完成制动任务。受其构造所限,其使用性能单一,不能完成所有牵引车型在不同载重状态下的制动,且在制动时不是力矩大,浪费轮胎,就是制动软绵,造成事故,给司机和其它车辆以及行人造成威胁,给运输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且制动距离长,轮胎磨损不一致,造成早期磨损等弊端。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解决现有的牵引挂车制动阀构造设计不合理,在牵引车不同装载下制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能始终保持较佳制动效果,且三排车桥的制动时间、距离同步,减少轮胎磨损,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缩短制动距离,使用方便的新式牵引挂车制动阀。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它设有底座、上盖、阀芯、多腔制动活塞、滑动座、阀芯支架、单向阀、单向密封垫、空心排气堵,上盖为制有2个腔室的阶梯式上盖,上盖和底座间镶加密封圈通过螺栓相连接,上盖上制有两个外接口、两个制动接口和一个制动口,在上盖和底座内装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多腔制动活塞,多腔制动活塞上分别镶有上0型圈、中间0型圈和下0型圈,多腔制动活塞的中间0型圈和上0型圈连接于上盖内壁、下0型圈连接于底座的内壁,在底座上镶有第三0型圈并连接着位于底座中间装连的滑动座,滑动座内腔装连有弹簧座、阀芯、回位弹簧、阀芯密封圈和阀芯支架并由第一弹性挡圈连接固定, 阀芯支架上镶装有第二 0型圈连接滑动座,滑动座座体的上、下分别装有第一 0型圈连接底座,并在滑动座的座体上分别制有两个侧口,滑动座下装的第一 0型圈下部连接挡圈并由挡板和第二弹性挡圈将滑动座连接在底座内,在底座的内腔壁两侧分别制有两个制动出气口,两个制动出气口上分别各装连有单向密封垫、空心排气堵并由弹性挡圈连接固定,底座上还制有接口 K4-K5和与接口 K4相垂直连接的通孔,在通孔内装设有单向阀、弹簧并由孔口部装连的丝堵连接固定。上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所述底座的两个制动出气口为不同横截面积的制动出气口。上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所述上盖的外接口和多腔制动活塞的上0型圈和上盖的上半部分之间构成上控制制动腔室;上盖的两个制动接口和多腔制动活塞的中间0型圈和上盖之间构成中间控制制动腔室,上控制制动腔室的体积大于中间控制制动腔室;多腔制动活塞、中间0型圈、下0型圈、上盖、底座、密封圈之间构成多用腔室;多腔制动活塞、下0型圈和底座上两个制动出气口的单向密封垫之间构成制动腔室;底座的K4接口、通孔、两个侧口、接口 K5和单向阀构成充气腔;底座、滑动座、阀芯、弹簧座、阀芯支架、滑动座的侧口和底座外接口构成蓄能腔。上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所述上控制制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 1. 6-1. 8倍,中间控制制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0. 4-0. 5倍,多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1. 0-1. 2倍。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本新型挂车的多功能紧急制动阀装配到挂车上,制动路径根据牵引车和拖带的挂车的载重量进行选择。上盖的外接口 Kll接连制动管路,因上盖外接口 Kl 1和外接口 K12是2个相通的接口,在使用中可将其中的外接口 K12接口堵上;当来自牵引车的制动压力进入外接口 K12时,在上控制制动腔室建立压力,使多腔制动活塞下移使得其工作面与阀芯接触,控制气压继续升高,使阀芯和底座的工作面离开,蓄能腔的压缩空气通过阀芯和底座工作面形成的缝隙进入制动腔,再通过连口及管路进入各桥的制动气室执行制动任务;上控制制动腔室、中控制制动腔室和多功能腔室通过外接管路或是接口的开堵可以根据不同牵引车型及载重量下进行组合,达到理想的输出气压;其中上控制制动腔室可以单独使用,单独使用时,将外接口 K12堵上,外接口 Kl 1连制动管路接入控制气压,上盖的制动接口 K21-22和制动口 KOl成为呼吸接口 ;中控制制动腔室单独使用时,将制动接口 K21堵上,制动接口 K22接连制动管路输入气压;外接口 Kl 1-12和制动口 KOl成为呼吸接口 ;当上、中控制制动腔室两个腔室同时工作时,制动腔室输出气压是上控制制动腔室输入气压的230% ;当多功能腔室输入和上控制制动腔室或是中控制制动腔室相同的气压,制动腔室输出的气压就会减小100%。所以,本实用新型有四种以上的输出气压可以供实际应用选择,满足不同牵引车及载重量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动出气口 K37和K38 为不同的横截面积,如制动出气口口 K37的横截面积小于制动出气口 K38,就将制动出气口 K37所对应的接口连接前桥;制动出气口 K38所对应的接口连接中桥;其余两接口连接后桥;当来自蓄能腔的压缩空气进入到制动腔室,通过制动出气口 K37和K38推动单向密封垫将一侧空心排气堵的堵上,使压缩空气分别进入前桥和中桥的制动气室;同时压缩空气通过管路进入后桥的制动气室;当解除制动时,多腔制动活塞上移,使多功能活塞的工作面离开阀芯,阀芯和底座的工作面相接;制动气室的气压失去了后续压力,使压缩空气回流,后桥制动气室的压缩空气通过管路及多腔制动活塞和阀芯的间隙,再经过阀芯中间的排气口排入大气;同时前桥、中桥制动气室的压缩空气分别通过管路经过另一侧单向密封垫和空心排气堵迅速的排入大气。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牵引挂车制动阀构造设计不合理,在牵引车不同装载下制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实用,能始终保持较佳制动效果,且三排车桥的制动时间、距离同步,减少轮胎磨损,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缩短制动距离,使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各型的机动车牵引挂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简图。图2是
图1实施例的A-A向剖视图。[0014]图3是
图1的俯视图。图4是
图1的左视图。附图中各标号为1第一 0型圈;2单向阀;3回位弹簧;4弹簧;5丝堵;6挡圈;7 第一弹性挡圈;8阀芯支架;9第二弹性挡圈;10阀芯密封圈;11第二 0型圈;12滑动座;13 阀芯;15弹簧座;16螺栓;17多腔制动活塞;18第三0型圈;19挡板;20下0型圈;21单向密封垫;22空心排气堵;23弹性挡圈;对密封圈;25底座;26中间0型圈;27上盖;观上0 型圈;K4底座的接口 ;K11-12上盖的外接口 ;K21-22上盖的制动接口 ;KOl上盖的制动口 ; K37-38底座的制动出气口 ;K41底座的通孔;K44-45滑动座的侧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
图1和附图2所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25、上盖27、多腔制动活塞 17、滑动座12、阀芯13、阀芯支架8、单向阀2、单向密封垫21、空心排气堵22,上盖27为制有2个腔室的阶梯式上盖,上盖27和底座25间镶加密封圈M通过4根螺栓15相连接,上盖27上制有外接口 Kll-12 (见附图4)、制动接口 K21-22和制动口 KOl (见附图3),外接口 K11-12是在同一个腔室相通的接口,在上盖27和底座25内装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多腔制动活塞17,多腔制动活塞17上分别镶有上0型圈28、中间0型圈沈和下0型圈20,多腔制动活塞17的中间0型圈沈和上0型圈观连接于上盖27内壁、下0型圈20连接于底座 25的内壁,在底座25上镶有第三0型圈18并连接着位于底座中间装连的滑动座12,滑动座 12内腔装连有弹簧座14、阀芯13、回位弹簧3、阀芯密封圈10和阀芯支架8并由第一弹性挡圈7连接固定,阀芯支架8上镶装有第二 0型圈11连接滑动座12,滑动座12座体的上、 下分别装有第一 0型圈1连接底座25,并在滑动座12的座体上分别制有侧口 K44-45,滑动座12下装的第一 0型圈1下部连接挡圈6并由挡板19和第二弹性挡圈9将滑动座12连接在底座25内,在底座25的内腔壁两侧分别制有制动出气口 K37-38,制动出气口 K37横截面积小于制动出气口 K38的横截面积,制动出气口 K37-38上分别各装连有单向密封垫21、 空心排气堵22并由弹性挡圈23连接固定,底座25上还分别制有接口 K4-K5和与接口 K4 相垂直连接的通孔K41,在通孔K41内装设有单向阀2、弹簧4并由孔口部装连的丝堵5连接固定,底座的接口 K4 一侧部制有通口分别连通制动出气口 K37-38,充气管路路径依次为由底座的接口 K4经滑动座12的侧口 K44-45,最后至底座的接口 K5,底座的接口 K5再由接头连到储气桶。参见附
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中上盖27的外接口 K11-12和多腔制动活塞17的上 0型圈28和上盖的上半部分之间构成上控制制动腔室;上盖27的制动接口 K21-22和多腔制动活塞17的中间0型圈20和上盖27之间构成中间控制制动腔室,上控制制动腔室的体积大于中间控制制动腔室;多腔制动活塞17、中间0型圈沈、下0型圈20、上盖27、底座25、 密封圈M之间构成多用腔室;多腔制动活塞17、下0型圈20和底座上制动出气口 K37-38 的单向密封垫21之间构成制动腔室;底座的接口 K4、通孔K41、侧口 K44-45、接口 K5和单向阀2构成充气腔;底座25、滑动座12、阀芯13、弹簧座14、阀芯支架8、滑动座的侧口 K45 和底座外接口 K5构成蓄能腔。本实施例的上控制制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1. 8倍,中间控制制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0. 5倍,多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1.2倍。
权利要求1.一种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它包括底座(25)、上盖(27)、阀芯(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腔制动活塞(17)、滑动座(12)、阀芯支架(8)、单向阀(2)、单向密封垫(21)、空心排气堵(22),上盖(XT)为制有2个腔室的阶梯式上盖,上盖(XT)和底座0 间镶加密封圈 (24)通过螺栓(1 相连接,上盖、2 )上制有外接口(Κ11-12)、制动接口 ¢21-2 和制动口(K01),在上盖07)和底座0 内装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多腔制动活塞(17),多腔制动活塞(17)上分别镶有上O型圈( )、中间O型圈06)和下O型圈(20),多腔制动活塞 (17)的中间O型圈06)和上O型圈08)连接于上盖(XT)内壁、下O型圈00)连接于底座0 的内壁,在底座0 上镶有第三O型圈(18)并连接着位于底座中间装连的滑动座 (12),滑动座(12)内腔装连有弹簧座(14)、阀芯(13)、回位弹簧(3)、阀芯密封圈(10)和阀芯支架(80并由第一弹性挡圈(7)连接固定,阀芯支架(8)上镶装有第二 O型圈(11)连接滑动座(12),滑动座(1 座体的上、下分别装有第一 O型圈(1)连接底座(25),并在滑动座(1 的座体上分别制有侧口(K44、K45),滑动座(1 下装的第一 O型圈(1)下部连接挡圈(6)并由挡板(19)和第二弹性挡圈(9)将滑动座(1 连接在底座0 内,在底座05) 的内腔壁两侧分别制有制动出气口(K37-38),制动出气口(K37、K38)上分别各装连有单向密封垫和空心排气堵0 并由弹性挡圈连接固定,底座0 上还分别制有接口 (K4、K5)和与接口 (Κ4)相垂直连接的通孔(Κ41),在通孔(Κ41)内装设有单向阀(2)、弹簧(4)并由孔口部装连的丝堵(5)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其特征在于底座05)的两个制动出气口(Κ37、Κ38)为不同横截面积的制动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其特征在于上盖07)的外接口 (Κ11-12)和多腔制动活塞(17)的上O型圈08)和上盖的上半部分之间构成上控制制动腔室;上盖(27)的制动接口 (Κ21-22)和多腔制动活塞(17)的中间O型圈(20)和上盖(27) 之间构成中间控制制动腔室,上控制制动腔室的体积大于中间控制制动腔室;多腔制动活塞(17)、中间O型圈( )、下O型圈(20)、上盖(27)、底座(25)、密封圈Q4)之间构成多用腔室;多腔制动活塞(17)、下O型圈00)和底座上制动出气口(K37-38)的单向密封垫 (21)之间构成制动腔室;底座的接口(K4)、通孔(K41)、侧口(K44-45)、接口 (K5)和单向阀 (2)构成充气腔;底座(25)、滑动座(12)、阀芯(13)、弹簧座(14)、阀芯支架(8)、滑动座的侧口 (K45)和底座外接口 (K5)构成蓄能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其特征在于上控制制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1. 6-1. 8倍,中间控制制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 0. 4-0. 5倍,多用腔室工作面积是制动腔室工作面积的1. 0-1. 2倍。
专利摘要一种挂车的多功能制动阀,属于机动车制动装置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牵引挂车制动阀构造设计不合理,在牵引车不同装载下制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它是采用的上盖和底座间镶加密封圈通过螺栓相连接,上盖上制有两个外接口、两个制动接口和一个制动口,在上盖和底座内装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多腔制动活塞,在底座上镶有O型圈并连接着滑动座,滑动座内腔装连有弹簧座、阀芯、回位弹簧、阀芯密封圈和阀芯支架并由弹性挡圈连接固定,滑动座连接在底座内,在底座的内腔壁两侧的制动出气口上分别各装连有单向密封垫、空心排气堵并由弹性挡圈连接固定,底座上还制有接口K4-K5和通孔,通孔内装有单向阀、弹簧并由丝堵连接固定。其结构简单,适用于各型的机动车牵引挂车。
文档编号F16K11/10GK201989782SQ20112009259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杨自然, 肖俊港 申请人:肖俊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