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2836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信号道岔转辙机用减速器。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用于转换锁闭道岔尖轨或心轨,表示监督联锁区内道岔尖轨或心轨的位置和状态。具体工作时,根据道岔尖轨或心轨所需转换位置,使得道岔尖轨或心轨与基本轨密贴后,实现锁闭,以防止其它外力转换尖轨或心轨,并给出相应状态的表示,当道岔被挤或因故处于“四开”位置时,及时给出报警。转辙机按照所提供的动力可分为直流电机型(如ZD型电动转辙机)、交流电机型 (如S700K型三相交流转辙机)和电动液压型(如ZYJ7型电动液压转辙机)三种类型。目前,我国铁路信号广泛使用ZD型电动转辙机,S)型电动转辙机按照设计序号又分为型、 ZD5型、ZD6型、ZD7型等,ZD5型和ZD7型为快动作转辙机,主要用在驼峰调车场,由于ZD6型电动转辙机工作稳定可靠,因此得到广泛应用,经过不断改进,设计出ZD6-A型、ZD6-D型、 ZD6-E型、ZD6-J型和ZD6-F型等多种型号。中国铁路现有ZD6系列电动转辙机约20余万台,每台电动转辙机安装一部减速器。铁道部系统对ZD6系列电动转辙机的使用寿命要求为五年,以最繁忙的京广线列车通过密度计算,大约每5分钟就有一列车通过,五年时间减速器使用约30万次。但现有减速器在现场使用中绝大多数为带病工作,在铁道部标准的30万次寿命试验中从未满足要求。减速器是转辙机中动力传输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减速、传输动力、防止反弹和过载保护。目前,用于我国铁路道岔转换的电动转辙机中的减速器,主要由1个大齿轮、1 个输入轴、1个内齿轮、2个外齿轮、1套带有8个柱销和8个销套的输出机构以及摩擦联接器等构成,大齿轮固定安装在输入轴上,外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上,内齿轮套装在外齿轮上,内齿轮与外齿轮相啮合形成少齿差传动部分。这种结构的减速器存在以下缺点(1)结构设计不合理,即少齿差传动部分空套在壳体上,满足不了齿轮啮合的基本定位及结构支撑刚度要求;(2)由于结构设计的缺陷,使得内齿轮不具备有一定刚度的稳定的旋转轴心,因此摩擦联接器的摩擦电流不能达到铁道部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摩擦电流是指在摩擦联接器超载打滑时,流过电机转子绕组的电流),摩擦联接器中心不稳定,摩擦机构影响行星部分的齿形正常啮合;(3)其为两级封闭式传动机构,一级为正齿轮传动,另外一级为少齿差传动,其总速比分配如下= ^x41 = 403 (其中,Z1表示电机轴上的小齿轮齿数,Z2表示大
Z1Iz
118
齿轮齿数),第一级齿轮传动速比为γ- 9.8 ;可见速比分配越大,Z1齿轮直径越小,由于原
小齿轮有变位,Z1齿轮的齿形接近三角形,轮齿强度降低,再加上与电机轴装配的单键键槽的影响,齿轮在现场使用中经常发生开裂损坏,在齿轮传动设计上不符合规范设计;[0009](4)少齿差齿轮参数在设计上存在齿顶干涉及过渡干涉,为能解决该问题,使齿顶过切,从而导致齿轮啮合系数ε的下降;(5)摩擦带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且对环境有污染;(6)输出机构刚度不足;(7)滚动轴承强度不足;(8)不能实现自锁;(9)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 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通用性强,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速器存在无法实现自锁以及满足不了齿轮啮合的基本定位及结构支撑刚度要求的问题,进而使得电流和动作时间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同时使用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基本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和检修, 节省了使用维修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后端且与壳体配合使用的端盖,所述端盖与壳体形成减速器腔体,所述壳体前端设置有摩擦联接器,所述摩擦联接器设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外部,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设置有大齿轮和少齿差传动机构,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设于大齿轮前方,所述大齿轮后端和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前端均位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外部,所述摩擦联接器设置在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上,所述摩擦联接器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形成摩擦副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进行反向制动的反向制动器,所述反向制动器设于大齿轮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之间,所述反向制动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所述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均通过铆钉一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制动爪与右制动爪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设于支架中的铆钉二上,所述弹簧一端与左制动爪接触,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右制动爪接触;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卡装在凹槽内,且所述凸缘的曲面与凹槽的曲面形成共轭曲面,所述中间板与壳体和端盖均固定连接,所述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均与中间板滑动连接,所述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还均与固定连接在大齿轮周围的结构拨块相接触,所述大齿轮与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与电动机上安装的小齿轮相啮合。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包括内齿轮、主轴以及转动安装在主轴前端上的简支转臂、外齿轮和输出转臂,所述主轴设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所述内齿轮设于主轴与所述减速器腔体之间,所述输出转臂设于简支转臂前方,所述外齿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外齿轮设于简支转臂与输出转臂之间,所述外齿轮偏心安装在主轴上,且两个所述外齿轮与主轴和内齿轮共同形成少齿差行星传动减速机构;所述内齿轮通过轴承四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输出转臂通过轴承一和轴承二转动安装在内齿轮上,所述简支转臂通过轴承三转动安装在内齿轮上,所述简支转臂和输出转臂通过设于外齿轮上的滚轴固定连接,所述滚轴穿过外齿轮上设置的通孔,所述滚轴上套设有滚套,所述滚套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大齿轮安装在主轴的后端且与主轴转动连接,所述反向制动器固定安装在主轴上。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转臂通过轴承五转动安装在主轴上,所述外齿轮通过轴承六转动安装在主轴上,所述输出转臂通过轴承七转动安装在主轴上。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滚轴在外齿轮上呈均勻布设。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联接器包括对称设置在内齿轮左右两侧且与内齿轮配合使用的摩擦瓦一和摩擦瓦二,所述摩擦瓦一和摩擦瓦二均设于壳体外部,所述摩擦瓦一外部设置有左夹板,所述摩擦瓦二外部设置有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均呈弓状,所述左夹板与摩擦瓦一以及右夹板与摩擦瓦二均相配合,所述摩擦瓦一与内齿轮以及摩擦瓦二与内齿轮均形成摩擦副二,所述摩擦瓦一通过鼓形销轴一与左夹板转动连接,所述摩擦瓦二通过鼓形销轴二与右夹板转动连接,所述鼓形销轴一和鼓形销轴二上均设置有弹性挡圈一;所述左夹板上端设置有球形孔一,所述右夹板上端设置有球形孔二,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调整螺栓左端设置用于防止调整螺栓转动的销轴三,所述调整螺栓右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调整垫片、蝶形弹簧、垫片一和螺母,所述调整垫片、蝶形弹簧、垫片一和螺母均设于右夹板外侧,所述调整螺栓和调整垫片的头部均呈球形状,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球形孔一以及调整垫片与所述球形孔二均相配合且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的下端均通过销轴四和螺钉与壳体转动连接。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形销轴一和鼓形销轴二结构相同,所述鼓形销轴一和鼓形销轴二均包括销轴头和与销轴头固定连接的销轴杆,所述销轴杆与销轴头连接的一端呈鼓状。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的结构相同,所述摩擦瓦一和摩擦瓦二的结构相同。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二外侧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位于内齿轮与输出转臂之间,所述轴承二与轴承一之间设置有垫片二,所述轴承二与防尘盖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三,所述输出转臂上且靠近防尘盖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圈二。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通过螺钉和弹性垫圈与壳体及端盖均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拨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结构拨块在大齿轮上呈对称布设。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减速器在结构上设计了反向制动器,使得整个系统能实现自锁功能,进而保证了整个动作不会反弹,保护了接点组不产生反表示或倒锁等不利现象。2、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速器存在无法实现自锁以及满足不了齿轮啮合的基本定位及结构支撑刚度要求的问题,进而使得电流和动作时间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整螺栓处使用了标准的碟型弹簧,改善了额定负载的稳定性。4、本实用新型在内齿轮与壳体之间增加了轴承,使内齿轮的旋转中心更稳定,少齿差传动机构啮合更好。5、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连接器设计为浮动式自定心结构,且摩擦瓦采用铜基粉末冶金材料制作,使正反转摩擦电流更稳定,且摩擦瓦为永久性使用部件,不需要更换。6、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少齿差输出机构,改善了受力情况,输出刚度更大。7、本实用新型的左夹板和右夹板上均设有球形孔,两球形孔分别与调整螺栓和调整垫片上的球形头配合使用,使调整螺栓不受弯曲应力,只受拉应力。8、通用性强,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ZD6系列电动转辙机中,还可用于可挤型电动转辙机中。9、本实用新型使用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基本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和检修,节省了使用成本。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向制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大齿轮与结构拨块固定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夹板或右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右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鼓形销轴一或鼓形销轴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右夹板;2-弹性挡圈二 ;3-壳体;[0050]4-螺钉;5-销轴四;6-左夹板;[0051]7-端盖;8-1-鼓形销轴一;8-2-鼓形销轴[0052]8-11-销轴头;8-22-销轴杆;9-弹性挡圈一[0053]10-1-摩擦瓦一;10-2-摩擦瓦二 ;11-调整螺栓;[0054]12-销轴三;13-输出转臂;14-内齿轮;[0055]15-防尘盖;16-调整垫片;17-蝶形弹簧;[0056]18-垫片一;19-螺母;20-大齿轮;[0057]20-1-结构拨块;21-反向制动器;22-中间板;[0058]23-简支转臂;24-外齿轮;25-滚套;[0059]26-滚轴;27-1-轴承三27-2-轴承四[0060]28-轴承一;29-弹性挡圈三;30-轴承二 ;[0061]31-垫片二;32-轴承七;33-弹性挡圈四[0062]34-轴承六;35-弹性垫圈;36-螺钉;[0063]37-主轴;38-垫片三;39-轴承五;[0064]40-轴承八;41-轴承九;42-支架;[0065]43-铆钉一;44-左制动爪45--铆钉二;[0066]46-弹簧;47-右制动爪。48--凹槽;[0067]49-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包括壳体3和设置在壳体3后端且与壳体3配合使用的端盖7,所述端盖7与壳体3形成减速器腔体,所述壳体3前端设置有摩擦联接器,所述摩擦联接器设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外部,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设置有大齿轮20和少齿差传动机构,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设于大齿轮20 前方,所述大齿轮20后端和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前端均位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外部,所述摩擦联接器设置在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上,所述摩擦联接器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形成摩擦副一,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进行反向制动的反向制动器21, 所述反向制动器21设于大齿轮20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之间,所述反向制动器21包括支架42,所述支架42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左制动爪44和右制动爪47,所述左制动爪44和右制动爪47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48,所述左制动爪44和右制动爪47均通过铆钉一 43与支架42转动连接,所述左制动爪44与右制动爪47之间设置有弹簧46,所述弹簧46安装在设于支架42中的铆钉二 45上,所述弹簧46 —端与左制动爪44接触,所述弹簧46另一端与右制动爪47接触;所述端盖7与壳体3之间设置有中间板22,所述中间板22上设置有凸缘49,所述凸缘49卡装在凹槽48内,且所述凸缘49的曲面与凹槽48的曲面形成共轭曲面,所述中间板22与壳体3和端盖7均固定连接,所述左制动爪44和右制动爪47均与中间板22滑动连接,所述左制动爪44和右制动爪47还均与固定连接在大齿轮20周围的结构拨块20-1相接触,所述大齿轮20与端盖7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20与电动机上安装的小齿轮相啮合。如图2所示,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包括内齿轮14、主轴37以及转动安装在主轴37 前端上的简支转臂23、外齿轮M和输出转臂13,所述主轴37设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所述内齿轮14设于主轴37与所述减速器腔体之间,所述输出转臂13设于简支转臂23前方, 所述外齿轮M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外齿轮M设于简支转臂23与输出转臂13之间,所述外齿轮M偏心安装在主轴37上,且两个所述外齿轮M与主轴37和内齿轮14共同形成少齿差行星传动减速机构;所述内齿轮14通过轴承四27-2转动安装在壳体3上,所述输出转臂 13通过轴承一 28和轴承二 30转动安装在内齿轮14上,所述简支转臂23通过轴承三27_1 转动安装在内齿轮14上,所述简支转臂23和输出转臂13通过设于外齿轮M上的滚轴沈固定连接,所述滚轴26穿过外齿轮M上设置的通孔,所述滚轴沈上套设有滚套25,所述滚套25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大齿轮20安装在主轴37的后端且与主轴37转动连接,所述反向制动器21固定安装在主轴37上。如图2所示,所述简支转臂23通过轴承五39转动安装在主轴37上,所述外齿轮24通过轴承六34转动安装在主轴37上,所述输出转臂13通过轴承七32转动安装在主轴 37上。本实施例将整个齿轮系统用相应的轴承在壳体上刚性固定,不仅使得减速器系统刚度和强度均有了本质上的提升,满足少齿差齿轮传动的啮合条件,也为摩擦联接器的稳定工作性能提供保障。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轴沈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滚轴沈在外齿轮M上呈均勻布设,这样大幅提高结构刚度和强度。如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所述摩擦联接器包括对称设置在内齿轮14左右两侧且与内齿轮14配合使用的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所述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均设于壳体3外部,所述摩擦瓦一 10-1外部设置有左夹板6,所述摩擦瓦二 10-2 外部设置有右夹板1,所述左夹板6和右夹板1均呈弓状,所述左夹板6与摩擦瓦一 10-1以及右夹板1与摩擦瓦二 10-2均相配合,所述摩擦瓦一 10-1与内齿轮14以及摩擦瓦二 10-2 与内齿轮14均形成摩擦副二,所述摩擦瓦一 10-1通过鼓形销轴一 8-1与左夹板6转动连接,所述摩擦瓦二 10-2通过鼓形销轴二 8-2与右夹板1转动连接,所述鼓形销轴一 8-1和鼓形销轴二 8-2上均设置有弹性挡圈一 9 ;所述左夹板6上端设置有球形孔一,所述右夹板 1上端设置有球形孔二,所述左夹板6和右夹板1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栓11连接为一体,所述调整螺栓11左端设置用于防止调整螺栓11转动的销轴三12,所述调整螺栓11右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调整垫片16、蝶形弹簧17、垫片一 18和螺母19,所述调整垫片16、蝶形弹簧 17、垫片一 18和螺母19均设于右夹板1外侧,所述调整螺栓11和调整垫片16的头部均呈球形状,所述调整螺栓11与所述球形孔一以及调整垫片16与所述球形孔二均相配合且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板6和右夹板1的下端均通过销轴四5和螺钉4与壳体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的弧面套接在内齿轮14的轴伸端上,形成摩擦副;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均采用铜基金属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制成,该材料所压制烧结的摩擦瓦为永久性使用部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石棉橡胶材料制作的使用寿命短,需经常更换,对环境有污染的缺点,更何况石棉橡胶制品现已在欧美等国已经禁止在铁路沿线使用,进而使得摩擦性能更稳定,使用寿命更长;另外,由于蝶形弹簧17的使用可根据不同需要叠加出所需压力,此时内齿轮14已具备稳定的旋转轴心,同时在摩擦表面形成较大压力,该压力足以压溃在摩擦表面自然形成的“污染层”(污染层为非稳定层,不能保证稳定的摩擦特性要求),进而保证了摩擦电流的平稳及正反向摩擦电流一致的要求。如图9所示,所述鼓形销轴一 8-1和鼓形销轴二 8-2结构相同,所述鼓形销轴一 8-1和鼓形销轴二 8-2均包括销轴头8-11和与销轴头8-11固定连接的销轴杆8_22,所述销轴杆8-22与销轴头8-11连接的一端呈鼓状,以实现摩擦联接器的浮动自定心。如图1所示,所述左夹板6和右夹板1的结构相同,所述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轴承二 30外侧设置有防尘盖15,所述防尘盖15位于内齿轮14 与输出转臂13之间,所述轴承二 30与轴承一观之间设置有垫片二 31,所述轴承二 30与防尘盖15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三四,所述输出转臂13上且靠近防尘盖15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圈二 2。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板22通过螺钉36和弹性垫圈35与壳体3及端盖7均固定连接。[0077]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结构拨块20-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结构拨块20_1在大齿轮20上呈对称布设。本实施例中,外齿轮M上且靠近轴承六34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圈四33,轴承七 32与轴承六34之间以及轴承六34与轴承五39之间均设置有垫片三38 ;大齿轮20与端盖 7通过轴承九41转动连接,大齿轮20通过轴承八40与主轴37转动连接,反向制动器21通过花键与主轴37固定联接。本实施例中的少齿差传动机构采用的是内齿轮齿数比外齿轮齿数多一个齿的一齿差传动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少齿差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正常工作时,内齿轮14作为固定件,当电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上安装的小齿轮与大齿轮20啮合,使大齿轮20旋转,由于大齿轮20是通过轴承八40套在主轴37上的,因此大齿轮20并不能带动主轴37旋转,而是通过大齿轮20上的结构拨块20-1拨动反向制动器21上的左制动爪44或右制动爪47,进而大齿轮20上的结构拨块20-1拨动反向制动器21上支架42,带动整个反向制动器21旋转;由于反向制动器 21通过花键与主轴37固定联接,因此带动主轴37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到少齿差传动机构,在主轴37的旋转作用下,外齿轮M作为行星轮与内齿轮14啮合,且外齿轮M上的通孔推动滚套25和滚轴沈旋转,滚轴沈带动输出转臂13和简支转臂23同时转动,输出转臂13将动力输出。当电动转辙机动作到终点时,系统会产生回弹力,使输出转臂13由正向旋转变为反向旋转,主轴37也将发生反向旋转,由于主轴37与反向制动器21联接,因此反向制动器 21反向旋转,此时反向制动器21转过一个微小角度(当反向制动器21转动时左制动爪44 和右制动爪47在中间板22上滑动)后,反向制动器21上的左制动爪44和右制动爪47与中间板22发生锁闭,使得反向制动器21不能反向转动,从而使主轴37和输出转臂13也不能反向转动,保证了整个动作不会反弹,也保护了接点组不产生反表示或倒锁等不利现象。当输出端超过额定负载的1.3-1. 5倍,或电动转辙机动程不到终点(道岔尖轨距基本轨有4mm以上的空隙)时,因电机电源未切断,仍在继续旋转,作为减速器的输出件输出转臂13不能旋转,内齿轮14将不再固定而发生旋转,其轴伸端与摩擦联接器的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进行摩擦回转运动,从而保护了电机和机械部件不受损。本实用新型减速器还可以应用于可挤型电动转辙机,当发生挤岔事故时,挤岔力将使输出转臂13旋转,由于该减速器中设有反向制动器21,因此主轴37不会旋转,当挤岔力大于额定负载1. 3-1. 5倍时,内齿轮14将不再固定而发生旋转,其轴伸端与摩擦联接器的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进行摩擦回转运动,消耗来自挤岔的能量,保护机械不受损,列车同时亦能安全通过,当列车通过后,电机接通电源即可使减速器和转辙机恢复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减速器的电流和动作时间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 而摩擦电流也比原减速器使用性能稳定很多,且使用寿命比原减速器的使用寿命高很多; 在维修方面,比原减速器省去了很多维修,基本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和维修。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10
权利要求1.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包括壳体( 和设置在壳体( 后端且与壳体( 配合使用的端盖(7),所述端盖(7)与壳体C3)形成减速器腔体,所述壳体C3)前端设置有摩擦联接器,所述摩擦联接器设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外部,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设置有大齿轮00)和少齿差传动机构,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设于大齿轮00)前方,所述大齿轮OO)后端和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前端均位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外部,所述摩擦联接器设置在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上,所述摩擦联接器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形成摩擦副一,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设置有对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进行反向制动的反向制动器(21),所述反向制动器 (21)设于大齿轮OO)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之间,所述反向制动器包括支架(42), 所述支架0 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左制动爪G4)和右制动爪(47),所述左制动爪04) 和右制动爪G7)的端部均设置有凹槽(48),所述左制动爪04)和右制动爪07)均通过铆钉一 ^幻与支架0 转动连接,所述左制动爪G4)与右制动爪07)之间设置有弹簧 (46),所述弹簧06)安装在设于支架0 中的铆钉二 0 上,所述弹簧G6) —端与左制动爪G4)接触,所述弹簧G6)另一端与右制动爪G7)接触;所述端盖(7)与壳体(3) 之间设置有中间板(22),所述中间板0 上设置有凸缘(49),所述凸缘09)卡装在凹槽 (48)内,且所述凸缘09)的曲面与凹槽08)的曲面形成共轭曲面,所述中间板02)与壳体(3)和端盖(7)均固定连接,所述左制动爪G4)和右制动爪07)均与中间板02)滑动连接,所述左制动爪G4)和右制动爪07)还均与固定连接在大齿轮OO)周围的结构拨块 (20-1)相接触,所述大齿轮OO)与端盖(7)转动连接,所述大齿轮位0)与电动机上安装的小齿轮相啮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少齿差传动机构包括内齿轮(14)、主轴(37)以及转动安装在主轴(37)前端上的简支转臂(23)、外齿轮 (24)和输出转臂(13),所述主轴(37)设于所述减速器腔体内部,所述内齿轮(14)设于主轴(37)与所述减速器腔体之间,所述输出转臂(13)设于简支转臂03)前方,所述外齿轮 (2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外齿轮04)设于简支转臂03)与输出转臂(13)之间,所述外齿轮04)偏心安装在主轴(37)上,且两个所述外齿轮04)与主轴(37)和内齿轮(14)共同形成少齿差行星传动减速机构;所述内齿轮(14)通过轴承四07-2)转动安装在壳体(3) 上,所述输出转臂(13)通过轴承一 08)和轴承二(30)转动安装在内齿轮(14)上,所述简支转臂03)通过轴承三07-1)转动安装在内齿轮(14)上,所述简支转臂03)和输出转臂(1 通过设于外齿轮04)上的滚轴06)固定连接,所述滚轴(26)穿过外齿轮04)上设置的通孔,所述滚轴06)上套设有滚套(25),所述滚套0 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大齿轮00)安装在主轴(37)的后端且与主轴(37)转动连接,所述反向制动器固定安装在主轴(37)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转臂03)通过轴承五(39)转动安装在主轴(37)上,所述外齿轮04)通过轴承六(34)转动安装在主轴 (37)上,所述输出转臂(1 通过轴承七(3 转动安装在主轴(37)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06)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滚轴06)在外齿轮04)上呈均勻布设。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联接器包括对称设置在内齿轮(14)左右两侧且与内齿轮(14)配合使用的摩擦瓦一(10-1)和摩擦瓦二(10-2),所述摩擦瓦一(10-1)和摩擦瓦二(10-2)均设于壳体(3)外部,所述摩擦瓦一 (10-1)外部设置有左夹板(6),所述摩擦瓦二(10- 外部设置有右夹板(1),所述左夹板 (6)和右夹板(1)均呈弓状,所述左夹板(6)与摩擦瓦一(10-1)以及右夹板(1)与摩擦瓦二(10-2)均相配合,所述摩擦瓦一(10-1)与内齿轮(14)以及摩擦瓦二(10-2)与内齿轮 (14)均形成摩擦副二,所述摩擦瓦一(10-1)通过鼓形销轴一(8-1)与左夹板(6)转动连接,所述摩擦瓦二(10- 通过鼓形销轴二(8- 与右夹板(1)转动连接,所述鼓形销轴一 (8-1)和鼓形销轴二(8- 上均设置有弹性挡圈一(9);所述左夹板(6)上端设置有球形孔一,所述右夹板(1)上端设置有球形孔二,所述左夹板(6)和右夹板(1)的上端通过调整螺栓(11)连接为一体,所述调整螺栓(11)左端设置用于防止调整螺栓(11)转动的销轴三 (12),所述调整螺栓(11)右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有调整垫片(16)、蝶形弹簧(17)、垫片一 (18)和螺母(19),所述调整垫片(16)、蝶形弹簧(17)、垫片一 (18)和螺母(19)均设于右夹板(1)外侧,所述调整螺栓(11)和调整垫片(16)的头部均呈球形状,所述调整螺栓(11) 与所述球形孔一以及调整垫片(16)与所述球形孔二均相配合且转动连接;所述左夹板(6) 和右夹板(1)的下端均通过销轴四( 和螺钉(4)与壳体( 转动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形销轴一(8-1) 和鼓形销轴二(8-2)结构相同,所述鼓形销轴一(8-1)和鼓形销轴二(8-2)均包括销轴头 (8-11)和与销轴头(8-11)固定连接的销轴杆(8-22),所述销轴杆(8-22)与销轴头(8-11) 连接的一端呈鼓状。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板(6)和右夹板(1)的结构相同,所述摩擦瓦一 (10-1)和摩擦瓦二 (10-2)的结构相同。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二(30)外侧设置有防尘盖(15),所述防尘盖(15)位于内齿轮(14)与输出转臂(13)之间,所述轴承二 (30)与轴承一 08)之间设置有垫片二(31),所述轴承二(30)与防尘盖(1 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三(四),所述输出转臂(1 上且靠近防尘盖(1 位置处设置有弹性挡圈二 O)。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02)通过螺钉(36)和弹性垫圈(3 与壳体( 及端盖(7)均固定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拨块O0-1) 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结构拨块O0-1)在大齿轮00)上呈对称布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辙机用减速器,包括壳体、端盖、摩擦联接器、大齿轮和少齿差传动机构,壳体与端盖形成减速器腔体,减速器腔体内设有反向制动器,反向制动器设于大齿轮与少齿差传动机构之间,反向制动器包括支架,支架的上部和下部转动连接有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左制动爪与右制动爪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接触的弹簧,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的端部凹槽均卡装在中间板的凸缘上,中间板与壳体和端盖均固连,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均与中间板滑动连接,左制动爪和右制动爪还均与固连在大齿轮上的结构拨块接触,大齿轮与端盖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通用性强,可实现自锁,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16D41/00GK202165530SQ20112025812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董福绵, 赵铁路 申请人:董福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