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411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主供油路由气泵、分别与燃油泵的供供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连通的供油管组成,当气泵开始工作时,油进入到与供油管连接的三通阀内,该三通阀的三个通口分别通过供油管与气泵、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连接。在供油过程中,由气泵处注入的油途经三通阀分别进入到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内。在此过程中,由于供油管内存在空气,如若不讲供油管内的空气排净则会是供油管内出现气阻,导致油无法输入到发动机内,使整 个供油线路无法正常运动;目前的供油管路中并未设置相应的排气件,气阻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三通管、供油管与发动机内的压力时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样的突发性压力变化会对发动机的零部件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出现气阻、可对压力进行调节、使用安全的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包括有三通阀,三通阀上设有通过供油管与气泵、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连接的通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阀与发动机连接的供油管上设有与三通阀串联的安全阀,该安全阀通过与三通阀连接油管及发动机连接油管分别与三通阀及发动机连通;所述的安全阀包括有阀体、设于阀体内并与供油管连通的阀腔及设于阀腔内且并列设置的单向止回阀及单向安全阀;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开启口与三通阀连接油管连接,其常通口与发动机连接油管连接,所述的单向安全阀的单向安全开启口通过阀腔与发动机连接油管连接,常开口与三通阀连接油管连通。其中,单向止回阀包括有止回阀体、设于止回阀体上的单向开启口、常通口、连接单向开启口与常通口的止回阀腔及处于止回阀腔内的阀芯及弹簧,所述的阀芯处于单向开启口处并与单向开启口呈密封或分离配合,弹簧的一端与止回阀腔内壁抵触,另一端与阀芯相抵触;所述的单向安全阀包括有安全阀阀体、设于安全阀阀体上的单向安全开启口、常开口、连接单向安全开启口与常开口的安全阀腔及处于安全阀腔内的安全阀芯及抵压弹簧,所述的安全阀芯处于单向安全开启口处并与单向安全开启口呈密封或分离配合,抵压弹簧的一端与安全阀腔内壁抵触,另一端与安全阀芯相抵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三通阀与发动机之间设置安全阀,并且安全阀内包括有并且设置的单向止回阀及单向安全阀,单向止回阀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由三通阀进入到发动机内的油回流,正常工作常状态时,单向止回阀常开,单向安全阀常闭。当发动机内压力逐渐增高,作用在单向安全阀上的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大。压力继续增高到预定值时,单向安全阀随即打开,开始泄压,是发动机内的压力达到动态平衡。当压力小于预定值时,单向安全阀则会随即关闭。上述安全阀的设置一方面可起到防回流,另一方面起到均衡压力的作用,有效的防止压力过大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汽车主供油路及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三通阀上设有与气泵连接通口一侧的另一侧设有与该通口对应设置且相连通的管道,该管道上开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气口,管道与三通阀的衔接处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构成管道与三通阀连通的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封堵开口且可沿管道轴向移动的钢珠。[000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三通阀上设置管道、设于管道上的排气口及处于管道内的钢珠,这样设置后,当气泵开始工作时,油压推动钢珠朝向管道上端移动,使钢珠接触对管道上开口封堵,使管道与三通阀导通,此时,管道上的排气口也随之与三通阀导通,促使整个油路中空气的排出,有效的防止了气阻的产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I的II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一图3所示的一种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包括有三通阀1,三通阀I上设有通过供油管与气泵、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连接的通口 1,其通口包括有气泵通口
11、燃油泵的供油箱通口 12及发动机通口 13,三通阀I与发动机连接的供油管上设有与三通阀I串联的安全阀2,该安全阀2通过与三通阀连接油管3及发动机连接油管4分别与三通阀I及发动机连通;安全阀2包括有阀体21、设于阀体21内并与供油管连通的阀腔22及设于阀腔22内且并列设置的单向止回阀23及单向安全阀24 ;单向止回阀23的单向开启口 231与三通阀连接油管3连接,其常通口 232与发动机连接油管4连接,单向安全阀24的单向安全开启口 241通过阀腔21与发动机连接油管4连接,常开口 242与三通阀连接油管3连通。上述方案中,通过在三通阀I与发动机之间设置安全阀2,并且安全阀2内包括有并且设置的单向止回阀23及单向安全阀24,单向止回阀23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由三通阀I进入到发动机内的油回流,正常工作常状态时,单向止回阀23常开,单向安全阀24常闭。当发动机内压力逐渐增高,作用在单向安全阀24上的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大。压力继续增高到预定值时,单向安全阀24随即打开,开始泄压,是发动机内的压力达到动态平衡。当压力小于预定值时,单向安全阀24则会随即关闭。上述安全阀2的设置一方面可起到防回流,另一方面起到均衡压力的作用,有效的防止压力过大而对发动机的零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汽车主供油路及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向止回阀23包括有止回阀体233、设于止回阀体233上的单向开启口 231、常通口 232、连接单向开启口 231与常通口 232的止回阀腔234及处于止回阀腔234内的阀芯235及弹簧236,阀芯235处于单向开启口 231处并与单向开启口 231呈密封或分离配合,弹簧236的一端与止回阀腔234内壁抵触,另一端与阀芯235相抵触;需要说明的是,当油压克服了与阀芯235抵触的弹簧236的弹簧力时,单向止回阀23开启,三通阀I内的油由单向止回阀23进入到发动机内,但进入到发动机内的油无法经过单向止回阀23回流至三通阀I内;单向安全阀24包括有安全阀阀体243、设于安全阀阀体243上的单向安全开启口 241、常开口 242、连接单向安全开启口 241与常开口 242的安全阀腔244及处于安全阀腔244内的安全阀芯245及抵压弹簧246,安全阀芯245处于单向安全开启口241处并与单向安全开启口 241呈密封或分离配合,抵压弹簧246的一端与安全阀腔244内壁抵触,另一端与安全阀芯245相抵触。当发动机内的压力过大时,由于单向止回阀23处无法泄压,所以压力会可克服单向安全阀24内抵压弹簧246的弹簧力,使安全阀芯245开启,是发动机内的压力得到调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整个油路运行顺畅,防止油路内气阻的产生,三 通阀I上设有与气泵连接通口一侧的另一侧设有与该通口对应设置且相连通的管道5,该管道5上开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气口 51,管道5与三通阀I的衔接处设有凸台52,凸台52上设有构成管道5与三通阀I连通的开口 521,该开口 521处设有封堵开口 521且可沿管道5轴向移动的钢珠53。当气泵开始工作时,油压推动钢珠53朝向管道5上端移动,使钢珠53接触对管道5上开口 521封堵,使管道5与三通阀I导通,此时,管道5上的排气口 51也随之与三通阀I导通,促使整个油路中空气的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包括有三通阀,三通阀上设有通过供油管与气泵、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连接的通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阀与发动机连接的供油管上设有与三通阀串联的安全阀,该安全阀通过与三通阀连接油管及发动机连接油管分别与三通阀及发动机连通;所述的安全阀包括有阀体、设于阀体内并与供油管连通的阀腔及设于阀腔内且并列设置的单向止回阀及单向安全阀;所述单向止回阀的单向开启口与三通阀连接油管连接,其常通口与发动机连接油管连接,所述的单向安全阀的单向安全开启口通过阀腔与发动机连接油管连接,常开口与三通阀连接油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止回阀包括有止回阀体、设于止回阀体上的单向开启口、常通口、连接单向开启口与常通口的止回阀腔及处于止回阀腔内的阀芯及弹簧,所述的阀芯处于单向开启口处并与单向开启口呈密封或分离配合,弹簧的一端与止回阀腔内壁抵触,另一端与阀芯相抵触;所述的单向安全阀包括有安全阀阀体、设于安全阀阀体上的单向安全开启口、常开口、连接单向安全开启口与常开口的安全阀腔及处于安全阀腔内的安全阀芯及抵压弹簧,所述的安全阀芯处于单向安全开启口处并与单向安全开启口呈密封或分离配合,抵压弹簧的一端与安全阀腔内壁抵触,另一端与安全阀芯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阀上设有与气泵连接通口一侧的另一侧设有与该通口对应设置且相连通的管道,该管道上开设有与外界导通的排气口,管道与三通阀的衔接处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构成管道与三通阀连通的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封堵开口且可沿管道轴向移动的钢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包括有三通阀,三通阀上设有通过供油管与气泵、燃油泵的供油箱及发动机连接的通口,三通阀与发动机连接的供油管上设有与三通阀串联的安全阀,该安全阀通过与三通阀连接油管及发动机连接油管分别与三通阀及发动机连通;安全阀包括有阀体、阀腔及并列设置的单向止回阀及单向安全阀;单向止回阀的单向开启口与三通阀连接油管连接,单向安全阀的单向安全开启口与发动机连接油管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止出现气阻、可对压力进行调节、使用安全的车用主供油路的安全装置。
文档编号F16K17/04GK202370713SQ20112047526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池长风 申请人:江苏奔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