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306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动力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阻尼器,所述的动力阻尼器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就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限制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一种动力阻尼器,容纳有惯性质量体,在形成于进行扭转振动的转动体中的容纳室中,通过使形成在该容纳室的内壁面上的转动面与所述扭转振动相应地在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衰减所述扭转振动,在所述转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承受面,所述承受面,使得隔着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所述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对称地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产生多个反作用力,所述多个反作用力是相对于所述惯性质量体的负荷从所述转动面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产生的,并且,使这些反作用力的在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彼此相互反向,并且,使这些分力彼此的大小相等。
【专利说明】动力阻尼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安装在旋转体上以对其转矩变动或者扭转振动进行衰减或吸收的动力阻尼器。
【背景技术】
[0002]搭载在车辆上的发动机的曲轴、变速器的输入轴或者驱动轴等、或者安装在它们上并与它们成一体地旋转的构件等旋转体,因来自于发动机的起振力(有时称之为强制力),而引起围绕其轴心的固有的扭转振动是公知的。在该扭转振动变大的旋转体的转速区域、或扭转振动和发动机的气缸的爆发旋转速度的周期易于共振的旋转体的转速区域,为了降低扭转振动,而安装到所述那样的旋转体上以对扭转振动进行吸收或衰减的动力阻尼器是公知的。在日本特开2000 - 18329号公报中记载了关于这种动力阻尼器的发明的一个例子。
[0003]在日本特开2000 — 18329号公报中记载的动力阻尼器配备有:形成在作为旋转体的飞轮本体上的转动室、形成在该转动室的内壁面上的曲面形状的转动面、以及根据飞轮的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N使转动面转动的阻尼器质量体即惯性质量体。在上述转动面上形成有槽部,在惯性质量体上形成有与该槽部卡合的凸部。惯性质量体,在飞轮的旋转恒定或者基本上恒定的情况下,利用伴随着飞轮的旋转而在惯性质量体上产生的离心力,在飞轮的半径方向上推压外侧的转动面。并且,在飞轮上产生了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的情况下,惯性质量体通过与该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相对应地一边转动转动面一边往复运动,吸收或者衰减与该往复运动次数相等次数的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
[0004]并且,根据上述日本特开2000 - 18329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由于形成在转动面上的槽部和形成在惯性质量体上的凸部卡合,因此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飞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位移。即,在使惯性质量体转动的情况下,可以总是保持惯性质量体的转动姿势。
[0005]但是,在日本特开2000 - 18329号公报中记载的发明中,为了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飞轮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在转动面上形成槽部,在惯性质量体上形成与该槽部卡合的凸部,因此,相应程度地,增加动力阻尼器的设计因素。此外,为了不使槽部、凸部阻碍惯性质量体的转动,有必要提高它们的尺寸及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阻尼器,所述动力阻尼器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动力阻尼器,所述动力阻尼器在形成于进行扭转振动的旋转体中的容纳室内容纳惯性质量体,所述惯性质量体通过在形成于该容纳室的内壁面上的转动面上与所述扭转振动相应地在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扭转振动衰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承受面,所述承受面使得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隔着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垂直且通过所述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对称地产生多个反作用力,所述多个反作用力是对于所述惯性质量体的负荷从所述转动面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使这些反作用力中的在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彼此相互反向,并且,使这些分力彼此的大小相等。
[0008]另外,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在所述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方向上形成于所述转动面中的两侧或者中央。
[0009]进而,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任一个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以使所述多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相互在所述面上交叉的方式构成。
[0010]进而,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质量体配备有:具有预定质量的质量部、在所述转动面上转动的多个转动部、以及转动自如地将所述转动部保持于所述质量部上的保持部。
[0011]另外,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隔着所述面对称地在所述转动面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所述多个转动部。
[0012]另外,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转动部的几何学的转动中心分别配置在所述面上。
[0013]进而,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任一个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形状包括球形形状和圆柱形状中的任一方。
[0014]并且,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在上述任一个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的垂直于所述面的截面的形状包括曲面和平面中的任一方。
[0015]根据本发明,惯性质量体以与在旋转体上产生的扭转振动相应地在转动面上往复运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在转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承受面,所述承受面使得在惯性质量体上隔着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垂直且通过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对称地产生多个惯性质量体从转动面受到的反作用力。此外,该承受面以使得在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这些反作用力的分力相互反向,并且,这些分力的大小分别相等的方式形成。即,另一方侧的分力反抗一方侧的分力,换句话说,通过使各个分力彼此对向,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在旋转体上产生扭转振动,在惯性质量体与该扭转振动相应地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在转动面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将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位置保持在特定的部位。即,可以维持在离开容纳室的侧面的部位处的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换句话说,可以使惯性质量体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其结果是,可以以设计的往复运动次数使惯性质量体往复运动,更具体地说,在惯性质量体在转动面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惯性质量体借助外力在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可以防止实际的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次数偏离设计的往复运动次数于未然,例如,可以防止碰撞容纳室而发生异响于未然。由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动力阻尼器的减振性能。
[0016]另外,根据本发明,承受面在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方向上形成在转动面的两侧或者中央。如上所述,承受面以使在惯性质量体上产生的反作用力隔着所述面平衡的方式构成即可,从而,可以在转动面的两侧形成承受面,也可以在转动面的中央形成承受面。因此,根据本发明,对于承受面可以提高所谓的设计的自由度。
[0017]进而,根据本发明,承受面以使隔着上述的面对称地产生的多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相互在所述面上交叉的方式构成。从而,不会产生使惯性质量体在平行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旋转或者移动的转矩。因此,可以使惯性质量体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可以使惯性质量体以设计的往复运动次数在转动面上往复运动。
[0018]进而,根据本发明,惯性质量体配备有具有预定的质量的质量部、在转动面上转动的多个转动部、和可转动自如地将转动部保持于质量部的保持部。更具体地说,多个转动部一边与转动面以及质量部中的隔着转动部与转动面对向的面接触,一边与在旋转体上产生的扭转振动相对应地与质量部一起在转动面上移动。即,保持部只要将多个转动部转动自如地保持于质量部即可,因此,被保持于保持部的各个转动部,其自身的转动方向不定。从而,可以简化保持部的结构。换句话说,对于保持部的结构,不要求高的尺寸精度或加工精度。其结果是,可以减少会成为动力阻尼器的减振性能波动的原因的设计因素。
[0019]另外,根据本发明,隔着所述面对称地在转动面的圆周方向上配置多个转动部。更具体地说,隔着所述面对称地各配置至少一列转动部,并且,在转动面的圆周方向上各配置至少两个转动部。即,至少有四个转动部被保持部保持于质量部。从而,惯性质量体在至少四个以上的部位与转动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惯性质量体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即,可以相对于转动面分散惯性质量体的负荷,从而,可以防止转动面的变形于未然。而且,如上所述,由于惯性质量体经由所谓的两行两列配置的转动部与转动面接触,所以,可以使惯性质量体的转动姿势更加稳定化。
[0020]另外,根据本发明,多个转动部的几何学的转动的中心分别配置在所述面上,它们被保持部保持于质量部,具体地说,至少两个以上的转动部在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的方向上配置成一列。换句话说,惯性质量体在至少两个以上的部位与转动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体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于未然。
[0021]进而,根据本发明,转动部的形状包括球形形状和圆柱形状中的任一方。因此,SP使转动部是任一形状,也可以与扭转振动相对应地在转动面上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往复运动。
[0022]进而,根据本发明,与所述面垂直的承受面的截面形状包括曲面和平面中的任一方。如上所述,只要是以下面所述的方式构成承受面即可,即:隔着所述面对称地产生在惯性质量体上生成的反作用力,并且,这些反作用力中的在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彼此相互反向并且,使这些分力彼此的大小相等。从而,承受面可以在转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作为平面形成,或者也可以作为曲面形成。即,只要是能够产生上述那样的反作用力的平衡的承受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承受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动力阻尼器的部分的剖视图。
[0025]图3是示意地表示改进了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0026]图4是示意地表示改进了图1及图2以及图3所示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0027]图5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的另外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8]图6是示意地表示改进了图5所示的结构的例子的图。[0029]图7是示意地表示改进了图5及图6所示的结构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是称为所谓摆式的动力阻尼器,以下述方式构成,即:通过与在受到转矩而旋转的旋转体上产生的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相应使相当于平衡锤的惯性质量体进行摆式运动,吸收或者衰减与该惯性质量体的摆式运动次数相等或者与该摆式运动次数基本上相等的次数的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
[0031]在本发明中,在离开旋转体的旋转中心的部位形成有容纳室,上述惯性质量体被容纳在其内部。容纳室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形成圆筒形状,其几何学的中心轴线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在容纳室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转动面。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转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承受面,所述承受面隔着垂直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并且通过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即后面描述的转动轨道面对称地在惯性质量体上产生多个惯性质量体从转动面受到的反作用力。除此之外,上述承受面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在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这些反作用力中的分力相互反向,并且,分别使它们的分力的大小相等。即,在本发明中,在旋转体上产生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与之对应地惯性质量体在转动面上运动的情况下,通过在惯性质量体上产生的多个反作用力中的分力彼此夹着转动轨道面进行对抗,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即,在旋转体上产生了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的情况下,使惯性质量体的转动姿势稳定化,使惯性质量体以设计的往复运动次数在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进行摆式运动。并且,吸收或者衰减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次数相等或者基本上相等的次数的旋转体的转矩变动及扭转振动。
[0032]下面对于上述惯性质量体的结构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惯性质量体配备有具有预定的质量的质量部、在转动面上转动的多个转动部、和转动自如地将这些转动部保持在质量部的保持部。作为一个例子,转动部形成球形形状或圆柱形状等。并且,上述多个转动部被保持部在转动面上转动自如地保持在质量部。即,保持部只要以将多个转动部可转动地保持在质量部即可。从而,例如,在转动部的形状是球体形状的情况下,不将保持部构成为限制所保持的转动部的转动方向。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惯性质量体,在旋转体上产生了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的情况下,基本上与转动部一起在转动面上自由地移动。
[0033]在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中,如上所述,在转动面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承受面,所述承受面在惯性质量体上隔着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对称地产生从转动面作用到惯性质量体上的力、即对于惯性质量体的负荷从转动面作用到惯性质量体上的反作用力。与上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是在惯性质量体在转动面上在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连接各个时刻的惯性质量体的重心位置而形成的面,从而,可以称之为转动轨道面。由于该转动轨道面相对于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垂直,所以,转动轨道面相对于旋转体的旋转面平行。再加上,上述承受面以这些反作用力中的在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分力彼此相互反向、并且这些分力彼此的大小相等的方式构成。更具体地说,上述承受面以下述方式形成,即,在惯性质量体的一方侧产生了使惯性质量体向转动面的一方侧移动的分力的情况下,在惯性质量体的另一方侧产生与该分力的作用方向相反、而且力的大小相等的分力。换句话说,通过使各个分力彼此对抗,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进而,再加上,上述承受面以下述方式构成,即,使隔着惯性质量体上的转动轨道面对称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彼此在转动轨道面上交叉。即,上述承受面以下述方式构成,即,不在惯性质量体上产生朝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转矩。
[0034]从而,在这样构成的动力阻尼器中,在旋转体上产生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与此相应地惯性质量体在转动面上转动的情况下,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即,如上所述,可以在容纳室中,使基本上在转动面上自由移动的惯性质量体在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即,在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中,由于限制惯性质量体向与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所以,可以使惯性质量体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其结果是,可以使惯性质量体以设计的往复运动次数往复运动。加之以,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体碰撞容纳室的侧面而产生异响于未然。即,在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中,可以保持在离开容纳室的侧面的部位的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进而,再加上,由于惯性质量体以经由多个转动部在转动面上进行摆式运动的方式构成,所以,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体的质量或离心力集中到转动面的特定的部位于未然。并且,借此,可以防止转动面的变形于未然。由上面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可以提高其减振性能。
[0035]其次,参照附图更具体地进行的说明。在图1中,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在图1中,表示从相对于安装该动力阻尼器I的旋转体2的旋转面的方向上观察一个动力阻尼器I的状态。详细情况图中没有示出,动力阻尼器1,作为一个例子,可以设置在成为减振对象的例如车辆的驱动力源的输出侧与将驱动力源产生的动力变速并进行传动的变速器之间。对于该驱动力源,可以使用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或者电动机、或者并用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型的驱动力源等。从而,这些驱动力源的输出轴或与之成一体旋转的构件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旋转体2。
[0036]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1,如上所述,设置在接受转矩而旋转的旋转体2上,配备有:形成在离开该旋转体2的旋转中心的部位处的容纳室3、形成在容纳室3的内壁面上的转动面4、和容纳在容纳室3中的惯性质量体5。惯性质量体5,例如,配备有:具有预定的质量的质量部6、在转动面4上转动的多个转动部7、将多个转动部7转动自如地保持质量部6的保持部8。由于惯性质量体5通过其往复运动来吸收或者衰减旋转体2的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所以,其往复运动次数等于或者基本上等于吸收或者衰减的转矩变动、扭转振动的次数。
[0037]在图2中,表示图1所示的动力阻尼器的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容纳室3例如形成圆筒形状,其几何学的中心轴线和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一个例子,在容纳室3的圆弧状的内壁面的一部分上,沿着其圆周方向将转动面4形成槽状。如图2所示,槽的深度形成得比后面描述的球形形状的转动部7的直径浅。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容纳室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于两侧的侧面成为容纳室3的侧面9。以上述转动面4被保持部8转动自如地保持于质量部6的转动部7转动的方式构成。
[0038]如上所述,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具有预定的质量,以重心g在质量部6的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中央的方式构成,S卩,以该重心g在惯性质量体5的宽度方向上位于中央的方式构成。加之,在质量部6的宽度方向上且在转动面4侧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凸部。在该凸部的两侧面,如图2所示,隔着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惯性质量体5的重心g的面对称地形成一对曲面。与上述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垂直并且通过惯性质量体5的重心g的面,是在惯性质量体5在转动面4上在旋转体2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连接各个时刻的惯性质量体5的重心g的位置而形成的面,从而,可以称为转动轨道面ts。上述各个曲面的曲率形成得比后面描述的球形形状的转动部7的曲率小。
[0039]如图2所示,多个转动部7被保持部8可自由转动地保持于惯性质量体5。各个转动部7,作为一个例子,形成球体形状,其半径和上述转动面4中的槽的深度基本上相同。加之,各个转动部7的质量相对地比质量部6的质量小。各个转动部7,在图1及图2的所示的例子中,隔着转动轨道面ts及上述凸部对称地配置各一列,并且,在转动面4的圆周方向上每列各配置两个。即,在质量部6中的转动面4侧配置两行两列共计四个转动部7。从而,惯性质量体5和转动部7在上述各个曲面中的至少一点处接触,这些曲面成为惯性质量体5和转动部7的接触面10。
[0040]上述保持部8,例如,如图1及图2所示,由一对相互对向的板状构件构成。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构成保持部8的各个板状构件的一方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得比转动部7的直径大,这些板状构件的一方的端部分别成一体地设置于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
6。与此相对,这些板状构件的另一方的端部分别设置在转动面4侧,它们之间的距离形成得比转动部7的直径小。即,形成有间隙。另外,各个板状构件的另一方的端部以不与容纳室3的侧面9或转动面4接触的方式构成。多个转动部7被转动自如地保持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一对板状构件之间,如图2所示。各个转动部7的一部分从沿着转动面4的圆周方向形成的上述间隙露出。各个板状构件的高度例如比转动部7的半径短。并且,从上述间隙露出的转动部7的一部分与转动面4接触。另外,被如上所述构成的保持部8保持的转动部7的移动的自由度在转动面4的圆周方向上大,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小。
[0041]在转动面4的宽度方向上在其两端部隔着上述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分别形成曲面。如图2所示,这些曲面隔着上述转动部7与接触面10对向。加之,这些曲面的曲率形成得比上述转动部7的曲率小,作为一个例子,与接触面10的曲率相同。因此,在这些曲面中的至少一点处,转动面4与转动部7接触,这些曲面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承受面11。从而,转动部7分别与相互对向的接触面10和承受面11接触。换句话说,转动部7被接触面10和承受面11夹着,因此,可以说,转动部7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被接触面10和承受面11从物理上加以限制。
[0042]其次,对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I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旋转体2开始旋转,动力阻尼器I与之成一体地开始了旋转的情况下,在惯性质量体5上作用有与动力阻尼器I或旋转体2的转速相对应的离心力。即,它们的转速越上升,则越大的离心力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并且,通过使该离心力变得比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重力大,在容纳室3内,惯性质量体5沿着旋转体2的外周缘侧移动。并且,在旋转体2的转速恒定,即,在旋转体2上不产生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并且不产生使惯性质量体5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惯性质量体5被配置在容纳室3的所谓的最外周位置。
[0043]其次,在旋转体2的转速上升或者下降、产生一定程度大小的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且它们被输入到动力阻尼器I的情况下,惯性质量体5与其自身的惯性力和上述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的大小相应地在转动面4上以预定的次数往复运动。即,在旋转体2上产生了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的情况下,惯性质量体5会因惯性力而停留在原地,但是,由于旋转体2旋转,所以结果是惯性质量体5与旋转体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向相反方向移动。更具体地说,在旋转体2上产生转矩变动或扭转振动、质量部6与旋转体2的旋转方向相对地向反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多个转动部7经由接触面10与质量部6接触,所以,各个转动部7伴随着质量部6的移动一边转动一边与质量部6 —起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
[0044]另外,这里,如上所述,承受面11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因此,从承受面11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反作用力,如图2中矢量所示,隔着转动轨道面ts成为对称的。即,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反作用力彼此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相互平衡。更具体地说,在惯性质量体5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一侧的反作用力中的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和另一侧的反作用力中的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的大小相等,并且,这些分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反向。即,另一侧的分力反抗一侧的分力。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使各个分力彼此对向,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加之,如图2所示,各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彼此在转动轨道面ts上交叉。
[0045]从而,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动力阻尼器I中,通过在转动面4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如上所述的承受面11,可以使从转动面4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反作用力隔着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作用,并且相互平衡。因此,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加之,由于各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彼此在转动轨道面ts上交叉,所以,不会产生使惯性质量体5旋转的转矩。即,如上所述,基本上,可以使在转动面4上自由移动的惯性质量体5在容纳室3中在旋转体2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换句话说,可以使惯性质量体5的旋转姿势稳定化,其结果是,可以是惯性质量体5以设计的往复运动次数往复运动。加之,在惯性质量体5与旋转体2的扭转振动相对应地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其碰撞在容纳室3的侧面9、即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的容纳室3的两侧面9而产生异响于未然。换句话说,在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I中,可以保持惯性质量体5在离开容纳室3的侧面9的部位处的往复运动。这样,承受面11在惯性质量体5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产生反作用力,而且,通过反作用力中的分力彼此对抗,限制惯性质量体5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位置。因此,可以说,根据本发明的承受面11具备通过使隔着转动轨道面ts在惯性质量体5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平衡、限制惯性质量体5的往复运动位置的自动调心功能。
[0046]另外,由于惯性质量体5以经由多个转动部7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方式构成,所以,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4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于未然。即,可以使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相对于转动面4分散,借此,可以防止或者抑制转动面4的变形。进而,多个转动部7被保持部8转动自如地保持于质量部6,如上所述,各个转动部7其自身的转动方向不固定。即,保持部8只要将多个转动部7转动自如地保持于质量部6即可,从而,可以简化其结构。即,由于对于保持部8的结构不要求高尺寸精度或加工精度,所以,可以减少会成为动力阻尼器I的减振性能的波动的原因的设计因素。由以上所述,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I中,可以提高其减振性能。
[0047]在图3中表示改进了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的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将垂直于转动轨道面ts的承受面11及接触面10的截面形状分别作为平面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离开旋转体2的旋转中心的部位,将容纳室3形成圆筒形状,其几何学的中心轴线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该容纳室3的圆弧状的内壁面的一部分被作为转动面4。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在容纳室3的内壁面上形成转动面4。在该转动面4的两端部,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从转动面4向容纳室3的几何学的中心轴线侧倾斜的倾斜面。如图3所示,该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以转动面4作为基准形成锐角。这些倾斜面分别被作为承受面11。
[0048]另外,在质量部6的隔着转动部7与上述承受面11对向的面上,形成与承受面11平行的倾斜面,这些倾斜面被作为接触面10。从而,接触面10在质量部6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进而,多个转动部7和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同样,被保持部8转动自如地保持在质量部6上。各个转动部7作为一个例子形成球体形状。加之,各个转动部7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各配置一列,并且,在转动面4的圆周方向上每列各配置两个。即,在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中的转动面4侧,配置两行两列共计四个转动部7。各个转动部7至少在一点处与上述接触面10和承受面11接触。
[0049]从而,在如图3所示地构成的动力阻尼器I中,从转动面4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反作用力也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作用。更具体地说,在惯性质量体5中,隔着转动轨道面ts,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和另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的大小相等,并且,这些分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反向。换句话说,通过使各个分力彼此对抗,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加之,由于如图3所示,各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在转动轨道面ts上交叉,所以,不产生使惯性质量体5旋转的转矩。从而,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也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即,基本上,可以使在转动面4上自由移动的惯性质量体5在容纳室3中在旋转体2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换句话说,可以将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可以保持在离开容纳室3的侧面9的部位的惯性质量体5的往复运动。因此,在惯性质量体5与旋转体2的扭转振动相应地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体5碰撞容纳室9的侧面9、即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的容纳室3的两侧面9而发生异响于未然。另外,由于惯性质量体5经由多个转动部7与转动面4接触,所以,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4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并且,借此,可以防止或者抑制转动面4的变形。根据上面所述,在如图3所示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I中,也可以提高其减振性能。
[0050]在图4中,表示改进了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结构的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在转动面4的中央附近形成承受面11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离开旋转体2的旋转中心的部位,容纳室3被形成圆筒形状,其几何学的中心轴线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该容纳室3的圆弧状的内壁面的一部分被作为转动面4。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在转动面4的中央附近形成凸部,在该凸部的两侧隔着转动轨道面ts分别形成对称的曲面。这些曲面的每一个被作为承受面11。[0051]另一方面,在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面4侧并且在其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与上述承受面11对向的接触面10。各个接触面10也在惯性质量体5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接触面10及承受面11的曲率,与上述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同样地,作为一个例子,比转动部7的曲率小。进而,多个转动部7也与上述图1至图3所示的例子同样地被保持部8转动自如地保持于保持部8。各个转动部7作为一个例子被形成球体形状。加之,各个转动部7,在这里所示的例子中,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各配置一列,并且,在转动面4的圆周方向每列各配置两个。即,在质量部6的转动面4侧,配置两行两列共计四个转动部7。各个转动部7至少在一点处与上述接触面10和承受面11接触。
[0052]从而,在如图4所示地构成的动力阻尼器I中,从转动面4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反作用力也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作用。更具体地说,隔着转动轨道面ts的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和另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相等,并且,这些分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反向。S卩,通过各个分力彼此对抗,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加之,如图4所示,由于各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彼此在转动轨道面ts上交叉,所以,不会产生使惯性质量体5旋转的转矩。从而,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也能够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S卩,基本上,可以使在转动面4上自由移动的惯性质量体5在容纳室3中在旋转体2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换句话说,可以使在惯性质量体5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可以保持在离开容纳室3的侧面9的部位处的惯性质量体5的往复运动。因此,在如图4所示的结构的动力阻尼器I中,在惯性质量体5与扭转振动相应地进行往复运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其碰撞容纳室3的侧面9而发生异响于未然。另外,由于惯性质量体5经由多个转动部7与转动面4接触,所以,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4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即,可以分散惯性质量体5相对于转动面4的负荷,借此,可以防止或者抑制转动面4的变形。根据上面所述,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I中,也可以提闻其减振性能。
[0053]在图5中,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的另外一种的结构的一个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在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面4侧,在惯性质量体5的宽度方向上其重心g和转动部7的几何学的转动中心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离开旋转体2的旋转中心的部位,将容纳室3形成圆筒形状,其几何学的中心轴线和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该容纳室3的圆弧状的内壁面的一部分被作为转动面4。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在转动面4的中央附近,形成V字形的槽部。该V字形的槽部的顶部被设置在转动轨道面ts上,从而,在V字形的槽部,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的倾斜面分别被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承受面11。
[0054]另外,如图5所示,在惯性质量体5的宽度方向上,其重心g和转动部7的几何学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换句话说,在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面4侧,在转动轨道面ts上将多个转动部7配置一列,它们被保持部8转动自如地保持在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更具体地说,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转动部7在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轨道面ts上将至少两个转动部7配置成一列。进而,如图5所示,对于惯性质量体5的与转动部7对向的面,与转动轨道面ts垂直的截面的形状被形成平面,该平面被作为惯性质量体5与转动部7的接触面10。从而,各个转动部7,在转动轨道面ts上,至少在一点处与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和转动面4接触。
[0055]在图6中,表示改进了图5所示的结构的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在惯性质量体5的与转动部7对向的面上形成圆弧状的接触面10的例子。更具体地说,该接触面10被形成在惯性质量体5的宽度方向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的对称的形状,并且,作为一个例子,其曲率形成得比球体旋转的转动部7的曲率小。另外,多个转动部7在惯性质量体5的转动轨道面ts上配置成一列。更具体地说,至少两个转动部7被保持部8保持在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各个转动部7在转动轨道面ts上在至少一点处与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和转动面4接触。
[0056]在以上述图5及图6所示的方式构成的动力阻尼器I中,从承受面11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的反作用力,通过使惯性质量体5和转动部7的接触点在接触面10的转动轨道面ts上,沿着该转动轨道面ts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另一方面,反作用力从各个承受面11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作用到转动部7上,如图5及图6中用矢量所示,这些反作用力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相互平衡。更具体地说,在各个转动部7,隔着转动轨道面ts,作用到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与作用到另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相等,并且,这些分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反向。即,各个分力相互对抗,转动部7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加之,由于如图5及图6所示,作用到各个转动部7上的各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彼此在转动轨道面ts上交叉,所以,不会产生使各个转动部7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旋转的转矩。
[0057]从而,如图5及图6所示,即使在将多个转动部7配置成一列、将其保持在惯性质量体5上的情况下,如果将上述承受面11形成在转动面4上,也可以限制各个转动部7向转动面4的宽度方向的移动。换句话说,可以使惯性质量体5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的转动姿势的稳定化,可以保持在离开容纳室3的侧面9的部位处的惯性质量体5的往复运动。因此,在惯性质量体5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惯性质量体5碰撞容纳室3的侧面9而发生异响于未然。另外,由于惯性质量体5经由多个转动部7与转动面4接触,所以,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4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即,可以使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相对于转动面4分散,借此,可以防止或者抑制转动面4的变形。进而,在图5及图6所示的结构中,多个转动部7被配置成一列,与图1至图4所示的结构比较,可以减少转动部7的数目。因此,可以减少动力阻尼器I的部件数目,从而,可以将动力阻尼器I的结构小型化,另外,可以将动力阻尼器I轻量化,或者可以降低部件成本。根据以上所述,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动力阻尼器I中,也可以提高其减振性能。
[0058]在图7中表示改进了图5及图6所示的结构的例子。这里所示的例子是将图5及图6所示的与承受面11对称的接触面10形成在惯性质量体5上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离开旋转体2的旋转中心的部位,将容纳室3形成圆筒形状,其几何学的中心轴线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或者基本上平行的。该容纳室3的圆弧状的内壁面的一部分被作为转动面4。在该转动面4上形成V字形的槽部,该槽部的顶部设置在转动轨道面ts上。在该V字形的槽部,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的倾斜面分别被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承受面11。[0059]另一方面,多个转动部7的几何学的中心在上述转动轨道面ts上配置成一列,它们被保持部8转动自如地保持于质量部6。另外,在惯性质量体5的与转动部7对向的面上,形成与上述承受面11对称的接触面10。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在质量部6的与转动部7对向的面上,形成V字形的槽部,该槽部的顶部被设置在转动轨道面ts上。在该槽部,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形成的倾斜面分别被作为接触面10。从而,各个转动部7被保持部8保持在质量部6,至少在一点处与上述承受面11及接触面10接触。
[0060]从而,在如上述图7所示地构成的动力阻尼器I中,在各个转动部7,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作用有来自于各个承受面11的反作用力。更具体地说,在各个转动部7,隔着转动轨道面ts,作用到一侧的反作用力的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和作用到另一侧的反作用力中的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相等,并且,这些分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反向。即,在各个转动部7,在它们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相互平衡,各个分力彼此限制转动部7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的移动。
[0061 ] 另一方面,在惯性质量体5中,从惯性质量体5与转动部7的接触点在惯性质量体5上产生反作用力。该接触点,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是在接触面10上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的两点,所以,反作用力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作用到惯性质量体5上。从而,如图7所示,在惯性质量体5上,作用到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和作用到另一侧的反作用力的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分力相等,并且这些分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反向。即,在惯性质量体5上,在其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彼此在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平衡,通过各个分力相互对抗,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
[0062]如图7所示,其结果是,即使在将多个转动部7配置成一列、将其保持在惯性质量体5上的情况下,如果形成上述接触面10及承受面11,并且以在惯性质量体5及各个转动部7上产生的反作用力隔着转动轨道面ts平衡的方式构成,也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5及各个转动部7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可以使惯性质量体5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可以保持在离开容纳室3的侧面9的部位处的惯性质量体5的往复运动。因此,在惯性质量体5与扭转振动相应地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其碰撞容纳室3的侧面9而产生异响于未然。另外,由于惯性质量体5经由多个转动部7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所以,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集中到转动面4的特定的部位而在该特定的部位产生过大的表面压力。S卩,可以相对于转动面4分散惯性质量体5的负荷,借此,可以防止转动面4的变形于未然。
[0063]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动力阻尼器1,通过在转动面4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上述的承受面11,可以隔着转动轨道面ts对称地产生惯性质量体5或转动部7从转动面4受到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5或转动部7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可以保持在离开容纳室3的侧面9的部位处的惯性质量体5的往复运动。即,可以将它们的转动姿势稳定化。另外,承受面11也可以从物理上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即使在不希望的外力作用到动力阻尼器I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或者抑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并且,可以使惯性质量体5以预定的往复运动次数在转动面4上往复运动。即,由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承受面11限制惯性质量体5或转动部7的移动方向,所以,只要保持部8将多个转动部7转动自如地保持在惯性质量体5上即可。从而,保持部8没有必要限制转动部7的转动方向。换句话说,对于保持部8的结构,没有必要要求所谓的高尺寸精度或加工精度等。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的动力阻尼器1,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可以限制惯性质量体5向与转动体2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可以提高其减振性能。
[0064]另外,在上述具体的例子中,列举了将转动部7的形状形成球形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例子,也可以是将转动部7的形状形成圆柱形,利用保持部8将其保持的惯性质量体5的质量部6上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阻尼器,所述动力阻尼器在形成于进行扭转振动的旋转体中的容纳室内容纳惯性质量体,所述惯性质量体通过在形成于该容纳室的内壁面上的转动面上与所述扭转振动相应地在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上往复运动,使所述扭转振动衰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承受面,所述承受面使得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隔着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垂直且通过所述惯性质量体的重心的面对称地产生多个反作用力,所述多个反作用力是对于所述惯性质量体的负荷从所述转动面在所述惯性质量体上产生的反作用力,并且,使这些反作用力中的在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分力彼此相互反向,并且,使这些分力彼此的大小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在所述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方向上形成于所述转动面中的两侧或者中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以使所述多个反作用力的作用线相互在所述面上交叉的方式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质量体配备有:具有预定质量的质量部、在所述转动面上转动的多个转动部、以及转动自如地将所述转动部保持于所述质量部上的保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隔着所述面对称地在所述转动面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所述多个转动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转动部的几何学的转动中心分别配置在所述面上。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形状包括球形形状和圆柱形状中的任一`方。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受面的垂直于所述面的截面的形状包括曲面和平面中的任一方。
【文档编号】F16F15/02GK103842685SQ201180073983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6日
【发明者】冢野聪弘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