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管以及使用了该再生管的管翻新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53616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再生管以及使用了该再生管的管翻新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复管道设施用的再生管、以及使用了该再生管的管翻新施工方法,上述再生管通过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进行组装而构成,该扇形体通过利用塑胶将构成内周面的内周面板和竖立设置在该内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形成为一体而得到。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在埋设于地下的下水管等管道老化的情况下,不从地下挖出该管道,而是对其内周面实施涂敷来修补该管道的管涂敷施工方法,并且已经实际应用。上述管涂敷施工方法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利用流体压力使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浸溃于管状树脂吸附材料所构成的管涂敷材料一边翻转一边插入管道内,在利用流体压力将该管涂敷材料按压于管道的内周壁的状态下,利用任意方法对管涂敷材料进行加热, 使浸溃在其中的热固化性树脂固化,由此在管道内形成塑胶管来修补管道。并且,众所周知也有如下施工方法(专利文献I):沿着周向连结扇形体而组装成管单元,使用将该管单元沿着管长方向连结而成的再生管来再生管道的施工方法,在大口径的管道中使用该管翻新施工方法,其中扇形体是利用塑胶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和竖立设置在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形成为一体所构成的。在基于使用了扇形体的再生管的管翻新中,由于在周向上内部骨架结构较少,容易因外力而发生变形,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提出了通过沿周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该管单元安装通过包围该管单元的外周来束缚管单元的束缚部件,从而构筑了防止因外力而发生变形的再生管(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 - 28674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再表2006 - 27939号公报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再生管中,利用由金属或碳纤维的材质构成的缆线或者带来束缚扇形体。这些缆线或者带被埋入填充在扇形体再生管与现存管之间的砂浆填充材料内,而具有提高由现存管、填充材料以及扇形体再生管构成的复合管的强度的效果。然而,在利用钢筋等构成缆线的情况下,由于拉伸强度较弱,当对复合管施加较大的外压或者内压时,存在复合管在填充材料或扇形体再生管的部分发生局部或者整体破损的问题。如果使用利用碳纤维构成的束缚部件,虽然复合管的强度增大,但存在碳纤维价格较高,并且加工困难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易因外力而引起变形、且高强度的能够翻新的再生管、以及使用了该再生管的管翻新施工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1、5、7)的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用于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再生管,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技术方案I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该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管单元,并在该沿管长方向连结的管单元的外周安装有以螺旋状卷绕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所述管单元是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的。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该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网状的带。并且,本发明(技术方案9、12 16)的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所述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将安装有所述缆线的管单元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技术方案1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使用连结部件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每次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时,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安装于该管单元的整周,依次进行所述管单元沿管长方向的连结和缆线的安装,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技术方案1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一边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以螺旋状安装于所述管单元,一边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管单元,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被螺旋状卷绕的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成为螺旋状的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技术方案1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以螺旋状卷绕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在沿管长方向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在现存管内,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所述管单元,在被卷绕成螺旋状的缆线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被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技术方案1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所述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将安装有所述带的管单元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带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技术方案1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使用连结部件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每次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时,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网状的带安装于该管单元的整周,依次进行所述管单元沿管长方向的连结和缆线的安装,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带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部件埋入填充在现存管与再生管之间的填充材料内并使其固化,因此能够得到高强度的内部骨架结构,能够使作用于再生管的外力分散到骨架结构的整体,从而能够构筑不易因较大的内压或外压而发生变形的高强度的复合管。


图I是示出在再生管的组装中使用的扇形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扇形体的沿周向的连接结构的沿着图I的A —A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沿周向连结扇形体而组装管单元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使用连结部件沿管长方向连结管单元的扇形体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将缆线安装于管单元时的扇形体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使缆线环绕管单元一周,并将其两端部结合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沿着图4的一个连结部件,将该连结部件纵向剖开的剖开时的扇形体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B — B线垂直地剖开并观察时的扇形体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扇形体的端板的主视图。图10是说明组装管单元来铺设再生管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组装管单元来铺设再生管时的立体图。图12是将缆线以螺旋状安装于管单元时的扇形体的立体图。图13是在将缆线以螺旋状安装于管单元时使用的扇形体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使用螺旋状的缆线组装管单元来铺设再生管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说明在螺旋状的缆线内组装管单元来铺设再生管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6是将网状的带安装于管单元时的扇形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适用于对下水管、上水管、隧道、或者农业用水路等大口径的现存管进行翻新或修复,在各实施例中,虽然以再生管的与管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对该再生管进行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矩形等圆形以外的形状的再生管中,此外,上述截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封闭成管的形状,例如,在马蹄形、半圆形、凹字形等一侧开放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视作管而应用本发明。实施例I图I示出作为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再生管的组装单位部件的再生管用扇形体I(以下仅称作扇形体)的结构。扇形体I是利用塑胶制成的一体成形的块状部件,包括构成再生管的内周面的内表面板101 ;与沿着该内表面板101的周向的两侧垂直地竖立设置的侧板102、103 ;以及与沿着内表面板101的管长方向延伸的两端垂直地竖立设置的端板 104、105。侧板102、103以及端板104、105形成为以相同的高度从四个方向包围内表面板101的周缘的外壁板。如后所述,端板104、105空出用W表示的中间部,以使沿周向束缚扇形体的缆线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扇形体I形成为以如下的圆弧状弯曲的形状,即将圆周多等分而得到的规定角度、例如五等分成72度的圆弧状。但是,扇形体不限定为圆弧形或者扇形,也可以根据现存管的截面形状或者其大小、或者现存管的修补位置而做成立方体、或者以对直角进行导圆角的方式弯折成的形状等。在加强扇形体I的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在侧板102、103的内侧且在内表面板101的上表面,与侧板102、103平行且等间隔地竖立设置有多个(四个)与侧板相同的内部板106、107。并且,在侧板102、103的内侧面和内部板106、107的两个侧表面,分别在多个位置形成有为了防止变形而向侧方伸出的凸板103b、106b、107b,通过形成肋部结构来提高扇形体I的强度。内表面板101、侧板102、103、端板104、105、内部板106、107以及各凸板均用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相同的塑胶形成,使用公知的成型技术而成形为一体。在内表面板101的两端部,形成有两个用于沿周向连结扇形体I的开口部IOla,并且在侧板102、103以及内部板106上形成有多个圆形的孔102a、103a以及106a,以便沿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1,在内部板107上形成有多个切口 107a。如图2所示,通过将螺栓6从扇形体I的开口部IOla插通于插通孔104a、105a并与螺母7螺合,从而将两个端板104、105紧固,由此扇形体I沿周向被连结。在端板104上沿管长方向遍布全长地形成有凹部104b、104c,并且在端板105上沿管长方向遍布全长地形成有与上述凹部嵌合的凸部105b、105c。因此在连结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两个扇形体I定位并使它们紧贴的作业。另外通过预先对嵌合部涂敷未图示的密封材料,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部的水密性。这样的端板结合分别在图I中观察的近前侧和里侧的端板104、105进行。当完成连结时,利用盖等(未图示)来封闭各开口部101a。此时,盖的内表面形成与各内表面板101的内表面连续而均等的内表面。另外,在由螺栓6和螺母7进行周向的连结容易进行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设置开口部101a。并且,在图2中,虽然使用两组螺栓和螺母,但在用于小径的现存管的扇形体的情况下,可以仅利用一组螺栓和螺母沿周向连结扇形体。当沿周向按顺序将扇形体I连结成一整圈时,则能够组装成图3所示的环状封闭的规定长短的短管体10 (以下称作管单元)。管单元10为将圆管以规定宽度D与管长方向X垂直地切断时得到的形状,为了进行翻新,其外径形成为比现存管的内径略小的值。扇形体I相当于在沿着半径方向R的截断面沿周向将该管单元10分割成(优选为均分)多个时得到的部件。另外,在图3中示出扇形体I的主要结构部件亦即内表面板101、侧板102、103、端板104、105,为了避免烦杂而省略了内部板106、107、凸板等加强结构的图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管长方向是指在图3中用沿着管单元10的管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箭头X表示的方向,所谓径向是指用朝向管单元10的中心轴的放射状的箭头R表示的方向,所谓周向是指管单元10的圆周方向。如图4所示,这样的管单元10的各扇形体,通过使用连结部件(紧固部件)11和螺 母12而与其他管单元的扇形体连结,从而沿着管长方向延伸。使螺母12穿过一个扇形体I的侧板102的孔102a,与第一个、即位于最靠近侧板102的位置的内部板106抵接,通过将螺栓13拧入螺母12,由此将螺母12紧固于内部板106,从而固定于内部板106。螺母12的管长方向的长度是扇形体I的侧板102向外侧伸出的长度,由于该伸出量等于或者超过其他扇形体I的侧板103的厚度,因此使螺母12穿过另一个扇形体I的侧板103的孔103a,使两个扇形体I对接。在该状态下,使连结部件11穿过扇形体I的侧板102的孔102a、内部板106的孔106a、内部板107的切口 107a,拧入用于将螺纹部Ilb固定于扇形体I的螺母12。由此,将连结部件11和螺母12连结在一起。之后,拧入螺母14直至螺母14的边缘14a压接于最左端的内部板106,从而将两个扇形体1、1紧固而固定。在一个扇形体12上沿周向固定有多个螺母12,例如根据所要求的强度而固定于每隔一个或者多个而设置于侧板102的孔102a。各扇形体以沿周向观察时,使扇形体的螺母位置与和该扇形体相邻的扇形体的螺母位置错开的方式沿管长方向连结。例如,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从周向观察时,位于中央的扇形体I的螺母12的位置与和该扇形体的右侧相邻的扇形体I的螺母12的位置错开侧板102的一个孔102a的距离。这样,通过沿管长方向将管单元的扇形体与其他管单元的扇形体连结在一起,由此能够将管单元以任意长度沿管长方向连结,能够构筑由管单元或者扇形体构成的再生管。为了提高以上述方式组装的管单元10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将高强度且高弹性的缆线部件、例如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构成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的缆线30安装于管单元10,并用缆线30束缚管单元10。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由东丽杜邦株式会社开发,以KEVLAR (注册商标)的产品名称进行出售的产品,因此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特征在于尤其具有高强度和高弹性,并且拉伸强度极高。将编织成绳状的该芳香族聚酰胺纤维(FIBEX株式会社开发)做成缆线,将缆线安装于管单元。另外,也可以将在编织成绳状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上涂敷有硅砂的材料(FIBEX株式会社开发)做成缆线。
如图5所示,缆线30配置在各扇形体的两个内部板107之间,沿着管单元10的管长方向观察时沿周向大致绕中央一周,如图6所示,缆线30的端部30a与30b重叠,利用连结件31进行连结。连结件31是市售的连结件,通过将形成有锯齿那样的齿的细片31a插通于形成有倒齿的盒31b的孔,使细片31a的齿与倒齿啮合,由此对缆线30的端部30a、30b进行紧固以及连结。除了这样的连结件31,也可以用普通的绳捆扎两端30a、30b进行连结。如后所述,由于缆线30以埋入填充在扇形体再生管与现存管之间的灰浆等填充材料的方式固定在填充材料内,因此缆线30的端部30a、30b的连结可以是一次性的。在将该缆线30安装于管单元10时,如图7、图8所示,从内表面板101的面101垂直地突出的引导部件34 —体地形成在内部板107之间,以便安装成缆线30的下方端部从扇形体的朝向内表面板101的现存管的面IOlb浮起规定高度H。在该引导部件34形成有弓丨导槽34a,缆线30被安装成收纳在该引导槽34a内。以缆线30安装在比沿着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的连结部件11低的位置的方式确定上述H。这样的引导部件34沿着扇形体I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如图7、图8所示,该引导部 件34优选设置在连结部件11所在的位置的下方。此时,如果使用带、缆绳(未图示)来捆绑缆线30和连结部件11,则缆线30的安装变得容易。另外,在将缆线30安装成悬浮于管单元10的情况下,则如图9所示,在扇形体I的端板104上形成有引导部104d,该引导部104d具有距离扇形体的内表面的朝向现存管的面IOlb的高度为H的引导槽。能够利用该引导部104d将缆线30安装成从内部板101的面IOlb浮起H。另外,另一个端板105也设置与端板104的引导部104d相同的引导部。对使用这样构成的扇形体I来翻新现存管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所示,经由进入孔20将扇形体I搬入现存管21,如图2、图3所示,通过沿周向依次连结扇形体I来组装管单元10。接下来,如图5、图6所示,在管单元10上安装绕其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30。此时,如图7、图8所示,将缆线30安装成距离内表面板的朝向现存管的面浮起H的高度。接下来,利用图4所示的方法,使用连接部件11沿着管长方向依次连结安装有缆线30的管单元10,如图10、图11所示,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40。接下来,对再生管40与现存管21之间的间隙S填充灰浆材料等填充材料,使缆线30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另外,在图10、图11中,省略了连结部件11等而简略地示出扇形体。由此,能够构筑借助填充材料将现存管21和再生管40牢固地结合的复合管。在将填充材料填充到现存管21与再生管40之间时,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由于填充材料被填充到缆线30的上侧和下侧,因此在缆线30的四周存在填充材料,缆线30因填充材料的固化而牢固地固定在填充材料内,并与填充材料结合为一体。由于缆线30能够利用拉伸强度极高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制造,因此即使对复合管施加较大的外压或者内压,也能够实现不易引起变形的高强度的翻新。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将缆线30安装于管单元10之后,沿着管长方向依次将安装有缆线的管单元连结,但也可以在安装缆线30之前,使用连结部件11沿着管长方向连结管单元10,每次沿着管长方向连结管单元时,将缆线30安装在管单元10的整周,通过依次进行该管单元的朝向管长方向的连结和缆线的安装,由此在现存管21内构筑再生管40。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将填充材料填充到现存管21和再生管40之间时,由于在缆线30的四周存在填充材料,由于填充材料的固化使得缆线30被牢固地固定在填充材料内,因此即使对复合管施加较大的外压或者内压,也能够实现不易发生变形的高強度的翻新。实施例2在实施例I中,虽然缆线30环绕管単元10 —圈之后,其两端部被束缚,从而形成大致为圆形的一根缆线,但也可以将缆线以螺旋状形成,而连续地安装于管单元。图12 图14示出该实施例。与缆线30相同,缆线50利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如图12所示,该缆线50以规定的螺距以螺旋状卷绕的方式安装于管单元,以便载置于管单元的扇形体I的侧板102、
103、端板104、105。因此,如图I所示,端板104、105不缺少W的部分,而是形成为连续且高度相同的一张板的形状。
如图13所示,为了将缆线50以螺旋状卷绕于扇形体,在构成管单元的扇形体I的侧板102、103和端板104、105的上部,形成用于以螺旋状引导缆线50的引导槽102e、103e、104e、105e。如图13中的假想线所示,如果在多个位置预先形成这样的引导槽,则能够以不同的螺距安装缆线50。另外,在存在内部板106、107的情况下,能够同样地在其上部形成以螺旋状引导缆线50的引导槽。为了使用这样的螺旋状的缆线50对现存管进行翻新,与实施例I相同,以沿周向连结扇形体I的方式组装管単元10。进而,如图14所示,将缆线50以螺旋状安装于管单元,并且使用连结部件沿着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管単元10,将在外周以螺旋状连续地安装有缆线50的再生管40铺设在现存管21内。另外,也可以在利用连结部件11将其他管単元连结于已经卷绕有缆线50的管単元之后,将缆线50安装于该管単元,或者也可以利用连结部件将缆线预先设置为螺旋状的管单元连结于已经卷绕有缆线50的管単元,使缆线50卷绕成螺旋状。之后,将灰浆材料等填充材料填充到铺设有再生管40与现存管21之间的间隙,将成为螺旋状的缆线50埋入填充材料内,使填充材料固化。在该情况下,由于缆线50整体被埋入填充材料内,因此也能够构筑即使施加较大的外压或者内压,变形也较少的高強度的
复合管。另外,如图15所示,成为螺旋状的缆线向填充材料内的埋入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预先将缆线50以螺旋状沿管长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现存管内,使该缆线50与固定于现存管的锚(未图示)结合而成为稳定的形状,接着,通过在卷绕为螺旋状的缆线内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将扇形体沿周向连结而成的管単元,由此铺设再生管。在该情况下,虽然缆线50不是以与再生管40紧贴的方式安装于该再生管40,但由于该缆线50在被埋入填充材料内且填充材料固化吋,与填充材料结合为一体,因此同样能够构筑即使施加较大的外压或者内压,变形也比较少的高強度的复合管。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由于缆线50形成为连续的螺旋状,因此能够如实施例I那样,每次将缆线安装于管单元吋,不需要束缚缆线的两端部,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翻新作业。图16示出了如下实施例代替线状的缆线,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网状的带60安装于扇形体或管単元的实施例。
带60的管长方向的宽度为L,具有环绕管単元10的整周的长度,其两端经由与缆线30相同的连结件31而结合,以束缚管単元的方式安装于管单元。由于带60被安装成载置在扇形体10的端板104、105的上端部之上,因此如图I所示,端板104、105不缺少W的部分,而是形成为连续的相同高度的一张板的形状。宽度L的带60采用形成有多个dl X d2的矩形空白区域的网状结构。在使用这样的网状结构的带60来进行管路翻新的情况下,与使用缆线30的情况相同,通过沿周向连结扇形体I而构成管単元10,将带60以环绕管単元的外周ー圈的方式安装于管单元。接着,沿管长方向将安装有带60的管単元10依次连结并组装于现存管21内,由此铺设再生管40。完成铺设之后,将灰浆材料等填充材料填充到再生管40与现存管21之间,使带60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带60的安装可以在使用连结部件将管单元沿管长方向连结之后进行,在该情况下,毎次沿管长方向连结管单元时,将带60安装在管単元10的整周,通过依次进行管単元的朝向管长方向的连结以及带的安装,从而将再生管铺设在现存管内,之后,将填充材料填 充到再生管与现存管之间,使带埋入填充材料内,使填充材料固化。在使用网状的带60的情况下,由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不仅存在于带60的周向60a,也存在于管长方向60b,因此在带60埋入填充材料内部的情况下,利用填充材料使现存管和再生管结合而得到的复合管,不仅在周向上而且在管长方向上的拉伸强度也比较大,因此能够构筑即使施加较大的外压或者内压,变形也比较少的高強度的复合管。带60的网状结构不仅可以是图16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由菱形、圆形等形状构成的网状结构。并且,带宽度L也可以是遍布扇形体I的管长方向的全宽(端板的宽度)的宽幅。另外,在螺旋状的缆线遍布管长方向连续地理入填充材料内而被固定的情况下(实施例2),或者在将网状的带埋入填充材料内而被固定的情况下(实施例3),由于利用经由填充材料而与现存管结合为一体的再生管构成的复合管的强度极高,因此缆线或带的材质不必一定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也可以是钢筋等铁材料或者其他金属制。因此,可以将沿着管长方向连续地以螺旋状延伸的金属制的缆线安装于再生管,或者将金属制的网状结构的带安装于管单元的整周,由此构筑再生管。由于螺旋状的缆线或者网状结构的带被埋入填充于现存管与再生管之间的填充材料而被固定,因此能够以同样的方式构筑高强度的复合管。
权利要求
1.一种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用于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再生管,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再生管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该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再生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扇形体的内表面板的朝向现存管的面上安装有引导部件,所述缆线借助引导部件而被安装成从所述内表面板的朝向现存管的面浮起规定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再生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扇形体的端板上形成有引导部,所述缆线借助引导部而被安装成从所述内表面板的朝向现存管的面浮起规定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再生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安装在比沿着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的连结部件低的位置。
5.一种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用于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再生管,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再生管的特征在于, 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管单元,并在该沿管长方向连结的管单元的外周安装有以螺旋状卷绕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所述管单元是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扇形体的侧板和端板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将缆线引导成螺旋状的引导槽。
7.—种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用于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再生管,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再生管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在该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网状的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形成为使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沿管长方向和周向延伸而成的网状结构。
9.一种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管翻新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 在所述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 将安装有所述缆线的管单元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 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缆线安装成从内表面板的朝向现存管的面浮起规定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安装在比沿着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的连结部件低的位置。
12.—种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管翻新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 使用连结部件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 每次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时,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安装于该管单元的整周, 依次进行所述管单元沿管长方向的连结和缆线的安装,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
13.一种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管翻新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 一边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以螺旋状安装于所述管单元,一边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管单元,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被螺旋状卷绕的再生管, 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成为螺旋状的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
14.一种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管翻新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以螺旋状卷绕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在沿管长方向延伸的方向上配置在现存管内,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 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所述管单元,在被卷绕成螺旋状的缆线内铺设再生管, 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被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述缆线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
15.一种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管翻新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 在所述管单元上安装有环绕管单元外周一圈的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缆线, 将安装有所述带的管单元沿管长方向依次连结,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 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带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
16.一种管翻新施工方法,是使用再生管而对现存管进行翻新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是沿着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所述扇形体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侧板、以及端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该管翻新施工方法的特征在于, 沿周向连结所述扇形体而构成管单元, 使用连结部件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 每次沿管长方向连结所述管单元时,将由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网状的带安装于该管单元的整周, 依次进行所述管单元沿管长方向的连结和缆线的安装,由此在现存管内铺设再生管,将填充材料填充于所述再生管与所述现存管之间的间隙,使所述带埋入填充材料内并使填充材料固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管以及使用了该再生管的管翻新施工方法,该再生管不易因外力而发生变形,能够以高强度形成管道修复结构。沿周向以及管长方向连结扇形体(1)来组装再生管,上述扇形体(1)是将构成内周面的内表面板、和竖立设置于该内表面板的周缘的外壁板利用塑胶一体地形成的。在沿周向连结扇形体而构成的管单元上安装缆线(30),该缆线(30)包围管单元的外周、由束缚管单元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由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缆线的拉伸强度高,且被埋入填充于现存管与再生管之间的填充材料内而被固化,因此能够构筑高强度的复合管。
文档编号F16L9/16GK102865419SQ2012102352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樱田良治, 石井昭浩, 长谷川武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