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液压胀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753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液压胀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件,具体是一种利用液压涨紧原理连接轴与孔的液压胀套。
背景技术
液压胀套是一种无键联结装置,胀套是一种无键联结装置,主要用来连接轴和毂。传统的胀套一般是通过拧紧螺栓,靠锥面在结合面间产生压强,通过摩擦力来传递转矩。对于液压胀紧的结构,主要由一个带有法兰盘的厚壁外套、一个薄壁内套和一个端盖组成。两套筒的端面对接并通过螺栓联成一体,内套套在外套内,内套的外表面和外套的内表面为一种同向同锥度的较小锥面,外套的筒壁上有一进油孔和卸油孔,进油孔和卸油孔内有密封塞,端盖密封盖合在外套的与法兰端面相对的另一端面上,两套筒通过外套的法兰端面对接形成密闭空腔(安装进油腔)。通过进油孔打入高压油,使配合表面之间产生很高的压强,通过外套与内套,内套与传动轴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转矩。 传统胀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I.胀套在使用中为多件安装,并且在拧紧连接螺钉时要求对称拧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使用力矩扳手按照螺钉额定拧紧力矩的1/4T、1/2T、3/4T、1T逐步拧紧,费时费力。2.胀套使用时间越久,锥面之间越容易生锈,导致拆卸非常困难。3.液压胀紧连接由于主要件由一个厚壁外套和一个薄壁内套、一个端盖组成,在安装联轴器时,进油孔打入高压油,高压油推动外套轴向移动,通过锥面产生过盈量传递转矩。由于锥角比较小,会使外套轴向移动距离比较大,一般要移动20-30mm。如果两个联轴器再用弹性元件或非弹性元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套的联轴器使用时,轴向移动要40-60mm,这在很多场合是不行的。如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和工作轴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轴向移动是不允许的。因此,上述的液压结构使用的行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4.液压胀紧连接由于只有一个安装进油腔,没有拆卸进油腔,拆卸时,靠卸油孔打入高压油,通过作用在锥面上力的分解而产生的轴向力拆卸联轴器,这个轴向力是非常有限的,当联轴器较大时,拆卸变得很困难甚至不能拆卸。5.由于联轴器的外套轴向移动距离比较大,外套和端盖之间的密封为滑动密封,当高压油压力大或使用频繁时,滑动密封的密封件很容易损坏,严重时会产生泄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拆卸和维修的新型液压胀套。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主要由外套、压环及端盖组成。外套是一带有轴向锥形槽的空心圆柱体,轴向锥形槽将外套分为内、外两部分,靠近轴线的部分为内环,另一部分为外环,外套的内环上设有卸荷槽,外套的作用是通过内外环的径向变形产生的压力及摩擦力传递转矩。压环置于端盖与外套轴向锥形槽形成的空腔内,压环为锥形套筒,压环内外两锥面的锥度分别与外套轴向锥形槽内壁、外壁的锥度相同,压环小端与外套轴向锥形槽底部之间有拆卸油腔,拆卸油腔与油孔相通;压环大端与端盖之间有安装油腔,安装油腔与油孔相通,压环内外两锥面上有环形油槽,压环的作用是在高压油的作用下产生轴向移动,通过压环的轴向移动实现对外套径向方向的压紧或松开。端盖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套的一端,端盖与外套之间采用O型圈密封。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为一整体结构,用户在安装使用时只需要简单地将胀套装在轴上,然后利用高压油泵加压即可,安装省时省力。2、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增加了拆卸油腔,非常便于安装拆卸及维修。3、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采用压环结构,在实 际操作中只有压环可以左右移动,胀紧结构整体没有轴向位移,使用范围更大。4、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采用0型圈端面密封,从而大大减少了油压泄漏的可倉泛。5、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可以与多种联轴器结合使用,外套增加一个法兰面,通过螺栓或弹性元件将两半联轴器(附图2)连接在一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作进一步说明。


图I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与联轴器结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端盖;2、4-0型圈;3_安装油腔;5、6、12、14_卸荷槽;7-螺栓;8-外套;9-压环;10、13、17_油孔;11_拆卸油腔;15、16-环形油槽;18_连接油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结构包括外套8、压环9和端盖I ;外套8是由外环和内环焊接成一体的带有轴向锥形槽的空心圆柱体,轴向锥形槽将外套8分为内、外两部分,靠近轴线的部分为内环,另一部分为外环,外套8的内环上有卸荷槽5、6、12、14用来以释放胀紧时变形产生的应力,确保密封和胀紧性能,外套8的作用是通过内外环的径向变形产生的压力及摩擦力传递转矩。压环9置于端盖I与外套8轴向锥形槽形成的空腔内,压环9为锥形套筒,压环9内外两锥面的锥度分别与外套8轴向锥形槽内壁、外壁的锥度相同,压环9小端与外套轴向锥形槽底部之间有拆卸油腔11,拆卸油腔11与油孔10相通;压环9大端与端盖I之间有安装油腔3,安装油腔3与油孔17相通,压环9内外两锥面上有环形油槽15、16与油孔13及连接油孔18相通,压环9的作用是在高压油的作用下产生轴向移动,通过压环9的轴向移动实现对外套8径向方向的压紧或松开。端盖I通过螺栓7固定于外套8的一端,端盖I与外套8之间有0型圈2、4。本发明的操作过程为高压油通过油孔17进入安装油腔3内,推动压环9向右移动,压环9通过内外锥面压紧外套8,依靠锥面之间的压强产生弹性变形压紧轴,通过摩擦传递转矩;压环9上内外锥面均开有环形油槽15、16,润滑油通过油孔13进入压环9与外套8的配合锥面之间,起润滑作用;拆卸时,高压油通过油孔10进入拆卸油腔11内,推动压环9向左移动,使锥面之间形成间隙,弹性变形恢复,可以从轴上拆下整个胀套,拆卸时,润滑油同样通过油孔13进入压环9与外套8的配合锥面之间,起润滑作用。O型圈2、4分别装入端盖I的环形槽内。外套8上的卸荷槽5、6、12、14可以释放其变形产生的应力,保证端面的密封和胀紧性能。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外套8有台阶,可以和多种联轴器结合使用,如蛇形弹簧联轴器、鼓形齿联轴器及凸缘刚性联轴器等,与传统液压胀紧结构相比使用范围有所扩大。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主要由外套(8)、压环(9)及端盖(I)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套(8)是一带有轴向锥形槽的空心圆柱体;压环(9)为锥形套筒,且压环(9)内外两锥面的锥度分别与外套(8)轴向锥形槽内壁、外壁的锥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其特征在于压环(9)置于端盖(I)与外套(8)轴向锥形槽形成的空腔内,且压环(9)小端与外套(8)轴向锥形槽底部之间有拆卸油腔(11)与油孔(10)相通;压环(9)大端与端盖之间有安装油腔(3)与油孔(17)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其特征在于外套(8)的内环上设有卸荷槽(5、6、12、1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其特征在于压环(9)内外两锥面上有环形油槽(15、16)与油孔(13)及连接油孔(18)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⑴与外套⑶之间有O型圈(2,4);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液压胀套,其特征在于外套(8)由外环和内环焊接成一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液压胀套,主要由外套、压环及端盖组成。外套是一带有轴向锥形槽的空心圆柱体,压环为锥形套筒,置于端盖与外套轴向锥形槽形成的空腔内,压环两端分别有安装油腔和拆卸油腔与油孔相通,压环内外锥面上有环形油槽,端盖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套的一端,端盖与外套之间采用0型圈密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液压胀套为一整体结构,增加了拆卸油腔,便于安装拆卸及维修,采用压环结构,没有轴向位移,使用范围更大。本发明可以单独作为胀套使用,也可以和多种联轴器结合使用。
文档编号F16D1/092GK102797763SQ20121030244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高润 申请人:高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