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弹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5914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弹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弹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弹簧结构。
背景技术
气弹簧作为普通机械部件单元,为人们所常见,其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家具以及汽车配件等各个领域,气弹簧内一般以油、气或者油气混合物作为传动媒介。现有气弹簧多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以复位效果不理想等缺陷和不足,这样不可避免的影响气弹簧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故对现有气弹簧进行结构革新实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迅速复位的气弹簧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弹簧结构,包括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缸体一端设有前盖,前盖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缸体另一端设有后盖,后盖上设有充气孔,所述活塞可滑动的设于缸体内,所述缸体内靠近前盖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座,所述活塞杆一端依次穿过前盖,弹簧座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与弹簧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活塞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缸体内一端设有弹簧座,并在弹簧座与活塞之间设有回复弹簧,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迅速回复,进入下一工作程度,有效地拓宽了本实用新型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活塞杆; 2、前盖; 3、排气孔;4、弹簧座;5、复位弹簧;6、缸体; 7、活塞;8、充气孔;9、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弹簧结构,包括缸体6,活塞7以及活塞杆I,也即缸体6,活塞7以及活塞杆I构成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所述缸体6 —端设有前盖2,前盖2上设有排气孔3,所述缸体6另一端设有后盖9,后盖9上设有充气孔8。所述活塞7可滑动的设于缸体6内,活塞7外壁上设有密封圈,以与缸体6形成有效密封,有效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能。所述缸体6内靠近前盖2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座4,所述活塞杆I 一端依次穿过前盖2,弹簧座4与活塞7固定连接,所述活塞7与弹簧座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复位弹簧5套设于活塞杆I上。工作原理使用本实用新型,经充气孔8充气,气压将活塞7推向左移动,活塞杆I外端弹出缸体6外,复位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在活塞7推向左移动过程中,缸体6内的部分气体经排气孔3排出本实用新型外,可有效减小活塞7移动的阻力。回位时,充气孔8泄压,活塞7在复位弹簧5下迅速复位,即可进行下一动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气弹簧结构,包括缸体(6),活塞(7)以及活塞杆(I),所述缸体(6) —端设有前盖(2),前盖(2)上设有排气孔(3),所述缸体(6)另一端设有后盖(9),后盖(9)上设有充气孔(8),所述活塞(7)可滑动的设于缸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靠近前盖(2)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座(4),所述活塞杆(I) 一端依次穿过前盖(2),弹簧座(4)与活塞(7)固定连接,所述活塞(7)与弹簧座(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5)套设于活塞杆(I)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弹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上设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弹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弹簧结构,包括缸体,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缸体一端设有前盖,前盖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缸体另一端设有后盖,后盖上设有充气孔,所述活塞可滑动的设于缸体内,所述缸体内靠近前盖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座,所述活塞杆一端依次穿过前盖,弹簧座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与弹簧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在缸体内一端设有弹簧座,并在弹簧座与活塞之间设有回复弹簧,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迅速回复,进入下一工作程度,有效地拓宽了本实用新型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文档编号F16F13/00GK202746480SQ2012202758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9日
发明者任建明, 陈和永 申请人:奉化市全盛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