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直杆及包括该的撑直杆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953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撑直杆及包括该的撑直杆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撑直杆及包括该的撑直杆支撑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杆,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收纳携带的组合式撑直杆。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长杆可以承受压力,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但由于受到长度的限制,给携带带来相当的不便,且其长度固定不变,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随意选择合适的长度。而一般中空的伸缩杆虽然便于携带,且能随意选择所需要的长度,但其承受的压力相当有限,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时,伸缩杆容易缩回去,或者变形甚至折断,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现有的组合杆在受力时尤其在受力不均匀时容易出现歪斜,支撑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杆支撑力小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0004]一种撑直杆,包括至少两段作为杆体的骨节、拉绳以及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轴向串联所述骨节并连接所述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至少为两根,其沿着所述骨节周缘布置。[0005]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优选方案[0006]所述拉绳收紧装置包括扳手和弹性装置,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撑直杆的两端并通过所述拉绳相连接。[0007]所述拉绳为两根时,以所述骨节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布置;所述拉绳为三根时, 其按照在所述骨节横截面上的连线呈三角形的方式布置,且所述骨节横截面的中心位于所述三角形内;所述拉绳为四根时,其按照在所述骨节横截面上的连线呈矩形的方式布置,所述矩形的中心与所述骨节横截面的中心重合。所述扳手的个数与所述拉绳数量相对应,其根据所述拉绳布置的位置相应的设置。[0008]优选的,所述呈三角形的方式布置是呈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布置。[0009]所述扳手具有扳手头,所述扳手头的一端与所述撑直杆连接,其设置有与所述骨节连接相匹配的凸部或凹部,另一端与所述扳手铰接,所述拉绳连接于所述扳手上远离铰接点的一端。[0010]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弹力部件,所述弹力部件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拉绳相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撑直杆的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骨节连接相匹配的凸部或凹部。[0011]所述骨节具有供所述拉绳穿线用的通孔,所述通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骨节外周面,呈孔槽状。[0012]所述骨节两端分别设置有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的外径与所述凹部的内径相匹配,所述骨节之间通过所述凸部和凹部相连接,所述撑直杆还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卡在所述骨节的结合处。[0013]所述撑直杆还具有用于所述扳手处于扳直状态时套紧所述扳手的扳手套;所述拉绳选自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绳、碳纤维绳、芳纶纤维绳、钢丝绳、尼龙绳中的任一种。[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脚、基座以及稳定架,所述支撑脚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稳定架连接于所述多个支撑脚之间,所述支撑脚为前面所述的撑直杆。[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6]通过至少两根拉绳沿着骨节周缘布置去串联骨节,并由拉绳收紧装置收紧拉绳, 形成使用状态的撑直杆,在受到压力时撑直杆的支撑力大大增加,且不会出现因为受力不均骨节向一侧歪斜的情况,提高了杆体的稳定性。且骨节通过设置于其两端的凸部与凹部相衔接,并由用套管套于骨节的结合处,使得撑直杆的支撑力与稳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使用扳手来拉紧拉绳,可以更加省力,方便使用。


[0017]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撑直杆松开状态示意图。[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骨节立体图。[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撑直杆组成的三脚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1]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撑直杆,包括至少两段的作为杆体的骨节I、拉绳 2以及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2轴向串联所述骨节1,所述拉绳2至少为两根,其沿着所述骨节I的周缘布置。[0022]所述骨节I还具有供所述拉绳2穿线用的通孔3,通过所述拉绳收紧装置收紧所述拉绳2时,所述骨节I相互连接并撑直,形成使用状态的撑直杆,当松开所述拉绳收紧装置时,所述拉绳2也松开,所述骨节I之间不产生相互抵接的作用力,所述撑直杆也处于多段松散状态,此时可以将所述撑直杆装入收纳袋内,并可随意放置,不会占用太多空间,携带方便。所述撑直杆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所需的长度任意增减所述骨节1,或者选用不同长度的所述骨节I,所述撑直杆在所述骨节I的周缘布置至少两根所述拉绳2不但增加了所述撑直杆的支撑力,且其受力不均匀时所述拉绳2能保持所述骨节不会向某一方向歪斜,使所述撑直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当然,所述拉绳2也可以从中心串联所述骨节1,但至少一根所述拉绳2偏离所述骨节I中心设置,这样同样可以起到加强所述撑直杆稳定性和支撑力的作用。其中优选的布置方式是,所述拉绳2的数量为两根时,以所述骨节I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布置;当所述拉绳2数量为三根时,其按照在所述骨节I横截面上的连线呈三角形的方式布置,且所述骨节I横截面的中心位于所述三角形内,较佳的是呈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布置;所述拉绳2为四根时,其按照在所述骨节I横截面上的连线呈四边形的方式布置,所述骨节I横截面的中心位于所述四边形内,较佳的是按矩形方式布置,并且所述矩形中心与所述骨节I横截面的中心重合。当然所述拉绳2的数量也可以更多,其只要能够达到增强所述撑直杆支撑力与稳定性的目的即可。[0023]优选的,所述通孔3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骨节外周面,形成孔槽状,在所述拉绳24松开时,处于所述通孔3外露部分的所述拉绳2可以不受所述通孔3的限制,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使所述骨节I松的更开,更便于拆装,且更易于所述撑直杆卷曲折叠,便于携带。[0024]进一步的,在所述骨节I的两端还分别设置了凸部13与凹部14,所述凸部13的外径与所述凹部14的内径相匹配,使用时,将所述骨节彼此之间的所述凸部13嵌入所述凹部 14内,这样便于所述骨节I相互连接,并且增加其连接后的支撑力和稳定性。[0025]在所述骨节I彼此之间的结合处,还可以设置套管卡于其外围,所述套管可以承受所述骨节I结合处受到的径向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撑直杆的支撑力和稳定性。[0026]所述拉绳收紧装置包括扳手4以及弹性装置,所述扳手4与所述弹性装置分别置于所述撑直杆杆体的两端。[0027]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弹力部件,所述弹力部件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于所述拉绳2相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撑直杆的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骨节I连接相匹配的所述凸部13或所述凹部14。所述弹力部件可以是压簧6、拉簧或弹片等,只要能够给所述拉绳2 提供一个力使所述拉绳2处于绷紧状态即可。[00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弹簧筒5,所述弹力部件为压簧6,所述弹簧筒5的一端与所述撑直杆轴向连接,所述弹簧筒5与所述撑直杆的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骨节I连接相匹配的所述凹部14,所述压簧6位于所述弹簧筒5内,还具有一压块7将所述压簧6限制于所述弹簧筒5内,所述拉绳2轴向串联所述弹簧筒5并连接于所述压块7上。当所述弹力部件选用拉簧或弹片时,只需将所述拉簧或弹片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拉绳2连接, 在拉动所述拉绳2时所述拉簧或弹片产生一个收缩的作用力以拉紧所述拉绳2。[0029]所述扳手4具有扳手头8,所述扳手头8的一端与所述撑直杆杆体轴向连接,其设置有与所述骨节I连接相匹配的所述凸部13或所述凹部14,另一端与所述扳手4铰链连接,所述扳手4远离所述铰接点的一端为自由端,扳动所述扳手4时可绕着所述轴转动,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固定卡15,所述拉绳2连接于所述固定卡15上,所述扳手4上还设有拉绳槽16,当扳直所述扳手4拉紧所述拉绳2时,所述拉绳2陷入所述拉绳槽16中,固定了所述拉绳2的位置且美观,所述扳手4设置的个数与所述拉绳2数量相对应,其位置根据所述拉绳2布置的位置相应的设置。使用所述扳手4对于具有两根或多根所述拉绳2的撑直杆来说,在拉紧所述拉绳2时候能够更加省力。[0030]所述扳手4还具有扳手套12,当所述扳手4处于扳直状态时,用所述扳手套12套住所述扳手4,起到锁紧所述扳手4保持所述撑直杆处于撑直状态的作用。[0031]当然,所述扳手4也可以用转轮替代,转动转轮时收紧所述拉绳2,并通过锁定装置锁定让所述拉绳2处于绷紧状态,所述弹性装置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骨节I之间,只要能给所述拉绳2提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其达到拉紧状态即可。[0032]所述拉绳2选自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绳、碳纤维绳、芳纶纤维绳、钢丝绳、尼龙绳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中优选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绳。所述骨节I可以用工程塑料或金属制作,但金属制作需分段加工成型,工序繁琐、成本较高且重量较重,本实施例中选用工程塑料制作,能够一次实现多个成型,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重量轻的优点,其中优选POM (Polyoxymethylene,聚甲醒)。[0033]所述撑直杆使用时,根据需要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所述骨节I节数,并通过调整所述拉绳2连接于所述压块7的一端或连接于所述固定卡15的一端来确定合适长度,然后将5所述骨节I之间的所述凸部13和所述凹部14相接,接着扳直所述扳手4,所述扳手4在作用力下绕着转动轴转动最终与所述撑直杆的轴向平行,连接于所述固定卡15上的所述拉绳2被所述扳手4的自由端拉动,并带动所述压块7压缩所述弹簧6,使所述拉绳2处于拉紧状态,并使所述骨节I的所述凸部13与所述凹部14之间相互抵接撑直,然后使用所述扳手套12套住所述扳手4,保持所述撑直杆处于撑直状态。[0034]所述撑直杆由于稳定性与支撑力较强,且携带方便,可组成不同产品实现多种用途。[0035]所述撑直杆本身可以作为手杖,所述扳手4 一端作为手杖握把,所述扳手套12表面可做成磨砂效果,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而所述弹性装置一端则作为手杖的支撑部。同时,也可以在弹性装置上连接不同的配件,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可将手机夹与所述弹性装置相连接,所述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将所述手机夹固定在所述弹性装置一端,使用者在需要用手机自拍时可以将手机固定在所述手机夹上,然后手持所述握把,让手机远离使用者,从更远的距离进行自拍,这样较一般手持相机进行自拍能够拍摄到更多的背景景物。[00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脚、基座9以及稳定架 10,所述支撑脚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9上,所述稳定架10连接于所述多个支撑脚之间,所述支撑脚使用前文所述的撑直杆。[0037]如图3所示,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架,可称之为三脚架,作为支撑脚的所述撑直杆通过所述弹性装置端连接于所述基座9上,所述扳手4用所述扳手套12套住一端作为接地端,所述三脚架的支撑脚之间用所述稳定架10稳定所述支撑脚的张开角度,所述支撑脚的长短还可以依靠接驳合适长度的所述撑直杆来实现,在用于接驳的撑直杆一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以是固定套,将所述固定套套于所述支撑脚的接地端上,实现三脚架的加高。所述三脚架可以用于拍照使用,在所述稳定架10和所述基座9上分别设置一个同轴的通孔11,外加一根所述撑直杆作为相机支撑杆,所述相机支撑杆可以通过两个所述通孔11,且其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之上,并在其端部连接一相机座,拍摄时将相机固定于所述相机座上即可,还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相机支撑杆的升降来达到高度选择的目的。[0038]所述三脚架还可以通过在所述基座上安装坐垫来做成凳子。所述撑直杆可以同时实现手杖、三脚架、凳子的功能,且携带方便,在外出游玩时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极大的帮助。[0039]当然,所述支撑架并不只局限于上述的三脚架,所述支撑架增加所述支撑脚时可以组成桌子、床、梯子等物品,还可以通过增大所述骨节I直径、加长所述凸部13与凹部14、 使用两根或多根所述撑直杆并排合并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支撑力和稳定性来实现不同的功能。[00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撑直杆,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两段作为杆体的骨节、拉绳以及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轴向串联所述骨节并连接所述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至少为两根,其沿着所述骨节周缘布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拉绳收紧装置包括扳手和弹性装置,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撑直杆的两端并通过所述拉绳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拉绳为两根时,以所述骨节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布置; 所述拉绳为三根时,其按照在所述骨节横截面上的连线呈三角形的方式布置,且所述骨节横截面的中心位于所述三角形内; 所述拉绳为四根时,其按照在所述骨节横截面上的连线呈矩形的方式布置,所述矩形的中心与所述骨节横截面的中心重合; 所述扳手的个数与所述拉绳数量相对应,其根据所述拉绳布置的位置相应的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呈三角形的方式布置是呈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布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扳手具有扳手头,所述扳手头的一端与所述撑直杆连接,其设置有与所述骨节连接相匹配的凸部或凹部,另一端与所述扳手铰接,所述拉绳连接于所述扳手上远离铰接点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弹力部件,所述弹力部件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拉绳相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撑直杆的连接端设置有与所述骨节连接相匹配的凸部或凹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骨节具有供所述拉绳穿线用的通孔,所述通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骨节外周面,呈孔槽状。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骨节两端分别设置有凸部和凹部,所述凸部的外径与所述凹部的内径相匹配,所述骨节之间通过所述凸部和凹部相连接,所述撑直杆还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卡在所述骨节的结合处。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撑直杆,其特征是所述撑直杆还具有用于所述扳手处于扳直状态时套紧所述扳手的扳手套;所述拉绳选自高密度聚乙烯纤维绳、碳纤维绳、芳纶纤维绳、钢丝绳、尼龙绳中的任一种。
10.一种支撑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脚、基座以及稳定架,所述支撑脚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稳定架连接于所述多个支撑脚之间,所述支撑脚为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撑直杆。
专利摘要一种撑直杆,包括至少两段作为杆体的骨节、拉绳以及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轴向串联所述骨节并连接所述拉绳收紧装置,所述拉绳至少为两根,其沿着所述骨节周缘布置,所述骨节还具有供所述拉绳穿线用的通孔,所述拉绳从所述通孔去串联骨节,并由拉绳收紧装置收紧拉绳,形成使用状态的撑直杆,在受到压力时撑直杆的支撑力大大增加,不会出现因为受力不均骨节向一侧歪斜的情况,提高了杆体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F16M11/38GK202811694SQ2012203372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梁晓明 申请人:梁晓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