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油自润滑铰接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254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油自润滑铰接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接轴,具体涉及一种贮油自润滑铰接轴。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采煤机截割部与牵引部是靠铰接轴连接的,截割部工作过程中需绕其铰接点即铰接轴旋转以适应不同采高要求。因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粉尘、潮湿等不可避免,另外截割部工作时,铰接轴受力很大,截割部旋转过程中对铰接轴磨损较大,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铰接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润滑而导致铰接轴磨损及锈蚀,严重时甚至影响其正常功能,继而导致铰接轴严重损坏,影响摇臂正常调高甚至停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考虑其润滑方式往往是加开可注油的润滑沟槽,但是由于井下工作面环境 恶劣,为保证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润滑,必须每班检修都添注润滑脂,但又由于操作空间小,井下维修工人操作不规范,在维修维护时铰接轴易被忽略等问题,铰接轴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润滑而导致其快速损坏,为了提高采煤机上各铰接轴润滑效果和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维护的时间及次数,从而实现工作面开采的高产、高效,改善铰接轴的润滑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贮油自润滑铰接轴,以解决现有采煤机上所使用的铰接轴需要人工短时间内对其添注润滑脂以达到润滑的目的,但经常由于工人忘记添注润滑脂而使铰接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润滑导致磨损及锈蚀,严重时甚影响摇臂的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贮油自润滑铰接轴包括轴体、油杯、第一螺堵、第二螺堵、活塞和弹簧,所述轴体为阶梯形轴体,阶梯形轴体的内部由轴体的大直径端向小直径端依次加工有相通的第一螺孔、进油孔、注油通孔、贮油孔和第二螺孔,注油通孔的内径小于贮油孔的内径,轴体的内部沿轴体的径向方向加工有多条分支通孔,轴体外侧面沿轴体的长度方向上加工有螺旋形油槽道,所述注油通孔通过多条分支通孔与螺旋形油槽道连通,第一螺堵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进油孔和注油通孔之间设置有油杯,第二螺堵与第二螺孔螺纹连接,第二螺堵的内端面上加工有轴向凸起,所述活塞设置在贮油孔内,活塞和轴向凸起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贴紧在活塞上,弹簧的另一端套装在轴向凸起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合理,贮油孔可用于储存注润滑脂,使本实用新型长时间内无需添加润滑脂;注油后的螺旋形油槽道充满润滑脂,同时多条分支通孔和注油通孔内也存储大量的润滑脂,随着铰接轴表面沟槽内润滑脂的减少,在弹簧的弹力的作用下推动活塞运动使润滑脂及时地被挤压到螺旋形油槽道的表面,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正常的工作运转,起到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对铰接轴的表面进行润滑的作用,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机率,有利于延长铰接轴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工人对铰接轴的维护次数减少,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实现工作面开采的高产、高效。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I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贮油自润滑铰接轴包括轴体I、油杯2、第一螺堵3、第二螺堵4、活塞5和弹簧6,所述轴体I为阶梯形轴体,阶梯形轴体的内部由轴体I的大直径端向小直径端依次加工有相通的第一螺孔7、进油孔8、注油通孔9、贮油孔10和第二螺孔11,注油通孔9的内径小于贮油孔10的内径,轴体I的内部沿轴体I的径向方向加工有多条分支通孔12,轴体I外侧面沿轴体I的长度方向上加工有螺旋形油槽道13,所述注油通孔9通过多条分支通孔12与螺旋形油槽道13连通,第一螺堵3与第一螺孔7螺纹连接,所述进油孔8和注油通孔9之间设置有油杯2,第二螺堵4与第二螺孔11螺纹连接,第二螺堵4的内端面上加工有轴向凸起14,所述活塞5设置·在贮油孔10内,活塞5和轴向凸起14之间设置有弹簧6,弹簧6的一端贴紧在活塞5上,弹簧6的另一端套装在轴向凸起14上。本实施方式中注油通孔9、多条分支通孔12与螺旋形油槽道13的连接关系的设置理由是使每条分支通道12在轴体I内的长度最短,这样可以使润滑脂从注油通孔9到螺旋形油槽道13的时间最短,可以使润滑脂及时有效地对本实用新型的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更有益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I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贮油自润滑铰接轴还包括垫片15,所述轴向凸起14与第二螺堵4之间设置有垫片15。垫片15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活塞5复位调整性能更好。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一和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从油杯2处通过进油孔8注入润滑脂,润滑脂沿注油通孔9内并通过多条分支通孔12到达螺旋形油槽道13,轴体I的表面与轴套之间为紧配合,润滑脂布满螺旋形油槽道13其内部将形成接近于密闭的空间,继续添注的润滑脂在压力作用下将克服弹簧6的弹力使活塞5向第二螺堵4方向移动,直至活塞5扣紧在第二螺堵4的轴向凸起14上,注油后,轴体I内部的注油通孔9、贮油孔10及多条分支通孔12均贮存有润滑脂,随着轴体I表面上螺旋形油槽道13内润滑脂减少,贮油孔10内的润滑脂在弹簧6的作用下继续向注油通孔9挤压润滑脂,注油通孔9内的润滑脂通过多条分支通孔12提供给螺旋形油槽道13直至润滑脂布满螺旋形油槽道13的表面;当注油通孔9、贮油孔10及多条分支通孔12内的润滑脂量不足时,工人可通过油杯2再次注入润滑脂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贮油自润滑铰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自润滑铰接轴包括轴体(I)、油杯(2)、第一螺堵(3)、第二螺堵(4)、活塞(5)和弹簧¢),所述轴体(I)为阶梯形轴体,阶梯形轴体的内部由轴体(I)的大直径端向小直径端依次加工有相通的第一螺孔(7)、进油孔(8)、注油通孔(9)、贮油孔(10)和第二螺孔(11),注油通孔(9)的内径小于贮油孔(10)的内径,轴体(I)的内部沿轴体(I)的径向方向加工有多条分支通孔(12),轴体(I)外侧面沿轴体(I)的长度方向上加工有螺旋形油槽道(13),所述注油通孔(9)通过多条分支通孔(12)与螺旋形油槽道(13)连通,第一螺堵(3)与第一螺孔(7)螺纹连接,所述进油孔(8)和注油通孔(9)之间设置有油杯(2),第二螺堵(4)与第二螺孔(11)螺纹连接,第二螺堵(4)的内端面上加工有轴向凸起(14),所述活塞(5)设置在贮油孔(10)内,活塞(5)和轴向凸起(14)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6)的一端贴紧在活塞(5)上,弹簧(6)的另一端套装在轴向凸起(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贮油自润滑铰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自润滑铰接轴还包括垫片(15),所述轴向凸起(14)与第二螺堵(4)之间设置有垫片(15)。
专利摘要贮油自润滑铰接轴,它涉及一种铰接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采煤机上所使用的铰接轴需要人工短时间内对其添注润滑脂以达到润滑的目的,但经常由于工人忘记添注润滑脂而使铰接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润滑导致磨损及锈蚀,严重时甚至影响摇臂的正常工作的问题。所述阶梯形轴体的内部由轴体的大直径端向小直径端依次有相通的第一螺孔、进油孔、注油通孔、贮油孔和第二螺孔,轴体的内部有多条分支通孔,注油通孔通过多条分支通孔与螺旋形油槽道连通,第一螺堵与第一螺孔连接,进油孔和注油通孔之间有油杯,第二螺堵与第二螺孔连接,第二螺堵的内端面上有轴向凸起,活塞设置在贮油孔内,活塞和轴向凸起间有弹簧。本实用新型用于采煤机中。
文档编号F16N1/00GK202673992SQ20122038914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7日
发明者王希文, 康丹丹, 王建钢, 相伟峰, 王艳春 申请人: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