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量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921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量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量调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减少磨擦损耗的风量调整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的风量调整装置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第509314号)提出的一种风量自动调整装置,该风量自动调整装置包括一风管(图未示)、一具有一顶面111的底盘11、一具有一底面121的上盘12,及一驱动单元(图未示)。底盘11具有数贯穿底盘11的入风口 112,上盘12具有数可供与入风口 112逐渐交叠至完全叠合的配风口 122,上盘12底面121与底盘11顶面111贴合,利用驱动单元驱动上盘12相对底盘11旋转,就可以利用配风口 122逐渐与入风口 112交叠的过程中,改变空气流入风管的风量大小,产生自动调整风量的目的。当驱动单元驱动上盘12相对底盘11旋转时,由于上盘12底面121与底盘11顶面111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存在上盘12与底盘11相互磨耗,且驱动单元需要耗费较高的动能才能调整入风口 112与配风口 122交叠口径大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磨擦损耗与降低机器耗能的风量调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风量调整装置主要包含一第一盘体、一第二盘体及设于第一盘体上的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体设有数个贯穿该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第二盘体叠置于第一盘体上,第二盘体设有数个能够与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逐渐交叠至完全叠合的第二穿孔,在第一盘体上介于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间设有数个相间隔的凸部,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分别设有适用于套设风管的贯孔。所述凸部绕设于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的周缘。所述所述第二盘体的第二穿孔周缘分别设有跨连第二穿孔补强肋。所述第一盘体的周缘设有数个限位单元,第二盘体夹置于限位单元与第一盘体之间。该限位单元由杆体及套设于杆体的能够相对第二盘体转动的转动件,在杆体的顶部螺锁有限位片。第二盘体设有驱动驱动单元,邻近驱动单元设有至少一单元限位。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设于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的周缘凸部,该凸部介于该第一盘体与该第二盘体间,而产生减少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相互磨擦损耗与降低机器耗能的效果。

图1是现有一般的风量自动调整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量调整装置搭配二风管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量调整装置搭配其中一风管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图;图6是图5中V1-VI线的剖视图。图中:2风量调整装置、21第一盘体、211第一穿孔、212贯孔、22第二盘体、221第二穿孔、222贯孔、223补强肋、23凸部、24外限位单元、241杆体、242转动件、243限位片、25内限位单元、251杆体、252转动件、253限位片、26驱动单元、261链条组、262马达、263微动开关、264顶片、3风管、31第一端、32进风口、33第二端、34出风口、35管座、4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风量调整装置2适合套设一风管3,风管3包括形成一进风口 32的第一端31、形成一出风口 34的第二端33,及设置在进风口 32中间部位用以连接另一风管4的管座35。本实施例中,风量调整装置2的包含第一盘体21、第二盘体22,第一盘体21上设有数个凸部23、五个外限位单元24、二个内限位单元25,及驱动第二盘体22相对第一盘体21转动的驱动单元26。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6包括设置于第二盘体22的链条组261、卡合地驱动链条组261的马达262、二个微动开关263、设置于第二盘体22且介于两个微动开关263之间的顶片264。马达262驱动链条组261带动第二盘体22转动时,可配合顶片264与电连接微动开关263的保护电路(图未示),使风量调整装置2在全开状态与全关状态之间变换时,避免马达262的误动作。驱动单元26的驱动机制与保护机制为本领域具有普通知识者所能了解,在此不再赘述。第一盘体21设有多个贯穿第一盘体21的第一穿孔211及一形成于第一盘体21中心的贯孔212。在贯孔212周围相间隔地环绕设有第一穿孔211,第一盘体21连接风管3的管座35。风管4的空气经由管座35及贯孔212流进风管3的进风口 32。参阅图3、图5及图6,该第二盘体22设有多个贯穿第二盘体22的第二穿孔221、一形成于第二盘体22中心的贯孔222,及多个补强肋223。第二穿孔221相间隔地环绕设置于贯孔222的周围,第二盘体22叠置于第一盘体21,且管座35穿设于第二盘体22的贯孔222,旋转第二盘体22与相对第一盘体21,第二盘体22的第二穿孔221能够与第一盘体21的第一穿孔211逐渐交叠至完全叠合。第一穿孔211的数量与第二穿孔221的数量相同,且分别等间距地环绕于设置于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的贯孔212、222周围,藉此,可减少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相对旋转的角度,而获得较佳的风量调整效果。补强肋223分别跨连第二穿孔221周缘,藉此,可减少第二穿孔221发生变形的情形。凸部23设于第一盘体21,且介于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间,藉此,能够控制空气经由第二穿孔221与第一穿孔211交叠的口径,而进入风管3的进风口 32,并且减少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的接触面积,具有减少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相互磨耗,与降低驱动单元26耗能问题的效果。等间距配置凸部23能够使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保持等间距间隔,增加稳定性,而凸部23邻近于第一穿孔211的周缘设置能够同时增加第一穿孔211的强度。本实施咧凸部23与第一盘体21是一体成型,而制造简单。凸部23分别环绕第一穿孔211的周缘,能够减少气流经由凸部23与第二盘体22贴触间的缝隙泄漏至第二穿孔221,而获得较好的风量调整效果。外限位单元24与内限位单元25分别包括一连接第一盘体21的杆体241、251、一套设杆体241、251且能够相对第二盘体22转动的转动件242、252,及一螺锁于杆体241、251顶部的限位片243、253。外限位单元24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一盘体21的外周缘,且其中二外限位单元24邻近驱动单元26。内限位单元25相间隔地设置于第一盘体21的内周缘,且邻近驱动单元26。第二盘体22夹置于外限位单元24的转动件242与内限位单元25的转动件252之间,且夹置于外限位单元24与内限位单元25的限位片243、253与第一盘体21之间,藉此,转动件242、252与限位片243、253能够产生防止第二盘体22转动时与第一盘体21及驱动单元26分离的功效,可适当调整限位片243、253与第二盘体22的间隙,使限位单元24、25能够限制第二盘体22位置,但又不影响第二盘体22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一、凸部23形成于第一盘体21,且介于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间,并贴触第二盘体22,减少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的接触面积,具有减少第一盘体21与第二盘体22相互磨擦损耗与降低驱动单元耗能的效果。二、凸部23邻近于第一穿孔211的周缘设置能够同时增加第一穿孔211的强度。三、凸部23分别环绕第一穿孔211的周缘,能够减少气流经由凸部23与第二盘体22贴触间的缝隙泄漏至第二穿孔221,而产生较好的风量调整效果。四、补强肋223分别跨连第二穿孔221周缘,可减少第二穿孔221发生变形的情形。五、转动件242、252与限位片243、253能够产生防止第二盘体22转动时与第一盘体21及驱动单元26分离的功效。
权利要求1.种风量调整装置,主要包含一第一盘体、一第二盘体及设于第一盘体上的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体设有数个贯穿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第二盘体叠置于第一盘体上,第二盘体设有数个能够与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逐渐交叠至完全叠合的第二穿孔,在第一盘体上介于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间设有数个相间隔的凸部,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分别设有适用于套设风管的贯孔。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绕设于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的周缘。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体的第二穿孔周缘分别设有跨连第二穿孔补强肋。
4.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风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盘体的周缘设有数个限位单元,第二盘体夹置于限位单元与第一盘体之间。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盘体的周缘设有数个限位单元,该限位单元由杆体及套设于杆体的能够相对第二盘体转动的转动件,在杆体的顶部螺锁有限位片。
6.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风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盘体设有驱动驱动单元,邻近驱动单元设有至少一限位单元。
专利摘要一种风量调整装置,主要包含一第一盘体、一第二盘体及设于第一盘体上的多个凸部,其特征在于第一盘体设有数个贯穿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第二盘体叠置于第一盘体上,第二盘体设有数个能够与第一盘体的第一穿孔逐渐交叠至完全叠合的第二穿孔,在第一盘体上介于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间设有数个相间隔的凸部,第一盘体和第二盘体分别设有适用于套设风管的贯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凸部介于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间,而具有减少第一盘体与第二盘体相互磨擦损耗与降低机器耗能的效果。
文档编号F16K3/08GK202927100SQ2012205107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林荣郎 申请人: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