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26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用变速系统是将驱动电机、变速器、驱动输出部件结合为一体的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驱动系统,当采用不同结构的驱动输出部件时,其可构成两轮或三轮车、四轮车的驱动动力系统。在用的电动车变速系统包括可换挡和不可变挡两种形式。由于两轮、三轮或者四轮电动车无论行驶在城市或乡村道路,或因道路状况或因交通状况,都只有通过变换挡位改变行驶速度,才能实现行驶安全、理想的行驶速度和运载能力的目的。故其大多采用可换挡的变速系统。然而,现有可换挡的变速系统,特别是只有两个挡位的通过拉索操控换挡的变速系统,其换挡操作是操控电机控制器使电机速度下降后或停止转动后,通过拉索操纵换挡拨叉,换挡拨叉拨动同步器移动与需变换挡位的高速或低速从动齿轮脱离,同步器与拟变换挡位的低速或高速从动齿轮结合实现的。由于电机轴具有一定的惯性,若拉索拉动拨叉时电机尚未停止转动,则通过同步器与需变换挡位的高速或低速从动齿轮脱离困难,存在换挡阻力大,换挡操作困难,换挡发冲即换挡不平稳,换挡噪音大,甚至造成换挡操作机构使用寿命低的不足。若等待电机停转后,再进行换挡操作,则需要等待一定时间,存在换挡不及时的问题。当然,若通过电机控制器的改进,在换挡前使电机反转的方式使电机骤停,以缩短换挡时间,则存在电机轴承受交变载荷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造成车辆急停,存在行车隐患 。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使电机停转,换挡后都需重新启动电机,造成电机频繁启动,从而降低电机使用寿命。为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挡及时、换挡操作容易,换挡平稳,换挡噪音小,且换挡机构和电机使用寿命长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上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可伸入箱体内,箱体内还设有变速器、驱动输出部件,电机轴的前端同轴等转速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构成变速器输入端的变速输入齿轮啮合,变速器的变速输出元件与所述驱动输出部件的输入端连接,变速器连接有包括同步器的换挡机构,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主动齿轮之间连接有由离合控制装置控制的离合器;所述箱体由左箱盖、中间箱盖和右箱盖组合形成,左箱盖与中间箱盖以及中间箱盖与右箱盖分别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内部空间;所述驱动输出部件和变速器的一部分位于左箱盖与中间箱盖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主动齿轮、变速输入齿轮和离合器设在所述中间箱盖与右箱盖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离合控制装置设在右箱盖上,离合控制装置的操作端露出右箱盖外部。[000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由于主动齿轮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主动齿轮之间连接有由离合控制装置控制的离合器。在电动车处于任一挡位正常行驶时,因此,离合控制装置使离合器处于“合”的状态,主动齿轮与传动轴随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步转动。当需要换挡时,通过操作离合控制装置使离合器处于“离”的状态,主动齿轮与传动轴形成相对空转,变速器被切断动力,此时,通过拉索操控换挡机构的同步器以实现变速器的换挡操作。由于换挡时动力以断开,因此,换挡阻力小,换挡操作容易,可确保换挡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各种离合器都可实现快捷的离合,因此,换挡不需要等待时间,其换挡快捷、及时。另外,电机不需停转或反转,电机轴既不承受交变载荷,也不需频繁启动,可有效延长电机寿命。当本实用新型的变速输出元件和驱动输出部件设置成与两轮车驱动轮相适应的驱动结构时,本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用于两轮电动车驱动,当本实用新型的变速输出元件和驱动输出部件设置成与三轮或四轮车驱动桥相适应的驱动结构时,本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用于三轮或四轮电动车驱动,其适用范围广。同时,由于左箱盖与中间箱盖以及中间箱盖与右箱盖分别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内部空间,而离合器设在中间箱盖与右箱盖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其摩擦磨损产生的细微颗粒磨屑不会进入左箱盖与中间箱盖形成的内部空间内,不会对变速器除主动齿轮及变速输入齿轮以外的其他运动构件造成磨损,可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换挡变速系统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合器包括设在杯罩形离合器外罩内的主动盘和从动盘,主动盘与从动盘可形成摩擦连接,主动盘和离合器外罩与所述传动轴形成同轴等转速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盘形成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外罩的杯口部设有可带动从动盘向主动盘移动的挡环,离合器外罩与主动盘之间设有用于使主动盘与从动盘保持摩擦连接的弹性元件;所述离合控制装置用于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使主动盘与从动盘脱离摩擦连接。以确保离合器的离合状态稳定可靠。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元件的数量为3 10个。以使主动盘与从动盘圆周方向受力均匀,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盘位于所述传动轴前端,所述从动盘和主动齿轮位于主动盘后侧;所述离合器外罩从主动盘前方罩向主动盘和从动盘;所述离合控制装置连接在离合器外罩的杯底外部;所述弹性元件为连接在从动盘与离合器外罩的杯底之间的压缩弹簧。以使结构紧凑,减小差速电机体积,节约安装空间,利于三轮车整体布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盘由固定盘和多个环状钢片组成,固定盘通过花键配合与所述传动轴形成同轴等转速连接,固定盘还通过轴用挡圈固定在传动轴上;固定盘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由多个齿形结构;所述离合器外罩的杯壁上设有多个与固定盘的外齿相配的且贯穿杯壁和杯口的齿槽;所述多个钢片设在固定盘与离合器外罩上的所述挡环之间,钢片外侧设有与所述齿槽形成间隙配合的外齿;所述从动盘包括分布在两相邻钢片之间和固定盘与相邻钢片之间的多个环状摩擦片,摩擦片用于与固定盘和钢片形成摩擦连接,摩擦片的刚性片基的内环上设有内齿,摩擦片通过其内齿配合有外齿套,外齿套转动配合在固定盘设有的用于加长与传动轴的配合长度的延伸突缘外圆周上,外齿套的另一端通过其设有的内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的外齿相套接,主动齿轮还通过耐磨套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离合器外罩的杯口部还设有装设所述挡环的环形槽。确保离合器工作可靠和延长使用寿命。[0011]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片和钢片具有可使二者之间形成2 16摩擦副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片的外齿数量为3 12个。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合器外罩的杯底外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前伸的顶杆;所述离合控制装置包括一凸轮轴,凸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右箱盖上,凸轮轴一端伸入右箱盖内部,凸轮轴的工作凸轮部位与所述顶杆前端连接。进一步确保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变速输入齿轮包括作为输入端的齿圈和作为输出端的本体,在齿圈和本体连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体。所述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聚酯材料等,以进一步减小换挡冲击,确保换挡平稳,降低换挡噪声。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圈设有腹板,在腹板上圆周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本体主体呈盘状结构,在盘体的中部形成一凸环,在在盘体一侧端面上圆周均布有与所述齿圈腹板上的通孔数量相等的凸柱;齿圈通过其内孔转动套装在本体的凸环上,所述凸柱位于齿圈腹板上的通孔内;所述缓冲体填充在通孔内壁与凸柱外周的相向面之间。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最好在齿圈外侧设置一通过铆接固定在本体上的挡盖,以确保齿圈与本体之间连接牢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拉杆,换挡拉杆一端从中间箱盖一侧伸入左箱盖和中间箱盖形成的内部空间内部,换挡拉杆与左箱盖或中间箱盖上设有的安装孔滑动配合,换挡拉杆上固定连接有换挡拨叉,换挡拨叉的拨叉端伸入所述同步器中部的环形槽内;换挡拉杆上还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连接在换挡拨叉与所述中间箱盖的内壁之间。换挡时,通过拉索推动换挡拉杆,使其移动一设定距离通过换挡拨叉使同步器移动至设定位置,复位弹簧的弹性力用于使同步器保持在某一设定挡位的位置。当换挡挡位只设置两挡时,可通过在换挡拉杆的端部固定拉索方式实现拉索操控换挡,其换挡操作简单、动作可靠。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主动齿轮轴、从动齿轮轴,主动齿轮轴上设有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轴呈整体结构,二挡主动齿轮通过花键配合结构同轴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所述变速输入齿轮通过花键配合结构同轴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所述从动齿轮轴上设有分别对应与一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主动齿轮常啮合的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同轴转动连接在从动齿轮轴上;所述同步器设在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之间,同步器与从动齿轮轴之间通过花键配合形成滑动连接,同步器可通过端面牙嵌配合结构与一挡从动齿轮或二挡从动齿轮形成等转速转动;所述驱动输出部件为差速器,差速器设有差速输入齿轮;所述变速输出元件为设在从动齿轮轴轴上的变速输出齿轮,变速输出齿轮与从动齿轮轴形成整体结构,变速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输入齿轮啮合。以适用于三轮或四轮电动车,确保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挡及时、换挡操作容易,换挡平稳,换挡噪音小,且使用寿命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变速输入齿轮2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摩擦片62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片612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换挡机构4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B— 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参见图1、图2、图4、图5,一种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包括箱体7,箱体7上连接有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I的电机轴11可伸入箱体7内,箱体7内还设有变速器2、驱动输出部件3,电机轴11的前端同轴等转速连接有传动轴12,传动轴12上设有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与构成变速器2输入端的变速输入齿轮21啮合,变速器2的变速输出元件24与所述驱动输出部件3的输入端连接,变速器2连接有包括同步器41的换挡机构4,所述主动齿轮13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轴12上,传动轴12与主动齿轮13之间连接有由离合控制装置5控制的离合器6 ;所述驱动输出部件3和变速器2的一部分位于左箱盖71与中间箱盖7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箱体7由左箱盖71、中间箱盖72和右箱盖73组合形成,左箱盖71与中间箱盖72以及中间箱盖72与右箱盖73分别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内部空间;所述主动齿轮13、变速输入齿轮21和离合器6设在所述中间箱盖72与右箱盖73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设在右箱盖73上,离合控制装置5的操作端露出右箱盖73外部。所述离合器6包括设在杯罩形离合器外罩63内的主动盘61和从动盘62,主动盘61与从动盘62可形成摩擦连接,主动盘61和离合器外罩63与所述传动轴12形成同轴等转速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3与从动盘62形成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口部设有可带动从动盘62向主动盘61移动的挡环69,离合器外罩63与主动盘61之间设有用于使主动盘61与从动盘62保持摩擦连接的弹性元件64 ;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用于克服弹性元件64的弹性力使主动盘61与从动盘62脱离摩擦连接。所述弹性元件64的数量为3 10个。所述主动盘61位于所述传动轴12前端,所述从动盘62和主动齿轮13位于主动盘61后侧;所述离合器外罩63从主动盘61前方罩向主动盘61和从动盘62 ;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连接在离合器外罩63的杯底外部;所述弹性元件64为连接在从动盘62与离合器外罩63的杯底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主动盘61由固定盘611和多个环状钢片612组成,固定盘611通过花键配合与所述传动轴12形成同轴等转速连接,固定盘611还通过轴用挡圈固定在传动轴12上;固定盘611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由多个齿形结构;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壁上设有多个与固定盘611的外齿相配的且贯穿杯壁和杯口的齿槽63a ;所述多个钢片612设在固定盘611与离合器外罩63上的所述挡环69之间,钢片612外侧设有与所述齿槽63a形成间隙配合的外齿;所述从动盘62包括分布在两相邻钢片612之间和固定盘611与相邻钢片612之间的多个环状摩擦片621,摩擦片621用于与固定盘611和钢片612形成摩擦连接,摩擦片621的刚性片基的内环上设有内齿,摩擦片621通过其内齿配合有外齿套67,外齿套67转动配合在固定盘611设有的用于加长与传动轴12的配合长度的延伸突缘611a外圆周上,外齿套67的另一端通过其设有的内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13的外齿相套接,主动齿轮13还通过耐磨套68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12上;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口部还设有装设所述挡环69的环形槽63b。所述摩擦片621和钢片612具有可使二者之间形成2 16摩擦副的数量。所述钢片612的外齿数量为3 12个。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底外部通过轴承65转动连接有一前伸的顶杆66 ;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包括一凸轮轴51,凸轮轴51转动连接在所述右箱盖73上,凸轮轴51 —端伸入右箱盖73内部,凸轮轴51的工作凸轮部位与所述顶杆66前端连接。参见图6、图7,所述换挡机构4包括换挡拉杆42,换挡拉杆42 —端从中间箱盖72一侧伸入左箱盖71和中间箱盖7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部,换挡拉杆42与左箱盖71和中间箱盖72上设有的安装孔滑动配合,换挡拉杆42上固定连接有换挡拨叉43,换挡拨叉43的拨叉端伸入所述同步器41中部的环形槽内;换挡拉杆42上还设有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连接在换挡拨叉43与所述中间箱盖72的内壁之间。换挡拉杆42露出箱体7的端部用于连接换挡控制拉索。参见图1,所述变速器2还包括主动齿轮轴22、从动齿轮轴23,主动齿轮轴22上设有一挡主动齿轮221、二挡主动齿轮222,一挡主动齿轮221与主动齿轮轴22呈整体结构,二挡主动齿轮222通过花键配合结构同轴固定在主动齿轮轴22上,所述变速输入齿轮21通过花键配合结构同轴固定在主动齿轮轴22上;所述从动齿轮轴23上设有分别对应与一挡主动齿轮221和二挡主动齿轮222常啮合的一挡从动齿轮231和二挡从动齿轮232,一挡从动齿轮231和二挡从动齿轮232同轴转动连接在从动齿轮轴23上;所述同步器41设在一挡从动齿轮231和二挡从动齿轮232之间,同步器41与从动齿轮轴23之间通过花键配合形成滑动连接,同步器41可通过端面牙嵌配合结构与一挡从动齿轮231或二挡从动齿轮232形成等转速转动;所述驱动输出部件3为差速器,差速器设有差速输入齿轮31 ;所述变速输出元件24为24设在从动齿轮轴23轴上的变速输出齿轮,变速输出齿轮与从动齿轮轴23形成整体结构,变速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输入齿轮31啮合。参见图3,所述变速输入齿轮21包括作为输入端的齿圈211和作为输出端的本体212,在齿圈211和本体212连接有由橡胶或聚酯材料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体223,变速输入齿轮21的配合花键结构设在本体212上。所述齿圈211设有腹板,在腹板上圆周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本体212主体呈盘状结构,在盘体212a的中部形成一凸环212b,凸环212b内孔为与所述主动齿轮轴22配合的花键孔,在在盘体212a—侧端面上圆周均布有与所述齿圈211腹板上的通孔数量相等的凸柱212c ;齿圈211通过其内孔转动套装在本体212的凸环212b上,所述凸柱212c位于齿圈211腹板上的通孔内;所述缓冲体223填充在通孔内壁与凸柱212c外周的相向面之间,所述齿圈211外侧设置有一通过铆接固定在本体212上的挡盖214。[0039]本实施例适用于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当将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输出元件24和驱动输出部件3设置成与两轮电动车相适应的结构时,则适用于两轮电动车。以上虽然结合了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也可以意识到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作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些修改和变化应理解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意图之内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包括箱体(7),箱体(7)上连接有驱动电机(I ),驱动电机(I)的电机轴(11)可伸入箱体(7)内,箱体(7)内还设有变速器(2)、驱动输出部件(3), 电机轴(11)的前端同轴等转速连接有传动轴(12),传动轴(12)上设有主动齿轮(13),主动齿轮(13 )与构成变速器(2 )输入端的变速输入齿轮(21)啮合,变速器(2 )的变速输出元件 (24)与所述驱动输出部件(3)的输入端连接,变速器(2)连接有包括同步器(41)的换挡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13)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轴(12)上,传动轴(12)与主动齿轮(13)之间连接有由离合控制装置(5)控制的离合器(6);所述箱体(7)由左箱盖(71)、 中间箱盖(72)和右箱盖(73)组合形成,左箱盖(71)与中间箱盖(72)以及中间箱盖(72)与右箱盖(73)分别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内部空间;所述驱动输出部件(3)和变速器(2)的一部分位于左箱盖(71)与中间箱盖(7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主动齿轮(13)、变速输入齿轮(21)和离合器(6)设在所述中间箱盖(72)与右箱盖(73)形成的内部空间内;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 )设在右箱盖(73 )上,离合控制装置(5 )的操作端露出右箱盖(73 )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6)包括设在杯罩形离合器外罩(63)内的主动盘(61)和从动盘(62),主动盘(61)与从动盘(62)可形成摩擦连接,主动盘(61)和离合器外罩(63)与所述传动轴(12)形成同轴等转速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3)与从动盘(62)形成同步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口部设有可带动从动盘(62)向主动盘(61)移动的挡环(69),离合器外罩(63)与主动盘(61)之间设有用于使主动盘(61)与从动盘(62)保持摩擦连接的弹性元件(64);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用于克服弹性元件(64)的弹性力使主动盘(61)与从动盘(62)脱离摩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64)的数量为3 10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61)位于所述传动轴(12)前端,所述从动盘(62)和主动齿轮(13)位于主动盘(61)后侧;所述离合器外罩(63)从主动盘(61)前方罩向主动盘(61)和从动盘(62);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连接在离合器外罩(63)的杯底外部;所述弹性元件(64)为连接在从动盘(62)与离合器外罩 (63)的杯底之间的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盘(61)由固定盘(611)和多个环状钢片(612)组成,固定盘(611)通过花键配合与所述传动轴(12)形成同轴等转速连接,固定盘(611)还通过轴用挡圈固定在传动轴(12)上;固定盘(611)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由多个齿形结构;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壁上设有多个与固定盘(611) 的外齿相配的且贯穿杯壁和杯口的齿槽(63a);所述多个钢片(612)设在固定盘(611)与离合器外罩(63)上的所述挡环(69)之间,钢片(612)外侧设有与所述齿槽(63a)形成间隙配合的外齿;所述从动盘(62)包括分布在两相邻钢片(612)之间和固定盘(611)与相邻钢片 (612)之间的多个环状摩擦片(621),摩擦片(621)用于与固定盘(611)和钢片(612)形成摩擦连接,摩擦片(621)的刚性片基的内环上设有内齿,摩擦片(621)通过其内齿配合有外齿套(67),外齿套(67)转动配合在固定盘(611)设有的用于加长与传动轴(12)的配合长度的延伸突缘(611a)外圆周上,外齿套(67)的另一端通过其设有的内齿圈与所述主动齿轮(13)的外齿相套接,主动齿轮(13)还通过耐磨套(68)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轴(12) 上;所述离合器外罩(63)的杯口部还设有装设所述挡环(69)的环形槽(63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621)和钢片(612)具有可使二者之间形成2 16摩擦副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612)的外齿数量为3 12个。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外罩(63) 的杯底外部通过轴承(65 )转动连接有一前伸的顶杆(66 );所述离合控制装置(5 )包括一凸轮轴(51),凸轮轴(51)转动连接在所述右箱盖(73)上,凸轮轴(51) —端伸入右箱盖(73) 内部,凸轮轴(51)的工作凸轮部位与所述顶杆(66)前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输入齿轮(21)包括作为输入端的齿圈(211)和作为输出端的本体(212),在齿圈(211)和本体(212)连接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体(223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211)设有腹板,在腹板上圆周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本体(212)主体呈盘状结构,在盘体(212a)的中部形成一凸环(212b),在在盘体(212a)—侧端面上圆周均布有与所述齿圈(211)腹板上的通孔数量相等的凸柱(212c);齿圈(211)通过其内孔转动套装在本体(212)的凸环(212b) 上,所述凸柱(212c)位于齿圈(211)腹板上的通孔内;所述缓冲体(223)填充在通孔内壁与凸柱(212c)外周的相向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机构(4)包括换挡拉杆(42),换挡拉杆(42) —端从中间箱盖(72) —侧伸入左箱盖(71)和中间箱盖(72 )形成的内部空间内部,换挡拉杆(42 )与左箱盖(71)和中间箱盖 (72 )上设有的安装孔滑动配合,换挡拉杆(42 )上固定连接有换挡拨叉(43 ),换挡拨叉(43 ) 的拨叉端伸入所述同步器(41)中部的环形槽内;换挡拉杆(42)上还设有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连接在换挡拨叉(43)与所述中间箱盖(72)的内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2 )还包括主动齿轮轴(22 )、从动齿轮轴(23 ),主动齿轮轴(22 )上设有一挡主动齿轮(221)、二挡主动齿轮(222),一挡主动齿轮(221)与主动齿轮轴(22)呈整体结构, 二挡主动齿轮(222)通过花键配合结构同轴固定在主动齿轮轴(22)上,所述变速输入齿轮 (21)通过花键配合结构同轴固定在主动齿轮轴(22 )上;所述从动齿轮轴(23 )上设有分别对应与一挡主动齿轮(221)和二挡主动齿轮(222)常啮合的一挡从动齿轮(231)和二挡从动齿轮(232 ),一挡从动齿轮(231)和二挡从动齿轮(232 )同轴转动连接在从动齿轮轴(23 ) 上;所述同步器(41)设在一挡从动齿轮(231)和二挡从动齿轮(232)之间,同步器(41)与从动齿轮轴(23)之间通过花键配合形成滑动连接,同步器(41)可通过端面牙嵌配合结构与一挡从动齿轮(231)或二挡从动齿轮(232)形成等转速转动;所述驱动输出部件(3)为差速器,差速器设有差速输入齿轮(31);所述变速输出元件(24)为设在从动齿轮轴(23)轴上的变速输出齿轮,变速输出齿轮与从动齿轮轴(23)形成整体结构,变速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输入齿轮(31)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换挡变速系统,包括箱体,箱体上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可伸入箱体内,箱体内还设有变速器、驱动输出部件,电机轴的前端同轴等转速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构成变速器输入端的变速输入齿轮啮合,变速器的变速输出元件与所述驱动输出部件的输入端连接,变速器连接有包括同步器的换挡机构,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转动连接在传动轴上,传动轴与主动齿轮之间连接有由离合控制装置控制的离合器,离合器与变速器主体部分及驱动输出部件分设在箱体内的两个相互隔离的内部空间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挡及时、换挡操作容易,换挡平稳,换挡噪音小,且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F16H63/30GK202883897SQ20122057868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6日
发明者赵文平, 周颖 申请人:重庆通盛建设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