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702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活塞与减振机构配置在分离的位置上的锁定装置中,以小的空间实现限制中间部件的移动所需的机构。该锁定装置包括离合器部(24)及减振机构(25)。减振机构(25)包括输入板(61)、输出板(62)、多个扭转弹簧(23)、中间部件(64)、限制部件(65)。中间部件(64)使多个扭转弹簧(63)中的至少两个起串联作用。限制部件(65)被固定在离合器部(24)的离合器输出部件(27)上,且配置成在限制部件与输入板(61)之间轴向夹持中间部件(64)的局部。而且,中间部件(64)的径向移动被离合器输出部件(27)限制,轴向移动被输入板(61)与限制部件(65)限制。
【专利说明】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来自前盖的扭矩经由扭矩变换器的涡轮传递至变速箱侧的部件所需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扭矩变换器中,大多设置有直接从前盖向涡轮传递扭矩所需的锁定装置。这种锁定装置包括能够与前盖摩擦连接的活塞、固定在活塞上的传动板、被传动板支撑的多个扭转弹簧、以及通过多个扭转弹簧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在活塞及传动板上的从动盘。从动盘被固定在涡轮上。
[0003]而且,如专利文献I所示,为了增大锁定装置中的离合器容量,提出了使用多个离合器片的所谓的多板型锁定装置。
[0004]在这里,通过锁定装置传递扭矩时,为了有效地吸收/降低从发动机输入的扭矩变动,需要扭转弹簧的低刚性化/扭转角度的广角化。因此,如专利文献2所示,提出了经由中间部件使构成减振机构的多个扭转弹簧中的两个发挥串联作用的装置。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48291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89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中间部件,相对减振机构中的输入侧部件及输出侧部件的任意一个都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而且,专利文献2中,该中间部件的轴向移动及径向移动被固定在活塞上的输入侧板限制,其中,所述活塞构成锁定装置。
[0010]在这里,如专利文献I所表示的多板型锁定装置中,活塞与减振机构分离配置。这种结构的锁定装置中,无法通过活塞与减振机构的输入侧板支撑中间部件。而且,多板型锁定装置中,为了增大离合器部的轴向空间,对支撑中间部件,且限制其移动所需的机构无法获取大的轴向空间。
[001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特别是在将活塞与减振机构分离配置的锁定装置中,以小的空间实现限制中间部件的移动所需的机构。
[0012]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为用于将来自前盖的扭矩经由扭矩变换器的涡轮传递至变速箱侧部件的装置,其包括离合器部、减振机构。离合器部具有配置在前盖与涡轮之间、且与前盖相连的离合器输入部件,向涡轮侧输出扭矩的离合器输出部件,在离合器输入部件与离合器输出部件之间传递扭矩所需的多个离合器片,以及用于相互按压多个离合器片的活塞。减振机构向涡轮传递来自离合器部的扭矩的同时,吸收/降低扭转振动。而且,减振机构具有连接在离合器输出部件上的输入侧部件、与涡轮相连的输出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输入侧部件与输出侧部件的多个弹性部件、中间部件、以及限制部件。中间部件可与输入侧部件及输出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且使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两个发挥串联作用。限制部件被固定在离合器输出部件上,且配置成使中间部件的局部在轴向上被夹持在限制部件与输入侧部件之间。而且,中间部件的径向移动被离合器输出部件限制,中间部件的轴向移动被输入侧部件与限制部件限制。
[0013]该装置中,锁定状态时,来自前盖的扭矩从离合器部输入至减振机构,扭转振动被吸收/降低,且扭矩向涡轮输出。减振机构中,扭矩输入至输入侧部件,经由多个弹性部件及输出侧部件向涡轮输出。此时,由于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经由中间部件发挥串联作用,可增大减振机构的扭转角度,可实现低刚性化。而且,中间部件的径向移动被离合器输出部件限制,其轴向移动被输入侧部件与限制部件限制。
[0014]在这里,由于通过离合器输出部件、减振机构的输入侧部件及限制部件,使中间部件的轴向移动及径向移动受到限制,能够抑制轴向空间。因此,能有效地利用在离合器部的空间较大的多板型锁定装置中。
[0015]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锁定装置中,中间部件成环状,且配置在离合器输出部件的外周侧,中间部件的内周面能够与离合器输出部件的外周面相抵接。
[0016]在这里,通过中间部件的内周面与离合器输出部件的外周面相抵接,中间部件的径向移动得以限制。
[0017]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锁定装置中,输入侧部件的内周部在离合器输出部的外周部中,被固定在涡轮侧的侧面。而且,限制部件具有环状形状,且限制部件的内周部在离合器输出部的外周部中,被固定在前盖侧的侧面。还有,中间部件可与输入侧部件和限制部件的外周部相抵接。
[0018]在这里,中间部件向涡轮侧的移动被输入侧部件限制,向前盖侧的移动被限制部件的外周部限制。
[0019]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项的锁定装置中,限制部件由厚度薄于中间部件的板部件所构成。
[0020]在这里,由于限制部件的厚度比中间部件薄,能够进一步抑制轴向空间。
[0021]发明效果
[0022]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包含多板型离合器部的锁定装置中,可以小的空间实现限制中间部件所需的机构,其中,所述多板型离合器部,活塞与减振机构被配置在分离的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扭矩变换器的局部剖面图。
[0024]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的图。
[0025]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锁定装置的活塞及支撑活塞的结构的放大图。
[0026]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锁定装置的减振机构的放大图。
[0027]图5为用于说明解除锁定装置的锁定时工作油的流向的图。
[0028]图6为用于说明工作油流向扭矩变换器主体的图。
[0029]图7为用于说明锁定装置锁定时工作油的流向的图。[0030]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的图。
[0031]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活塞及支撑活塞的结构的放大图。
[0032]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活塞工作所需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第一实施方式)
[0034][扭矩变换器的整体结构]
[0035]图1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扭矩变换器I的纵剖面图。扭矩变换器I是从发动机侧的曲轴向变速箱的输入轴传递扭矩所需的装置。图1的左侧配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图1的右侧配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变速箱。图1所示的0-0为扭矩变换器I的旋转轴。
[0036]扭矩变换器1,主要包括前盖2、包含三种叶轮(叶轮3、涡轮4以及定子5)的扭矩变换器主体、以及锁定装置6。
[0037][前盖]
[0038]前盖2为圆板状的部件,中心轮毂8通过焊接被固定在内周端上。中心轮毂8是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插入曲轴(图中未示出)的中心孔内。
[0039]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前盖2经由挠性板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S卩、在前盖2的外周侧且发动机侧面上,多个螺栓9以相同间隔被固定在圆周方向上,通过与该螺栓9相拧接的螺母,挠性板的外周部被固定在前盖2上。
[0040]前盖2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朝轴向变速箱侧延伸的外周侧筒状部2a。叶轮3通过焊接被固定在该外周侧筒状部2a的前端。其结果,由前盖2与叶轮3形成其内部填充有工作油的流体室。
[0041][叶轮]
[0042]叶轮3主要由叶轮壳10、被固定在其内侧上的多个叶轮片11构成。而且,如上所述,叶轮壳10的外周侧前端部焊接在前盖2上。另外,在叶轮轮毂10的内周端部上形成有朝变速箱侧延伸的筒状部。
[0043][涡轮]
[0044]在流体室内涡轮4与叶轮3在轴向上相向配置。涡轮4,主要由涡轮壳14、被固定在其内部上的多个涡轮叶片15、以及被固定在涡轮壳14内周端部上的涡轮轮毂16构成。涡轮壳14与涡轮轮毂16被多个铆钉17固定。
[0045]涡轮轮毂16具有固定有涡轮壳14内周端部的圆板状的凸缘部16a、从凸缘部16a的内周部向前盖2侧延伸而成的筒状部16b。而且,如上所述,涡轮壳14通过铆钉17被固定在凸缘部16a的外周端部上。还有,筒状部16b的内周部上形成有花键孔16c,与形成在变速箱的输入轴18的前端上的花键轴相啮合。
[0046]另外、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前端与前盖2之间配置有止推垫圈19。在止推垫圈19的涡轮轮毂16侧的面上形成有从内周向外周贯穿的多个放射状的槽。该槽作为润滑用的槽及油路发挥功效。
[0047][定子]
[0048]定子5被配置在叶轮3的内周部与涡轮4的内周部之间,是用于调整从涡轮4返回叶轮3的工作油的流动的机构。定子5是由树脂或铝合金等通过铸造一体形成的部件。定子5,主要具有环状的定子外壳20、设置在定子外壳2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定子叶片21。定子外壳20,经由单向离合器22与固定轴23相连。
[0049]另外,在定子外壳20的前盖2侧的面中,与铆钉17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环状凹部20a。该凹部20a是为了避免与铆钉17的头部发生冲突而形成的。根据该构成,涡轮轮毂16的凸缘部16a与定子外壳20可靠近轴向,可缩短轴向尺寸。而且,在凹部20a的局部上形成有向叶轮3侧凹陷的多个凹部20b。根据该构成,可实现轻型化。
[0050]而且,定子外壳20与叶轮壳10之间,及定子外壳20与涡轮轮毂16的凸缘部16a之间分别配置有推力轴承。
[0051][锁定装置]
[0052]锁定装置6配置在前盖2与涡轮4之间,是从前盖2直接向涡轮4传递动力的装置。该锁定装置6,包括配置在前盖2与涡轮4之间的离合器部24、向涡轮传递来自离合器部24的扭矩的减振机构25。
[0053][离合器部]
[0054]离合器部24为具有多个离合器片的油压工作式多板型,向减振机构25传递来自前盖2的扭矩,或切断前盖2与减振机构25之间的扭矩传递。如图2中所表示的放大图,该离合器部24具有离合器输入部件26、离合器输出部件27、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活塞30。
[0055]离合器输入部件26为环状的板部件,被固定在前盖2上。离合器输入部件26的内周端部向涡轮4侧弯曲,在该弯曲部的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槽。
[0056]离合器输出部件27被配置在离合器输入部件26的径向外侧。离合器输出部件27成环状,且具有成圆板状的圆板部27a、从圆板部27a的内周端部向前盖2侧延伸而成的筒状部27b。圆板部27a通过铆钉32被固定在构成减振机构25的动力传递板(后述)上。筒状部27b的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多个槽。
[0057]第一离合器片28成圆板状,第一离合器片28的内周端上形成有与离合器输入部件26的弯曲部的多个槽相接合的多个齿。根据该构成,第一离合器片28相对离合器输入部件26可轴向移动,且不能进行相对旋转。
[0058]第二离合器片29与第一离合器片28相邻,且配置在第一离合器片28与离合器输入部件26之间。第二离合器片29成圆板状,第二离合器片29的外周端上形成有与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筒状部27b的多个槽相接合的多个齿。根据该构成,第二离合器片29相对离合器输出部件27可轴向移动,且不能进行相对旋转。而且,环状的摩擦部件被固定在第二离合器片29的两面上。
[0059]活塞30在前盖2与涡轮4的内周部之间,配置于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径向内侧。活塞30成环状,具有圆板状的受压部30a、形成在受压部30a的外周部上的按压部30b。受压部30a因作用于前盖2侧的面及涡轮4侧的面的油压朝轴向移动。按压部30b以受压部30a为界限向前盖2侧及涡轮4侧延伸。该按压部30b向涡轮前盖2侧移动,且在与离合器输入部件26之间按压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
[0060]活塞30被活塞支撑机构34可轴向移动地支撑着。活塞支撑机构34具有支撑用轴套35、分别成圆板状的第一凸缘36及第二凸缘37。如后述,第一凸缘36为构成解除锁定用油室的板部件。而且,第二凸缘37为构成锁定用油室的板部件。
[0061]支撑用轴套35成环状,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插入其内部。而且,支撑用轴套35的前盖2侧的面的内周部通过焊接被固定在前盖2上。支撑用轴套3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件38及第二密封部件39。还有,活塞30的内周面可滑动地与第二密封部件39接触。此外,支撑用轴套35外周面的涡轮4侧上形成有直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小直径部35a。该小直径部35a自支撑用轴套35的涡轮4侧的侧面进一步向涡轮侧突出,且形成有突出部35b。(图中示出突出部35b向外侧弯曲的状态)。
[0062]第一凸缘36配置在活塞30受压部30a的前盖2侧,形成在前盖2上的突出部通过敛缝被固定在前盖2上。另外,第一凸缘36与前盖2之间,除固定两者的部分之外,设置有用于使工作油流通的缝隙。第一凸缘3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三密封部件40,第三密封部件40与活塞30的按压部30b的内周面相接触。而且,第一凸缘36的内周面与设置在支撑用轴套35外周面上的第一密封部件38相接触。
[0063]第二凸缘37配置在活塞30的受压部30a的涡轮4侧。第四密封部件41设置在第二凸缘37的外周面上,第四密封部件41与活塞30的按压部30b的内周面相接触。而且,第二凸缘37的内周面被压入支撑用轴套35的小直径部35a中,且通过将突出部35b向外侧滚动加工并弯曲敛缝固定。
[0064][用于使活塞移动的结构]
[0065]如图2及图2的局部放大图的图3所示,通过如上所述的活塞支撑机构34在受压部30a与第一凸缘36之间构成解除锁定用油室45,在受压部30a与第二凸缘37之间构成锁定用油室46。这两个油室45、46的内外径相同。
[0066]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上形成有径向贯穿的多个第一油路51。而且,支撑用轴套35上形成有多个第二油路52、多个第三油路53、以及多个第四油路54。第二油路52,径向贯穿支撑用轴套35而成,且连通支撑用轴套35的内周侧与解除锁定用油室45。第三油路53,径向贯穿支撑用轴套35而成,且连通支撑用轴套35的内周面与锁定用油室46。第四油路54,轴向贯穿支撑用轴套35而成,且连通支撑用轴套35的涡轮4侧的空间与前盖2侦_空间。
[0067]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槽16d,而且,筒状部16b的前端外周上形成有环状的凹部16e。第一油路51的内周侧的开口位于槽16d的底面。而且,第二油路52的内周侧的开口形成在与凹部16e相向的位置。
[0068]支撑用轴套3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槽35c。第三油路53的内周侧的开口位于该槽35c的底面。还有,在支撑用轴套35的涡轮4侧的面的内周端部上形成有向前盖2侧凹陷的环状的凹部35d。该凹部35d作为油槽发挥功效。
[0069]第四油路54的涡轮4侧的开口位于凹部35d,前盖2侧的开口位于前盖2与支撑用轴套35的端面之间的空间。另外,涡轮轮毂16凸缘部16a的内周端部上形成有轴向贯穿的多个贯穿孔55。多个贯穿孔55与支撑用轴套35的凹部35d相向。
[0070]轴环56被压入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的内周部中。轴环56上形成有径向贯穿的多个贯穿孔57,轴环56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槽56a。轴环56的贯穿孔57的外周侧的开口与形成在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的内面上的槽16d相向。
[0071][减振机构][0072]如图4所示,减振机构25具有固定有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动力传递板(输入侧部件)61、被固定在涡轮壳14上的输出板(输出侧部件)62、多个扭转弹簧63、中间部件64、以及限制板65。另外,图4为仅抽出锁定装置6中的减振机构25及与其相关的结构的示意图。
[0073]动力传递板61成环状,具有圆板部61a、形成在圆板部61a的外周端上的接合部61b、在圆板部61a的内周端上朝前盖2侧延伸而成的内周筒状部61c。如上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27通过铆钉32被固定在圆板部61a上。接合部61b与扭转弹簧63的周方向的端面相接合。
[0074]输出板62与起串联作用的一组(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扭转弹簧63的周方向的两端相接合。根据该构成,从动力传递板61输入的扭矩经由扭转弹簧63传递至输出板62,进而传递至涡轮4。
[0075]中间部件64是使多个扭转弹簧63中的一组(两个)扭转弹簧起串联作用所需的部件。中间部件64为环状,剖面成倒L字形状。中间部件64配置在离合器输入部件27的外周侧,具有内周端部64a、横支撑部64b、以及外支撑部64c。
[0076]内周端部64a沿动力传递板61的圆板部61a向内周侧延伸。内周端部64a的内周面可与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外周面相抵接,根据该构成,中间部件64被径向定位。而且,内周端部64a的涡轮4侧的面可与动力传递板61的圆板部61a相抵接。根据该构成,限制中间部件64向润轮4侧的移动。横支撑部64b从内周端部64a向外周侧延伸,并支撑扭转弹簧63的前盖2侧的侧部。而且,支撑一组扭转弹簧63端面的爪(图中未示出),从该横支撑部64b向润轮4侧延伸而成。外支撑部64c从横支撑部64b的外周端向润轮4侧延伸,并支撑扭转弹簧63的外周部。
[0077]限制板65由比中间部件64薄的板形成。限制板65成环状,且具有固定部65a、轴向限制部65b ο
[0078]固定部65a成圆板状,通过铆钉32被固定在离合器输出部件27及动力传递板61上。轴向限制部65b,从固定部65a向外周延伸而成,可与中间部件64的横支撑部64b的前盖2侧的面相抵接。根据该构成,限制中间部件64向前盖2侧移动。
[0079]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中间部件64被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外周面径向定位。而且,中间部件64被动力传递板61及限制板65轴向定位。
[0080][动力传递板的定位结构]
[0081]如图4所示,动力传递板61的内周侧上设置有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成环状,其具有固定部68a、轴向第一限制部68b、径向限制部68c、轴向第二限制部68d。该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配置在比涡轮4的工作油的出口部的最内周部(图4的P所表示的位置)更靠近外周侧。
[0082]固定部68a在活塞30的受压部30a的外周侧,被固定在涡轮壳14上。轴向第一限制部68b,将固定部68a的局部向外周侧延长而成。轴向第一限制部68b可与动力传递板61圆板部61a的润轮4侧的面相抵接。径向限制部68c,将没有形成固定部68a的轴向第一限制部68b的部分向前盖2侧弯曲而成。径向限制部68c可与动力传递板61的内周筒状部61c的内周面相抵接。轴向第二限制部68d是在径向限制部68c的前端向外周侧突出而成的突出部。轴向第二限制部68d可与内周筒状部61c的前端相抵接。[0083]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动力传递板61及离合器输出部件27被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定位在径向及轴向上。
[0084][动作]
[0085]锁定装置6中,解除锁定时,第二油室46与排出口相连的同时,如图5所示,工作油从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阀供应至涡轮轮毂16的前端部与前盖2之间。该工作油经过形成在止推垫圈19上的槽及形成在涡轮轮毂16的前端部外周上的凹部16e,进而经过支撑用轴套35的第二油路52供应至解除锁定用油室45。根据该构成,活塞30向涡轮4侧移动,活塞30的按压部30b从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分离。
[0086]而且,从变速箱的输入轴18与固定轴23之间提供扭矩变换器工作用的油。如图6所示,该工作油经过涡轮轮毂4的贯穿孔55及第四油路54被导向支撑用轴套35与前盖2之间。
[0087]另外,由于凹部35d形成在贯穿孔55与第四油路54之间,从贯穿孔55供应至支撑用轴套35侧的工作油暂时停留在凹部35d,之后被导向第四油路54侧。因此,即使贯穿孔55和第四油路54与轴向不一致时,工作油在这些油路55、54之间也可顺利地流动。
[0088]被供应至支撑用轴套35与前盖2之间的工作油,通过形成于前盖2与第一凸缘36之间的缝隙被导向外周侧,进而分别通过第一离合器片28、第二离合器片29、活塞30之间被导向前盖2的外周端部,之后,供应至扭矩变换器主体。而且,扭矩变换器主体内的工作油,经由定子外壳20与叶轮壳10之间的油路流向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阀。
[0089]如上所述的状态下,来自前盖2的扭矩,经由工作油从叶轮2传递至涡轮4,进而传递至变速箱的输入轴18。
[0090]另一方面,锁定装置中,锁定状态(动力传递状态)时,解除锁定用油室45与排出口相连的同时,如图7所示,工作油通过输入轴18的内部供应至轴环56的内周部。该工作油以轴环56的贯穿孔57、第一油路51、第三油路53的路径被供应至锁定用油室46。根据该构成,活塞30向前盖2侧移动,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相互被按压。
[0091 ] 如上所述的状态下,来自前盖2的扭矩经由离合器输入部件26 —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 —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路径传递至减振机构25。
[0092]减振机构25中,从离合器部24输入至动力传递板61的扭矩,经由扭转弹簧63及输出板62传递至涡轮4,进而经由涡轮轮毂16传递至变速箱的输入轴18。
[0093]如上所述的锁定装置6中,动力传递板61被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定位在径向及轴向上。而且,中间部件64被离合器输出部件27定位,且被限制径向移动的同时,被限制部件65及动力传递板61定位,且被限制轴向移动。
[0094][特征]
[0095](I)通过一个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可将动力传递板61定位在径向及轴向上,结
构变得简单。
[0096](2)由于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被固定在涡轮壳14上,在涡轮内周部与前盖2之间可确保配置其他部件的空间。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该空间内配置构成锁定装置的活塞30及油室所需的部件,可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
[0097](3)由于将离合器部24的离合器输入部件26固定在前盖的同时,使活塞30从涡轮4侧向前盖2侧移动变成锁定状态,与将活塞设置在前盖侧,且使其向涡轮侧移动变成锁定状态时相比,可缩短轴向尺寸。
[0098](4)由于通过离合器输出部件27限制中间部件64的径向移动,可缩小锁定装置6所占空间。而且,通过厚度较薄的限制部件65与动力传递板61限制中间部件64的轴向移动,可进一步节省轴向空间。特别是,在多板型离合器部中,由于轴向空间变长,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抑制轴向空间。
[0099](5)通过向解除锁定用油室45及锁定用油室46提供工作油使活塞30移动,切换锁定状态与解除锁定状态。因此,切换时反应变得良好。而且,可抑制解除锁定时的阻力矩。
[0100](6)由于锁定用油室46设置成独立于其他工作油回路,与利用供应至扭矩变换器主体的工作油变成锁定状态时相比,可获得稳定的锁定扭矩容量。
[0101](7)由于解除锁定用油室45与锁定用油室46的内外径相同,工作油没有被供应至任何油室时,在两个油室45、46内因离心力产生的油压变得相同。因此,可将活塞30保持在中立位置。
[0102](第二实施方式)
[0103]图8示出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该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70由第一板71及第二板72构成。
[0104]第一板71成环状,由固定部71a、轴向第一限制部71b、径向限制部71c、第二板支撑部71d构成。对于固定部71a、轴向第一限制部71b及径向限制部71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68中的固定部68a、轴向第一限制部68b及径向限制部68c的结构相同。第二板支撑部71b是将径向限制部71c向内周侧弯曲而成。
[0105]第二板72成圆板状,其内周侧部分通过点焊等被固定在第一板71的第二板支撑部71d上。而且,第二板72的外周侧部分配置成,使其从第一板71的径向限制部71c进一步向外周突出。而且,动力传递板61的筒状部61c的前端成,可与该第二板72相抵接。SP、第二板72作为第二轴向限制部发挥功效。
[0106]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动力传递板61及离合器输出部件27被构成动力传递板支撑部件70的第一板71及第二板72定位在径向及轴向上。
[0107](第三实施方式)
[0108]图9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使活塞移动的机构。该实施方式中,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活塞支撑部件75。
[0109]活塞支撑部件75配置在前盖2与涡轮4之间,由圆板部75a和筒状部75b构成,其中,所述圆板部作为构成锁定用油室的板发挥功效。圆板部75a的外周部延长至到达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的程度。筒状部75b从圆板部75a的内周端部向前盖2侧延伸。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插入筒状部75b的内部。而且,筒状部75b的前端通过焊接等被固定在前盖2上。
[0110]活塞30’配置在活塞支撑部件75的圆板部75a与前盖2之间。活塞30’具有圆板状的受压部30a’和按压部30b’。受压部30a’的内周面可滑动地被活塞支撑部件75的筒状部75b的外周面支撑着。按压部30b’形成在受压部30a’的外周部上,可按压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
[0111]活塞支撑部件75的筒状部75b上形成有第一油路76与第二油路77。第一油路76成,使活塞30’的前盖2侧的空间与活塞支撑部件75的涡轮4侧的空间连通。而且,涡轮盘16’上形成有向活塞30’与涡轮4之间的空间供应来自控制阀的工作油所需的贯穿孔55’。第二油路77成,使形成在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上的油路(图中未示出)和活塞30’与活塞支撑部件75的受压部75a之间的空间(锁定用油室)78相连通。
[0112]该实施方式中,在锁定装置6中解除锁定时,锁定用油室78与排出口相连,来自控制阀的工作油经过贯穿孔55’及第二油路77被供应至活塞30’的前盖2侧的空间。
[0113]根据该构成,活塞30’向涡轮4侧移动,活塞30’的按压部30b’从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分离。另外,被供应至活塞30’的前盖2侧的空间的工作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被导向前盖2的外周端部,之后被供应至扭矩变换器主体内。
[0114]如上所述的状态下,来自前盖2的扭矩经由工作油从叶轮2传递至涡轮4,进而传递至变速箱的输入轴18。
[0115]另一方面,变成锁定状态时,工作油经由形成于涡轮轮毂16’的筒状部16b’上的油路及第二油路77被供应至锁定用油室78。
[0116]根据该构成,活塞30’向前盖2侧移动,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相互被按压。
[0117]如上所述的状态下,来自前盖2的扭矩,经由离合器输入部件26、第一离合器片28及第二离合器片29、离合器输出部件27的路径传递至减振机构25。
[0118](第四实施方式)
[0119]图10示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在这里,锥形弹簧80被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解除锁定用油室45中。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20]锥形弹簧80被设置成向涡轮4侧按压活塞30。该状态下,变成解除锁定状态时,仅向解除锁定用油室45提供低油压,可解除锁定。而且,通过设定锥形弹簧80的负重,不需提供解除锁定用的工作油。
[0121](其他实施方式)
[0122]本发明不仅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和修改。
[012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4]本发明的锁定装置,在包含多板型离合器部的锁定装置中,可以小的空间实现限制中间部件所需的机构,其中,所述包含多板型离合器部的锁定装置中,活塞与减振机构被配置在分离的位置。
[0125]符号说明
[0126]I扭矩变换器;2前盖;4涡轮;6锁定装置;24离合器部;25减振机构;26离合器输入部件;27离合器输出部件;28传动板;29从动盘;30、30’活塞;61动力传递板(输入侧部件);62输出板(输出侧部件);63扭转弹簧(弹性部件);64中间部件;65限制部件;65b轴向限制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用于将来自前盖的扭矩经由扭矩变换器的涡轮传递至变速箱侧部件,包括: 离合器部,配置在所述前盖与所述涡轮之间,具有与所述前盖相连的离合器输入部件、向所述涡轮侧输出扭矩的离合器输出部件、在所述离合器输入部件与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之间传递扭矩所需的多个离合器片、和用于将所述多个离合器片相互按压的活塞;以及减振机构,向所述涡轮传递来自所述离合器部的扭矩,且吸收/降低扭转振动;其中,所述减振机构包括: 输入侧部件,与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相连; 输出侧部件,与所述涡轮相连; 多个弹性部件,在旋转方向上弹性连接所述输入侧部件与所述输出侧部件; 中间部件,能够与所述输入侧部件和所述输出侧部件进行相对旋转,且用于使所述多个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两个起串联作用;以及 限制部件,被固定在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上,且配置成在所述限制部件与所述输入侧部件之间轴向夹持所述中间部件的局部;其中, 所述中间部件的径向移动被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限制,且所述中间部件的轴向移动被所述输入侧部件和所述限制部件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形成环状,且配置在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的外周侧, 所述中间部件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离合器输出部件的外周面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部件的内周部在所述离合器输出部的外周部上,被固定在所述涡轮侧的侧面, 所述限制部件形成环状,所述限制部件的内周部在所述离合器输出部的外周部上被固定在所述前盖侧的侧面, 所述中间部件能够与所述输入侧部件和所述限制部件的外周部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矩变换器的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由比所述中间部件薄的板部件形成。
【文档编号】F16H45/02GK103958936SQ20128005957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5日
【发明者】牛尾広幸, 川元健司, 本常宪, 藤本真次 申请人:株式会社 艾科赛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